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惠崇春江晚景

發(fā)布時間:2024-02-26
1

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翻譯(附注釋)

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原文
翻譯附注釋

《惠崇春江晚景》通過對江南春景以及大雁北飛的描寫,突出江南春景的美麗。下面是由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惠崇春江晚景譯文及注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jīng)長滿了蔞蒿,蘆葦也開始抽芽了,而這恰是河豚正上市場的季節(jié)。

注釋

惠崇:北宋名僧能詩善畫,《春江曉景》是他的畫作,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蘇軾的題畫詩也有兩首,這首是題鴨戲圖的詩。

蔞蒿:一種生長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莖高四、五尺,剛生時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釋: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可入藥)

蘆芽:蘆葦?shù)挠籽浚墒秤谩?/p>

河豚:魚的一種,學(xué)名“鲀(tún )”,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chǎn)于我國沿海和一些內(nèi)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chǎn)卵。

上:指魚逆江而上。

時:時間,這里指季節(jié)。

賞析

竹外桃花三兩枝

隔著疏落的翠竹望去,幾枝桃花搖曳身姿。桃竹相襯,紅綠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愛。這雖然只是簡單一句,卻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顯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細(xì)密,就無法見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節(jié),點(diǎn)出了一個“早”字。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但春天的.無限生機(jī)和潛力,已經(jīng)透露出來。

春江水暖鴨先知

江春水中,鴨兒在嬉戲;江水回暖的訊息,它們首先感知到了。鴨知水暖,光憑畫是體現(xiàn)不出來的,詩卻表達(dá)出來了。其實豈是鴨子先知水暖?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詩人這樣寫是為切合畫上風(fēng)物,實際上也是表達(dá)他對春天到來的喜悅和禮贊。唐人有“花間覓路鳥先知”的詩句,與此句異曲同工。這句詩極富哲理,現(xiàn)在我們指某一新的情況或消息被人預(yù)先知道時,便往往引用這一句。

蔞蒿滿地蘆芽短

萬物逢春氣象新。江邊,生長茂盛的蔞蒿鋪滿了地面,蘆葦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來。這七字不是泛泛地吟詠景物,而是詩人通過細(xì)致的觀察貼切地實寫出這兩種植物的情態(tài),沒有一字是閑筆。清人王士禛在《漁洋詩話》中贊賞這句詩說:“坡詩……非但風(fēng)韻之妙,亦如梅圣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無一字泛設(shè)也?!?/p>

正是河豚欲上時

宋詩人梅堯臣描寫這種景象云:“河豚當(dāng)是時,貴不數(shù)魚蝦?!痹姷那叭涫敲鑼懟莩绠嬂锏木拔铮@最后一句則是即景生情的聯(lián)想。作者這樣寫就把整個畫面勾勒得更為完美了,給人以嚴(yán)冬已盡、春到人間的喜悅。作者不僅入乎畫內(nèi),而且出乎畫外,把畫上所無而情理中所有的事物呈現(xiàn)出來。如果詩的全部四句均是景物白描,則形式上未免有些呆板。最后一句的處理,不但使全詩靈動鮮活,也使詩和畫的意境都被大大地豐富了。

查看詳情>>
2、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詩原文及翻譯

古詩翻譯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詩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翻譯

春天美好有生機(jī)勃勃,值得被歌頌,但是很多贊美春天的文字都顯得套路,缺乏新意,今天不妨隨好工具小編一起走進(jìn)這首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來從不一樣的角度感受江南仲春景色,體會蘇軾眼中春天的美。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詩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 〔宋代〕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翻譯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長滿了蔞蒿,蘆葦也長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赜蔚浇永飦砹?。

注釋

1.惠崇(亦為慧崇):福建建陽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詩能畫。

2.蔞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

3.蘆芽:蘆葦?shù)挠籽?,可食用?/p>

4.河豚:魚的一種,學(xué)名“鲀”,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chǎn)于我國沿海和一些內(nèi)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chǎn)卵。

5.上:指逆江而上。

賞析

此詩是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晚景》上的。這首題畫詩既保留了畫面的形象美,又發(fā)揮了詩的長處。

詩人先從身邊寫起,竹葉和桃花紅綠相映,色彩鮮明,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接著詩人的視線江邊轉(zhuǎn)到江中,“鴨先知”側(cè)面說明春江水還略帶寒意,點(diǎn)出早春時節(jié)。

