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查詢 特殊百家姓

百家姓排名

發(fā)布時間:2020-06-08
1、

百家姓里姓氏越靠前說明人越多嗎

百家姓排名第一的姓氏
百家姓里姓氏排名
百家姓里姓氏越靠前說明人越多嗎

了解百家姓的人都知道百家姓存在排名,我們會背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都屬于排在前面的姓,那么這些姓氏為何要這樣進(jìn)行排名呢?百家姓里姓氏越靠前說明人越多嗎?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有這樣的疑問,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百家姓里姓氏越靠前說明人越多嗎

不是。

《百家姓》是按政治地位排列的?!摆w錢孫李”成為前四姓是因?yàn)榘偌倚招纬捎谒纬膮窃降貐^(qū),故而宋朝皇帝的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淑正妃孫氏以及吳越國的鄰國南唐國主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

百家姓是一本關(guān)于漢姓的書,成書于北宋初。編者為錢塘(今浙江杭州)的一位士大夫(作者姓名沒有記載),雖然名為百家,實(shí)際上不止百家。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共收錄姓氏411個,后增補(bǔ)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復(fù)姓60個。

/uploads/image/2020/11/13/timg (14).jpg

百家姓與《三字經(jīng)》、《千字文》并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由于這些百家姓是按韻編排,每句四字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學(xué)習(xí)和記憶,因此流傳極廣,至今仍是婦孺皆知。

《百家姓》采用四言體例,對姓氏進(jìn)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nèi)容沒有文理,但對于中國姓氏文化的傳承、中國文字的認(rèn)識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這也是能夠流傳千百年的一個重要因素。

據(jù)考古及基因研究顯示,中國人的姓氏起源并非只有一個地區(qū),而是存在多地區(qū)多起源的趨勢。全基因組基因分型研究表明,遠(yuǎn)古時期亞洲人沿著從南往北的路線遷徙,才形成了如今的東亞人群。在文字資料的記述以及傳說中,亦有中國人是從北往南遷徙而形成的說法。??

中國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

1.李姓 -占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

2.王姓 -占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41%=88,900,000人。

3.張姓 -占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07%=84,800,000人。

4.劉姓 -占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5.38%=64,600,000人。

5.陳姓 -占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4.53%=54,400,000人。

6.楊姓 -占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3.08%=37,000,000人。

7.趙姓 -占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2.29%=27,500,000人。

8.黃姓 -占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2.23%=26,800,000人。

9.周姓 -占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2.12%=25,400,000人。

10.吳姓-占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2.05%=24,600,000人。

中國人口最多的前100名姓氏

第1—100名

01李 02王 03張 04劉 05陳 06楊 07趙 08黃 0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梁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于 29董 30蕭

31程 32曹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余 52潘 53杜...

查看詳情>>
2、

你知道多少徐姓的名人,了解多少關(guān)于徐姓的歷史起源?

徐姓的起源
百家姓大全
百家姓排名

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10年,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jǐn)?shù)據(jù)顯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國大陸列第十一位(在中國臺灣列第二十位)。大陸人口近200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1.43%。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了解徐姓的歷史起源。??

徐姓的來源

徐姓起源有三:

1、伯益之子若木封于徐國說。

據(jù)《元和姓纂 》和《通志·氏族略 》所載,伯益曾助大禹治水有功,虞舜封其子若木于徐國(今山東郯城一帶),“自若木至 偃王三十二世,為周所滅,復(fù)封其子宗為徐,子宗十一世章羽,昭三十年,為吳所滅,子孫 以國為氏。”(語見《通志·氏族略》)。

2、據(jù)《中華姓氏大全》所載,周公的長子伯禽,受封于魯國,分到了“殷民六族”,中含徐姓,是傳說中的徐姓源起。

3、他姓改徐姓而來。

?據(jù)《百家姓溯源》所載,五代時,李升改姓徐,名知誥,其后代亦以徐為姓。另外,南京徐姓,大多為宋朝秦燴后代,因不恥于秦燴所為,均改為徐姓.

