搜索更多內(nèi)容
納蘭性德的一首洞房詩,與蘇軾的一首詞各有各的特點,你更喜歡哪首?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納蘭性德的一首洞房詩,與蘇軾的一首詞各有各的特點,你更喜歡哪首?
蘇軾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風流才子,一生娶妻2個,納妾7個。第一個夫人叫王弗,15歲時便嫁給了蘇軾。
兩個人非常的恩愛,但是然而好景不長,情深不壽,王弗年僅27歲就病逝于京師,讓蘇軾悲痛萬分。十年之后的一個夜晚,蘇軾在夢中見到了王弗,醒來傷感不已,于是寫下了著名的《江城子·記夢》。
但是,蘇軾并沒有因此而終身不娶,僅過了3年,蘇軾就娶了王弗的堂妹做妻子,之后,還先后納了7個小妾。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蘇軾的一生是非常的風流,專情但不專一,見一個愛一個,不能從一而終。
而相反,有另外一個詞人可以說是非常的深情專一。那便是納蘭容若。
他的妻子是盧氏,他非常愛自己的妻子,但兩人只生活了三年,盧氏便去世了。之后納蘭又受父母之命娶了官氏為妻,納蘭并不愛官氏,而是愛上了才女沈宛。但最終因為沈宛是漢女,而納蘭身份特殊,未能將沈宛正式納入名下,也正是這個原因,讓納蘭郁郁寡歡,最終31歲就撒手人寰。
一個是風流倜儻的豪放詞人,一個是深情專一的柔美詞人,蘇軾和納蘭性德在洞房之夜均寫了一首情詞,多年難分高下。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南鄉(xiāng)子》
蘇軾
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冶葉倡條遍相識,凈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年少即須臾。芳時偷得醉工夫。羅帳細垂銀燭背,歡娛。豁得平生俊氣無。
這首詞,是蘇軾在19歲時與15歲的王弗新婚時所作,即便是在蘇大學(xué)士而言,但是在美人面前也有詞窮的時候,不過蘇軾非常的聰明,思慮再三,決定向老前輩們求助,寫一首集句詞。
全詞集合了李商隱、白居易、杜牧等名家的文字,妥帖而無痕。這首詞把對妻子的欣賞和對婚姻生活的美滿表達地淋漓盡致!
由此可見,蘇軾的“心機”出于真情,又言在明處,不失光明磊落。后人評價“不露一痕”,為詞中上品,亦可喜可愛。(沈際飛《草堂詩余》)
再看看納蘭性德在洞房之夜所作的一首詞:
《浣溪沙》
納蘭性德
十八年來墮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誰邊。
紫玉釵斜燈影背,紅綿粉冷枕函偏。相看好處卻無言。
納蘭性德的這首詞,其實也頗見功力,也是不著痕跡化用了前人的佳句。用到了李商隱《曼倩辭》和湯顯祖《牡丹亭》中的詩句。
相比較而言,納蘭性德雖然是化用原有文字,但是卻也有自我創(chuàng)造。全詞雖不免肉麻,但也情真意切,動人柔腸。
后世評價“容若短調(diào),輕清婉麗”(周頤《蕙風詞話》),此評價與東坡詞的評價有些許不同。這兩首洞房之夜的詞多年難分高下。
綜上蘇軾的詞讀來,句句“心機”;而納蘭性德之詞讀來,句句肉麻。
與“納蘭性德的一首洞房詩,與蘇軾的一首詞各有各的特點,你更喜歡哪首?”相關(guān)的文章
韓愈一首著名的早春詩,被蘇軾抄襲?
