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詩魔”白居易,生平有太多的趣聞軼事,不僅存世的詩作數(shù)量驚人,他的各種記載于正史與坊間的故事也是不勝枚舉,反過來想,這樣也才配得上他作為一位偉大詩人那光輝燦爛的一生吧。

今天首先要介紹的是白居易的2首樂府詩。這2首詩被列入樂府近代曲辭,為白居易自創(chuàng),說的正是他的2位家姬與他自己之間的故事,而這2位女子可不僅出現(xiàn)在《楊柳枝》中,還出現(xiàn)在白居易的很多詩作中,可見詩人對她們的喜愛。

楊柳枝

唐·白居易

其一

一樹春風(fēng)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

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

按唐人《本事詩》所說,白居易有2位家姬,一位名樊素,善歌;一位名小蠻,善舞,詩人對她們很是寵愛,并且寫下不少與之相關(guān)的詩篇,而其中“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句正是分別夸贊樊素與小蠻的。

這2句詩句可以在《舊唐書·白居易傳》中得到佐證,傳中說“樊素、蠻子者,能歌善舞”,可見這2位女子的事情應(yīng)該與白居易詩中所述確實是吻合的。作為家姬,如妾又似婢的存在,而詩人對她們也算是情真意切。

而蓄養(yǎng)家姬這件事在唐時極為普遍,作為白居易這樣的文人雅士,自然不能免俗,但至少對這2人是確實有著真感情的。當(dāng)他年過花甲身染風(fēng)疾之時,行動已較為遲緩,不想耽誤了樊素等人,于是就要賣了正值壯年的良馬,同時讓樊素離開白府嫁人去。

這是白居易不想好好過了,覺得自己老邁,已不再需要風(fēng)花雪月,甚至不再需要代步的良馬。誰知那良馬回頭嘶鳴,不肯離去。樊素也不肯離去,對白居易說,這馬與你相處5年,都有了極深的感情,而我服侍你10年,也從無過錯。如今良馬正值壯年,我也正值盛年,要真走了,可就真的有去無回咯?

我們的“詩魔”聽了,心下自然也是極為不舍,于是說了一番話,有詩為證,“駱駱爾勿嘶,素素爾勿啼;駱反廄,素返閨”,此出自白居易《不能忘情吟》,大意就是說:馬兒莫要再嘶鳴,回棚去吧;素素莫要再哭,回自己的閨房去吧。

因為這些事情,所以才有了上面的一首樂府詩,全詩大意是,春風(fēng)拂過,楊柳枝盡情舒展,那枝條嫩如金,軟如絲。只是她們都藏身于永豐坊西南角的荒園里,那里成天都看不見人影,那么,她們又到底屬于誰呢?

有詩評人士認(rèn)為此“比喻賢才不得地”。我想,綜合許多事情來看,這首詩理解為白居易認(rèn)為自己風(fēng)燭殘年,不想小蠻與樊素耽誤大好年華,放她們離去,早日嫁人,應(yīng)該更容易貼合實際。

詩中“萬萬枝”而且“嫩于金色軟于絲”,應(yīng)該是說小蠻樊素風(fēng)華正茂,白居易賣馬之時樊素已侍奉10年,可知她現(xiàn)應(yīng)至少已20出頭,小蠻恐怕亦是如此,若真是隨著老白一起慢慢老在深巷之中,將來2女年齡增大,可真的就屬不了誰了。

這首詩后來被宮中樂師演唱,宣宗皇帝就問此曲出自誰手,那“永豐”又在哪里,得到回答之后皇帝命人去永豐坊,果真在西南角園中發(fā)現(xiàn)垂柳,于是取了2根枝條種在宮中。白居易知道了,大概也是被皇帝的行為感動了,于是又作了一曲《楊柳枝》

楊柳枝

唐·白居易

其二

一樹衰殘委泥土,雙枝榮耀植天庭。

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兩星。

這一首顯然是作為皇帝將雙枝柳條種在宮中的回報,并且認(rèn)為這樣的舉動,就好像知道從此后那柳條必然茁壯長成,并且好比天上柳宿中新添2顆新星一般。柳宿為南方第3宿,處于朱雀之吻,狀如柳條,且柳宿多吉。所以白居易明面上吹捧了一番皇帝圣明,另外可能有著自己的考慮在其中。

既然如此,這首詩如果承接上一首,可以很顯然地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那“衰殘”一樹可能是在隱喻白居易自己,而那榮耀雙枝則很有可能借指風(fēng)華正茂的樊素與小蠻。至少我們從此后的事情來看,白居易定然還是認(rèn)為自己已是風(fēng)燭殘年,不應(yīng)該再將2女留在身邊,放她們離去才是最好。

果不其然,幾年之后,白居易還是放樊素等人離開白府,又有他的一首《病中詩十五首·別柳枝》為證:

別柳枝

白居易

兩枝楊柳小樓中,裊裊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歸歸去后,世間應(yīng)不要春風(fēng)。

詩中“兩枝楊柳”很顯然是指小蠻與樊素,詩人感念她們殷勤陪伴自己多年,于是希望她們早日尋找到自己的幸福,還是莫要再跟著自己這個老人浪費青春了。至于詩人自己,重要嗎?不重要了。

作為一個骨子里始終浪漫的文人,對于小蠻她們離開這樣的事情雖然表面大度,實際上心里有多么難過與孤單我們大致也能猜到,不過到了年近古稀的年紀(jì),很多事情也都看開了,很多事情也能夠釋懷了。

可是,具體他能夠釋懷到什么程度,恐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在開成五年三月三十春暮,此時小蠻樊素也已離開,春宴之后,白居易《感事獨吟》詩中說,“病共樂天相伴住,春隨樊子一時歸”,春暮時節(jié),花已殘,伊人已歸去,雖沒有太多悲傷,那種蕭索與愴然卻是顯而易見的。

白居易這樣為事而作詩的人實際上骨子里浸透了浪漫。作為士族階層,對于這些事情的接受程度是極高的——就像此前介紹的詩中他對于初戀愛情的逃避,一樣是對現(xiàn)實的妥協(xié)。但最后,能夠在暮年之時,讓正值盛年且陪伴他十?dāng)?shù)年的2女離開,已經(jīng)是一件極可貴的事情了,總比得一些始亂終棄的文人要強上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