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羅貫中

發(fā)布時間:2020-05-27
1、

魯肅的性格特點你知道嗎?為什么羅貫中把魯肅寫成一個窩囊廢

三國
魯肅的人物形象
魯肅的性格特點
魯肅簡介

一部分人心中的魯肅大概和“老實”、“窩囊”、“迂腐”牢牢掛鉤,分量頗重卻沒什么存在感,就像電視劇《狄仁杰》里的曾泰一般,有你顯得多余,沒你不能凸顯主角的光輝。

后來情況有點好轉(zhuǎn),越來越多的人承認了他的能力,但他依然是夾在瑜亮之中尷尬的存在。

但歷史中魯肅,卻是一個有出色的政務(wù)和軍事能力、有老道毒辣的戰(zhàn)略眼光、性情豪爽、膽識過人的王佐之才。

等等,我想很多人都會懷疑,政務(wù)和軍事能力我們承認了,戰(zhàn)略眼光貌似是有個“江東版隆中對”,王佐之才也不算言過其實。但性情豪爽、膽識過人是怎么回事,和魯肅沾邊么?

后雄杰并起,中州擾亂,肅乃命其屬曰:“中國失綱,寇賊橫暴,淮、泗間非遺種之地,吾聞江東沃野萬里,民富兵強,可以避害,寧肯相隨俱至樂土,以觀時變乎?”其屬皆從命。乃使細弱在前,強壯在后,男女三百馀人行。州追騎至,肅等徐行,勒兵持滿,謂之曰:“卿等丈夫,當解大數(shù)。今日天下兵亂,有功弗賞,不追無罰,何為相逼乎?”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貫。騎既嘉肅言,且度不能制,乃相率還。

三國亂世,魯肅召集他的部署說:“呆在江北這里沒啥前途,我想去江東發(fā)展,你們愿不愿意跟我一起去?”,300多人全部奉命追隨。大部隊走到一半,被當?shù)仳T兵趕上攔截,魯肅跟他們說“你們都是大丈夫,明白事理,現(xiàn)在天下大亂,地方昏聵,你們把我們攔回去也不會有好處,放我們走也不會被懲罰,何必苦苦相逼?(諸葛亮即視感)”,又在地上插了一面盾牌,驅(qū)馬走遠回頭拉弦,箭箭洞穿(太史慈黃忠即視感),那些騎兵們既被魯肅的話說服,又自知不一定能攔得住,于是選擇放行。

當我看到這個故事時,我瞬間就被子敬折服了,沒有像酸儒們長篇大論喋喋不休,也沒有像武夫們迷信拳頭訴諸暴力。文武并馳,不卑不亢,這樣的人要是窩囊平庸的和事佬,那天下就沒誰敢自稱是真正的好男兒大丈夫!

如果一個例子還不夠

周瑜為居巢長,將數(shù)百人故過候肅,并求資糧。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

如果一個跟你不太親的朋友來找你,“嗨,哥們我有一項目絕對能賺大錢,就是現(xiàn)在缺少資金,你能不能幫我一下?”,就算你知道這個朋友是個人才,你會不會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把一半家當無息給他?

曹公破走,肅即先還,權(quán)大請諸將迎肅。肅將入合拜,權(quán)起禮之,因謂曰:“子敬,孤持鞍下馬相迎,足以顯卿未?”肅趨進曰:“未也?!?/p>

如果你在一世界五百強工作,有一天出差后回公司報道發(fā)現(xiàn)老總率領(lǐng)著全部高級員工都站在公司門口迎接你,老總笑瞇瞇的問:“小x啊,我這么給足你面子了吧”,你敢不敢說個不字?能不能說完不之后不僅不讓老總生氣,還拍了馬屁討了歡心?

“原至尊威德加乎四海,總括九州島,克成帝業(yè),更以安車軟輪征肅,始當顯耳?!睓?quán)撫掌歡笑。

《三國演義》無疑是偉大的文學(xué)巨著,老版三國也堪稱經(jīng)典的影視作品,但人物過于臉譜化,讓很多歷史愛好者(包括我)在剛剛接觸三國時都抱著巨大的誤解偏見,以至于進一步影響我們客觀全面地看待這段歷史...

