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李白的一首經(jīng)典七絕詩,一句名句中的“煙花”之的是什么?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這是余光中先生對李白的評價。如果把唐詩比作一座高塔,那李白就是站在塔尖上的人。
在很多人眼里,李白寫詩其實并不講究,甚至有人說他的很多經(jīng)典詩作都是在大醉后寫下的,所以他的詩雖然灑脫、飄逸,卻很難談得上字字珠璣。甚至有人認為,詩仙之所以寫不好七律,是因為他對對文字的煉化還不夠高明。對于這一點,筆者是完全不能同意的。詩仙對文字本身的講究或許沒有達到詩圣杜甫的高度,但絕對是能超過大多數(shù)唐代詩人的。
隨便給大家舉兩個例子,“天生我材必有用”中為何用“材”不用“才”?原因“材”是不需要通過教育的原始材料,李白就是要用這個字體現(xiàn)自己和其它人不一樣,表示自己的才華是天生的。除此之外,“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的“紫”,“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中的“盡”等字眼,都體現(xiàn)了李白對漢字極強的運用能力。
為了證明這一點,本期筆者和大家再分享一首李白的經(jīng)典七絕,詩名《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寫于李白29歲左右,李白對孟浩然一向頗為欣賞,曾為他寫過多首詩作,這首就是其中最經(jīng)典的作品之一。全詩短短28個字,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年年入選小學課本,歷來受到后世的推崇。所以其它字句筆者都不說了,只說這“煙花”二字。這兩個字到底何意?上學時筆者還不能完全領會,其實僅這兩個字就能體現(xiàn)詩仙的不凡。
很顯然,這里的“煙花”不是指咱們過年過節(jié)要放的煙花,這并不是因為唐代沒有煙火,事實上煙火的發(fā)明可能遠早于唐代。只是因為如果這樣理解,它無法與三月相接。事實上,古詩詞的煙花是有著更唯美的意思的。一般來說,煙花在古詩詞中指的是霧靄中的花朵,比如南朝的沈約就曾寫過“年芳被禁籞,煙花繞層曲”,這里的煙花指的就是暮春時的花。所以一般來說,這兩個字都是頗為凄美的。
但李白這“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不一樣,用“煙花”形容三月,是指明艷的春景。全詩看似并沒有直接寫春景,只是用這煙花二字將其一筆囊括下來,就寫出了揚州城里煙霧朦朧,繁花似錦的大景。這花不是一朵兩朵,而是成片的,揚州城的水光山色、百花爭艷,都藏在了“煙花三月”這4個字中,令人心馳神往。
煙花是為景,三月是時間,揚州是地名,這“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共7個字,有時間有地點更有美景,這就是李白的筆力,這也是此句歷來備受推崇的原因,它確實稱得上是千古麗句。在李白之前,其實這兩個字并不常用,除了沈約外,很少有人將他寫到詩中。自李白將這“煙花”二字用出了水準后,后世使用者就很多了,柳永、杜甫、李賀等名家都用上了這個詞,可見李白的影響力。
因為寫詩過于灑脫飄逸,常常寫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之樣長句和短句雜亂相接的詩句,所以很多人就認為李白寫詩不講究,這顯然是不對的。多數(shù)時候李白的不講究,只是他不想被規(guī)則所拘束,而當他講究起字眼來,也非一般詩人所能比,“煙花三月下?lián)P...
