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而不校
犯而不校的意思
別人觸犯自己也不(好工具hao86.com)計較。
亦作:犯而勿校
⒈ 別人觸犯自己也不計較。
引《論語·泰伯》:“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br />晉潘尼《安身論》:“故遠絶榮利,知爭競之遘災(zāi)也;故犯而不校,知好伐之招怨也?!?br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三官?!罚骸氨W源怂蝗羰?,幡然而悔……見人謙抑巽順,犯而不校,卒為善士?!?br />亦作“犯而勿?!?。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女吊》:“只有明明暗暗,吸血吃肉的兇手或其幫閑們,這才贈人以‘犯而勿校’或‘勿念舊惡’的格言?!?/span>
別人觸犯了自己也不計較?!墩撜Z.泰伯》:「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埂逗鬂h書.卷二五.卓茂傳.論曰》:「夫厚性寬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鄰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挂沧鳌阜付鹦!?。
【解釋】犯:冒犯;校:計較。別人冒犯了;也不計較。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泰伯》:“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p>
【示例】惠養(yǎng)民道:“犯而不校,何以罰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五十五回)
【近義詞】唾面自干
【反義詞】針鋒相對、以眼還眼
【語法】犯而不校復(fù)雜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字義分解
(1)(動)違反;抵觸:~法。
(2)(動)侵犯:擊退來~敵人。
(3)(動)發(fā)作、發(fā)生:~病。
(4)(名)指犯罪的人:戰(zhàn)~。
1. ?古同“爾”,代詞,你或你的:“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
2. ?連詞(a.表平列,如“多而雜”。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遞進,如“而且”。d.表轉(zhuǎn)折,如“似是而非”。e.連接肯定和否定表互為補充,如“濃而不烈”。f.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如“侃侃而談”。g.插在主語謂語中間表假設(shè),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3. ?表(從……到……):從上而下。
1. 副詞。
2.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gòu)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shù)。不速之客。
3. 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問:他現(xiàn)在身體好不?
1. 比較:校場。
2. 查對、訂正:???。校訂。校對。
最近文章
http://meilook.com.cn/ciyu_view_9abc6143ac9abc61/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