源出嬴姓

伯益之子嬴若木封于徐國說。據(jù)《元和姓纂 》和《通志·氏族略 》所

載,伯益曾助大禹治水有功,虞舜封其子若木于徐國(今山東南部郯城一帶),“自若木至 偃王三十二世,為周所滅,復(fù)封其子宗為徐,子宗十一世章羽,昭三十年,為吳所滅,子孫 以國為氏。”(語見《通志·氏族略》)。

殷民六族

據(jù)《中華姓氏大全》所載,周公的長子伯禽,受封于魯國,分到了“殷民六族”,中含徐姓,是傳說中的徐姓源起。

他姓改徐

據(jù)《百家姓溯源》所載,五代時,李升改姓徐,名知誥,其后代亦以徐為姓。另外,南京徐姓,大多為宋朝秦檜后代,因不恥于秦檜所為,均改為徐姓。

徐姓得姓始祖

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為禹治水成功立下 了汗馬功勞,因此在論功行賞時,伯益的兒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國。傳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時,由 于他愛護(hù)百姓,施行仁政,結(jié)果不僅徐國,連周圍三十幾個諸侯國都非常擁戴他。適逢當(dāng)時 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游玩打獵,徐偃王起了代周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正在西 王母做客的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車適時趕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見,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犧牲 ,于是棄國出走于彭城(今江蘇徐州)一帶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他進(jìn)山的百姓數(shù)以 萬計。周天子獲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為感觸,于是便讓偃王之子繼續(xù)治理徐國。因若 木首封徐國,其后代便以國為氏,稱為徐氏,徐若木便為徐姓的得姓始祖(今葬于山東郯城縣)。

徐姓遷徙分布

徐姓人最早繁衍于山東南部郯城一帶,以古代徐國為源地,世居而繁衍了一千多年,直到春秋末期為吳所滅,有徐姓人避居河南、山東,并在山東繁衍昌 盛起來,這是由徐姓郡望多為山東古地而來證明的。秦時有山東人徐福去東海為秦始皇尋求 長生不老之藥,帶三千童男童女,這六千多人消失在煙波浩渺之中,徐福被視作日本的開基 始祖。除山東外,在靠近徐國的江蘇、安徽、江西、...

查看詳情>>
3、

走近許姓歷史,了解許姓發(fā)展和歷史起源

百家姓大全
百家姓排名
許姓的起源

許姓,中華姓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許姓在《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位。2007年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八位,人口約八百九十八萬四千余,占中國人口總數(shù)的0.56%左右,以江蘇、山東、云南、廣東、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這七個省的許氏約占中國漢族許氏人口的55%。2014年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顯示,許姓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六位 。

尋根溯祖

1、出自姜姓

以國為氏,是炎帝神農(nóng)氏的后裔。許氏與齊氏同祖,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四岳"(堯舜時四方部落首領(lǐng))是由姜姓發(fā)展出來的四支胞族,他們和姬姓部落結(jié)成聯(lián)盟,跟"子姓"商族平行發(fā)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為主的盟軍打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姬姓國-- 西周。周成王時,大規(guī)模地分封諸侯,其中商的舊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諸侯國和姜姓諸侯國,許國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諸侯國之一,其始祖為文叔,也稱為許文叔。春秋時,許國成為楚國的附庸,戰(zhàn)國初期被楚所滅。許國亡國后,子孫以國為氏,稱許氏,史稱許姓正宗。

2、傳說堯帝時許由的后代也稱許氏

許由相傳是堯舜時期的高士賢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后被葬在箕山,后人稱為許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動于穎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當(dāng)年許國之地。

