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杜甫有著“詩圣”的美譽,他的詩歌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老病孤愁、關注民生、心懷天下、憂國憂民和時代變遷等,在杜甫的作品中,普遍蘊含著濃厚的悲憫情懷。“詩人老、病、衰、窮、獨,無垠的時空與渺小的個人構成了一種視覺對比,形成強烈的反差。本文就杜甫詩歌中蘊含的悲憫情懷進行了分析。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愛國詩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面臨突然到來的社會巨變,杜甫親眼目睹了統(tǒng)治階級的腐敗和殘酷以及戰(zhàn)亂之中深受戰(zhàn)爭荼毒的百姓疾苦,雖有一腔報國熱血,秉持儒家仁政思想,但卻報國無門,只能用充滿現(xiàn)實主義色彩的詩歌來抒發(fā)內心對國家命運的擔憂,來表達對處于水深火熱中人民遭遇的憐惜和同情。杜詩號稱“詩史”,他的詩總體風格是寫實的,但由于他能如古人所說將“賦比興”“宏斯三義,酌而用之”,因此篇章層次上用的不多的比喻、擬人、典故等表現(xiàn)的意象也是豐富多彩的,從而多側面反映出杜甫的精神實質。
一、悲憫情懷的產生與杜甫生活的時代背景密切相關
杜甫生活的時代正處于唐玄宗統(tǒng)治的后期,在歷經了開元盛世的繁華之后,唐玄宗開始沉溺于聲色犬馬,像楊國忠、李林甫這樣的奸臣受到唐玄宗的重用,政治統(tǒng)治變得不清明,官吏們也開始貪得無厭,而且藩鎮(zhèn)割據(jù)的野心也開始顯現(xiàn),整個社會秩序一片混亂。安史之亂的爆發(fā)加劇了社會的動蕩,處于戰(zhàn)亂之中的唐王朝滿目瘡痍,民不聊生。杜甫的很多詩篇就真實地再現(xiàn)了當時處于安史之亂中飄搖的唐王朝的現(xiàn)狀?!妒纠簟贰缎禄閯e》《垂老別》分別從三個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安史之亂期間百姓被抓服兵役的情況,而無論是《石壕吏》中的老嫗,《新婚別》中的壯年,還是《垂老別》中描述的白發(fā)老翁都是征兵的對象,吏治腐敗已經到了不分性別、年齡、家庭境遇而抓人服兵役的情況。老嫗的哀切陳述、新婚妻子的依依不舍、暮年夫妻的生離死別,通過杜甫細膩的筆觸和沉郁頓挫的詩風被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我們仿佛看到他們的苦苦掙扎,聽到他們殷殷的傾訴,那種催人淚下、讓人悲痛難耐的情境讓人恨不得高聲吶喊,奮力抗爭。面對這樣的家國,杜甫只能通過手中這只筆來揭露當時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抨擊令他無能為力的腐敗政治統(tǒng)治,抒發(fā)自己對百姓的深切同情。這種蘊藏于詩歌中的無限悲憫躍然紙上,字字泣血。
對人民的關懷,貫穿著杜甫生命的始終。十年困守長安時期,他曾發(fā)出“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浩嘆,“安史之亂”期間,他曾唱出“三吏”“三別”的悲歌。在他生活稍稍安定的時候,他想到的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而在他窮愁潦倒、生命的最后關頭,他仍然悲痛地呼喊:“戰(zhàn)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因此在詠物的喻象中,通過比擬、象征充滿了對人民不幸命運的同情。
二、悲憫情懷的產生離不開杜甫顛沛流離的人生經歷
作為一個有著深切愛國情懷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面對國將不國、家難以為家的殘酷社會現(xiàn)實,杜甫的詩歌以真實的筆觸鮮活地再現(xiàn)了貪官污吏的丑惡兇狠和社會底層百姓水深火熱的困苦生活。然而,我們研究了杜甫的生活經歷之后發(fā)現(xiàn),他強烈的悲憫情懷不僅與當時的社會形勢密切相關,而且也深受杜甫顛沛流離的人生經歷的影響。