春回人間,捎著料峭春風,攜著如酥春雨,泥融冰消,催開梅花千萬朵,傳來鶯啼三兩聲。春是一年中最富有生機、最讓人心生希望的好時節(jié)。
那春天最好的時候又是何時呢?韓愈在他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說:在早春。此時,小草剛剛冒出嫩綠的新芽,遠看有近卻無,所以這是春天中最好的辰光,“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韓愈將早春寫得多美啊,美到人隔著詩行都能看到那絨絨的新綠、那細膩如酥的春雨,美到蘇軾直接把他這首詩照搬進了詞,寫下一首《減字木蘭花》。詞的上片幾乎直接沿用韓愈詩,表達對早春美好時光的贊嘆,下片則在此基礎(chǔ)上講一個人人都懂的道理。
《減字木蘭花》
宋·蘇軾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蘇軾詞的上片開頭四字為“鶯初解語”,說黃鶯才剛剛開始啼鳴,這是一年之中春最好的時節(jié)。
寫春的詩詞里,總少不了黃鶯的身影,鮮嫩的黃鳥,飛舞在綠樹之間,啼喚出春聲?!傲衣牭命S鸝語,此是春來第一聲”“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黃鶯在樹間啼鳴,總給人以融融的暖意,傳遞著春到來的消息。
自然界里有許多跡象可以表明春已回到人間,蘇軾選了三樣事物,一是黃鶯初鳴,二是細雨如酥,三是遠看有近看無的淡淡草色。詞上片寫初春之景,除加入了黃鶯以外,其余皆是化用韓愈的早春詩作,有聲有畫,寫出春剛剛開始時的美好。
韓愈詩止步于寫早春景,而蘇軾詞在此基礎(chǔ)上有所拓展,下片轉(zhuǎn)入寫理。早春時光如此美好,那我們須得如何才不負春時與春光呢?他說,別推辭會醉倒在這大好春光中,如果有花開而不去賞,花易凋零,人易老去。別等到春光逝去,只剩紅花雜倒在碧綠苔蘚之間。
滿地落花映碧苔,這是暮春時候常見的情景,詩人們常常見此景而生出嘆春光逝去的惋惜之情。而蘇軾在春剛剛萌芽時便作此語,說如果早春不惜時,到得晚春再空嘆花顏的逝去那就太晚了。
春分三段,有早春、陽春、晚春,對應(yīng)人生的早中晚三個階段。早春,恰如人生之路的起始,一切都剛剛萌芽,擁有無限希望,萬般可能。
與“韓愈一首著名的早春詩,被蘇軾抄襲?”相關(guān)的文章
晏殊《蝶戀花》原文內(nèi)容是什么?與柳永和蘇軾的詞相比怎么樣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 ),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第七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費縣(今山東費縣),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也是兩宋詞壇上創(chuàng)用詞調(diào)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chuàng)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于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shù)個性,對宋詞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1-3] 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4]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蝶戀花,分上下兩闋,共六十個字,一般用來填寫多愁善感和纏綿悱惻的內(nèi)容。自宋代以來,產(chǎn)生了不少以《蝶戀花》為詞牌的優(yōu)美詞章,像晏殊、柳永、蘇軾等人的《蝶戀花》,都是歷代經(jīng)久不衰的絕唱。
一、晏殊的《蝶戀花》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宋.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 ,山長水闊知何處?
從詞表面來看,不過就是一篇非常常見的傷離懷遠類型的詞,但是晏殊把它寫的神情溫婉,同時又遼闊高深,展現(xiàn)了宋代詞人的寬闊胸襟。
詞中主人公的相思之苦在詞的上闋體現(xiàn):從白天到夜晚,從屋子外面再到屋子里面,作者將感情注入到景物中,將情與景交融深入,打動讀者的心。最開始一句點明了時間:秋天,秋天的景物有蒙著白霧的菊花,還有沾染了露水的蘭花,這是在描寫主人公高雅的品格。同時菊花和蘭花在白霧和露水中也是含愁帶淚,這是在暗示女主人公的離情別意。
這首詞上下片之間,在境界、風格上是有區(qū)別的。上片取景較狹,風格偏于柔婉;下片境界開闊,風格近于悲壯。但上片深婉中見含蓄,下片于廣遠中有蘊涵。王國維借用詞中“昨夜”三句來描述古今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的第一種境界,雖與詞作原意了不相涉,卻和這三句意象特別虛涵,便于借題發(fā)揮分不開的。
二、柳永的《蝶戀花》
《蝶戀花》
宋.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查看詳情>>與“晏殊《蝶戀花》原文內(nèi)容是什么?與柳永和蘇軾的詞相比怎么樣”相關(guān)的文章
辛棄疾最有名的送別詞《鷓鴣天·送人》,與蘇軾王觀的相比,哪首更打動你?