遷徙分布

許氏的發(fā)源地在今河南省許昌東。春秋戰(zhàn)國時期,許國為鄭、楚等國所逼,曾多次在今河南及安徽北部一帶遷都。許國被楚滅后,除部分遷居今湖北荊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數(shù)許姓就地繁衍或北上遷徙。許姓北上最初遷徙之地是冀州高陽(今河北高陽),后有許氏復(fù)遷回河南寶豐等地。秦漢之際許姓已遍布今河南、河北兩省的大部分地區(qū)。此后,北方許姓主要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安徽、陜西、山西等廣大地區(qū)。許姓南遷始于魏晉南北朝之時。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有河南許姓將佐隨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戶。唐僖宗時,侍御史許愛鎮(zhèn)守漳州招安,后入晉江石龜。唐代以后,許姓已大舉南遷繁衍于今江蘇、浙江、湖北、福建、廣東等省地。宋末元初,許氏有一支徙居廣東。遷至湖南、廣東、廣西、福建的許氏,有的融入侗、壯、布依、土家等少數(shù)民族。明代永樂年間,福建人許沖懷、許申最先移居臺灣,此后許氏又多次向臺灣遷徙,在清康熙時有泉州人許遠(yuǎn)光、許太岳分別入墾云林縣麥寮鄉(xiāng)和臺北縣木柵鄉(xiāng)的社德坑等,從明末至清代,入臺的許姓的人氏越來越多。從臺南擴(kuò)至彰化、臺北、澎湖、嘉義等地。以后進(jìn)而又有從臺移居海外者。

許姓是名門望族之一,在北宋年間所編<百家姓>中位列第二十;在2006年1月,由中國科學(xué)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xué)研究所袁義達(dá)研究員主持完成的<新百家姓>中,通過歷時兩年調(diào)查,涉及全國1110個縣和市,得到了2.96億人口的數(shù)據(jù),共獲得姓氏4100個,通過縣、地區(qū)、省三級人口比例的統(tǒng)計,從而得到了當(dāng)今中國新百家姓的排序,其中許姓位列第二十八位。


查看詳情>>
4、

馮姓是一個多民族、多起源的姓氏,那么你了解多少關(guān)于馮姓的歷史?

馮姓的起源
百家姓大全
百家姓排名

馮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dāng)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七位,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九位,在以人口為序的中國姓氏中排名第27位,在臺灣省名列第七十二位,人口約八百六十一萬五千余,占全國人口的0.64%左右。主要分布于中國的廣東、河南、河北、江蘇、山東和云南等地。

馮姓起源

馮姓在中國百家姓中屬人口較多的大姓之一,且歷史悠久,源遠(yuǎn)流長。自周至今,英zhi豪輩出。并經(jīng)歷代蕃衍,子孫遍布中華大地。但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內(nèi)憂外患,災(zāi)害頻繁,百姓歷盡滄桑,以至家乘散失,祖武斷蹤,不少人不知先輩的由來。馮氏雖有其顯赫的歷史,但流傳下來的族譜也不詳不盡,而且版本甚多,說法不一?,F(xiàn)只能根據(jù)一些資料整理簡略介紹。

據(jù)《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中說:“馮氏世本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之后,畢萬封魏,支孫食采于馮城,因氏焉?!币彩钦f,周文王第十五子姬高,封地于畢國,叫畢國公,又稱畢公高。四百年后,畢國被西戎所滅,畢高后裔畢萬投奔到晉國,晉獻(xiàn)公封他為大夫。畢萬多次隨晉獻(xiàn)公出征,屢立戰(zhàn)功。晉獻(xiàn)公把魏地封給他,任魏大夫,并封給畢萬奉祿食采地于馮城(馮城一說是陜西省大荔縣的馮翊城,一說是河南省滎陽縣西)。畢萬子孫就以邑為姓,此乃馮氏之所出。而魏地的子孫則姓魏,故馮魏兩姓實(shí)為同一祖宗。馮氏有聲望的世家大族居陜西省興平縣東南之始平。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魏國國君魏文侯名斯,也是畢萬的后代。魏斯之子魏啟字長卿,封于馮(河南省滎陽縣西),故魏長卿的子孫也姓馮。其世家大族居杜城。因此,馮氏有聲望的世家大族就分為始平、杜城兩大世系。至秦漢以后,馮氏支脈繁多,出上黨者(今出西長治、潞縣一帶),為漢左將軍馮奉世之后;出穎川者(今河南寶豐、禹縣一帶),乃漢征西大將軍馮異之后;出弘農(nóng)者(今河南靈寶縣以西、陜西的華陰以東),西魏寧州剌史馮寧之后;出京兆者(今河北省內(nèi)),是北燕王馮弘之后。而他們的源上歸屬那個世系,只能依據(jù)其本支族傳著。稱始平世系者,乃馮簡子支脈;稱杜城世系者為魏長卿支脈。