查看詳情>>
2、

歷史上華雄是關(guān)羽斬殺的嗎?原來都是羅貫中加上去的故事

三國
關(guān)羽斬華雄
關(guān)羽溫酒斬華雄

關(guān)羽(約162-220年),字長生(后改云長),河?xùn)|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的名將。劉備起兵時,關(guān)羽跟隨劉備,忠心不二,深受劉備信任。劉備、諸葛亮等入蜀國,關(guān)羽鎮(zhèn)守荊州,劉備奪取漢中后,關(guān)羽乘勢北伐魏國,曾圍襄樊、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中原震動,但是東吳偷襲荊州,關(guān)羽兵敗被害。關(guān)羽去世后,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guān)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guān)圣大帝”,崇為“武圣”,與“文圣” 孔子齊名。

據(jù)《三國演義》描寫關(guān)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使青龍偃月刀,胯下赤兔馬,《三國志》無記載。東漢末年劉備麾下著名將領(lǐng),《三國志》記載,劉備對關(guān)羽、張飛“寢則同床,恩若兄弟”,《三國演義》中則將此三人描述成了“桃園三結(jié)義”,為劉備二弟,張飛兄長。其事跡為后世一再傳誦。關(guān)羽暫居曹操手下時,因陣前殺顏良解白馬之圍有功,由曹操上表封為漢壽亭侯;劉備稱漢中王時,拜關(guān)羽為前將軍,假節(jié)鉞,總領(lǐng)荊州;關(guān)羽死后,由后主劉禪追謚曰“壯繆侯”,在《三國演義》中是漢中王劉備的五虎上將之首。

在《三國演義》中,關(guān)羽溫酒斬華雄這一段出現(xiàn)在第五回里,寫得十分的精彩,通過此段關(guān)羽光彩四射,表現(xiàn)出了關(guān)羽的武藝高強,但是三國演義中的關(guān)羽溫酒斬華雄是真的嗎?歷史上的華雄是怎么死的?真的是被關(guān)羽殺死的嗎?

答案是歷史上的華雄不是被關(guān)羽殺的,也沒有關(guān)羽溫酒斬華雄這個故事,這一故事是作者羅貫中給他加上去的。

據(jù)陳壽的《三國志》中的記載,華雄是被江東猛虎孫堅所殺,孫堅在參與討伐董卓時,被徐榮擊敗,于是就光跑了,后來又收拾敗軍,在陽人進行了戲劇性的大反擊,并且一舉大破董卓的軍隊,也是這此時孫堅將華雄擊敗梟首。孫堅在討伐董卓時的表現(xiàn)相當英勇,除了三國志是這樣記載的,在《資治通鑒》里也有華雄是被孫堅所殺的記載。

但是在元代的小說《三國志平話》中,孫堅卻被描寫成了一個武藝十分差,并且十分愚蠢無能的人,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筆下的孫堅沒有這般不堪,但是歷史上的孫堅大敗華雄,并殺了華雄這一段,卻被羅貫中寫成了孫堅被華雄打敗,然后才有了關(guān)羽溫酒斬華雄,這里應(yīng)該是為了表現(xiàn)關(guān)羽的英勇。但是孫堅這么一寫,原來歷史上的英雄形象就不復(fù)存在了。不過最后總算讓胡軫死在了孫堅部下的手中,算是給了孫堅一些補償。

更有史料稱,華雄其實在歷史上真名應(yīng)該是葉雄,這一記載是從潘眉根據(jù)《廣韻》的記載得來,他認為宋朝時《三國志》版本中為“都尉葉雄”,應(yīng)該依照《廣韻》更改。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亦記為“都尉葉雄”,而吳金華稱,之所以葉雄并后來稱為華雄是受到了元代小說的影響。


查看詳情>>
3、

曹操殺呂伯奢屬于誤殺嗎?究竟是不是羅貫中憑空編造的

三國
曹操殺呂伯奢
曹操殺呂伯奢全家
曹操殺呂伯奢是真的么

《三國演義》寫曹操刺殺董卓不成,單騎逃出洛陽,飛奔譙郡,路經(jīng)中牟縣時被擒,縣令陳宮慕曹操忠義,乃棄官與之一起逃亡。兩人行至成皋,投曹父故人呂伯奢家中求宿,受到熱情款待,呂伯奢并親往西村沽酒,然曹操聞堂后有磨刀之聲,疑其圖己,遂與陳宮將呂家八人全部殺死,其實呂家磨刀只是為了殺豬款客。操與陳宮無法,只好逃走,途中與沽酒而歸的呂伯奢相遇,曹操害怕暴露真相,干脆連呂伯奢也殺了。陳宮驚問其故,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羅貫中還賦詩兩句詩作為對這件事的評語:"設(shè)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是一路人。"曹操作為極端利己主義者的形象由此形成。

其實,這件事的真實性是頗存疑問的,當然這并不是說此事出于羅貫中憑空編造,事實上,曹操殺呂伯奢一事在史書中還是有其雛形的。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稱"董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在這段話的下面,裴松之援引了三種材料,現(xiàn)開列如下:

①《魏書》云:"太祖以卓終必復(fù)敗,遂不就拜,逃歸鄉(xiāng)里,從數(shù)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動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shù)人。"

②《世說新語》云:"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③孔盛《雜記》云:"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無人負我,遂行"。

