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七言律詩

發(fā)布時間:2020-07-02
1

杜甫的七言律詩《登樓》千古佳句賞析,這句詩有何妙處?

杜甫寫的詩
杜甫最經(jīng)典的詩
杜甫的詩句

杜甫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甚至都可以不用加“之一”二字,他的七言律詩,是中國詩歌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在他的詩中,可以享受到無比精妙的練字用詞、篇章結(jié)構(gòu)、對仗格律的藝術(shù)。

今天,小編推薦杜甫一首非常經(jīng)典的七言律詩《登樓》,并重點賞析這首詩中的千古名句“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動古今”。

一、全詩

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二、通釋

這首《登樓》,大約寫于廣德二年(764)春季,此時,杜甫客居成都。

廣德元年(763)十月,吐蕃攻陷長安,立廣武王李承宏為帝,唐代宗出逃陜州。十二月,長安收復(fù),唐代宗回京,國勢轉(zhuǎn)危為安,所以詩中說“北極朝廷終不改”。但是吐蕃攻陷了四川北部松、維、保等州,后又攻陷劍南、西山諸州。

首聯(lián)寫詩人登樓縱目,見花近高樓,本是樂景,卻更加傷心,因為他心中滿懷著對艱難國勢的擔(dān)憂。

頷聯(lián)寫登樓所見之景,成都的錦江,春色歸來,玉壘山的浮云,古今變幻。

頸聯(lián)議論時勢。唐王朝經(jīng)安史之亂,又經(jīng)吐蕃侵?jǐn)_,但唐王朝最終挺住了,說明大唐帝國氣運(yùn)久遠(yuǎn),因而告誡吐蕃,莫再侵?jǐn)_。詞嚴(yán)義正,浩氣凜然。

尾聯(lián)借蜀漢后主劉禪,喻諷唐代宗??蓱z后主劉禪,他丟掉了江山,當(dāng)他魂歸故國祠廟,看到故國江山時,會有什么感想呢?意即代宗還朝,看到被吐蕃侵?jǐn)_的長安,當(dāng)作何想?而詩人自己客居蜀地,不能為國分憂,只能仿效諸葛亮,寫一首《梁父吟》。

三、賞析“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動古今”。

通釋完全詩,我們來看這首詩中最受后人贊賞的一聯(lián)“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動古今”,有何妙處。

1、意境闊大

這一聯(lián)是寫杜甫登樓所見之景。錦江,是岷江支流,流經(jīng)成都西南。玉壘,山名,在四川都江堰西北。這一聯(lián)第一個妙處,便是將登樓所見之景寫得闊大悠遠(yuǎn)、籠蓋宇宙。

上句寫錦江冬去春來,用“來”字,本來是平常用詞,但后面接以“天地”,氣象頓時宏闊,仿佛春色,是自天地四方匯聚而來。

下句寫玉壘浮云飄云,用“動”字,也不是新奇之語,但后面接以“古今”,意境頓時深遠(yuǎn),從浮云,寫到古往今來玉壘山上的風(fēng)云變幻。

這一聯(lián),杜甫用“來天地”、“動古今”這樣的字詞組合,營造出一個闊大悠遠(yuǎn)、籠蓋宇宙的意境。天地之間,春色歸來,古今之際,浮云變幻,如此宏麗之景致,自然暗含著杜甫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和對民族命運(yùn)的憂思。

2、對仗精巧

杜甫律詩,極善對仗。一般律詩只要求中間兩聯(lián)對仗,而杜甫的律詩常常會出現(xiàn)三聯(lián)對仗甚至是四聯(lián)對仗,可見杜甫于對仗這一技法用功極深。這一名聯(lián)的對仗,便極為精巧。

先是地名對,“錦江”對“玉壘”,地名相對本來就已經(jīng)很工整了,然“錦”與“玉”,“江”與“壘”,字面亦對,這種地名天然成對,讀起來非常美。能做到地名字面天然成對而成千古名句者,后來唯有劉禹錫的“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一聯(lián),但仍不及杜詩之工整。

“春色”對“浮云”,名詞對名詞;“...

查看詳情>>
2、

杜牧的七言律詩《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是沖著白居易去的?

七言律詩
杜牧
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

在唐朝元和十五年,唐憲宗暴斃,唐穆宗李恒在宦官的擁戴之下,倉促繼位。新皇加冕,日理萬機(jī),最重要的當(dāng)然是人事安排。唐穆宗手頭有一個薦表,那是已經(jīng)罷相的令狐楚寫給唐憲宗的,是推薦一個叫做張祜的詩人。唐憲宗既然已經(jīng)駕崩,決定權(quán)自然就交給了唐穆宗。

唐穆宗也不認(rèn)識張祜,更不清楚他的才華,便找來剛剛擔(dān)任宰相的元稹,向他咨詢情況。元稹斬釘截鐵地回復(fù)皇帝:

張祜雕蟲小巧,壯夫不為,若獎激太過,恐變陛下風(fēng)教。

元稹這么做,是有一定的私心。他和令狐楚之間涉及黨爭,自然不愿意提攜對手推薦的人。但他的話很有分量,唐穆宗此后對張祜也就置之不理了。

張祜找人推薦當(dāng)官不成,只好積極參加科舉考試,不過又遇到了麻煩。當(dāng)時他在杭州,希望能夠以解元的身份被推薦到中央?yún)⒓舆M(jìn)士考試。杭州刺史是大名鼎鼎的白居易,也和張祜有過交道,甚至還會稱贊張祜的詩歌寫得好。但白居易和元稹是志同道合的生死之交,關(guān)鍵時候卻壓下了張祜,以徐凝為首薦。

