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敕勒歌古詩

發(fā)布時間:2020-06-29
1、

敕勒歌古詩帶拼音和翻譯

古詩帶拼音和翻譯
敕勒歌古詩帶拼音
敕勒歌古詩翻譯

中國幅員遼闊,既有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也有北方草盛牛羊壯的大草原,而說起寫到北方大草原的詩詞,相信大家都能立馬想到那首耳熟能詳?shù)摹峨防崭琛?,接下來就有好工具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欣賞這幅“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的明朗壯麗之景吧!

敕勒歌古詩帶拼音

chì lè gē

敕 勒 歌

chì lè chuān , yīn shān xià 。

敕勒川,陰山下。

tiān sì qióng lú , lǒng gài sì yǎ 。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tiān cāng cāng , yě máng máng 。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

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翻譯

遼闊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陰山下,天空仿佛圓頂帳篷,廣闊無邊,籠罩著四面的原野。

天空藍藍的,原野遼闊無邊。風(fēng)兒吹過,牧草低伏,顯露出原來隱沒于草叢中的眾多牛羊。

注釋

1.敕勒: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2.川:平川、平原。

3.陰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北部。

4.穹廬: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5.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6.蒼蒼:青色。

7.茫茫:遼闊無邊的樣子。

8.見:同“現(xiàn)”,顯露。

創(chuàng)作背景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fēng)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豪情。

公元四到六世紀,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處在鮮卑、匈奴等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齊、北周等五個政權(quán),歷史上稱為“北朝”。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漢語記錄的作品,這些歌謠風(fēng)格豪放剛健,抒情爽直坦率,語言質(zhì)樸無華,表現(xiàn)了北方民族英勇豪邁的氣概。這首民歌《敕勒歌》最早見錄于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中的第八十六卷《雜歌謠辭》。一般認為是敕勒人創(chuàng)作的民歌。它產(chǎn)生的時期為5世紀中后期。

在史書中,最先提到《敕勒歌》的是唐朝初年李延壽撰的《北史》卷六《齊本紀》:公元546年,北齊開國皇帝高歡率兵十萬從晉陽南向進攻西魏的軍事重鎮(zhèn)玉壁(今山西南部稷山縣西南),折兵七萬,返回晉陽途中,軍中謠傳其中箭將亡,高歡帶病強自設(shè)宴面會大臣。為振軍心,他命部將斛律金唱《敕勒歌》,遂使將士懷舊,軍心大振。

賞析

這是一首北齊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遼闊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壯美景色。

前兩句,把天比作穹廬,又讓我們聯(lián)想起游牧民族的圓頂帳篷和他們的生活;后兩句,用“天蒼蒼”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見,給人以無限遼闊的感受。而“風(fēng)吹草低”一句,寫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壯,又把整個畫面變成了一幅天人和諧的人文圖景,生動異常。語言簡練質(zhì)樸,音調(diào)雄壯,風(fēng)格明朗豪放,雄渾天成,是描寫草原風(fēng)光的千古絕唱。

查看詳情>>
2、

敕勒歌古詩是首歌?為什么不押韻呢,不押韻的古詩還有哪些

古詩
敕勒歌古詩

敕勒歌是詩嗎?如果是詩為什么讀起來不押韻?

我們中國人大多從小學(xué)習(xí)過詩詞,有這樣一首詩和《靜夜思》、《詠鵝》一樣家喻戶曉,但是這首詩為什么讀起來好像有點別扭呢?仔細分析,原來是因為前幾句讀起來不押韻,那么這首詩為什么前面讀起來不押韻呢?不押韻的還叫作詩嗎?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一、敕勒歌是一首歌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這是北宋人郭茂倩收集的一本樂府詩專輯。只要是他認為的樂府詩全部收錄,總共有五千多首,有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釋,以及先秦至唐末歌謠,包括樂曲原辭與后人仿作,其中有民間歌謠,也有文人作品。例如漢武帝的《秋風(fēng)辭》、卓文君的《白頭吟》、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將進酒》等。

最傳奇的詩應(yīng)該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沒有被唐朝任何選本收錄,被郭茂倩收錄僅僅是因為屬于樂府詩,如果不是郭茂倩這首詩我們今天就再也看不到了,唐宋時期對這首詩的評價是很低的。但是今天去成為了“孤篇壓全唐”的千古絕唱,令人唏噓。不要曲解 聞一多、王闿運從未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樂府詩集》記載了關(guān)于敕勒歌的一個故事:

北齊神武攻周玉壁。士卒死者十四五。神武恚憤疾發(fā)。周王下令曰:高歡鼠子。親犯玉壁。劍弩一發(fā)。元兇自斃。神武聞之。勉坐以安士眾。悉引諸貴。使斛律金唱敕勒。神武自和之。其歌本鮮卑語。易為齊言。故其句長短不齊。

北齊神武高歡發(fā)病攻打北周,結(jié)果士兵死亡過半,為激勵將士,高歡命令大家一起高唱敕勒歌,因為歌詞本詩鮮卑語,翻譯成了漢語,所以長短句不齊。原來《敕勒歌》可以作為一首戰(zhàn)歌,先不管我們讀起來是否押韻,可以估計的是,用鮮卑語唱歌應(yīng)該是押韻的。

