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康熙上位的功臣,竟然會是一個不相干的外國人?
在中國歷史上,從秦朝開始就從來沒有在皇位繼續(xù)問題上被別人干預干與過??墒牵宄樦翁熳优R終時,在誰該繼續(xù)皇位這件事上,本應該是中國人自己拿主意的,卻被一個外國人硬生生的橫插一竿子,致使中國歷史發(fā)生了改變。
順治帝是滿清的第三位君主,是入關后的第一位天子。他在位十八年,二十四歲駕崩,因為一個外國人的加入,他讓原來排不上號的三阿哥玄燁接替了皇位。這才有了長達六十一年的康熙王朝,泛起了“康乾盛世”。
這個外國人就是德國傳教士湯若望,他是一個隧道的“中國通”。在中國他履歷了明清兩朝的更替,先后侍奉過崇禎、順治、康熙三位帝王,連康熙帝的名子都是他給取的。
湯若望這個外國人,他與明清皇室的淵源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他的身世配景是這樣的:1592年湯若望出生在德國科隆的一個貴族家庭,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上學時他的結果特別優(yōu)秀,厥后被保送到羅馬的日爾曼學習神學,從而成為了上帝的使者,做了一名專業(yè)的傳教士。
明朝末年,西方國家走上了全球殖民擴張的門路。在這之前,他們先遣派傳教士到外洋探路,摸清情況。湯若望就是在這個配景下進入了中國。
1619年(明萬歷四十七年),湯若望在法國神父金尼閣的領導下到達中國澳門,三年后進入廣東,過了一年,又轉去了北京。湯若望以他淵博的西方科學知識和虔誠的傳教態(tài)度,受到了明朝政府的接待,更獲得戶部尚書張問達的賞識,把他推薦給崇禎帝,被聘為政府專員,他今后進入仕途。
湯若望憑著他帶來的洋玩意,讓人們對他發(fā)生了好奇和喜愛之心。再加上他事情努力,十分敬業(yè),平易近人,與政府官員和當?shù)乩侠杳窠Y下了不錯的人緣。
湯若望在宮廷任職期間,編寫科學論文,譯著歷書,推步天文,翻譯德國礦冶書籍,給明朝帶來了富厚的新知識。在這期間,湯若望還不忘宣傳他的基督教義,惋惜他來的太晚,還沒有來得及說服崇禎帝信奉基督教,天子就吊死煤山,大明王朝徹底死亡了。
明朝死亡后,湯若望進入清朝政府做官。雖然換了一個新主人,他還是接著宣揚基督教義。說也湊巧,順治天子篤信釋教,他對湯若望宣講的基督教義頗感興趣。因此,兩人一拍即合,過從甚密。湯若望憑著他良好的談鋒和處事圓滑及事情能力,同孝莊太后的關系也搞的十分融洽。崇禎帝對湯若望十分崇敬,不光稱他為“瑪法”(滿語爺爺?shù)囊馑?,尊為尊長,而且對他言聽計從。史書紀錄:“嘗謂湯若望之于清世祖,猶魏征之于唐太宗?!边@樣比喻恰如其分。
為了支持湯若望流傳基督教,順治帝還撥巨款修建了一處教堂,即北京南堂。湯若望事情十分認真,史載:湯若望“睹時政之得失,必手疏以秘陳?!睂Τ⒅毖灾G疏,忠心耿耿。因此,不光崇禎帝對他尊崇有加,就連孝莊太后也把他視為座上賓,朝政大事都與其相商“請教治國之策”。湯若望就這樣獲得了宮廷的高度信任,被授予太常寺少卿銜,后又賜“通玄法師”封號,加光祿醫(yī)生銜,升正一品,成為朝廷大臣,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西洋傳教士掌管天監(jiān)的先例。
順治十一年(1654年),康熙出生。...
查看詳情>>與“康熙上位的功臣,竟然會是一個不相干的外國人?”相關的文章
清東陵多次被盜,可是順治帝的孝陵卻無人理睬?
清朝滅亡后不久,清西陵就遭到了瘋狂的盜掘。其實,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和光緒逃亡西安,當時盤踞在東陵一帶的土匪就以為大清滅亡了,于是他們就壯著膽子將東陵內蘇麻喇姑的墓給盜了。這也是東陵的第一次被盜,只不過損失不大,各帝陵安然無恙。
從1924年到1926年間,奉系軍閥張宗昌進入東陵陵區(qū),悍然砍伐了東陵區(qū)域內數(shù)百萬株蒼松翠柏,這些古樹全都被他賣給了木材商,所幸張宗昌良心未泯,沒對皇陵地宮下手。畢竟,張宗昌是和大清朝還是有點血緣關系的,不愿背上不忠不義的罵名。
可到了1928年,軍閥孫殿英就沒那么多顧忌了,他既沒有受過大清朝的恩惠,手下的數(shù)萬將士又不是老蔣的嫡系,為了應付龐大的軍費開支,他瞄上了東陵最富有的兩個墓葬,即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的定東陵,隨后以演習為由將地宮中的無數(shù)珍寶盜掘一空。
既然孫殿英開了頭,其他人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千載難逢的發(fā)財機會。東陵地區(qū)本就是盜匪橫行之地,魚龍混雜。以張盡忠、王紹義為首的土匪盜掘了景陵、定陵、慈安陵,帝王后妃的地宮被轟然炸開,拋棺揚尸的慘劇不斷上演。
可事情也蹊蹺的很,軍閥、土匪將東陵帝王后妃的地宮翻了個遍,唯獨對東陵第一座帝王陵孝陵提不起興趣,按說孝陵是請入關以后營建的第一座帝王陵寢,無論其規(guī)模、建制都是最高的,為何就偏偏沒人感興趣呢?