送別,是唐詩宋詞中最常見的主題,也是每一個人一生難以避免的時刻。宋詞里的送別有眷戀不舍,也有灑脫曠達,離情別意在字里行間,人生體悟也在字里行間。本文就為大家介紹3首送別詞,蘇軾寫得灑脫,辛棄疾很頹喪,他的令人心馳神往。
1、《臨江仙·送錢穆父》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這首詞作于1091年,其時蘇軾已經(jīng)54歲,在杭州就任知府,好友錢勰已57歲,二人年歲已高,再會之日也是遙遙無期,但這首詞雖意在送別,但并無太多悲傷不舍之意,反而充滿著隨遇而安的曠達,不過說是無奈也不為過。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短短10個字道出了生命的本質(zhì)。人生如寄,你我都只是這天地間的匆匆過客,相聚別離仕途升遷本就是人生體驗,又何必因著這貪嗔癡念,愁眉不展斤斤計較呢?
2、《鷓鴣天·送人》辛棄疾
唱徹《陽關(guān)》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幾千般,只應(yīng)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這首詞說不上是最喜歡的,但卻是我第一次看見就感覺清新的,特別是那句“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后來細細品味整首詞才發(fā)現(xiàn)其中的苦澀。
辛棄疾做這詞的時候已經(jīng)是個中年人了,渴望收復(fù)失地,愿做岳飛二代的他是不受趙構(gòu)為領(lǐng)導(dǎo)人的享樂政府喜歡的。雖然辛棄疾一直是個燕趙俠士,晚年還口呼“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但在這首詞里他卻頹喪到底,只道“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3、《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高中的時候?qū)W了很多書本沒有的詩詞,就獨喜歡這一首。第一次讀到這闕詞的時候,可以說是沉醉,尤其第一句水和山的比喻,讓我無法自拔。
現(xiàn)在很多詩詞,要么堆砌辭藻,要么無病呻吟,不如王觀這闕詞。“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留春住”,每次讀都有一股清新襲來。蘇軾的《臨江仙》很灑脫,辛棄疾的《鷓鴣天》很頹喪,王觀的這首《卜算子》卻寫得令人心馳神往。
與“辛棄疾最有名的送別詞《鷓鴣天·送人》,與蘇軾王觀的相比,哪首更打動你?”相關(guān)的文章
辛棄疾最有名的詞《西江月》賞析,與蘇軾的《西江月》有和不同?
