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夜泊楓橋原文和翻譯(帶注釋)

詩人張繼作客江南,路經(jīng)蘇州,秋夜船泊于楓橋,一首意境雋永、千古不朽的名作——《楓橋夜泊》誕生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夜泊楓橋》全文及翻譯,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譯文

月已落下,烏鴉仍然在啼叫著,暮色朦朧漫天霜色。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注釋

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此詩題目也作《夜泊楓橋》。

夜泊:夜間把船??吭诎哆?。  江楓:寒山寺旁邊的兩座橋“江村橋”和“楓橋”的名稱。楓橋也叫封橋 。據(jù)《大清一統(tǒng)志》記載,橋原本不叫楓橋,這里原來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來船只停泊的碼頭,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經(jīng)常進犯,故當時每到夜晚都要將橋封鎖起來,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橋。

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傳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zhèn)。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另一種說法,“寒山”乃泛指肅寒之山,非寺名。

夜半鐘聲:當時僧寺有半夜敲鐘的習慣,也叫"無常鐘"。歐陽修《六一詩話》曾曰:“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說者亦云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鐘時。”《庚溪詩話》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蘇,每三鼓盡,四鼓初,即諸寺鐘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后觀于鵠詩云:‘定知別后家中伴,遙聽緱山半夜鐘?!讟诽煸疲骸虑锼捎跋?,半夜鐘聲后?!瘻赝ン拊疲骸迫宦冒耦l回首,無復松窗半夜鐘?!瘎t前人言之,不獨張繼也?!彼稳藢O覿絕句《過楓橋寺》:“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鐘。”《詩藪》云:“張繼‘夜半鐘聲到客船’,談者紛紛,皆為昔人愚弄。詩流借景立言,唯在聲律之調(diào),興象之合,區(qū)區(qū)事實,彼豈暇計?無論夜半是非,即鐘聲聞否,未可知也”?!短圃娬n》:“夜鐘聲,或謂其誤,或謂此地故有半夜鐘,俱非解人。要之,詩人興象所至,不可執(zhí)著。必曰執(zhí)著者,則‘晨鐘云外濕’,‘鐘聲和白云’,‘落葉滿疏鐘’皆不可通矣?!?/p>

鑒賞

這首七絕,是大歷詩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詩以一愁字統(tǒng)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這二句既描寫了秋夜江邊之景,又表達了作者思鄉(xiāng)之情。后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夜行無月,本難見物,而漁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闐寂之時,卻聞烏啼鐘鳴。如此明滅對照,無聲與有聲的襯托,使景皆為情中之景,聲皆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錯落,渾融幽遠。一縷淡淡的客愁被點染得朦朧雋永,在姑蘇城的夜空中搖曳飄忽,為那里的一橋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風情,吸引著古往今來的尋夢者。《唐詩三集合編》“全篇詩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說出?!薄洞兩疤圃姟罚骸啊畬Τ蠲摺譃槿玛P目。明逗一‘愁’字,虛寫竟夕光景,輾轉(zhuǎn)反側(cè)之意自見?!薄豆盘圃姾辖狻罚骸按嗽娧b句法最妙,似連而斷,似斷而連?!?/p>

詩人運思細密,短短四句詩中包蘊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詩意的語言構造出一個清幽寂遠的意境:江畔秋夜?jié)O火點點,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后世典范的藝術境界。其名句有:“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xiāng)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游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為什么詩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聯(lián)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fā)出啼鳴,秋天夜晚的“霜”透著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彌漫著滿天霜華。第二句寫詩人一夜伴著“江楓”和“漁火”未眠的情景。

小結:前兩句寫了六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兩句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鐘聲傳到船上的情景。前兩句是詩人看到的,后兩句是詩人聽到的,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首詩采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后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