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王之煥的登鸛雀樓古詩千古傳唱,無數(shù)次的給人以激勵和思考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作者簡介:
王之渙,盛唐詩人,尤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是邊塞詩派的代表作家。王之渙只有六首詩作流傳下來,但在當時,他的詩名廣為流傳。
王之渙其他作品選讀
涼州詞
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作品賞析
這首詩前兩句寫景,“白日依山盡”描寫山銜落日,“黃河入海流”描寫大河東流。登上高樓遙望落日,遠處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在視線的盡頭漸漸消失;山下的黃河滾滾而來,又奔流東去,淺白的語言形象地概括出廣闊背景下的萬里江山。
詩的后兩句是議論,“欲窮千里目”寫登臨者的一種追求,俗話說“站得高望得遠”,要想看到更壯麗的景色就要“更上一層樓”。這兩句也照應題目,說明這首詩是為登樓而作。
一般來說,詩歌不應該直接發(fā)表議論,應該用形象思維帶給讀者豐富的想象和強烈的共鳴。但是這首詩最后的議論不枯燥、不生硬,給人的感覺是前面的景物必然會得出后面的議論,景理交融,密不可分。
好的詩歌,除了景物、議論和抒情,還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詩人內(nèi)心強烈的情感和時代的風貌?!兜躯X雀樓》這首詩不但描寫了詩人登高望遠時表現(xiàn)出來的遠大抱負,更反映出盛唐社會積極向上的時代精神。詩的壯美就是這種時代風貌的體現(xiàn),讓人感覺到一個強大的時代正當方興未艾,充滿了勃勃生機。
這首詩的價值,現(xiàn)在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作者要表現(xiàn)的登樓的意義。凡是人生所涉及的學習、工作、生活各個方面,都可以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道理來概括,難怪這兩句詩在后世被無數(shù)次引用,無數(shù)次給人以激勵和思考!
古詩常識:對仗
這首詩在修辭方面有一個古代詩歌常用的修辭手法,叫對仗。簡單地說,對仗就是詩歌上下句在詞性、結(jié)構(gòu)、意義、平仄音韻等方面是相對的。如這首《登鸛雀樓》:
一二句。第一句第一個字“白”是顏色,下一句的第一個字“黃”也是顏色?!鞍兹铡笔敲~性偏正結(jié)構(gòu),“黃河”也是名詞性偏正結(jié)構(gòu)?!耙馈焙汀叭搿倍际莿釉~,后面“山”對“?!薄ⅰ耙郎健焙汀叭牒!倍际莿淤e結(jié)構(gòu),“盡”和“流”都是動詞。
三四句?!坝F”和“更上”都是狀中結(jié)構(gòu),“千里”和“一層”都是數(shù)量結(jié)構(gòu),“千里目”和“一層樓”都是定中結(jié)構(gòu)。
像這樣的對句關系修辭上就叫作對仗。平仄音韻方面的對仗比較復雜,以后再專門講解。
文學常識:邊塞詩派
盛唐時期,有一類詩歌,其主要內(nèi)容是描寫邊塞的戰(zhàn)爭和風土人情,包括戰(zhàn)爭帶來的各種離別、思鄉(xiāng)、閨怨等題材,形式上多為七言歌行和絕句,風格悲壯,格調(diào)雄渾,是詩歌中反映盛唐氣象的突出代表。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崔顥、王翰以及這首詩的作者王之渙等。
詞語分析:白日
白日在古代詩詞中有幾個意思:
1、太陽。如: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白天。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3、時光。如:
人生百年夜將半,對酒長歌莫長嘆。...
查看詳情>>與“王之煥的登鸛雀樓古詩千古傳唱,無數(shù)次的給人以激勵和思考”相關的文章
《登鸛雀樓》古詩作者是誰有爭議?王之煥還是朱斌
鸛雀樓千古名樓,《登鸛雀樓》千古名詩,自古名樓配名詩,說來也是標配,樓以詩顯,詩因樓成,輝映千古。具體關于這首詩,你又知道多少呢?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一首詩,流傳之廣,實在是和李白《靜夜思》一樣,真正做到了家喻戶曉。長期入選中小學課本和各種詩詞選本是一回事,詩本身的瑯瑯上口,易讀好記也是關鍵因素。你不需要明白什么意思,音韻、節(jié)奏之美已經(jīng)夠讓人陶醉了,所以特別適合兒童誦讀。中國人幾乎沒有不知道這首詩的,但看2011年出版的《唐詩排行榜》,發(fā)現(xiàn)被排在第四位,在《涼州詞》之后,還是有點驚訝。
作者王之渙,我們并不陌生,《全唐詩》雖然只留詩六首,卻因為《登鸛雀樓》和《涼州詞》兩首絕唱,在高手如林的盛唐乃至整個詩史上都難掩光芒。很長一段時間里,他的生平幾無所知?!缎绿茣贰杜f唐書》上都忽視了他,沒有留傳,專門收羅詩人事跡的《唐才子傳》,也只是八卦式地記了一個“旗亭畫壁”的段子,透露出他與另兩位詩人王昌齡、高適相交甚好。只言片語,零星散落,寫出千古名句的詩人王之渙總是神秘的。
直到1930年這篇墓志銘出現(xiàn),揭開面紗的王之渙才有了一個較清晰的輪廓。這時候才發(fā)現(xiàn),之前關于他是薊(jì)門人的說法都是錯的。寫墓志銘的人名叫靳(jìn)能,跟影視演員靳東一個姓,墓志銘全文《唐故文安郡文安縣太原王府君墓志銘并序》。王之渙生平這才有了較詳細的記敘。說起來,這個墓志銘的發(fā)現(xiàn)還是盜墓者的功勞。
世間事,有些真不好說。
對這首推為五言壓卷之作的絕品,長期以來因為王之渙的不確定性,著作權(quán)歸屬問題一直有爭議。普遍說法,起碼有以下幾種。
盛唐人朱斌。這個說法有較大力度。因為有一部同為盛唐人(芮[ruì]挺章)編選的《國秀集》作支撐,這是能見到的唐詩最早選本,本子上明確記載作者是朱斌,集中王之渙作品選錄三篇,并無《登鸛雀樓》。因為作者、選者都是同時代人,可信度較大,今人張忠綱在他編纂的《全唐詩大辭典》中,直接將《登鸛雀樓》作者屬名朱斌。清人編《全唐詩》,王之渙、朱斌之間,互相采取了存疑一說,算是走了一條折衷的道路。
王文渙。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在其名著《夢溪筆談》中提到鸛雀樓時有一句:“唐人留詩者甚多。唯李益、王文渙、暢當三篇能狀其景?!弊屆种挥幸蛔种畹淖髡哳D生疑云。巧的是鸛雀樓上又的確有刻有 “王文渙”字樣的署名字跡。同為北宋人的李頎在其《古今詩話》里也有類似記載。這又備一說。
朱佐日。源自唐代張著《翰林盛事》記載:“朱佐日,吳郡人。兩登制科,三為御史。武后嘗吟《登鸛雀樓》詩,問是誰作?李嶠曰:‘御史朱佐日詩也?!敝笏未姆冻纱缶帯秴强ぶ尽?,明代的張景春編《吳中人物志》,民國的臧勵和編《中國人名大辭典》,都延用了這一說法。這又備一說。
其中的王文渙有人認為是王之渙之誤,兩人實為同一人,朱佐日又與朱斌是同一人,奈何都沒有明確的證據(jù),只是猜想罷了。
有人說,自宋人編撰《...
查看詳情>>與“《登鸛雀樓》古詩作者是誰有爭議?王之煥還是朱斌”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