有人說了,因為康熙帝在為父皇營建孝陵時,替他樹了一塊碑,上面寫著一段話:“皇考遺命,山陵不崇飾,不藏金玉寶器。”其大意是說,父皇臨終前有交代,死后地宮不讓陪葬珍寶,因此我遵照先皇遺詔,實行了薄葬,以后要是有盜墓的看到這塊碑的話,我勸你們就別費那個力氣了。
其實,早在西漢時期,漢文帝死后也是說自己要薄葬;唐太宗也這么干過。可是沒人信啊,最終這兩座帝陵都被盜了,結果是地宮陪葬了無數(shù)的珍寶。所以說,立塊碑說地宮中沒有陪葬品這樣的話盜墓賊是不會相信的。
可是順治帝的孝陵就是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難,這究竟是為什么呢?這一切還得從清初的喪葬文化和順治帝相關史料中去找尋答案。
第一種說法認為地宮是空的。
了解順治皇帝的人都知道,他是在愛妃董鄂氏去世萬念俱灰的情況下病逝的,加上順治帝生前一直有遁入空門的想法,還請和尚為他剃度。這段故事在民間文藝作品中被渲染的神乎其神,甚至說順治帝去了五臺山當了和尚。因此,他死了之后,地宮里自然不會有的尸骨,更不會有值錢的寶貝了。
第二種說法認為地宮只是衣冠冢。
民間傳說,順治帝的地宮之中不是空的,但是順治帝里面埋葬的是他的一把扇子和一雙鞋子。這種說法在當時還很有市場,想想也是,費了半天勁把地宮打開,就為一把扇子和一雙鞋,這買賣指定不劃算。
第三種說法認為順治帝是火化的。
這一點是有歷史依據的,因為清初時實行的都是火葬制度。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都是這樣做的,真正開始效仿中原執(zhí)行土葬的是康熙皇帝。關于順治的葬禮史料中也有不少記載,盡管他死后也陪葬了很多珍寶,可是在下葬時全部都被燒成了灰燼,既然都成...
查看詳情>>與“清東陵多次被盜,可是順治帝的孝陵卻無人理睬?”相關的文章
順治帝獨寵董鄂妃,那順治兩位蒙古皇后結局怎么樣?
提起順治帝后宮的時候,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總是董鄂妃,而將順治帝的兩位皇后拋在腦后。而順治帝的這兩位皇后,同時也是蒙古貴族之女,她們的結局如何呢?
順治帝的發(fā)妻博爾濟吉特氏孟古青是孝莊太后的親侄女,父親是孝莊太后長兄吳克善。順治帝與博爾濟吉特氏的婚姻,早在順治帝剛登基的時候就定下來了,當時順治帝只有6歲。為順治帝定下這門親事的是攝政王多爾袞,順治八年博爾濟吉特氏與14歲的順治帝完婚。然而,因為與多爾袞的關系惡劣,順治帝對這門婚姻很不滿意。而博爾濟吉特氏也不是小意順從的女子,相反性子要強,善妒愛吃醋,所以更不討順治帝的歡喜。順治帝本身性格也不是很好,所以這場婚姻,最后以博爾濟吉特氏被廢告終。
博爾濟吉特氏被廢之后,順治帝也許想要自己立一個皇后,但因為政局的關系,最終還是娶了另一位科爾沁姑娘為妻,也就是后來的孝惠章皇后。孝惠章皇后是孟古青的堂侄女,也就是孝莊皇后的侄孫女,她的性格要比孟古青溫柔的多。可這位皇后還是沒有得到順治帝的寵愛,在董鄂妃入宮之后她更是成了一個擺設。
順治十三年18歲的董鄂妃進入皇宮,此后受到順治帝盛寵,一月之后就被立為皇貴妃,僅次于皇后之下。如果不是后宮還有一位孝莊太后坐鎮(zhèn),那么這位皇貴妃的權勢和地位肯定遠超皇后。
孝惠章皇后在后宮得不到丈夫的寵愛,就盡力孝敬孝莊太后??删瓦@樣,也仍然不讓順治帝滿意。順治帝早在冊立董鄂妃為皇貴妃的時候,就依冊封皇后的規(guī)制下令大赦天下,可見在他心里董鄂妃才是心宜的皇后。所以在順治十五年的時候,順治帝有了廢后的打算,他已經已經下達命令讓大臣議論廢后事宜。如果不是孝莊太后一力阻止,恐怕科爾沁就要出兩位廢后了。好在后來孝惠章皇后有福,活的比董鄂妃和順治帝久??滴醯腔螅蛔馂槟负蠡侍?,此后受康熙孝順,晚年享福活77歲才去世。
與“順治帝獨寵董鄂妃,那順治兩位蒙古皇后結局怎么樣?”相關的文章
一個不出名的南明悍將堅持抗清10余年,最終做出全家殉國的壯舉
歌曰:
南方有義士,姓王名曰興。
十三學殺人,十五手搏狼。
三十建義旗,姓名驚一方。
天子錫虎符,作鎮(zhèn)鱉江陽。
翠華日以遠,地絕軍彌張。
百戰(zhàn)環(huán)岡州,九死披殘疆。
作這一首《王將軍挽歌》的,乃是明末清初著名詩人陳恭尹,歌中盛贊南明將領王興在臺山、陽江一帶堅持抗清10余年,最終全家殉國的壯舉!
