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在古時候,吟詩作對的文人,一般出自兩種人,一就是整天閑來無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富家大少爺,還有另外一種就是在仕途上走不通的有志之士。為什么基本上是這兩種人呢?一是因為在在中國的古代社會,老百姓們都是以務農為生,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被灌輸?shù)乃枷刖褪呛煤梅N好自己家里的這一畝三分地,然后娶妻生子為家族傳宗接代,完成了這些事情,那就算是一個圓滿的人生了。至于搞藝術創(chuàng)作這種事情,是尋常百姓想都不敢想的,能夠有大把大把的閑暇時間去搞這些東西的人,一般都是非富即貴的貴族子弟,不用為了生計而四處奔波,自然而然就能空出許多時間來進行創(chuàng)作。
至于這第二種,是從小就立志要在官場上有一番作為,一心想的就是輔佐君王,為國效力。但是能夠真正在官場上施展拳腳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有志之士數(shù)不勝數(shù),自然不會每個人都夢想成真。于是這些抱負得不到施展的人們,既不能頭戴烏紗進言獻策,又不愿意成為一個鄉(xiāng)野農夫安心在家守著老婆孩子,于是他們就成為了云游四方的“詩人”,把自己這半輩子的不順都付諸在詩句中。
其中蘇軾就是很典型的第二種人,他這一輩子都在為做官而努力,但是卻一次又一次得不到重視,被一再的流放,因此在蘇軾的很多詩歌中,就體現(xiàn)出了自己在仕途上的不順路,才能得不到認可的憤懣無奈之情。正所謂“官場失意,文場得意”,如果蘇軾的治國理政才能受到了認可,估計他也寫不出這么多傳世的名篇了。我們一直都說蘇軾的詩是非常豪放壯闊的,其實一直都是在訴說自己的苦悶,并沒有解釋什么太有用的人生哲理,但是蘇軾在臨終前對自己小兒子所做的一首詩卻道盡了自己這一生所悟出來的真諦。
這首詩就是《廬山煙雨》,我們先來欣賞一下原文: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首詩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還是非常通俗易懂的,沒有太多晦澀的語句和典故,但它最大的特點就在于詩的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這兩聯(lián)的內容完全是一模一樣,但是想要表達的意思卻是完全不同的。
蘇軾這首詩是寫給自己小兒子的,而且是在臨終之前,可想而知說的肯定都是自己的肺腑之言,想要把自己這一生中,最有用的東西在生命的最后送給兒子,所以說蘇軾將壯觀的廬山和浙江觀潮景觀運用在詩中,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廬山的景色可是中國一絕,甚至在世界上都是很有名的,還有錢塘江的觀潮那也是浙江一年一度的盛事,這一山一水兩個意象很好地概括了中國山水景色的特點,這久負盛名的兩個景觀,蘇軾在生前都是去過的。也是因為太多人口口相傳這兩處景觀的傳奇了,讓人不得不心動,這也就是詩中的第一句想要表達的意思,“廬山煙雨浙江潮”向來是備受稱贊的兩處絕景,如果這一生不親自去一次,那就會悔恨終生。但是當蘇軾真正到了這兩處地方,看過了這壯觀的風景之后,便又覺得其實也不過如此,所以說尾聯(lián)的這個“廬山煙雨浙江潮”說的就是,廬山的煙雨不過也就是廬山的煙雨,浙江的潮水也不過是浙江的潮水,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那么蘇軾想要表達給兒子的真正信息是什么呢?那便是,人這一生活中會經歷很多,你會走過很多的風景,面對很多的選擇,但是不管你將要面對什么,只有你自己親身去經歷過了才有話語權,才能明白這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對于同樣一件事情不管別人說的多么天花亂墜,都比不上凡事自己事必躬親。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