椶字開頭的組詞
- 1、椶熊:動物名。哺乳綱,熊科。體大,長約二米,高約一米。通常呈褐色;耳有黑褐色長毛;胸部有一寬白紋,延伸至肩部前面;前后肢黑色。生活在北溫帶山林地區(qū)。雜食性。有冬眠現(xiàn)象。肉可食,膽入藥,皮可制革,熊掌尤為珍貴。我國所產(chǎn)的馬熊,為棕熊的一個亞種。/n
- 2、椶榻:亦作“棕榻”。棕繃床?!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十四回:“先夫咽了氣下來,真是除了一個棕榻、一條草席,再無別物的了。”
- 3、椶莢:棕櫚樹的果實。
- 4、椶毛:棕絲的俗稱。棕櫚樹葉鞘的纖維,紅褐色,堅韌而具彈性,是編結蓑衣、繩索等的原料。元·上都別殿的通稱。又稱棕殿,因用棕毛以代陶瓦,故稱。/n
- 5、椶輿:棕車。
- 6、椶櫚:指棕衣或棕毛。
- 7、椶魚:棕櫚的花苞。因其中細子成列有如魚子,故稱。
- 8、椶閭:棕櫚。閭,同“櫚”。
- 9、椶笠:用棕和竹篾編成的帽子。用以遮雨或遮陽等。
- 10、椶花:比喻酒花。因狀似棕樹花苞中排列的細子,故稱。
- 11、椶片:棕皮。
- 12、椶鞋:亦作“棕鞋”。用棕絲編制的鞋。
- 13、椶絲:即棕毛。參見“椶毛”。
- 14、椶綠:綠中泛棕色的一種顏色。
- 15、椶墊:用棕絲制成的墊子
- 16、椶緑:綠中泛棕色的一種顏色。
- 17、椶籃:棕編的籃子。
- 18、椶編:用棕絲編制的用品和工藝品。堅實,美觀,制品有提兜、箱子、涼帽、拖鞋、玩具等。主要產(chǎn)地是四川新繁地區(qū)。
- 19、椶殿:亦作“棕殿”。元上都別殿的通稱。
- 20、椶鞵:亦作“棕鞋”。棕鞋。
- 21、椶拂:用棕櫚葉制成的拂塵。用于撣塵、驅(qū)蚊蠅等。
- 22、椶冠:棕制的帽子。《明史·隱逸傳·楊恒》:“﹝恒﹞閲十年退居白鹿山,戴椶冠,披羊裘,帶經(jīng)耕煙雨間,嘯歌自樂,因自號白鹿生?!?/li>
- 23、椶繃:用棕繩穿在長方形木框上制成的床屜子。
- 24、椶扇:用蒲葵葉制成的扇,俗稱芭蕉扇。因棕櫚有蒲葵異名,故誤稱棕扇。
- 25、椶竹:常綠叢生灌木,葉形略似棕櫚,但質(zhì)薄尖細如竹葉。多栽培供觀賞。干雖細而堅韌,可制手杖、傘柄等。
- 26、椶車:以棕為蓋頂?shù)能?。始為皇太妃和?nèi)外命婦所乘,后其他官員亦乘之。
- 27、椶帚:棕絲編扎的用具。用于刷粉、塵、漿糊等。參閱《三才圖會·器用十二·棕帚》。
- 28、椶箱:外層包有棕毛織物的箱子。
- 29、椶人:指棕色人種。
- 30、椶樹:棕櫚的通稱。
- 31、椶棚:亦作“棕棚”。用棕覆頂?shù)呐镒印?/li>
- 32、椶靸:棕絲編制的靸鞋。
- 33、椶壤:又稱棕色森林土。在溫帶濕潤和半濕潤地區(qū),針闊葉混交林和夏綠闊葉林作用下發(fā)育而成的土壤。/n
- 34、椶匠:稱制造或修理棕器的工匠或手工業(yè)者。
- 35、椶衣:棕皮。如:棕匠們先把棕衣加工成棕絲,再用棕絲制成棕墊、棕繃、棕刷等用具。用棕絲編織的蓑衣。
- 36、椶轎:覆以棕蓋的轎輿。明沉德符《野獲編·列朝一·御輅》:“主上禁中游幸,惟用椶轎,其制輕捷,又減步輦數(shù)倍。”《明史·輿服志一》:“永樂元年,駙馬都尉胡觀越制乘晉王濟熺朱轑椶轎,為給事中周景所劾?!?/li>
- 37、椶毯:棕絲制的地毯。
- 38、椶薦:棕墊子。
- 39、椶色:像棕毛一樣的顏色。
- 40、椶屩:棕鞋
- 41、椶綦:棕鞋。綦,鞋帶,借指鞋。
- 42、椶床:用棕繩編制的坐臥之具。
- 43、椶筍:1.亦作“棕筍”。棕櫚的花苞。2.見“椶筍”。
- 44、椶皮:棕櫚樹干上包裹著的一層由葉鞘形成的纖維狀物。可加工成棕絲,也可直接用作編結蓑衣等的原料。棕皮的基部可入藥,有收斂止血之功能。
- 45、椶將軍:棕帚的別名。
- 46、椶櫚屋:覆有棕衣或棕毛的車蓋。
- 47、椶檐子:肩輿的一種。
椶字結尾的組詞
- 1、海椶:亦作“海棕”。樹名。椰木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