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字開頭的組詞
- 1、焚爍:形容物體被燒得發(fā)出火光。
- 2、焚剽:1.焚掠。
- 3、焚瘞:1.焚化并埋葬。
- 4、焚污:謂焚毀玷辱。
- 5、焚石:1.燒燙的石頭。
- 6、焚盥:1.焚香盥洗。表示虔誠。
- 7、焚杅:1.焚揉牽制。猶控制。
- 8、焚掠:1.焚燒搶掠。
- 9、焚棄:1.燒毀去除。2.指焚如和棄市。
- 10、焚稿:1.猶焚草。燒掉底稿。2.焚燒詩文手稿。
- 11、焚櫬:1.燒掉棺木。古代受降儀式。交戰(zhàn)兩國君之戰(zhàn)敗者輿櫬乞降,表示接受誅殺;戰(zhàn)勝者焚櫬,表示寬大而赦免其死罪。
- 12、焚銷:1.燒掉。
- 13、焚逸:1.亦作"焚軼"。2.燒毀﹑散失。
- 14、焚爇:猶燒毀。
- 15、焚燎:焚燒。
- 16、焚裂:1.指焚如和車裂。2.燒灼碎裂。形容極端痛苦。
- 17、焚燔:焚燒。
- 18、焚修:1.焚香修行。泛指凈俢。
- 19、焚椒:1.指皇后被殺。椒房,漢殿名,皇后所居。后亦借指皇后。
- 20、焚研:1.亦作"焚硯"。2.自愧文不如人而欲自焚其硯,不復寫作?!稌x書.陸機傳》:"機天才秀逸,辭藻宏麗,張華嘗謂之曰:'人之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云嘗與書曰:'君苗見兄文,輒欲燒其筆硯。'"
- 21、焚燼:燒成灰燼。
- 22、焚死:指介之推不受晉文公祿賜,被燒死在綿山事。
- 23、焚劫:焚燒搶掠。
- 24、焚草:1.焚燒茅草。2.燒掉奏稿,以示謹密。3.據《隋書.宇文化及傳》載宇文化及等發(fā)動兵變時,司馬德戡曾集兵城內舉火與城外相應,隋煬帝聞聲問是何事,裴虔通偽稱:"草坊被焚,外人救火,故喧囂耳。"煬帝信以為真,未加提防,遂被殺。史稱此次兵變?yōu)?quot;焚草之變"。
- 25、焚尸:焚化尸體。
- 26、焚牧:1.謂燒掉牧地上的枯草以利新草生長。
- 27、焚書:(1)銷毀被認為在政治上或對社會有害或具有顛覆性的著作或圖片,或由有這種思想或行動的人所著的作品
- 28、焚身:焚燒身體。舊時宗教信徒以之作為一種祈禱﹑贖罪行為。
- 29、焚滅:1.燒盡。2.毀滅。
- 30、焚山:1.失火之山。2.猶焚死。
- 31、焚灼:1.燒,焚燒。2.謂酷熱有如火燒。3.形容內心像火燒般愁苦。
- 32、焚骸:燒身。
- 33、焚躬:1.謂不惜己身被焚。
- 34、焚煬:焚燒。
- 35、焚裘:1.指晉武帝焚雉頭裘之事?!稌x書.武帝紀》:"太醫(yī)司馬程據獻雉頭裘,帝以奇技異服典禮所禁,焚之于殿前。"后用作稱贊帝王抵制奢侈的典實。2.指晉羅企生母焚羔裘事。
- 36、焚魚:1.燒魚(祭神)。相傳周武王伐紂,渡河,有白魚躍入舟中,武王燒魚以祭。見《書.泰誓》。后借指開國君主受命之符。2.燒毀魚袋,表示棄官歸隱。
- 37、焚蕩:1.亦作"焚蕩"。2.焚毀;燒光。
- 38、焚次:1.謂燒毀軍隊營房。表示決一死戰(zhàn),有進無退。
- 39、焚池:1.焚化祭品的器皿。
- 40、焚除:1.燒毀。
- 41、焚炙:1.燒烤。2.燒灼。紂王制作的炮烙酷刑。
- 42、焚擲:1.毀棄。
- 43、焚骨:指火化。
- 44、焚化:(1)把尸骨、神像、紙錢等燒掉
- 45、焚硯:1.見"焚研"。
- 46、焚削:猶銷毀。
- 47、焚煎:1.燃燒。2.比喻折磨。
- 48、焚芝:1.《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往來賂遺"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若苗穢害田,隨風烈火,芝艾俱焚,安能白別乎?"后以"焚芝"比喻賢人遭難。2.為哀悼死者之詞。
- 49、焚焮:1.焚燒。
- 50、焚禱:焚香禱祝。
- 51、焚帛:1.焚燒紙帛。祭禮的一種儀式。
- 52、焚谷:1.焚燒谷物。比喻毀棄賴以生存的事物。
- 53、焚屠:焚燒與屠殺。
- 54、焚煞:燒殺。
- 55、焚膏:1.謂夜間繼續(xù)工作或學習。
- 56、焚如:1.謂火焰熾盛。亦指火災或戰(zhàn)事。2.古代把人燒死的酷刑。
- 57、焚枯:烤煮干魚。
- 58、焚巫:魯僖公為求雨解旱,要燒死巫尪。被勸止。《左傳.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尪。臧文仲曰:'非旱備也。'"杜預注:"巫尪,女巫也,主祈禱請雨者?;蛞詾閷斗俏滓?。瘠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謂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后以"焚巫"作求雨的典故。