在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史上,說到兩宋時期的文人墨客,那就不得不提蘇軾和辛棄疾,兩位都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后人把他們并稱為“蘇辛”,兩人的作品幾乎代表著宋詞的最高水準。
蘇軾與辛棄疾在年齡上雖然相差了近百歲,但是后人常常拿兩人的作品做對比,很多人都認為,辛棄疾在文學(xué)造詣上要低于蘇軾,他們覺得蘇軾出自書香門第,詩、詞、散文、書法樣樣精通,而辛棄疾只是一個武將出身,文學(xué)功底并沒有蘇軾那么扎實。
但是辛棄疾真的無法跟蘇軾相比擬嗎?我覺得未必,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兩人各自的一首詞,它們是兩首同名詞,都叫做《西江月》,因為詞牌相同,所以兩首詞在格律和工整度上是比較一致的。
而且,兩人在寫《西江月》這首作品時,都處在人生的逆境之中,當時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辛棄疾則被罷官,閑居村野間。
我們先來看一下蘇軾的這首《西江月》: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慈∶碱^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蘇軾這首詞寫于中秋節(jié)之際,詞的上闕,蘇軾在第一句中就感嘆“人生幾度秋涼”,后面也使用了風、葉、月等多個意象,來表達心中的愁苦。
雖然蘇軾這首詞寫的非常有水平,但相比之下,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顯然更勝一籌: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從作品的措辭上來看,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更接地氣,他把一些看上去“土里土氣”的事物,寫出了不一樣的美感,這一點是蘇軾的《西江月》中不具備的。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蛙聲”寫入詞中,這在古代文人之中是很少出現(xiàn)的,辛棄疾的這次嘗試顯然非常成功,引得后世爭相模仿。
從意境上來看,辛棄疾的詞同樣不缺乏美感,僅僅開篇額14個字,就描繪出了一幅美麗的景象,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就好像一幕電影中一鏡到底的長鏡頭一般,一氣呵成,令人嘆為觀止。
從格局上來看,辛棄疾的《西江月》同樣完勝,同樣是抒發(fā)內(nèi)心的不得志,辛棄疾的詞中雖然找不到一句抒情的內(nèi)容,但是卻能做到一句一轉(zhuǎn)折,反觀蘇軾的詞,就略顯苦悶了。
通過以上的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兩首詞的水準孰高孰低,可以說高下立判。但不管怎么說,兩首詞都稱得上是千古名作。
蘇軾雖然一生豁達樂觀,但是通過這首詞我們能發(fā)現(xiàn),他有時候也會有一時傷愁之時,但是他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依然值得我們每個人學(xué)習。
與“辛棄疾最有名的詞《西江月》賞析,與蘇軾的《西江月》有和不同?”相關(guān)的文章
辛棄疾的詞風是怎樣的?與蘇軾的區(qū)別在哪,你更喜歡誰
中國的小詞本來只是歌筵酒席之間歌妓唱歌用的,但是詞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從民間傳入士大夫文人之手,原本歌唱的小詞,不自覺便融入了他們的學(xué)識、修養(yǎng)和品格,于是小詞便有了新的境界。這個過程可以說是詞不斷詩化的過程。至北宋蘇東坡,詞的詩化達到頂峰,詞擺脫了“詞為艷科”的牢籠,稱其“一洗綺羅香則之態(tài)”。
詞在蘇東坡筆下,變成了詩一樣的文體,可以言志,可以抒發(fā)自己的抱負。于是在婉約詞的對面,蘇東坡樹立起一桿豪放派的大旗。而南宋辛棄疾的詞更是被稱為“剪紅刻翠之外,別樹一幟”。故此世人以蘇東坡和辛棄疾為豪放派代表,二人并稱“蘇辛”。
既然兩人都是豪放派的領(lǐng)軍人物,那么兩人的豪放詞風一樣嗎?