二、敕勒歌當(dāng)然是一首詩

敕勒歌當(dāng)然是一首詩,詩自古以來多是唱的歌,詩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詩詞變成文人詩詞以后,漸漸的不能唱了,詩不能唱了后,詞漸漸興盛起來,宋詞到后期也有很多作品不能唱了,于是又出現(xiàn)了元曲。那些不能唱的詩叫做“徒詩”,就是不入樂的詩。據(jù)說與《詩經(jīng)》的"合樂歌唱"不同,楚辭就屬于"不歌而誦"的"徒詩"。

晚清學(xué)者姚華在《論文后編 》中分析道:

"蓋樂府與詩,本出一源,其別惟入樂與否之分耳。有聲可歌者,即四、五、七言詩亦可為樂府,否則長短雜言而不能入樂,猶徒詩也。"

敕勒歌是一首可以唱的詩,被收錄《樂府詩集》的作品都是新舊樂府詩,否則也不會叫做詩集,敕勒歌當(dāng)然是一首詩。

三、敕勒歌讀起來為什么不押韻?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這個問題估計初學(xué)時都會感到奇怪,有的小朋友一定會問過老師或者家長,有沒有家長說過,怎么不押韻,茫和羊就是押韻的,一首詩這樣就算押韻了,如果問前兩句為什么不押韻,估計能說出來的就不多了。

因為前兩句的韻腳是:下和野,今天我們讀起來確實是不押韻...

查看詳情>>
3

敕勒歌古詩描寫了什么?我們從小就會背

古詩
敕勒歌古詩

敕勒歌描繪的是一幅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北國草原風(fēng)光;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贊美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fēng)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豪情。

出自:《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

原文:

敕勒歌

南北朝:樂府詩集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

遼闊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陰山下,天空仿佛圓頂帳篷,廣闊無邊,籠罩著四面的原野。

天空藍藍的,原野遼闊無邊。

風(fēng)兒吹過,牧草低伏,顯露出原來隱沒于草叢中的眾多牛羊。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四到六世紀,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處在鮮卑、匈奴等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齊、北周等五個政權(quán),歷史上稱為“北朝”。

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漢語記錄的作品,這些歌謠風(fēng)格豪放剛健,抒情爽直坦率,語言質(zhì)樸無華,表現(xiàn)了北方民族英勇豪邁的氣概。

這首民歌《敕勒歌》最早見錄于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中的第八十六卷《雜歌謠辭》。

一般認為是敕勒人創(chuàng)作的民歌。

它產(chǎn)生的時期為5世紀中后期。

賞析:

前四句是對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的詠唱。

“敕勒川”,不知是今天的哪一條河流,而且即使在當(dāng)時,也未必是一個固定的專名,恐怕只是泛指敕勒人聚居地區(qū)的河川罷了。

陰山,又名大青山,座落在內(nèi)蒙古高原上,西起河套,東接內(nèi)興安嶺,綿亙千里。敕勒人歌唱起他們所生活的土地時,就以這樣一座氣勢磅礴、雄偉無比的大山為背景。就具體的地理位置而言,這樣說未免有些含糊,但作為詩的形象,一開始就呈現(xiàn)出強大的氣勢和力量。

接下來,詩人又給我們描繪了一幅蒼茫遼闊的圖卷。

在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上,滿眼青綠,無邊無際地延伸開去,只有那同樣遼闊的天宇,如同氈帳一般從四面低垂下來,罩住浩瀚的草原。如此風(fēng)光,使人心胸開張,情緒酣暢。

在江南,山嶺起伏,河流曲折,植被豐富多彩,景觀充滿細部的變化,人的注意力,也就容易被一山一水,甚至一草一木所吸引,形成細膩的審美感受,關(guān)注于色彩與線條的微妙韻味。而在北方,特別是在大草原上,自然景觀是單純的,色彩和線條也沒有多少變化。由于缺乏可供細細觀賞的東西,于是抬眼就望到天際,開口就是粗豪的調(diào)子。這里面還有一種不易察覺的因素在起作用。

草原上的人,是沒有土地私有觀念的。他們逐水草而居,天地之間,凡可放牧的地方,都可以視為自己的家。即使,由于習(xí)慣,由于不同的種族分別占有了各自的疆域,他們的活動也有一定范圍,這范圍也決不像農(nóng)業(yè)地區(qū)、尤其是江南地區(qū)人們?nèi)粘;顒拥姆秶敲椽M小。

一座村莊、幾所房屋、若干畝土地。在視界里,牧民的“家”仍舊是無邊無際的。這種生活培養(yǎng)了草原上人們自由豪放的性格,也培養(yǎng)了壯麗的美感。

他們不會像江南人那樣,歌唱小小荷塘里嬌艷的蓮花,村頭路旁婀娜的柳絲;在他們的感覺中,敕勒人共同擁有著望不到盡頭的大山,望不到盡頭的河流。

望不到盡頭的草原,而天恰似“穹廬”(現(xiàn)在所說的蒙...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