陳壽在《三國志》本文中未提及此事,顯然是并不相信。至于曹操路經(jīng)中牟縣被擒事,雖有類似記載,但并未指明該縣令便是陳宮,更沒有寫下縣令與曹操一起逃亡的情節(jié)。羅貫中所寫的曹操殺呂伯奢一事,顯而易見是從孫盛《雜記》中演化得來的。

其實,裴松之援引的三種資料,思想傾向并不一致。其中《魏書》的記載對曹操最為有利,它所寫"太祖手刃擊殺數(shù)人"完全是正當防衛(wèi),無可指責(zé);《世語》則把曹操"夜殺八人"的行為歸結(jié)為誤殺,實質(zhì)上仍然是對曹操有利;相比之下,《雜記》中的描述對曹操來說是最不利的,孫盛為人"好奇情多,而不知言之傷理",他的著作很多地方并不能當信史來看待,但即使孫盛,也用了"凄愴"這個詞,并且承認這只是誤殺。這三種資料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強調(diào)呂伯奢本人并沒有被殺,而《演義》中情況正相反,羅貫中強調(diào)的恰恰是呂伯奢本人也被殺了。

從《三國演義》所寫呂伯奢一事的內(nèi)容來看,羅貫中肯定詳細地研讀過裴注引用的三種資料,并作過歸納。因為他寫呂伯奢家的地點成皋顯然是從《魏書》得來,曹操的殺人數(shù)目八人則是從《世語》得來,而曹操的兩句話則是從《雜記》中演化得來。以上這三種資料均以誤殺為前題,并未提及呂伯奢本人,羅貫中可能認為這樣寫還足以表現(xiàn)曹操的"邪惡",于是才...

查看詳情>>
4

歷史上曹操殺呂伯奢全家有幾個版本?其實都是羅貫中陷害曹操

三國
曹操殺呂伯奢
曹操殺呂伯奢全家
曹操殺呂伯奢是真的么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謚號武皇帝(魏武帝),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書法家 ,曹魏政權(quán)的奠基人。

呂伯奢,生卒年不詳,成皋(今河南滎陽)人。曹操的故人。曹操在離開董卓返回鄉(xiāng)里的途中經(jīng)過呂伯奢家,因懷疑呂伯奢家人將要謀害自己而殺死呂伯奢的家人。明代羅貫中在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將這段歷史進行了加工,也成為小說中曹操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出處。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殺死呂伯奢全家后,說出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狠話,而這句狠話也是塑造曹操人物形象的點睛之筆。其實歷史上曹操沒有說過這句狠話,但是殺呂伯奢一家人倒是確有其事,而且不止一個版本。

曹操從司徒王允那里借到七星寶刀后,就大步流星的朝董卓相府趕去。然而就在曹操剛拔出刀準備刺殺董卓的時候,董卓碰巧從面前的銅鏡看到了曹操拔刀的身影,曹操急中生智,假裝獻寶欺騙董卓,并趁著董卓沒有反應(yīng)過來時,牽馬出了相府,一路狂逃。待董卓反應(yīng)過來后,全國通緝曹操,并派了追兵去追趕曹操。

曹操逃出洛陽后,飛奔譙郡,然而路過中牟縣時卻被抓住了,不過幸好中牟縣縣令陳宮是個忠良之輩,陳宮在曹操一通演講下,決定棄官與曹操一同逃往。

曹操和陳宮走了三天三夜,到達了牟縣境地,曹操指著遠處的村莊說:“我記得這個村我認識一個姓呂的朋友,是我父親的結(jié)義兄弟,我們可以去借住一宿?!标悓m:“如此甚好。”

接下來,就是曹操殺呂伯奢全家的事情了,在三國演義中,曹操不僅殺了呂伯奢的家人,連呂伯奢也沒有放過,而在歷史記載中,卻有三個不同的版本。

《魏書》版本

《魏書》云:"太祖以卓終必復(fù)敗,遂不就拜,逃歸鄉(xiāng)里,從數(shù)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動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shù)人。"

這個版本的記載對曹操最為有利,大意是曹操到了朋友呂伯奢的家中借宿,沒想到呂伯奢的兒子與家中賓客對曹操起了歹意,強拿曹操的財物馬匹,于是曹操出于正當防衛(wèi),殺了好幾個人。但是要注意,呂伯奢不在,也沒有明確指出曹操殺了呂伯奢。

在這個版本的記載中,曹操的行為無可指責(zé)。

《世說新語》版本

《世說新語》云:"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世說新語》中的說法,因為曹操違抗了董卓的命令,董卓也公布抓住曹操有賞,所以曹操懷疑呂伯奢的家人們對自己有圖謀。到了夜里,曹操殺了八個人就溜了。同樣的,沒有詳細說明曹操是否殺了呂伯奢。

其實《世說新語》這個版本對曹操也是有利的,他懷疑呂伯奢的家人對他圖謀不軌也是正常的,畢竟董卓的獎勵那么豐厚,誰能不動心呢?況且曹操這也算是誤殺,殺完人也沒說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種話。

《雜記》版本

孔盛《雜記》云:"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

查看詳情>>
5、

歷史上的曹操真的刺殺董卓了嗎?原來是羅貫中移花接木嫁禍曹操

三國
曹操刺殺董卓
曹操刺殺董卓是不是真的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個著名的橋段就是曹操刺殺董卓,這個情節(jié)引來了讀者的廣泛關(guān)注,也奠定了曹操在眾人心中的形象。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里面是的情節(jié)不一定就是真實的,那歷史中曹操真的刺殺董卓了嗎?