查看詳情>>與“李白的一首經(jīng)典七絕詩,一句名句中的“煙花”之的是什么?”相關的文章
王安石的詩有哪些?這兩首七絕在經(jīng)歷了人間冷暖,卻也恬淡豁達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在神宗一朝幾度拜相,并主持了熙寧變法,對后世的影響深遠。有人稱其為千古名臣,也有認為他是宋朝的罪人。同時他還是十分出色文學家,不僅以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歌更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
下面介紹王安石的兩首七絕,膾炙人口,展現(xiàn)出悠閑自得的心境。
初夏即事
宋代: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作者晚年生活在金陵鐘山腳下,這首詩描寫了郊外幽靜生活的情趣。前兩句展現(xiàn)出住處的景觀,“石梁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笔瘶蚝兔┪堇@在曲岸旁,溪水急速地流入西邊的池塘。作者“石梁、茅屋、彎碕”等詞語,表現(xiàn)院內(nèi)的景物;濺濺,疾速的流水聲,唐人李端也曾有詩“碧水映丹霞,濺濺度淺沙”,王安石以此描寫出彎碕中,由于流勢猛而溢出來的水的動態(tài)。
溪水歡唱、小橋古樸,池塘清澈、詩人開懷,如此沁人心脾的田園風光,詩人當然要開心賦詩,“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晴天里暖風微拂,麥香氣息迎面撲來;綠樹婆娑、芳草萋萋,遠勝春天里百花爛漫的時節(jié)?;〞r,即花開的季節(jié),指春天,白居易曾說“月夜與花時,少逢杯酒樂。” 暖風送來秋麥的清香,表現(xiàn)出初夏清新的氣息,不愧為膾炙人口的好詩,也展現(xiàn)出作者在悠閑生活中恰然自得的心境。
鐘山即事
宋代:王安石
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
詩人安居在鐘山,心情放松,無憂無慮,時而與漁樵互歌,時而和農(nóng)夫說笑。詩人每日徜徉于山水之間,閑游在田園之中,感覺愜意非常。他環(huán)顧四周,“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澗水雖然無聲,卻默默有情;青竹即使耿直,也懂流水真意。繁花爭奇斗艷,青草盡顯春柔,好一派鐘山春景,令作者身心蕩漾,物我兩忘。
最后兩句更是名句,雖然南北朝的王籍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維也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但王安石卻反其意而用之,寫出“一鳥不鳴山更幽”之句。不論模仿或改寫前人的詩句,都是詩人在一片苦心之后,再融入主觀意圖而進行的再創(chuàng)作。詩人慢慢地喜歡靜坐,茅屋簡陋、詩人淡泊,相對而坐、兩不相厭。沒有鳥鳴,本就靜雅,只不過還有澗水潺潺,于是詩人才覺得少了鳥兒的聒噪,反而更加幽靜,同時也更有理趣。
縱觀這兩首七絕,都是作者生活于晚年安居期間,因為沒有煩憂,心態(tài)平穩(wěn),才有閑心覓得好句。第一首詩描寫初夏風景,小橋流水、麥香四溢,讓經(jīng)歷了宦海風波的詩人遠離塵囂,從此再也不會為朝堂之事煩惱。
第二首詩構思新巧,詩人不拘泥古人,獨辟蹊徑,讓人過目難忘。同時“一鳥不鳴山更幽”,也讓讀者感受到噪與靜、鳴與幽的辯證關系。沒有絕對的安靜,有時候鬧中取靜,反而更感到靜謐異常。作者作詩如此,為人亦是如此,在他人保守的時候,王安石敢于銳意進取,雖然成敗得失另有公論,但這種精神卻值得后世崇敬。
與“王安石的詩有哪些?這兩首七絕在經(jīng)歷了人間冷暖,卻也恬淡豁達”相關的文章
杜牧的七絕詩有哪些?意境幽美,韻味雋永
《唐才子傳》中記載:(杜牧)牧剛直有奇節(jié),不為齟齬小謹,敢論列大事,指陳利病尤切。兵法戎機,平昔盡意;詩情豪邁,語率驚人。
杜牧的詩歌成就極高,詩名與李商隱齊肩,世稱“小李杜”。杜牧詩歌中又以七絕成就最高,意境幽美、韻味雋永。
《遣懷》
杜 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賞析:這是詩人感慨人生、自傷懷才不遇之作。前兩句再現(xiàn)詩人蹉跎時日、沉迷聲色的生活狀況;后兩句抒發(fā)感慨,表現(xiàn)悔悟、自責以及欲將振作之意。
全詩表面上是抒寫自己對往昔揚州幕僚生活的追憶與感慨,實際上是發(fā)泄自己對現(xiàn)實的滿腹牢騷,以及對自己處境的不滿。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 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賞析:這是詩人離開揚州以后,懷念昔日同僚韓綽判官而作。此詩著意刻畫深秋的揚州依然綠水青山、草木蔥蘢,二十四橋月夜仍然樂聲悠揚,調(diào)侃友人生活的閑逸,表達了詩人對過往揚州生活的深情懷念。全詩意境優(yōu)美,清麗俊爽,情趣盎然。