答案肯定是不一樣的。
兩人雖然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但其人生遭遇、學(xué)識修養(yǎng)、理想抱負均不同,所以他們二人的豪放詞風肯定是不同的。
蘇東坡的豪放是一種超然豁達的心態(tài),是一種曠達的襟懷。
這和蘇東坡的人生境遇有很大的關(guān)系。我們知道蘇東坡小時候讀到《漢書·范滂傳》,就立志要成為像范滂那樣的敢于為了理想犧牲生命的巨人。所以他的詞里面一方面有儒家的用世志意,直到被貶黃州之前。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是蘇軾出任密州太守時作的,也是蘇軾第一首豪放詞。詞的上片詩人自比三國時年輕英武的吳主孫權(quán),描寫出獵的盛況和出獵者的英豪志氣;下片則以西漢名將魏尚自況,表達希望被朝廷重用,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心愿。其渴望效力疆場、以身許國的豪邁激情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其用世志意可見一斑。
然而,元豐二年,蘇軾被政敵攻擊,羅織罪名,扣上“無尊君之義、虧大忠之節(jié)”的帽子,被御史臺下獄。這就是歷史上震驚北宋的“烏臺詩案”。不僅如此,這次政敵下了狠手,羅列了的蘇軾很多罪名,想要置蘇軾于死地。好在曹太后干預(yù)、連退隱金陵的王安石也上書營救。終于蘇軾在入獄一百三十天后被釋放,貶謫黃州。
而這一次經(jīng)歷給了蘇軾很大的影響,也給了他很多的思考。于是用世的志意逐漸被曠達樂觀的襟懷取代,雖然造福百姓、憂心蒼生的初心沒有改變,但是面對官場的貶謫、面對人生的風雨,他從容豁達多了。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詞的創(chuàng)作達到巔峰,所以他詞里流露的是一種貶謫、失意后的樂觀和超然,是一種曠達的襟懷。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K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在千古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蘇軾首句就寫到:大江浩浩蕩蕩向東流去,滔滔巨浪,也淘盡千古英雄人物。曾經(jīng)的周瑜雄姿英發(fā),但...
查看詳情>>與“辛棄疾的詞風是怎樣的?與蘇軾的區(qū)別在哪,你更喜歡誰”相關(guān)的文章
辛棄疾的詩詞代表作,晚上睡不著一時興起寫了一首詞,同樣的蘇軾也寫了一首
宋詞,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兩宋時期,有李煜、柳永、王安石、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其中最能代表宋詞的兩大文人,那當屬蘇軾跟辛棄疾了。他們兩位的水平最能代表宋詞壇最高水準了。蘇是指來自蜀中眉山的蘇軾,辛是指濟南府的辛棄疾。兩人相差了近百歲,卻一同扛起了兩宋詞壇一片天。
雖說他們都是豪放派的詩人,但生活環(huán)節(jié)卻截然不同。蘇軾與辛棄疾,一個生活在北宋,一個生活在南宋;一個科舉出身,文滿天下;一個行伍出身,壯志滿懷,卻報國無門。蘇軾在豪放中盡顯曠達,辛棄疾在豪放中傾盡悲壯。
北宋的詞人作詞大多是為了應(yīng)酬,消遣,還有時是逢場作戲。更多的是真性情的流露。南宋的詞作逐漸脫離音樂的羈絆,成為文人案頭的雅致文學(xué)。
蘇軾在被貶黃州的第二個中秋節(jié),身處異鄉(xiāng)把盞賞月之時,北望遙遠的汴京,想起自己在朝堂中屢次遭受污蔑與排擠,頓時孤寂與愁緒涌上心頭。這個時候蘇軾心中又思鄉(xiāng)又悲涼,提筆作下了這首《西江月.世事一場夢》北宋.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這句話可以說是流傳千古的名句了,短短12個字,便概括了人一生的反復(fù)無常。
個體是渺小的,浮生若夢、拘泥于世俗,則會樂不得,死于微名虛利之下。最深的絕望是什么?是空漠和漂泊,是荒誕和孤寂。
從詩中我們能感受到蘇軾當時的一人的孤涼的心情。多年以后,辛棄疾作這首詞的時候,剛好是他罷官回到家中,操勞半生的他終于有時間清閑下來,在一個雨夜,趁著夏雨點點,用清麗的筆觸描繪了一幅美妙的鄉(xiāng)村圖景。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南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雖然看似非常平淡的一首詞,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gòu)思,淳厚的感情。在這里,我們領(lǐng)略到了辛棄疾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人生境界。
而這一句“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也是成為了千古名句。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們在談?wù)撝S收的美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好聲,好像也在說這著這是一年豐收年”
兩首《西江月》,兩種不同的人生感悟,有人喜歡蘇軾的清涼之夜,也有人喜歡辛棄疾的熱鬧之夜,千年來一直難分高下,但都令人回味無窮。
總而言之,辛棄疾的詞講究詞令音律,適合學(xué)詞者仿效與入門,其在詞學(xué)上的成就與地位,可比擬杜工部。而蘇軾的詞更為不拘一格、渾然天成,似李太白之詩,可欣賞而不可學(xué)。但正因此卻帶有一股仙氣,不是凡夫俗子可比。
與“辛棄疾的詩詞代表作,晚上睡不著一時興起寫了一首詞,同樣的蘇軾也寫了一首”相關(guān)的文章
新婚之夜李清照表達愛情的詞,和蘇軾寫的你更喜歡哪首?