董卓迎少帝于北芒,然后返回洛陽。董卓廢少帝立獻帝大權(quán)在握,為穩(wěn)定士眾收攏人心,董卓推薦并啟用了一批人才,比如蔡邕、曹操、袁紹等,但是曹操和袁紹認為董卓有異心不愿與他同流合污,紛紛逃歸鄉(xiāng)里。

《三國演義》里有一段曹操刺殺董卓的故事,當時董卓弄權(quán),司徒王允召集一班老臣在那里哭泣,忽然曹操撫掌大笑說:“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王允問他不思報國為何反笑?操曰:“吾非笑別事,笑眾位無一計殺董卓耳。操雖不才,愿即斷董卓頭,懸之都門,以謝天下?!庇谑悄昧送踉实摹捌邔毜丁眮硪姸俊:蚜藥拙浜?,董卓臉向里倒身而臥,曹操心想“此賊合死”于是抽出寶刀就要砍,恰此時呂布回來了,嚇得曹操趕緊跪下說:“操有寶刀一口,獻上恩相。”隨即借口溜了。

這段故事很精彩,情節(jié)也煞是好看,相信大家對這段故事也比較熟悉,但是這個故事卻并不是史實而是完全虛構(gòu)出來的。據(jù)史料記載,當時的背景是,何進召董卓進京誅宦官,結(jié)果董卓未到,何進被殺,十常侍劫持少帝出走,董卓迎少帝于北芒,然后返回洛陽。董卓廢少帝立獻帝大權(quán)在握,為穩(wěn)定士眾收攏人心,董卓推薦并啟用了一批人才,比如蔡邕、曹操、袁紹等,但是曹操和袁紹認為董卓有異心不愿與他同流合污,紛紛逃歸鄉(xiāng)里。

《三國志·曹操傳》說,卓表太祖(曹操)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段簳吩唬禾嬉宰拷K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xiāng)里。曹操、袁紹等都是老牌士族,董卓入京對他們是一大威脅,他們認為董卓必不能長久,所以曹操辭官而去,壓根就沒有進見董卓的點滴痕跡,更不用說刺殺壯舉,倒是袁紹跟董卓鬧了別扭橫刀長揖而去(袁紹傳)。那么,曹操刺殺董卓根據(jù)什么而來呢?

《董卓傳》說,開始董卓信任尚書周毖和城門校尉伍瓊,任用他倆舉薦的韓馥、劉岱、孔伷、張咨、張邈等出任州郡長官,后來這些人聯(lián)合討伐董卓,推薦者周毖、伍瓊受到連累被董卓斬首?!队⑿塾洝穼χ鼙?、伍瓊作了簡單介紹:毖字仲遠,武威人。瓊字德瑜,汝南人。

《后漢書》里有一段刺殺董卓的記載是這樣說的,有一個叫伍孚的人,曾任侍中、河南尹、越騎校尉,董卓作亂,百僚震栗。孚著小鎧,於朝服里挾佩刀見卓,欲伺便刺殺之。語闋辭去,卓送至合中,孚因出刀刺之。卓多力,退卻不中,即收孚。裴松之說,伍孚的字與伍瓊相同,又都是汝南人,但是兩人的名字稍有不同,不知道伍孚是伍瓊的別名,還是另外一個人?

刺殺董卓確有其事,但刺客不是曹操,也與王允無關(guān),而是一個名叫伍孚(瓊)的人。羅貫中及其以后的修撰者們運用了“移花接木”之術(shù),把這一史實嫁接在了曹操和王允身上,從而引出了“美人計”、“連環(huán)計”,使故事演繹的更加豐富多彩。假如真的有曹操行刺,假如行刺成功,那么...