《赤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賞析:詩人即物感興,托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zhàn)關系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暗指自己胸懷大志卻不被重用。全詩構思極為精巧,以小見大。
《題烏江亭》
杜 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賞析:這首詩議論戰(zhàn)爭成敗之理,提出自己對歷史上已有結局的戰(zhàn)爭的假設性推想。首句言勝敗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評項羽胸襟不夠寬廣,缺乏大將氣度。三四句設想項羽假如回江東重整旗鼓,說不定就可以卷土重來。
這首詩表現(xiàn)了對項羽負氣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卻是批評他不善于把握機遇,不善于聽取別人的建議,不善于得人、用人。
《清明》
杜 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賞析: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凄冷,歷來廣為傳誦。全詩運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韻邈然,耐人尋味。
《山行》
杜 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賞析: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xiàn)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情馭景,敏捷、準確地捕捉足以體現(xiàn)自然美的景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情感美與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為一體。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賞析:這首詩是杜牧千古傳誦的名篇。這首詩將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交織起來進行描寫,把美麗如畫的江南自然風景和煙雨蒙蒙中南朝的人文景觀結合起來。在煙雨迷蒙的春色之中,滲透出詩人對歷史興亡盛衰的感慨和對晚唐國運的隱憂。
《過華清宮》
杜 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賞析:這首詩選取為貴妃飛騎送荔枝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統(tǒng)治者為滿足...
查看詳情>>《江南春》里杜牧杜牧寫了什么?在28字之中寫出了廣闊氣象,可謂七絕詩之絕唱了
杜牧是唐朝杰出的詩人之一,素與李商隱齊名,合稱“小李杜”(因區(qū)別于李白和杜甫的“大李杜”)。杜牧尤其擅長七言絕句,在寥寥28字之中,能刻畫出異常優(yōu)美動人的畫面。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時節(jié),百花齊放,綠草漫野,鶯啼燕飛,一派生機。杜牧曾寫過一首《江南春》的詩,熱情的贊美了江南的風物,且寄予了自己深邃的情感。該詩全文如下: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釋義:江南的大地上,鶯鳥的歌聲和綠草紅花相互輝映。水邊的鄉(xiāng)村及山麓下的城郭處處隨風飄動著酒旗。南朝留下了數(shù)百座古佛寺,哪些佛寺的樓臺都迷離于江南的煙雨之中。
杜牧的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頗負盛名。該詩短短四句,既寫出了江南美景的多姿多彩,也寫出了其遼闊、深邃的意境。
詩的開頭一句“千里鶯啼綠映紅”,以靈動的手筆,著眼于江南最具特色的春景。整個江南,百鳥齊聲歌唱,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紅花綠草,鋪滿山野,與鳥兒的飛舞及歌聲相互輝映。此景此情,著實令人迷醉其中!