蘇軾、李清照在新婚之夜各寫下一首“洞房詞”:肉麻程度不分伯仲。
說起“唐詩”和“宋詞”,大家就能聯(lián)想起許多杰出的代表性人物。唐宋時期,是詩詞發(fā)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的文人,其中就包括宋朝的蘇軾和李清照。
一說起蘇軾和李清照,大家就會想,他倆之間八竿子打不著的關(guān)系,能有啥好說的。是的,他倆之間確實沒有關(guān)系,非要說有什么關(guān)系,那就都是宋朝人,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
蘇軾和李清照雖然相差將近五十歲,但是都是宋朝優(yōu)秀的詞人代表。非但如此,李清照的父親與蘇軾的交情匪淺。那兩人究竟是否見過面,我們也不知道,畢竟我們不是當事人。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兩位詞人身上都發(fā)生過一件同樣的有趣的事,那就是在新婚之夜都為自己的另一半寫了一首肉麻的“洞房詞”,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一下。
我們先來說一下蘇軾,他接受了父母的包辦婚姻,對方就是王弗。本是一段沒有感情可言的包辦婚姻,卻在倆人接觸之后暗生情愫。于是兩人喜結(jié)連理,在蘇軾19歲這一年娶了16歲的王弗。
蘇軾還特地在新婚之夜特地寫下一首《南鄉(xiāng)子》,作為新婚禮物贈予了王弗。
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冶葉倡條遍相識。凈如,豆蔻花哨二月初。年少即須臾,芳時偷得醉工夫,羅帳細垂銀燭背。歡娛,豁得平生俊氣無。
蘇軾將前人的詩句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這首別具風味的《南鄉(xiāng)子》。詞的上片,寫妻子王弗的美貌,下片寫難忘新婚夜的歡樂生活。這首詞的意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畢竟是在新婚當日寫下的,那自然是甜的發(fā)齁,讓人讀后心跳加速,臉紅不已。
全詞雖然是集句的形式,但從句子與句子的連綴、組合來看,仍然真實地反映了詞人年少時的美滿婚姻生活,賦予了新意,表明了詞人對唐代詩詞的融會貫通,信手拈來的嫻熟功夫。
接下來再看一下李清照在與趙明誠新婚時寫下的佳作。
《丑奴兒》
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這首詞讓人聽了以后同樣的心跳加快,這是赤裸裸的在撩漢啊。
意思是,傍晚時分下起了雨,消退了夏日的熱氣。詩人彈完了樂器洗了個澡(大家自行腦補美人出浴圖),這么美好的夜晚,還有自己的郎君在身邊,這是多么幸福啊。
在這里的“理罷笙簧”里面是大有學(xué)問的。古代,同性之間彈琴那是尋求知音,但是異性之間彈琴那就是求愛了。
這首詞,也是非常委婉含蓄,柔情似水的一首詞了。不得不說,李清照這首詞中平淡不失情趣,端莊間還帶了點魅惑,這樣的意境,真的是令人心馳向往啊。
讀完蘇軾和李清照的這兩首“洞房詞”,果然是肉麻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這樣有有詩意,還“春意盎然”的詞怎么會不讓人心動。
他們二人的文筆真的是一絕,看完他倆的詞,只覺得身心都放松許多,心情頓時就愉悅了起來。盡管二人之間的人生經(jīng)歷都很曲折,但是畢竟曾經(jīng)擁有過,擁有過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相比較于如今快節(jié)奏的生活,我更加喜歡他們這種詩情畫意般的生活。
與“新婚之夜李清照表達愛情的詞,和蘇軾寫的你更喜歡哪首?”相關(guān)的文章
李清照的一首詞作品用了梧桐和細雨,與溫庭筠蘇軾的兩首是比誰更好?