馮姓歷史名人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馮氏子孫出了一大批出類拔萃的頂尖人物。春秋周景王時,鄭國名卿馮簡子,為人精明,鄭國公凡事必問之。簡子曰:“天道遠(yuǎn),人道邇,非所及也?!彼谝粋€把人道置于天道之上,反對當(dāng)時奉行的“天神論?!睉?zhàn)國時韓人馮亭任上黨太守。秦伐韓,攻上黨,韓不能守,馮亭即與趙聯(lián)系,把上黨入于趙,趙封馮亭為華陽君。馮亭與趙國大將軍趙括共同抗擊秦軍,結(jié)果被秦將白起包圍于長平,馮亭及趙括等戰(zhàn)死,趙軍四十萬人被俘活埋,成為歷史上一大坑俘慘劇。西漢時馮奉世任衛(wèi)侯,曾持節(jié)出使大宛。時莎車貴族叛反,殺漢人官員。馮率兵擊破莎車,威震西夏,封奉世為光祿大夫。后又大破羌虜,于邊郡要處屯田。賜奉世爵位為關(guān)內(nèi)侯,任左將軍。奉世子馮野王,字君卿,通詩書,歷官隴西太守。奉世女馮婕妤,為元帝昭儀皇后。而馮野王弟馮立,也官至山西太原太守。東漢時馮異...

查看詳情>>
5、

嚴(yán)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有著悠久的歷史,你了解多少?

嚴(yán)姓起源
百家姓大全
百家姓排名

在我國各大姓氏當(dāng)中,嚴(yán)姓人口在所有姓氏當(dāng)中的排名在前一百位,湖南為嚴(yán)姓的第一大省,居住了嚴(yán)姓總?cè)丝诘?0%。作為這么一個大姓,歷史肯定是淵源流長的,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嚴(yán)氏的起源和歷史名人。

嚴(yán)姓起源

源流一

嚴(yán)姓圖騰源于羋姓,出自楚莊王之孫,以謚為姓。魏晉時嚴(yán)氏有恢復(fù)莊氏的,于是形成莊、嚴(yán)兩家。兩姓原出是一家,故有“莊嚴(yán)不通婚”之古訓(xùn)。前漢有會稽嚴(yán)助,后漢光武友嚴(yán)光,蜀郡嚴(yán)遵,河南尹嚴(yán)延年,揚(yáng)州刺史嚴(yán)邁。

源流二

源于贏姓,出自戰(zhàn)國時秦嚴(yán)君疾之后,以封邑名為氏。戰(zhàn)國時期,秦國宗室名將,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的異母弟上大夫嬴君疾,受封于蜀郡嚴(yán)道(今四川滎經(jīng)),便以封邑名稱為姓氏,稱嚴(yán)君疾。嚴(yán)君疾的后裔子孫,遂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世代相傳。該支蜀郡嚴(yán)氏族人亦堅拒與羋姓嚴(yán)氏聯(lián)宗。

源流三

源于遠(yuǎn)古時代的古嚴(yán)國,其國人以國名為氏 。相傳在堯帝執(zhí)政時期,有一位高士名叫許由,堯帝曾經(jīng)想把天下讓給他,但不接受,隱居到箕山去了。許由有朋友嚴(yán)僖,就是那個古嚴(yán)國的后裔。今山東省的鄄城縣一帶,仍有一支嚴(yán)氏族人尊奉嚴(yán)僖為得姓始祖,并一直拒絕與羋姓嚴(yán)氏聯(lián)宗。

源流四

源于鮮卑族,后燕慕容盛時丁零人有以嚴(yán)為氏者,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主要分布在河北省。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諸部,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