查看詳情>>
6、

小學(xué)生都知道的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其實都是羅貫中捏造出來的

草船借箭真正的人是誰
諸葛亮草船借箭
諸葛亮草船借箭的真相

草船借箭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在演義里,也是非常有名的一段,周瑜的忌才、魯肅的老實、孔明的神機妙算,寫得那叫一個活靈活現(xiàn)。

但讀演義要非常小心的是,這畢竟是一本小說,不是史書,羅貫中為了神化諸葛亮的形象,連帶把周瑜、魯肅都給丑化了,他還捏造了很多沒有發(fā)生過的橋段以增加精彩的程度,其中草船借箭就是。

漢獻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赤壁大戰(zhàn)之后五年,曹操率兵攻打?qū)O權(quán)在長江所建立的軍事要塞“濡須”。曹操的水軍駕駛油船,半夜渡江抵達沙洲上。孫權(quán)率領(lǐng)水軍圍攻曹軍,雙方發(fā)生接觸戰(zhàn),孫權(quán)軍俘虜曹操軍三千多人,但自己陣亡的也有好幾千人。接著雙方就在此形成對峙的局面。孫權(quán)好幾次對曹操發(fā)動挑戰(zhàn),曹操只是在陣地堅守,不肯出來決戰(zhàn)。

有一次孫權(quán)自己出馬,帶著一批噸位很輕的快艇艦隊,從濡須口進逼到曹操陣地之前,曹營幾個大將想要出來決戰(zhàn),曹操就說:“這一定是孫權(quán)想要親自見識我們的部隊,那就讓他來看?!庇谑窍铝钴娭屑訌娊鋫?,弓箭沒有命令不得發(fā)射,展現(xiàn)精實的軍容。孫權(quán)看曹操沒有攻擊,就率艦隊從曹營面前晃過去,船走了五六里后,還故意繞回來,叫樂隊擊鼓奏樂示威。

曹操看到孫權(quán)的水軍訓(xùn)練有素,軍容壯盛,嘆了一口氣說:“生兒子就該像孫權(quán)這么優(yōu)秀,如果是像劉表的兒子,簡直是豬狗一般!”為什么會這么說?因為這事源于五年前赤壁大戰(zhàn)前夕,荊州劉表的小兒子劉琮聽說曹操要來攻打,立刻未戰(zhàn)先降。

雙方在濡須對峙了一個多月,彼此都沒有討到什么便宜,孫權(quán)就寫了一封信給曹操說:“春天來了,這一帶會淹大水,建議曹公最好趕快撤退吧。 ”信中有另外附了一張小便條紙說:“閣下一天不死,我就一天睡不安穩(wěn)?!边@兩句實在很經(jīng)典,一方面給足了曹操面子,承認怕了他,但作為一國之主,字里行間卻也沒有任何示弱。曹操覺得很滿意,就把便條展示給他手下諸位大將看,說:“孫權(quán)對我還挺老實的?!庇谑蔷统繁丶?。

以上這一段是南朝宋的裴松之為三國志寫注釋,引用吳歷而寫出來的。而孫權(quán)率艦隊向曹操示威那部分,裴松之同時引用魏略另一段記載供大家參考:話說孫權(quán)率領(lǐng)水軍到曹營面前探勘兼示威,曹操下令全軍以弓箭狂射吳軍艦隊,無數(shù)的箭枝嵌在孫權(quán)的船的其中一邊,導(dǎo)致船的重心不平衡,快要翻船的時候,孫權(quán)下令把船調(diào)頭讓曹軍射,船的兩側(cè)都插滿了箭枝,于是又平衡回來,然后孫權(quán)才撤退。

雖然兩段記載好像有沖突,不過雙方對峙一個多月,也是有可能兩事件都發(fā)生過。各位請注意,第二段正是羅貫中寫草船借箭的靈感與參考,如果你硬要去翻遍三國志在建安十三年赤壁大戰(zhàn)前夕的所有記載,是絕對找不到諸葛亮他草船借箭這故事的。這本來應(yīng)該是在展現(xiàn)孫權(quán)的勇敢與機智的,在羅貫中筆下卻成了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手段。

查看詳情>>
7、

別再信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了,這是羅貫中神化諸葛亮的另一件事罷了

諸葛亮七擒孟獲
諸葛亮七擒孟獲是真的嗎

關(guān)于諸葛亮的七擒孟獲,如今已經(jīng)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這也凸顯了諸葛亮的神奇。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云:七擒七縱,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fù)反矣?!边@句話的意思是,諸葛亮七次抓住孟獲,又七次放走孟獲,然后孟獲心悅誠服,平定了西南!

那么,歷史上真有其事嗎?諸葛亮真有那么大的本事,把孟獲當小孩一樣隨便放了又捉?其實,這事一點真不太靠譜,十有八九是虛構(gòu)的,《三國演義》騙了大家!

孟獲是何許人也?大家都知道,按照七擒孟獲的介紹,孟獲是西南夷人的頭目,深得當?shù)厝撕椭苓厺h人的信服!按照這一介紹,孟獲的地位很高!如今,對有沒有孟獲這個人,專家還有一定的爭議,當然這不是本文的重點,本文的重點是七擒孟獲存在不存在!

奇怪的是,對于七擒孟獲,當時的史書都沒有記載,最典型的是《三國志》中,就沒有記載孟獲的事跡。最早記載七擒七縱孟獲的是《華陽國志》,但這本書出現(xiàn)時,離諸葛亮七擒孟獲,已經(jīng)過去了120年!顯然,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是采納了《華陽國志》的記載!

