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導(dǎo)航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這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極言楊貴妃的嬌艷美貌。唐朝沒有照相機,楊玉環(huán)到底長什么樣,后人無從得知。但唐玄宗李隆基后宮美人如云,閱盡人間春色,為了得到她,居然不顧帝王之尊,干出父納子妾的丑事,可見楊貴妃的魅力指數(shù)著實驚人。
楊貴妃深得唐玄宗歡心,正如白居易詩中所說,“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為了表達(dá)對楊貴妃的喜愛之情,唐玄宗簡直把她寵上了天,要星星不給月亮,到了有求必應(yīng)的地步。
《新唐書》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楊貴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為了讓心愛的美人吃到新鮮荔枝,唐玄宗不惜血本,動用國家用來傳遞緊急軍情的驛站和驛馬,千里迢迢星夜兼程,把外地的荔枝從產(chǎn)地運到京城長安。
唐朝詩人杜牧為此寫了一首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因為人們印象中,荔枝是嶺南廣東福建一帶的特產(chǎn),蘇東坡有詩云:“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眾所周知,福州或者廣州到西安,距離遙遠(yuǎn),都在三千多里地以上。如此一來,楊貴妃為了滿足口腹之欲,不惜勞民傷財,動用國家驛站,從三四千里之外的嶺南運送荔枝到長安,實在是有些窮奢極欲過了頭。楊玉環(huán)吃荔枝也因此落下千古惡名。
但令人意外的是,杜甫的一首詩,卻最終還了她一個清白。杜甫的這首詩是《解悶十二首》之第十篇:
憶過瀘戎摘荔枝,青峰隱映石逶迤。
京中舊見無顏色,紅顆酸甜只自知。
這首詩中杜甫明確提到,他游歷四川時,路過瀘州、戎州一帶,曾經(jīng)親手采摘過荔枝,詩中后兩句也證實,京城長安的荔枝,也是四川本地所產(chǎn)。換而言之,唐朝時,四川也是荔枝產(chǎn)地之一,楊貴妃所吃的荔枝,并不是從嶺南運來的,而是從陜西臨近的四川就地取材而來。
白居易也說過,“若離本枝,一日則色變,二日則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荔枝富含糖分水分,古代沒有冷藏保鮮設(shè)備與技術(shù),長途運輸保鮮是大難題。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楊貴妃如果真的從廣州福州運送荔枝到西安,按照唐朝驛站傳遞制度,最快速度一日行500里,從嶺南粵閩一帶運到西北的長安,至少需要7天左右。而且是在天氣炎熱的夏季,運到長安后恐怕早已色香味全都敗壞殆盡,哪里還能讓身份尊貴的貴妃娘娘食用。因此楊貴妃食用的新鮮荔枝,必定不可能是從嶺南運來的。
現(xiàn)代氣候?qū)W研究也已正式,隋唐時期的公元600年開始,亞洲地區(qū)又進入一個氣候溫暖時期“隋唐暖期”,一些亞熱帶作物的生長界限普遍北移,地處西南的四川溫暖濕潤,完全具備了大規(guī)模生長種植荔枝的氣候地理條件。史料記載也表明,杜甫詩中記載完全是事實,四川當(dāng)時的巴中、戎州、涪州、瀘州一帶,都曾是荔枝產(chǎn)地。巴中平昌縣至今還有個荔枝鄉(xiāng),荔枝種植是當(dāng)?shù)刂еa(chǎn)業(yè)之一。
宋代文人蘇東坡也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明確指出:“唐天寶中,蓋取涪州荔枝,自子午谷路進入”,天寶年間楊貴妃所吃的荔枝,就是從鄰省四川運來的,確鑿無疑。陜西四川山水相連,如果從巴中運送荔枝到長安,距離不過4百多公里,在唐朝時用驛站快馬,最多兩天就能走完全程,也就談不上什么勞民傷財了。杜甫的一首詩,終于還了楊貴妃一個清白。
最新文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