源流六

源于滿族,出自明、清時期女真諸部,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源流七

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今彝族、土族、朝鮮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嚴(yán)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yùn)動中,流改為漢姓嚴(yán)氏。

歷史名人

嚴(yán)彭祖

字公于,漢朝下邱人。精通“四書”、“五經(jīng)”,對《公羊春秋》的解說尤為出名。他廉直不事權(quán)貴。人或勸其少自勉強(qiáng),他說:“凡通經(jīng)術(shù),固當(dāng)修行。何可委曲從俗,茍求富貴乎!”竟以太傅官終。

嚴(yán)復(fù)

字又陵,號幾道。近代中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曾赴英國留學(xué),入格林尼次海軍大學(xué),親身觀察英國的社會制度,研究資產(chǎn)階級的社會政治學(xué)說,辨析“西學(xué)”與“中學(xué)”的異同。歸國后,在天津北洋水師學(xué)堂執(zhí)教達(dá)20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在天津《直報》先后發(fā)表《論世變之亟》、《原強(qiáng)》、《救亡決論》、《辟韓》等論文,主張向西方學(xué)習(xí),提倡新學(xué),實(shí)行改良,認(rèn)為培養(yǎng)民力、民智、民德,是使中國富強(qiáng)的根本辦法。禁止鴉片與纏足而崇尚武精神,廢除八股而提倡西學(xué),廢除專制政治而實(shí)行君主立憲,又譯述赫肯黎的《天演論》,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jìn)化論觀點(diǎn),喚起國人救亡圖存,對當(dāng)時思想界影響很大。曾主辦天津《國聞報》。,翻譯《原富》、《群學(xué)肄言》、《群己權(quán)界論》及《穆勒名學(xué)》、《法意》、《名學(xué)淺說》等書,較有系統(tǒng)地介紹和傳播了西方資本主義的文化,成為近代中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譯著有《侯官嚴(yán)氏叢刊》,《嚴(yán)譯名著叢刊》等。

嚴(yán)濟(jì)慈

字慕光,1901年1月23日(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初...

查看詳情>>
6、

你了解多少關(guān)于呂姓的歷史?講講呂姓起源和歷史名人

呂姓起源
百家姓大全
百家姓排名

呂姓,《百家姓》中位列第二十二位,而根據(jù)近代姓氏人口的統(tǒng)計,呂姓人口約為七百余萬人,位列姓氏人口排名的第四十三位,排名較為靠前。

呂姓這個姓氏分布較廣,南北方均有呂姓后人居住和生活,其中以河南和山東最多。當(dāng)然,之所以這兩個地方呂姓之人居多,和呂姓的起源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聯(lián)。

呂姓起源一:姜姓

姜姓是炎帝神農(nóng)氏的姓氏,據(jù)說神農(nóng)氏因?yàn)榫幼≡诮饔?,所以就以姜為姓氏,流傳了下來。上古時代進(jìn)入到堯舜禹時期的時候,姜姓部落的后裔里,涌現(xiàn)出了一個賢人,叫做伯夷。伯夷先后幫助舜帝和大禹管理部落,非常有成就,伯夷自己呢,也建立了一個侯爵國,這個國家就是呂國。

這個姜姓呂國的存在時間非常長,長到什么時候呢,夏商周三朝,姜姓呂國一直都存在,這么算算,少說也得有千年歷史了。

說周朝滅掉商朝的過程中,有一個人是關(guān)鍵性人物,他是誰呢?有人叫他姜子牙,有人叫他呂尚,沒錯,他就是姜姓呂國的后裔。

后來呢,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后,呂尚(姜子牙)就被封到了齊地,建立了齊國(以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強(qiáng)國),所以從這方面講,呂國和齊國是一脈相傳(齊國的君主們,都是呂姓)。

根據(jù)歷史記載,姜姓呂國和齊國平穩(wěn)發(fā)展了有三百多年,一直到后來進(jìn)入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個諸侯國都在打仗,呂國因?yàn)閷?shí)力不濟(jì),被楚國給覆滅了,其后人呢,就紛紛以國號為姓,改姓呂。