當然,即便如此,也不能說七擒孟獲就真的不存在,也有可能是后世的史學(xué)家,又有了新發(fā)現(xiàn),從而彌補了當時史書的不足!打一個比方,如今對袁世凱的認識,也隨著一些資料的出現(xiàn),而有了新認識,所以當時史書不記載,也不能說明七擒孟獲不存在!

然而,這里卻有一個邏輯問題,即:諸葛亮閑的沒事干了,將一個敵軍將領(lǐng),七次抓住,又七次放掉,這顯得很兒戲,實在過于離奇!

專門研究西南歷史的史學(xué)家繆鉞、方國瑜等,都認為此事不太靠譜!當代史學(xué)家譚良嘯發(fā)表了文章《諸葛亮“七擒孟獲”質(zhì)疑》,也認為此事應(yīng)該是虛構(gòu)!但史學(xué)家都指出:諸葛亮抓住孟獲不殺,估計是有的,但七擒七縱只是民間虛構(gòu)的傳說!

其實,還有一個重點,即:劉備夷陵之戰(zhàn)失敗之后,西南發(fā)生叛亂,所以才有七擒孟獲的故事,當時外部還有魏國、吳國虎視眈眈,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諸葛亮有這個國力和精力,玩七擒七縱的故事嗎?顯然,諸葛亮應(yīng)該沒那么閑情逸致吧!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只是為了強化諸葛亮身上的“仙氣”,自然不會放過這一傳說!經(jīng)過三國演義的普及推廣,以及資治通鑒的加持,于是七擒孟獲就深入人心了??傊咔苊汐@實際上可能是虛構(gòu),所以大家別再被騙了,這才是最可能的真相!

諸葛亮七擒七放孟獲之后,西南從此平定,從此心悅誠服的臣服蜀國!那么,這件事是真的嗎?其實,別再被騙了,西南反而鬧得更亂了,這才是真相!

《三國志·蜀書·張嶷傳》記載:“越巂郡自丞相亮討高定之后,叟夷數(shù)反,殺太守龔祿、焦璜,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只住安定縣,去郡八百馀里,其郡徒有名而已”!意思很清楚,諸葛亮平定南方后,當?shù)匾娜嗽旆吹牧Χ雀螅踔翚⑺莱⒚偬?,以至于朝廷統(tǒng)治名存實亡了!

正因如此,諸葛亮在連年北伐之際,還要對付南方的叛亂,導(dǎo)致國力不斷被消耗,結(jié)果成為最先倒下去的一個國家。

查看詳情>>
8、

呂布為什么拜董卓為干爹?是羅貫中“惡搞”的嗎?

三國呂布
呂布董卓
呂布董卓是什么關(guān)系

《議溫明董卓斥丁原饋金珠李儒說呂布》,出自《李卓吾評本三國志》,清初。中坐者為董卓,左坐者為丁原,后立者為呂布,正是呂布“三姓家奴”的寫照。不過,他這個罵名,純粹是小說家言。

呂布被罵作“三姓家奴”,他的干爹之一是董卓。其實這有點冤枉他了,因為呂布始終是呂布,并沒有改叫“董布”。其實,同代人中,劉備有養(yǎng)子,曹操的父親曹嵩也是宦官的養(yǎng)子。如果仔細考察,就會發(fā)現(xiàn),董卓與呂布的義父子關(guān)系,和曹、劉兩家很不同——這背后,也有歷史中的大事件。

■呂布拜董卓為義父,更像是“結(jié)拜”

《三國演義》里,呂布有丁原、董卓兩個義父,再加上親爹,被張飛罵作是“三姓家奴”??墒欠_《三國志》,并沒有呂布認丁原為義父的記載,可知這件事完全是小說家言。認董卓倒是有一點根據(jù),《三國志?呂布傳》記載說,董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正史記載董、呂二人的“父子”關(guān)系,只此一句,遠沒有演義里那么明確。

《三國志》里還記載了一些養(yǎng)父子關(guān)系,如劉備的養(yǎng)子劉封,他本來姓寇,劉備過荊州,“以未有繼嗣,養(yǎng)封為子”。(《三國志》)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東漢宦官曹騰的養(yǎng)子。漢順帝四年曾頒布詔書,“聽中官得以養(yǎng)子襲爵”?;鹿偈震B(yǎng)兒子,政策上是允許的。

但劉備與劉封、曹騰與曹嵩的養(yǎng)父子關(guān)系,與董卓、呂布之間的義父子關(guān)系相比,總讓人覺得不是一個概念。前者與后者的區(qū)別在于,前者以傳宗繼祀為目的,劉備收劉封是因為無子,認劉封是為了繼嗣。曹嵩認了曹騰為養(yǎng)父,以后還能襲爵。這種養(yǎng)子除了不是親生的,一切權(quán)利義務(wù)與親生的無異。而董卓與呂布的義父子關(guān)系更類似于結(jié)拜,所以呂布拜義父,連姓都不用改。這種“結(jié)拜型”的義父子關(guān)系在三國時期幾乎是孤例。