杜甫的一生遭遇了諸多的坎坷和波折。杜甫早年也曾滿懷壯志,游歷山河,生活安逸。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為,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撥亂反正,鞏固和發(fā)展了唐朝政權,開創(chuàng)了唐朝的極盛之世。正當杜甫想要一展抱負,用盡平生所學以報君王的時候,唐玄宗開始寵信奸臣,寵愛楊貴妃,重用安祿山等心懷異志之徒來維護唐王朝邊疆的穩(wěn)定。政治決策的失誤差點導致唐王朝的覆滅,大唐天下開始由盛轉衰。杜甫“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化為鏡花水月。帝王沉迷于聲色當中,看不到社會的腐敗和民眾顛沛流離的生活。杜甫客居長安多年,然而卻仕途無望,后來又旅居西南,過著顛沛流離的困苦生活。政治上仕途的失意、生活上的窮困潦倒和偉大抱負實現(xiàn)無望的打擊,讓杜甫心中充滿了愁苦和悲憤。在動蕩的社會現(xiàn)實中,杜甫連自己的孩子都無法養(yǎng)活,我們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可見一斑。而安史之亂帶來的災難讓詩人看到了無數(shù)像自己一樣在悲慘命運面前無能為力的人們,這種生不如死的感覺直擊詩人敏感的內心世界,讓他的悲憫不僅有著切身的感受,也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他從“無食致夭折”的喪子之痛中走出來,為天下百姓而呼喊,希望災難早日過去,他的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比他的詩歌更讓人敬仰。
杜甫是從開元盛世的理想社會中走來,他的抱負、雄心在亂世中被一次次地摧毀,雖然杜甫從來沒有絕望,但傾其全力也無法找到一條解決問題的途徑。殘酷的現(xiàn)實進一步擾亂了作者的心緒,導致他難以平靜,在杜甫晚年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中,處處流露著詩人百轉千回的愁腸。詩人的一生非常坎坷,從一個英姿颯爽的少年到窮困潦倒的晚年,漫漫長夜,只能與孤月相伴,十分凄苦。雖然杜甫是平民中的平民,但是他卻用自己的實踐完成了一個從平民到圣人的發(fā)展和超越。杜甫有著憂國憂民的情懷,也有著崇高的人格,雖然生活不幸,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變得冷酷、偏激,而是時刻保持著自己對理想的追求和人類社會的關懷,他從不放棄的悲憫情懷,讓廣大讀者動容。
三、悲憫情懷在詩歌中的展現(xiàn)
仕途無望后,杜甫也是生活在封建社會底層的一員。他親眼目睹了封建社會的黎民百姓遭受繁重的賦稅雜役和封建貴族層層盤剝的現(xiàn)狀,體會到明顯的社會貧富差距和尖銳的社會矛盾,面對食不果腹的百姓和享受奢侈生活的豪門,杜甫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憤而寫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成為反映黑暗社會現(xiàn)實的千古名句,表達了對社會底層民眾的深切同情?!巴ニ植咀院觥薄皠窨婉勌愀?,霜橙壓香橘”等都反映出當時百姓飽受封建剝削壓迫、統(tǒng)治階級驕淫腐敗的社會現(xiàn)實。
受安史之亂社會背景以及自身仕途無望、窮苦潦倒生活的影響,杜甫的詩歌反映了當時戰(zhàn)亂中官吏的巧取豪奪、百姓的生離死別、國將不國的社會現(xiàn)實,詩歌中充滿了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百姓的同情和無限悲憫,諷刺了封建貴族奢侈的生活和殘酷的統(tǒng)治。杜甫的詩樸實無華,卻往往能夠一語中的。他的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和現(xiàn)實主義精神讓我們深感動容。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