這一支呢,被稱為呂姓的正統(tǒng)起源,所以大多數(shù)人認(rèn)為呂姓的正統(tǒng)起源為姜姓,得姓始祖為建立呂國的伯夷。

如果你姓呂,而且是南陽呂氏,那你極有可能是正統(tǒng)這一支的呂姓后人哦。

呂姓起源二:魏氏

說在春秋時期,晉國(三家分晉的那個晉國)發(fā)生了內(nèi)亂,公子重耳就逃到了其他國家,追隨重耳外逃的呢,有個人叫做魏犨,也叫做魏武子。很幸運(yùn),后來重耳又回到了晉國,還當(dāng)上了君主,那跟隨他外逃的魏犨自然也升官發(fā)財了。

魏犨的兒子魏锜更是獲得了兩個封地,其中有個地方就叫做呂,所有人們也叫他呂锜。呂锜的后代呢,有的就以封地為氏,稱為呂氏,這一支呢,是山西呂氏的起源。

當(dāng)然除了這兩支外,還有許多是少數(shù)民族改姓而來,因?yàn)樘^繁雜,我們篇幅有限就不一一贅述了。

最后聊聊呂姓的歷史名人,除了我們上述所說的呂尚(姜子牙)外,歷史上的呂姓名人還真不少。

如戰(zhàn)國末年,為秦國建立奠定一定基礎(chǔ)的呂不韋,且不說“奇貨可居”這樣的成語出自呂不韋,單就說《呂氏春秋》的存在,也為我們研究歷史提供了極大幫助,意義重大。

再如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妻子呂雉,那更是一等一的狠角色。

三國時期,呂姓也大放光彩,先有天下第一名將呂布威震十八路諸侯,后有呂蒙掌權(quán),保東吳數(shù)年平安。

甚至就連神仙體系中,也少不了呂姓的存在,如八仙中的鐵拐呂洞賓,其也是唐代全真教派的祖師之一。


查看詳情>>
7、

孔氏一姓起源于哪?談?wù)効仔盏钠鹪春桶l(fā)展

孔姓的起源
百家姓大全
百家姓排名

孔氏,主要源于子姓,或以人名、祖名為姓。如商朝建立者商湯的后人以其名為姓; 宋國大司馬孔父嘉為孔姓的孔姓始祖。 子姓?;蛞匀嗣⒆婷麨樾?。如春秋時鄭國有出自姬姓孔氏,以鄭穆公后人孔張的名為姓;衛(wèi)國有出自古佶姓孔氏,為黃帝后裔,以祖字為姓;陳國有出自媯姓孔氏,以孔寧之名為姓,乃舜之后裔。是當(dāng)今中國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大姓,人口較多,人口約三百三十二萬三千余,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29%,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的0.21%左右。

孔姓起源

源于子姓
1.出自商朝君主成湯之后裔,其子孫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成湯名字中的「乙」組合起來,為子姓孔氏。?
2.出自宋國司馬孔父嘉之后,西周初期,成湯的后裔微子啟被封于宋國,微子啟死后,其弟宋微仲繼位。微仲九世孫孔父嘉為宋國大司馬,遭受迫害,他的后代逃到魯國,以其名字中的「孔」為氏,也是子姓孔氏。 孔父嘉的六世孫為孔子。?

源于姬姓
1.出自春秋時期衛(wèi)國大夫姬孔悝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衛(wèi)國大夫中有姬孔悝,所以在姬孔悝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孔氏。
2.出自春秋時期鄭穆公姬蘭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鄭國(今河南新鄭)君主鄭穆公姬蘭有后人名姬孔張,在其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世代相傳至今,史稱鄭國孔氏。?