溫庭筠的一首詞,蘇軾和李清照都化用過,誰的水平更高一些?
不知從何時起,泛黃如掌的落葉梧桐,成了清秋的標志性景物之一。尤其是在古詩詞中,梧桐不僅是常見的景語,而且還能為秋天描寫增添幾分悲涼。“梧桐葉上秋蕭瑟”、“秋聲乍起梧桐落”、“秋雨梧桐葉落時”、“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葉葉梧桐墜”等等,都是多愁善感的文人們,因梧桐樹而產(chǎn)生的秋思。
也不知從何時起,連綿不停的細雨,成了憂愁的代表性意象之一。還是在古詩詞中,豪邁者遇細雨,會變得凄凄慘慘,婉約者見細雨,也常會哭哭啼啼?!盁o邊絲雨細如愁”、“試問閑愁都幾許?梅子黃時雨”、“細雨度深閨,鶯愁欲懶啼”等等,也都是各派詩詞人們,看見細雨時的所思所想。
當梧桐和細雨相遇時,愁苦思緒往往更甚,善于用這兩個意象的詩人詞人不少,唐代的溫庭筠,就是其中用得最好的文人之一。他筆下的梧桐細雨,引起一波又一波學(xué)習模仿熱潮,就連豪放派代表詞人蘇軾,以及婉約派代表詞人李清照,也都模仿化用過。
比如在其詞作《更漏子·玉爐香》中,就很好地使用了梧桐和細雨兩個景物。
01思婦離愁“更漏子”
作為“花間派鼻祖”的溫庭筠,他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語言上辭藻華麗,濃艷精致,內(nèi)容上多描寫的是閨中故事?!陡┳印び駹t香》就是一篇典型的描寫思婦離愁的詞作。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云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這首詞的上闕,寫畫堂中人的形象及心理。畫堂中的人,形象上是“眉翠薄,鬢云殘”,看上去無比憔悴,她憔悴的原因是什么呢?詞人并沒有直接說,而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委婉含蓄地道出畫堂人的內(nèi)心。通過“燭淚”、“秋思”、“夜長”和“衾枕寒”,很容易就能想到,這位深閨中的女子,正處在愁腸百結(jié)的秋思中。
詞的下闕,寫畫堂中人眼中所見到的事物。長夜漫漫,愁思不斷,夜半三更,還被雨打梧桐聲音吵醒,它們不懂憐惜閨中人的正苦離情,只會一片片,一滴滴地落到天明。詞人一氣呵成地道出“梧桐細雨”的無情,委婉含蓄地反襯了畫堂中人的離愁。
02“木蘭花令”說別緒
梧桐細雨不僅能襯托閨中婦人的離愁,豪放派詞人遇到后也要觸景生秋思了。宋代大文豪蘇軾,在遭遇這樣的場景時,還直接化用溫庭筠的詞,另外作了一首《木蘭花令》。
梧桐葉上三更雨。驚破夢魂無覓處。夜涼枕簟已知秋,更聽寒蛩促機杼。
夢中歷歷來時路。猶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問君人,為道別來心與緒。
《木蘭花令》一詞作于宋哲宗元年,當時蘇軾已經(jīng)57歲了。雖然蘇軾一生的仕途道路總是忽上忽下,他的性格,也早已在屢屢被貶黜中,變得豁達開朗,可這一次被貶往英州,依然讓他產(chǎn)生了不少愁緒。去往英州路途遙遠,到郁孤臺時秋季已來臨,蘇軾夜宿造口,半夜被雨水驚醒,想起昔日與弟弟蘇轍的友誼,寫了下這首詞。
詞的上闋,寫夢被驚醒時的場景?!拔嗤┤~上三更雨”就是對溫庭筠“梧桐樹,三更雨”一詞的化用,“夜涼枕簟已知秋”和“夜...