然后,詩人由江中寫到江岸,更細(xì)致地觀察描寫初春景象,顯示出春天的活力。詩人進(jìn)而聯(lián)想到,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時節(jié),引人更廣闊的遐想。全詩洋溢著一股濃厚而清新的生活氣息。

創(chuàng)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題畫詩,是蘇軾1085年(元豐八年)于汴京所作。

惠崇是北宋名僧,他能詩善畫,特別是畫鵝、雁、鷺鷥、小景尤為拿手,《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蘇軾的題畫詩也有兩首,這首是題鴨戲圖的詩。

惠崇為宋初“九詩僧”之一,跟蘇軾不是一個時代的人。蘇軾是只見其畫,未見其人,蘇軾根據(jù)畫意,妙筆生花,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生機(jī)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jìn)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

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tuán)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xué)士、侍讀學(xué)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yáng)州、定州等地。

晚年因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儋州。

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xué)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

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

查看詳情>>
3

蘇軾的一首題畫詩《惠崇春江晚景》賞析,蘇軾的這首詩完美還原畫中江南春色的意境

蘇軾的古詩
蘇軾的詩
蘇軾的詩詞

理趣詩,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一朵奇葩。它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審美價值,還具有一定的思想認(rèn)識價值。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古代詩人大都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人生經(jīng)歷,所以能夠從日常生活與大自然中提煉、挖掘出內(nèi)在的道理。譬如,唐代詩人王之渙登上鸛雀樓,便有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宋代詩人朱熹讀書讀著讀著,便有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諸如此類的理趣詩,可謂數(shù)不勝數(shù)。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的一首《惠崇春江晚景·其一》,來感受下我國古代理趣詩的藝術(shù)魅力。首先,這首詩是蘇軾為惠崇的畫作《春江晚景》所作的組詩作品《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中的第一首。它的原畫共有兩幅,與《惠崇春江晚景·其一》相對應(yīng)的便是惠崇的“鴨戲圖”。

據(jù)記載,這首詩寫于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當(dāng)時蘇軾正在汴京(今河南開封)??上У氖腔莩绲脑嬙缫呀?jīng)遺失,不過蘇軾的這首詩卻成為了名篇流傳至今。并且,蘇軾的這首詩完美還原,甚至可以說是超越了原畫中江南春色的意境。那么蘇軾在詩中究竟是如何表現(xiàn)這一意境的呢?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蘇軾的這首《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詩的第一句“竹外桃花三兩枝”,即竹林外有著三兩枝桃花剛剛綻放。別看這句詩很淺顯,卻透露出了很多信息。一方面,它表明了看桃花的視角,是隔著稀疏的竹林,遠(yuǎn)遠(yuǎn)望去。另一方面,從桃花還沒“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說明季節(jié)是在早春。另外,桃花是春天最典型的景物,它代表了春天的無限生機(jī)和潛力。

緊接著的一句“春江水暖鴨先知”,則是蘇軾這首詩蘊(yùn)含深刻道理的地方。它的字面意思是說,早春江水的回暖,最早知道的是在水中嬉戲的鴨子。單從這層意思來看,它與第一句相呼應(yīng),都是為了表明季節(jié)是早春。但由于它是鴨子的觸覺印象,這無疑補(bǔ)充了原畫中靜態(tài)桃花難以傳達(dá)的感覺。也就是說,要想知道春天是否來臨,就必須要走出去親自感受。

這也就說明了,凡事都要親歷其境,才會有真實的感受。詩中的鴨子如此,現(xiàn)實中的我們不也這樣嗎?倘若再延伸的話,日常生活中很多事都被表面現(xiàn)象所掩蓋了,這時就需要我們親自實踐才能知曉它的本質(zhì)。因此,蘇軾的這句詩是可以啟發(fā)人思考的,是具有見微知著、舉一反三道理的,所以它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然后,我們再來看詩的后兩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即河灘上已經(jīng)長滿了蔞蒿草,蘆葦也開始抽芽,河豚正在逆江而上。這兩句詩中的前一句依然是對早春季節(jié)景物的描寫,至于后一句中的河豚則是詩人的聯(lián)想,因為河豚每年春天都要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chǎn)卵。而這自然也是原畫不能表達(dá)出來的意境。

綜觀蘇軾的這首詩,雖然是一首題畫詩,但是他卻以極其細(xì)膩的筆觸,把握住了早春時節(jié)春江景色的特征,表達(dá)了詩人對早春到來的喜悅和禮贊之情。蘇軾曾評價王維的詩畫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想這八個字用來評價蘇軾自己這首詩再合適不過了。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