源于媯姓
出自春秋時期陳國大夫孔寧,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據(jù)史籍《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guān)資料記載,春秋時陳國(今河南淮陽)有個大夫叫媯孔寧。在媯孔寧的后裔子孫中,有的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孔氏,是為陳郡孔氏。

源于他族改姓
1.出自滿族
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滿族崆果啰氏,亦稱孔果洛氏,滿語為konggolo hala,漢義“黃馬”,世居黑龍江流域。后多冠漢姓為孔氏、廣氏等。滿族孔尼喇氏,滿語為kongnila hala,世居黑龍江。后多冠漢姓為孔氏。滿族叩岱氏,亦稱闊代氏,滿語為kodai hala,漢義“漢人的口袋”,世居哈達(dá)(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后多冠漢姓為孔氏。滿族庫雅拉氏,亦稱揆雅拉,源出庫雅拉女真,以部為姓,滿語為kuyala hala,世居?xùn)|海(今吉林汪清)、綏分(今綏分河上游地區(qū))、烏拉(今吉林永吉)、虎爾哈(今黑龍江黑河對岸俄羅斯地區(qū))、黑龍江流域、畢爾騰(今黑龍江牡丹江鏡泊湖)、扎思胡里(今黑龍江第二牡丹江)、興堪(今黑龍江省及俄羅斯興凱湖周邊地區(qū))等地。后多冠漢姓為孔氏、胡氏、李氏、禮氏等。滿族溫都氏,亦稱文都氏,源于金國時期溫都部,以部為氏,與溫敦氏、溫屯氏同部族,滿語為wendu hala,世居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綏分(今綏分河上游地區(qū))、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海岸則自俄羅斯濱海地區(qū)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蘇魯、佛訥赫托克索等地)、烏蘇里江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

查看詳情>>
8

了解你的姓氏起源,衛(wèi)姓起源和歷史

衛(wèi)姓的起源
百家姓大全
百家姓排名

衛(wèi)姓,中華姓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九個兒子被封在康地,稱“康叔”,后來轉(zhuǎn)封衛(wèi)地,國都在殷商舊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遺民。后來衛(wèi)國又遷到今天的河南濮陽。衛(wèi)國被秦所滅后,衛(wèi)國貴族子孫便以國名“衛(wèi)”或以“康”為氏。

衛(wèi)姓主要集中于山西、陜西、四川、河南,這四省大約占衛(wèi)姓總?cè)丝诘?7.0%。山西為衛(wèi)姓第一大省,約占衛(wèi)姓總?cè)丝诘?4%。其次分布于上海、江蘇、貴州、山東等省市。全國形成了以晉秦為中心,向南移動的衛(wèi)姓分布區(qū)。

一、源于周代諸侯國

衛(wèi)(wèbaii 衞)出自姬姓,來源du于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之后,以周國封zhi地國名為氏。dao

上古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于衛(wèi)(今河南省淇縣),接管舊殷都朝歌七族的遺民,建立了衛(wèi)國。

到春秋戰(zhàn)國時,衛(wèi)國被秦國兼并。衛(wèi)國公族子孫就以故國名為姓,世代相傳姓衛(wèi)。

二、少數(shù)民族改漢姓

源于鮮卑族,出自十六國時期鮮卑昌黎衛(wèi)部,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遷都洛陽入主中原后,昌黎衛(wèi)部隨之進(jìn)入中原,在北魏孝文帝進(jìn)行的漢化改革政策實(shí)施過程中,昌黎衛(wèi)氏、渴燭渾氏皆漢化為單姓衛(wèi)氏,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三、衛(wèi)氏朝鮮遷居中國

據(jù)史籍《史記》的記載,漢朝初期,有一個名叫衛(wèi)滿的故燕國人,原來是燕王盧綰的屬下。后燕王盧綰背叛漢朝,漢高祖劉邦率軍鎮(zhèn)壓,盧綰亡命匈奴,衛(wèi)滿亦一同前往。后衛(wèi)滿帶同千余名黨徒進(jìn)入朝鮮半島地區(qū)。

衛(wèi)滿朝鮮滅亡之后,有其王族后裔子孫內(nèi)遷中原,以故國名稱為姓氏,稱衛(wèi)氏,主要分布在河南與山西交界處的焦作地區(qū),逐漸生息繁衍,世代相傳至今。