第一句是寫自然的景色,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風”則是描寫了江南人們的生活特色。江南水多,故有水村,江南亦不乏山,故亦有山郭(靠近山峰的城鎮(zhèn)及鄉(xiāng)村)。無論水村和山村的人們,都興酒文化,因此“酒旗”到處飄揚。通過此句,江南人們樸實、風趣的形象,赫然呈現(xiàn)在眼前。
第三句是“南朝四百八十寺”。詩人追溯歷史,將南朝所建的諸多寺院引入詩中。南朝時期極興佛教,因此建了許多寺廟。句中的“四百八十”是唐人說明數(shù)量很多的一種說法,不是實指,而是虛指。這諸多寺廟,給人一種深邃的意境,營造出一種清凈、美好的文化氛圍。
杜牧對于佛教的“禪意”頗為推崇,在此首《江南春》之中,歌頌江南自然美景的同時,也不遺余力地贊美了佛教文化的深邃。
第四句是“多少樓臺煙雨中”。此句承接第三句,繼續(xù)描寫佛教寺院。這諸多寺院,在平時本已給人深邃之感;如今沐浴在江南煙雨之中,更增添了其深邃之意,戴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全詩語言流暢,結構精致,藝術精湛。以極富概括力的手筆,勾勒出了江南優(yōu)美的自然風物,以及佛寺的文化氛圍。在28字之中,能寫出如此廣闊氣象,可謂七絕詩之絕唱了。
與“《江南春》里杜牧杜牧寫了什么?在28字之中寫出了廣闊氣象,可謂七絕詩之絕唱了”相關的文章
王昌齡的一首邊塞詩被稱為唐朝七絕之首,畫面感非常強,給人以無限的想象
王昌齡28字小詩,就能看出他真實水平,沒有李白他會是絕句首席!
唐朝的大詩人實在數(shù)不勝數(shù),從初唐四杰,到李白杜甫。從白居易、賀知章,到李商隱、杜牧等等,著名的詩人實在太多。而這其中如果說絕句寫得最好的,”七絕圣手“王昌齡就必須有姓名了。王昌齡的詩歌膾炙人口,你能想到“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钡恼媲?你能想到“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钡膲阎?你能想到“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钡陌г?。但是要說王昌齡寫得最經(jīng)典的,還得是邊塞詩。
邊塞詩一直是詩歌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很多詩人都曾經(jīng)寫過著名的邊塞詩。比如岑參的“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比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比如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倍裉煳覀円黄鹦蕾p的,也是不能錯過的邊塞詩的經(jīng)典之作。就是王昌齡的《出塞二首·其一》。
《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首詩被稱為“唐朝七絕之首”,創(chuàng)作這首詩時,王昌齡正趕赴西域。而王昌齡處于盛唐時期,所以他的邊塞詩中更多的是一種昂揚的狀態(tài)。有著強大的自信,但是邊關的戰(zhàn)爭頻繁,百姓還是向往和平的。在王昌齡的詩中,大多表現(xiàn)的都是如此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的大意很好理解,眼中看到的還是秦漢時期的邊關和明月,這許多年,有多少戰(zhàn)士來到邊關沒能再回去。如果當年的飛將衛(wèi)青還在,絕不會讓敵人的鐵騎踏過陰山。這首邊塞詩,是詩人對于邊關戰(zhàn)爭的一種痛恨,希望能夠早日出現(xiàn)一位良將,拯救邊關百姓的生活。
首句寫景,但是又讓人產(chǎn)生無限的聯(lián)想。詩人寫月亮和邊關的景象,但是用“秦漢”修飾,時間上的悠遠一下就顯現(xiàn)出來。不得不讓人感嘆,邊關還是那樣的邊關,但是這邊塞的戰(zhàn)爭怎么還沒結束?王昌齡寫景不僅僅只是寫景,還令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和思考。將讀者帶進更深的層次中,這是詩人的能力。
接著寫戍邊的戰(zhàn)士。由第一句目之所及的凄涼,想到邊關戰(zhàn)士的生活。古往今來,有多少男兒因為要戍守邊境無法與家人團聚?這也是在側面說邊關的戰(zhàn)爭頻繁,所以才需要那么多人來守衛(wèi)。而這么多年過去了,邊境的情況依舊沒有得到改變,也是詩人很無奈的地方??梢哉f前兩句就是詩人自己內(nèi)心的思考和疑惑,怎樣才可以改變這種狀況呢?