這件事的影響程度,遠(yuǎn)遠(yuǎn)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后世將之看作一場公案,認(rèn)為是白居易的污點之一。在當(dāng)時也有人鳴不平,最著名的就是著名詩人杜牧。

杜牧一直是詩壇的紅人,伴隨著神童的美譽(yù)長大。他在擔(dān)任池州太守的時候,張祜到訪。此時距離元稹打擊他已經(jīng)30年了,距離白居易公案也已經(jīng)27年了,這些年來,張祜早已絕了官宦之心,四處漂流,行蹤不定?,F(xiàn)在趕來與杜牧見面,張祜已經(jīng)60歲了。

面對這個白發(fā)蒼蒼,在仕途毫無建樹的老人,杜牧也滿心感慨。從此,他與張祜成為了忘年交,寫下了不少詩篇夸贊張祜。其中有一篇,明顯就是沖著白居易來的,它叫做《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

百感中來不自由,角聲孤起夕陽樓。

碧山終日思無盡,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長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

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這是一首七律,在首聯(lián)中,詩人不由自主地百感交集從內(nèi)心涌出,蕩讀者很想看看到底是何事讓作者如此惆悵時,作者話鋒一轉(zhuǎn),寫到了畫角聲起,夕陽晚照的孤樓。雖然沒有明說,卻讓讀者充滿著畫面感,也為后來的情節(jié),營造出了滄桑悲涼的背景。

頷聯(lián)是對偶抒情的方式,表達(dá)了杜牧的同情憤慨:對著青山整日里思緒萬千,芳草一年榮枯不斷,什么時候這樣的恨意才會消失?杜牧巧妙地將愁緒與周圍景致相聯(lián)系,造成萬物皆悲,千古同愁的藝術(shù)效果。

頸聯(lián)之中,杜牧用比喻起手,為張祜所受的不公待遇鳴不平:睫毛就長在眼睛的前面卻總是看不見,大道就在他的身上,卻到別的地方尋找。這句話,細(xì)細(xì)想來,還不僅僅批評白居易不識人才,甚至是在指桑罵槐說白居易有眼無珠。

到最后的尾聯(lián)之中,作者才盡情抒發(fā)對于張祜的欣賞:有誰能比得過你張公子?寫出的上千篇詩歌,足以藐視那些權(quán)貴。當(dāng)時張祜已經(jīng)60歲了,按現(xiàn)在的觀點自然不能算公子哥,但因為是白衣,作為刺史的杜牧自然可以尊稱其為張公子。

杜牧寫這首詩,順帶痛罵白居易,一方面是他的確欣賞張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一直和白居易不睦。當(dāng)年白居易寫詩,就嘲諷了年老尸位素...

查看詳情>>
3、

杜牧的這首七言律詩最出彩,每每讀之,總會打動思想者的魂靈

七言律詩
杜牧
杜牧的詩

在唐朝詩歌史上,杜牧是一個赫赫有名的名字,人稱“小杜”,以區(qū)別于詩圣杜甫。李白和杜甫合稱為“大李杜”,李商隱和杜牧則合稱為“小李杜”,足見杜牧在詩壇的地位非同一般。

杜牧最擅長寫七言絕句,亦有少數(shù)七言律詩。杜牧的七言律詩之中,當(dāng)以這首《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為最。

該七言律詩全詩如下: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云閑今古同。

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fēng)。

惆悵無日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釋義:六朝以來的古文物多已腐朽衰敗,被荒草覆蓋,只有天空和閑云從古至今沒有什么變化。在深山樹林中鳥兒飛來飛去,此處的人們則世世代代生活在這水鄉(xiāng)之中。深秋的簾幕之外正下著連綿陰雨,日落西山之處傳來悠揚(yáng)的笛聲。我內(nèi)心十分惆悵但恨無緣見到范蠡,失望的透過參差不齊的樹木凝望太湖之東!

本詩作于開成三年,亦即公元838年,時杜牧任宣州團(tuán)練判官。時年杜牧游玩開元寺,登水閣所見六朝遺跡,有感而作。

詩的首聯(lián)開門見山寫登閣觀景,引發(fā)了詩人對于古今變易的感想。六朝以來的文物已然草連空,但是天空和閑云卻沒有任何變化。詩人由衷地感嘆道:紅塵多變,人生易老,豈能和天地爭輝?

頷聯(lián)為“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寫出了詩人對于紅塵時空的直觀感受。從古至今,人類的歷史,其實都是這樣變易著。深山樹林中鳥兒飛來飛去,恍惚之間,已是百年。而此處的居人,亦是在生死交替中不斷繁衍著(人歌人哭即是指代生死交替的過程)。

頸聯(lián)“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fēng)”,展現(xiàn)了人世間兩種常見的景象:一種是深秋時節(jié)的密雨,密雨仿佛給家家戶戶都掛上了雨簾;另一種是在落日時分的樓臺聽晚風(fēng)送來的清脆笛聲。這兩種情景一陰一陽,是客觀世界的代表。客觀世界是長久存在的,與早已消逝的“六朝文物”相比,代表人世代謝的“六朝文物”確實太短暫了。

正是以上這種深沉的慨嘆,使得詩人懷念起故杰范蠡,但恨無緣相會,只能看到五湖東方向的參差煙樹而已。

此詩具有深重的歷史感,更充滿詩人對于宇宙人生的哲思,每每讀之,總會打動思想者的魂靈。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