- 59、焚柴:即燔柴。
- 60、焚風:氣流沿山坡下降而形成的熱而干的風。多焚風的地區(qū),空氣平常比較干燥,容易發(fā)生森林火災。
- 61、焚沖:燒毀戰(zhàn)車。沖,古代一種用以攻城的戰(zhàn)車。
- 62、焚誦:1.焚香誦經。
- 63、焚舟:燒毀渡船?!蹲髠鳎墓辍?"秦伯伐晉,濟河焚舟。"杜預注:"示必死也。"《晉書.蔡謨傳》:"夫以白起﹑韓信﹑項籍之勇,猶發(fā)梁焚舟,背水而陣。"后用以比喻做事下定決心,不顧一切干到底。
- 64、焚黃:1.舊時品官新受恩典,祭告家廟祖墓,告文用黃紙書寫,祭畢即焚去,謂之焚黃。后亦稱祭告祝文為焚黃。
- 65、焚鑠:銷熔。
- 66、焚券:1.指燒毀債券買得人心的典故。戰(zhàn)國齊馮諼為孟嘗君往薛地收債,臨行前問:"責收畢,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于是馮諼矯命以債賜百姓,盡燒其券,民稱萬歲。見《戰(zhàn)國策.齊策四》。2.南朝宋顧綽私財甚豐,鄉(xiāng)里士庶多負其債。父覬之設謀,焚燒文券,并宣語遠近:"負三郞債,皆不須還。"見《宋書.顧覬之傳》。3.唐宋清售藥債券堆積如山,歲終,度不能報,輒焚券,終不復言,積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十人。見唐柳宗元《宋清傳》。4.后漢常思獻宋地絲息十萬兩債券,太祖即焚其券,詔悉蠲除之。見《新五代史.雜傳十一.常思傳》。
- 67、焚靡:燒毀散失。
- 68、焚軀:猶焚身。
- 69、焚筆:1.猶焚草。
- 70、焚香:(1)燒香 (2)點燃香支
- 71、焚林:1.《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遂隱而死。"謂介之推從晉文公流亡,割股食公,有功而不受祲,隱入綿山,后晉文公焚燒樹林逼迫,仍不出,抱樹焚死。后以"焚林"為求取賢士的典故。
- 72、焚溺:1.焚燒淹沒。亦比喻遭受傷害。2.喻人受虐,如同陷身水火之中。
- 73、焚和:1.謂毀滅中和之性。
- 74、焚頂:1.焚香頂禮。2.佛教徒焚灼頭頂。表示虔誠奉佛。
- 75、焚薙:1.燒除。
- 76、焚燒:(1)燒毀,燒盡
- 77、焚薦:燒香祭獻。
- 78、焚軼:1.亦作"焚軼"。2.燒毀﹑散失。
- 79、焚坑:1.見"焚書坑儒"。
- 80、焚軌:1.燒車。比喻隱跡。
- 81、焚尪:1.指求雨。
- 82、焚輪:1.旋風,龍卷風。
- 83、焚毀:(1)燒壞;燒毀
- 84、焚寂:在佛教中稱死亡為圓寂那么焚寂就是火化。
- 85、焚阬:阬,焚阬,即焚坑,指秦始皇焚書坑儒一事,喻殘毀文明。
- 86、焚決:藥老在遠古洞府偶然得到,原為黃階低級功法,可依靠吞噬異火來進階。
- 87、焚錢糧:1.用紙糊的口袋,裝上金銀箔紙折疊成的元寶,祭鬼神時焚燒。
- 88、焚炎谷: 中州“一殿一塔二宗三谷四方閣”中的三谷之一,其谷祖先焚炎老祖曾經達到九星斗圣巔峰的實力,與蕭炎祖先蕭玄交好,后因不明原因隕落。
- 89、焚骨咒: 本詩為遼代詩歌,作者已不詳。
焚字中間的組詞
- 1、救焚散: 別名:救焚散,是中藥劑。
- 2、巢焚原燎:極言戰(zhàn)禍慘烈。
- 3、濟河焚舟: 渡過了河就把船燒掉。表示有進無退,決一死戰(zhàn)。
- 4、刳胎焚郊:剖挖母胎,焚燒郊野。
- 5、烈火焚燒:比喻經過嚴重考驗而品質不變。
- 6、心如焚燒: 心里煎熬的意思。
- 7、索奩焚妻:指發(fā)生于印度及其周邊國家,如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地的一種家庭謀殺罪行。這類犯罪的共通點是源于嫁妝糾紛,犯罪手法則常以燒死媳婦或妻子并偽裝成自焚或廚房意外來達成,也因此這類家庭謀殺的受害人數目前仍只能推估,難以確切統計。
- 8、垃圾焚化:將城市垃圾在高溫下燃燒,使可燃廢物轉變?yōu)槎趸己退?,焚化后殘灰僅為廢物原體積的5%以下,從而大大減少了固體廢物量,還可以消滅各種病原體,把一些有毒、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物質并可回收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