■“義父子”現(xiàn)象與“胡人”有關(guān)

從南北朝時期起,義父子現(xiàn)象開始出現(xiàn)。如北魏時,“隱士趙逸來至京師,汝南王拜為義父。(《洛陽伽藍記》)”北齊時的權(quán)臣和士開,“富商大賈朝夕填門,朝士不知廉恥者多相附會,甚者為其假子(《北齊書》)”。到了隋唐以后,可以看到大量“義父子”現(xiàn)象。如安祿山先是被幽州節(jié)度張守硅“養(yǎng)為子”,后來還申請成為楊貴妃的養(yǎng)兒。安祿山自己也熱衷于收養(yǎng)義子,曾經(jīng)“養(yǎng)同羅及降奚、契丹曳落河八千余人為假子(《安祿山事跡》)”,蔚為壯觀。唐末五代,認“義父子”現(xiàn)象更是極為盛行,當時軍閥無不收養(yǎng)義子。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假子義兒很多,甚至建立起了“義兒軍”。歐陽修在寫《新五代史》時還專門立了《義兒傳》。

從以上事例我們隱隱約約可以看到,“義父子”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莫不與北方少數(shù)民族(時稱“胡人”)有關(guān)。從史料看,早期建立義父子關(guān)系的雙方或一方必為“胡人”。這一點不難理解,漢人從先秦起就重視宗法制度,“父父、子子”關(guān)系極為嚴明。而北方胡人尚處于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的過渡階段,“父親”的地位不算太高。史載安祿山認楊貴妃為母,每次覲見先拜楊貴妃后拜唐玄宗,唐玄宗怪而問之,安祿山回答:“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后...

查看詳情>>
9、

三國中哪四大人物是被羅貫中吹出來的?最后一位被吹上天

三國
三國中四大人物
羅貫中

《三國演義》中,由于作者的價值觀的影響,不自覺的便帶上了個人的主觀色彩,對一些人物不免按照自己的喜好評價。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三國中被羅貫中吹出來的四大人物。

1、華雄

演義上的華雄,可厲害的不得了,首先是華雄大破先鋒大將孫堅,斬殺祖茂。再者就是勇武威震盟軍,接連斬殺俞涉、潘鳳。后被關(guān)羽斬殺。而其威名,已然記下?,F(xiàn)在大凡三國題材游戲,其中華雄的武力值,一直都是處于一流武將水平的。但真正歷史上的華雄又怎么樣呢?額,其實歷史上真實的華雄就是個醬油男,剛一登場,就給孫堅同學(xué)送了個大人頭大戰(zhàn)績——堅復(fù)相收兵,合戰(zhàn)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不得不說,華雄的英名都是羅貫中幫人家吹出來的。

2、徐庶

徐庶徐元直,可以算是半個蜀系,作為偏劉的老羅,當然也不會放過他啦。徐庶演義里一登場,就如同諸葛亮登場一樣閃耀。剛來輔佐劉備,就把前來進犯的曹仁玩弄于鼓掌之間——要知道曹仁可是曹魏陣營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將,曹氏宗族里最杰出者,打仗跟玩兒似的,就是后來死守江陵,都也讓周瑜無計可施,圍了一年有余。這樣的百戰(zhàn)名將,在跟徐庶對戰(zhàn)的時候,就跟沒了魂兒似的,這先鋒先折了,折了就折了吧,這斗陣又輸了;這正面戰(zhàn)場輸了就輸了吧,曹仁不服氣要去劫營,被徐元直跟神棍似的又算到了,直接把曹天人坑的苦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徐庶倒是沒這么厲害,也沒有史書記載他拿的出手的戰(zhàn)例??傊褪潜涣_貫中吹出來的。

3、郭嘉

郭嘉,字奉孝,曹魏手下的杰出謀士。郭嘉在正史上,也是位杰出的謀士。在本傳里面,一共有三個計策,第一次是攻徐州的時候,與荀攸一起勸阻曹操不要退兵;第二次是袁氏之戰(zhàn),郭嘉勸曹操不要緊逼,令其兩虎相爭;第三次是兵貴神速,勸曹操立馬北上用兵。外加預(yù)料孫策死亡。總體來說,也是相當杰出的謀士了。雖然最后一個兵貴神速出了點差錯,差點把曹操坑死,但是郭嘉只是計策提出而已,后面的事情,他也沒法料到,怪不得他。但演義中除了上面的三條計策外,羅貫中還幫他吹了三條:

1、十勝十敗之策

2、下邳城水計

3、遺計定遼東

但史書上曹操夸的人卻是荀彧,和郭嘉沒有半毛錢關(guān)系??梢姽蔚恼鎸嵅鸥闪恕?/p>

4、趙云

演義中的趙云可謂是神將啊,什么單騎救主,什么曹操幾十萬大軍中七進七出,什么七十幾歲時仍為蜀軍前鋒,陣前力斬被作者稱為“有萬夫不當之勇”的西涼大將韓德一門五將。但真正歷史上的趙云并沒有這么厲害。

在《三國志蜀書趙云傳》中,趙云很早追隨劉備,但并不像關(guān)張那樣受劉備器中。劉備任平原相時,趙云僅為劉備的“主騎”(衛(wèi)隊長)。后來常在劉備身邊做保鏢,很少獨當一面。他的地位不僅不如關(guān)羽、張飛,而且不如馬超、黃忠、魏延。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拜關(guān)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右將軍,魏延為督漢中鎮(zhèn)遠將軍,領(lǐng)漢中太守。趙云僅為珝軍將軍,屬于雜號將軍。劉備稱帝后,除關(guān)羽、黃忠已卒外,張飛升車騎將軍,馬超升驃騎將軍,魏延拜鎮(zhèn)北將軍...

查看詳情>>
10、

《水滸傳》中被宋江贊許的王彥章歷史上到底是什么人?

《水滸傳》
《水滸傳》宋江
羅貫中

《水滸傳》中,宋江大軍遭遇了會打石子的沒羽箭張清,一個個好漢被他打得鼻青臉腫。最慘的是花和尚魯智深,光頭上挨了一個石子,都破相了。看到這一幕,宋江感慨地說:“我聞五代時,大梁王彥章,日不移影,連打唐將三十六員。今日張清無一時,連打我一十五員大將,真是不在此人之下,也當是個猛將?!薄端疂G傳》里很少聽見宋江這樣稱贊一個人,可見王彥章簡直是宋江的偶像了。

那么王彥章是什么人物,讓宋江稱贊呢?

其一,類似于宇文成都式的人物,只有李存孝才是他的敵手。王彥章號稱“王鐵槍”,打仗勇猛自是不必說,這人的性格也是十分出眾?!段宕费a》里記載了一段軼事:說朱溫在鄆州募兵時,少年王彥章也去報了名,一起參軍的還有幾百人。當時,王彥章就向征兵的將軍主動要求當隊長。但是這幾百條好漢就不樂意了,都怒氣沖沖地罵:“你算哪根蔥!憑什么想爬到我們頭上指揮我們!簡直就不要臉,不自量力!”王彥章那脾氣更沖啊,指著眾人說:“老子我天生就牛,你們誰都比不上,我要當隊長那是為了讓你們跟我一起立戰(zhàn)功!你們還不領(lǐng)情了!但凡有點血腥,自認是好漢的,就跟我一起光著腳在荊棘里溜達個三五圈?你們敢嗎?”

其二,歷史上的王彥章有多勇猛,宋代《資治通鑒》有這么一段話:“王彥章驍勇絕倫,每戰(zhàn)用二鐵槍,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無前?!辈贿^他也有對頭,就是李存孝,兩個才過了幾招,王彥章就敗下陣了,這下給他震驚了!他發(fā)誓只要李存孝在一天,自己就不出山。后來李存孝死了,王彥章投梁軍,連打了后唐三十六員大將,最終,唐軍沒招了,派人假扮李存孝這才嚇跑了王彥章。也難怪李存孝手下無三合之將。

其三,王彥章是被眾英雄逼死的。在羅貫中小說《殘?zhí)蒲萘x》中,王彥章之死的規(guī)格相當高,叫“五龍二虎逼死王彥章”,五條龍一起上陣才弄死了王彥章。這五條龍就是:后唐莊宗李存勖,后唐明宗、后晉高宗石敬瑭、后漢高祖、后周太祖郭威。二虎指的就是白馬銀槍將高思繼的兒子高行周,還有楊滾。五代的四個開國皇帝聚齊了,共同上陣,一起發(fā)力,再加上楊滾高行周,這樣華麗而龐大的陣容才將王彥章送上了西天。

后人有詩贊美道:不許乾坤屬李唐,孤軍直與決存亡。大梁僅得延三日,匹馬猶能敵五王。誰意人間有馮道,幸因身后遇歐陽。千年豹死留皮在,破冢風(fēng)云繞鐵槍。郝經(jīng)此詩表達了對王彥章的無限敬慕,其中的“五王”,即指后來都當上皇帝的五個人,除了演義和民間傳說外,正史中對王彥章也十分推崇,比如歐陽修在史書上一再對他褒揚:晉梁之爭數(shù)百戰(zhàn),其為勇將多矣!而晉人獨畏彥章。公尤善用槍,當時號“王鐵槍”,持一鐵槍,騎而馳突,奮疾如飛,而他人莫能舉也。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