查看詳情>>與“李清照的一首詞作品用了梧桐和細雨,與溫庭筠蘇軾的兩首是比誰更好?”相關(guān)的文章
李清照的詞《醉花陰》,是為了懟蘇軾而作?
李清照罵蘇軾“不通音律”,寫首詞與他較勁,一哥蘇軾輸在哪兒?
北宋文壇,男有一哥蘇軾,女有一姐李清照,二人相差了47歲,家人雖然沒有交流,到人們經(jīng)常會將兩人聯(lián)系在一起。李清照當年她憑著十幾歲時的兩首《如夢令》,在北宋文壇一舉風采。
很奇怪,聲譽浩蕩的倆人竟老死不相往來,從別人的言語中就能表現(xiàn)出來。
歐陽修、蘇軾在《詞論》中,李清照是一同評論的:
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xué)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xié)音律,何耶?
晏元獻,就是晏殊。歐陽永叔,就是歐陽修。蘇子瞻,說的就是蘇軾。
這里首先肯定這幾位大家的學(xué)問:“學(xué)際天人”,天道人道的學(xué)問他們都通曉,意思是無所不知,而用這學(xué)問來寫詞,那簡直就是往大海里面傾倒一瓢水而已,“直如酌蠡水于大?!?,簡直就是大材小用,輕松寫意。
但是,“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币馑季褪撬麄兊脑~作都只能算是句讀不整齊的詩罷了?!熬渥x”,就是斷句,句讀不葺之詩,就是長短句。
李清照還曾暗懟過蘇軾。蘇軾的一首詞,詞名叫《菩薩蠻·濕云不動溪橋冷》,那時候的他是位心上人寫的,在詞中東坡寫道:“人憐花似舊?;ū热藨?yīng)瘦。莫憑小欄干。夜深花正寒?!币馑际钦f佳人因惜春憐花,而花比人瘦。
這首詞也是引得了一眾名家叫好,至今為止都是被人們引用。為此李清照便專門寫了這首詞與對方暗懟和較勁,只是這一懟就懟出了篇千古絕唱,詞名《醉花陰》。
《醉花陰》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是作者婚后所作,寫了在重陽節(jié)一起喝酒賞花的場景,烘托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上片詠節(jié)令,寫盡了憂愁;
下片寫賞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帶有自己的感情,給人呈現(xiàn)一種人與景相結(jié)合的風格,冷清又孤獨。
尤其是結(jié)尾三句,用黃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看似無意卻有深意,卻意外流傳至今,成為了上古佳話。
通讀全詞,可謂是字字珠璣,凄美異常。而詞的最后一句更是千古名句,歷來受到名家推崇。
蘇軾和李清照,兩位巨匠,卻因為朝堂種種俗世老死不相往來,這對詞壇來說確實是一大憾事。而李清照能懟出這篇千古名作,也算是對愛詞之人的一種彌補吧。
李清照的一生,既有真心的歡愉,亦有徹骨的悲涼。千百年前的李清照被人傳頌,千百年后值得后人銘記,即使不在我們身邊,李清照的詩在經(jīng)過千百年來的沉淀,發(fā)酵,至今為止只會越來越香。
世間曾有李易安,時光流轉(zhuǎn),她的詞,她的人,就如同一壇佳釀,愈陳愈香。
讀李清照,前期悠閑,后期傷感
有人說,在李清照的身上,看到了一個人傾盡全力活出女人之美、人生之美的樣子。
這位“詞國皇后”,不僅能說出“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豪言壯語,也能寫就“莫道不銷魂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婉轉(zhuǎn)細膩。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她還是個酒道中人...
查看詳情>>與“李清照的詞《醉花陰》,是為了懟蘇軾而作?”相關(guān)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