王興在南明諸多將領中,威名遠不如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 張家玉、陳子壯、陳邦彥等人,但他在敵后堅持作戰(zhàn)多年,屢次擊敗清將尚可喜,牽制了大批清軍,為永歷政權抗清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王興,廣東恩平人,勇武過人,綽號“繡花針”,明末聚眾起義,反抗朝廷,隊伍發(fā)展到數(shù)千人,后來被恩平知縣陳兆棠招安,出任恩城守備官。
清軍攻入江南,弘光和隆武兩個政權先后滅亡,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和部分官員乘船逃到廣州建立起紹武政權,繼續(xù)抗清。
陳兆棠看到清軍逼近廣東,準備獻城投降,而王興在紹武政權官員的游說下,決定與他們聯(lián)合,共同抗擊清軍,帶兵活捉陳兆棠。
紹武政權和永歷政權因正統(tǒng)之爭而大打出手時,王興按兵不動,沒有參與內訌。
紹武政權僅存在41天就被清軍攻滅,紹武帝自縊而死,王興聞訊,宣布效忠永歷帝,被授予虎賁將軍。
永歷二年(公元1648年),王興迎永歷帝移駐廣東肇慶,被任命為廣、肇、會、寧、恩、陽總兵,領兵以恩、新、陽江等地為據點,抗擊清軍。
尚可喜帶兵進入廣東后,派人招降王興,均被拒絕。
永歷帝在清軍的打擊下,逃往廣西,廣東的明朝力量,僅剩下王興孤軍,王興遭到優(yōu)勢清軍圍攻,被迫轉移到新寧一帶堅持作戰(zhàn)。
李定國從廣西反攻廣東時,王興喜出望外,積極率領部下配合明軍作戰(zhàn),取得了不小的勝利,但新會戰(zhàn)役失敗后,李定國退回廣西,王興再次陷入孤軍作戰(zhàn)的境地,攻占的地方,先后被清軍奪走。
王興退到臺山汶村,“汶村地形復雜,南臨大海,東、北、西三面丘陵連綿,只有一條羊腸小道可以同外界相通”,王興在這里修筑防御工事,囤積糧草,準備以這里為基地,長期堅守,等待明軍反攻。
汶村成為廣東抗清的堡壘,鄭成功也派人來和王興聯(lián)絡,共商抗清大計。
清廷將汶村視為眼中釘,多次派兵圍剿,均被擊敗。
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清廷命尚可喜率3萬大軍再次進攻汶村,經過數(shù)月激戰(zhàn),尚可喜損兵折將,狼狽撤退。
清廷不甘心失敗,于順治十三年,再次集結數(shù)萬兵馬進攻汶村,王興率部固守,不時派人奇襲,激戰(zhàn)兩月,清軍死傷近萬人,再次狼狽而逃。
第二年,清軍再次來攻,但王興提前得到消息,在半路設伏,殲滅清軍先鋒,清軍見王興已有準備,中止行動。
這年冬天,王興因戰(zhàn)功被永歷帝封為“廣寧伯”。
遺憾的是,當時永歷政權節(jié)節(jié)敗退,自保尚且不暇,無力支援王興。
順治十五年,尚可喜再次集結數(shù)萬大軍進攻,這一次,他采取長期圍困的方法,征調民夫十萬余人,環(huán)繞汶村挖掘深溝,筑造高壘,企圖困死王興。
經過十五個月的圍困,到了第二年夏天,汶村糧食告罄,抗清將士羅雀掘鼠,吃樹皮草根,也不投降。
王興目睹缺糧慘狀,...
查看詳情>>與“一個不出名的南明悍將堅持抗清10余年,最終做出全家殉國的壯舉”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