第三、四句詩人就給出了答案,因為缺少良將。如果能有衛(wèi)青、李廣那樣的將軍,肯定不會讓敵人跨過陰山。如果有這樣的良將在,邊關的戰(zhàn)事就不用再擔心了。這是詩人自己對自己的回答,也是內(nèi)心最大的愿望。是詩人對祖國的熱愛,這種愛國之情很是感人。
這首詩畫面感非常強,給人以無限的想象。風格雄渾,這是王昌齡邊塞詩的特色。僅僅28字的小詩,寫出了感人的愛國情懷,這首詩可以說是邊塞詩的經(jīng)典作品!
與“王昌齡的一首邊塞詩被稱為唐朝七絕之首,畫面感非常強,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相關的文章
王昌齡的詩中最為豪邁的一首七絕詩,卻也透露了對現(xiàn)實的無賴
邊塞詩作為唐詩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題材多以思鄉(xiāng),征戰(zhàn)為主題,描寫了邊塞荒涼與空曠,也是對戰(zhàn)爭的間接控訴。一大批優(yōu)秀的邊塞詩人寫就了很多讓人難忘的邊塞詩。
比如高適的“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祖詠的”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袄钯R的”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岸家曰蛐蹨喕驈娊〉墓P觸寫出了詩人的愁思或臨戰(zhàn)的氛圍。
對于王昌齡來說,他的詩是大唐的一個異數(shù),他的詩在所有的邊塞詩中獨占風流。明代詩人李攀龍甚至推獎他的一首邊塞詩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醪g《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這是一個時空的跨越,明月依舊,當空朗照,是清冷的也是溫柔的,或是凄涼的,只是觀月的人的心態(tài)不一樣。月輝如水,月華傾泄,人生如那月光一樣,朦朧著哀傷的。那是關于戰(zhàn)爭的理解。蘇軾寫但愿人長久,是相離的月。李白的”今人不見古時月,明月曾經(jīng)照古人“,帶著哲學的哀嘆。張若虛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便是恒常的月。王昌齡的秦時明月則是為了漢時關在明照著。
在這凄清環(huán)境里,詩人想到的是明月下的不可團圓。是萬里長征的艱難,是對無人歸還的傷感?;蚴菓?zhàn)死或是戰(zhàn)傷,只留下守望月色的鄉(xiāng)人,或是詩人,或是后來人。那觀照只是回到人的最初的情感。是絕不可割舍的相依相思相守相望。
何時鑄劍為犁,人間方享太平。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詩人一掃那哀愁與思念或是感傷與愁怨。戰(zhàn)爭無休無止,如果那位龍城李廣將軍如果還在的話,他一定不會讓胡人的鐵騎度過陰山。這是何等的豪邁與雄壯,雖然這看似是帶著無比自信的一句話,卻滿含著對戰(zhàn)事的失望。當詩人寄希望于古人的時候,表現(xiàn)的絕對是內(nèi)心的無助,是對現(xiàn)實的無法理解。
詩人對明月感慨,想象中那漢時人關隘中,想象著那位驍勇善戰(zhàn)的李將軍,看沙場頻頻點兵,卻無力回天。是失望的,失望在那夜空中如星子一樣只是閃著,然后如露一樣落下來,滴在他的心中。
我們只是從字面上簡單地去分析著詩歌的含義,卻無法完全體會詩人內(nèi)心的失落,從千年前的那個時空中,遙遙地向我們走來,是踉蹌的軍人,是醉酒的詩人,是歌者,是流浪漢。
他們不只是他們,他們也是我們的影子。我們也終將會成為別人的影子。我們不是李將軍,我們或許也是王昌齡,我們或者又是站在虛空中讀詩的人。
與“王昌齡的詩中最為豪邁的一首七絕詩,卻也透露了對現(xiàn)實的無賴”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