查看詳情>>
9、

沈姓是起源于哪?了解沈姓的起源和發(fā)展

沈姓的起源
百家姓大全
百家姓排名

沈姓主要源出于嬴姓、姒姓、姬姓 和羋姓。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十四位。至2007年,中國沈姓近600萬人,占中國總?cè)丝诘?.5%,排列第37位。

起源演變

之裔高辛氏帝嚳之子實(shí)沈之后,實(shí)沈氏族以猴為圖騰,初居于山東曲卓之沈猶,與少昊氏部落雜居而東夷化,成為東夷族的一支,故為贏姓。
后來與親族閼伯相爭后西遷山西汾、澮之間的大夏族之地,即今山西南部臨猗縣西建立了沈國。當(dāng)夏興起后。姒姓夏人奪取了贏姓沈國之地,沈人南迂河南固始的寢丘立國。商朝滅夏后,贏姓沈人復(fù)國。到周武王滅商后,晉國吞并沈土,贏姓沈人南逃到河南沈丘立國。到周昭王南征淮夷時滅了贏姓沈國。所以贏姓沈氏的歷史至少有4500年。

第二支源出姒姓。

夏朝建立后,夏人并吞了四周的部落,同時也吞并了在山西臨猗縣西的贏姓沈國,建立了姒姓沈國。到商朝滅了夏后,親商的贏姓沈人復(fù)國,姒姓沈人南逃渡過黃河進(jìn)入河南新城縣北的邥垂,后繼續(xù)南遷至河南固始之寢丘立國。周朝初年,蔣國滅了河南固始的姒姓沈國,沈人南逃楚地的沈鹿,今湖北鐘祥東的大洪山之麓,成為楚國一邑。姒姓沈氏已有4000年的歷史。商朝初期,在山西南部的姒姓沈氏與贏姓沈氏的一支西迂陜西西華,又迂周至.再西迂到達(dá)甘肅定西縣,然后,由甘肅翻越岷山沿岷江南下四川中部的漢源,與黎人混合,成立沈國(也稱丹國),戰(zhàn)國時降于秦國,后演變?yōu)樯蚶绮柯?,逐漸被羌人同化。東漢時沈氏羌活動于黃河以南、秦嶺以北的陜甘寧一帶,后來沈氏羌全部融人漢族之中,今陜西渭洛地區(qū)的地名中多沈字,與沈氏羌有關(guān)。明清時期四川瀘定的沈邊土司,也出自姒贏混合的沈氏。

第三支出自姬姓。

西周分封文王之子季載于沈,古城在今河南平輿北,也稱聃,侯爵,公元前506年為蔡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西周昭王時,蔣國移封于河南固始蔣集,并吞并了姒姓沈國,以封其子為姬姓沈國。魯煬公封庶子沈季于沈猶,為魯附庸國,以沈?yàn)槭?。西周昭王南下征伐淮夷,魯煬公之庶子沈季,隨周昭王南征滅了河南沈丘的贏姓沈國,封沈季之子沈子它于南30里的安徽阜陽西北的臨泉的沈丘集,建立了姬姓沈子國。春秋中葉楚國先后滅了兩姬姓沈國。姬姓沈氏也有3000年的歷史。

第四支源出羋姓。

楚穆王時楚國滅了河南固始的沈國,楚莊王封孫敖之子于沈。又封其子公子貞于沈鹿,今湖北鐘祥東大洪山之麓。兩地的后代均以沈?yàn)槭?,羋姓沈氏也有2600多年的歷史


查看詳情>>
10

何姓主要在哪個地方分布比較多?談?wù)労涡盏钠鹪?/p>

何姓的起源
百家姓大全
百家姓排名

新版百家姓排名何姓排名第16位,全國人口1600多萬,全球2000多萬人,其中在廣東、廣西、四川、貴州、湖南等地何姓分布較多。華夏大地歷史悠久,中國400個大姓約占我國總?cè)丝诘?7%,這也代表了我國絕大多數(shù)人口的姓氏地圖,何氏在400個姓氏當(dāng)中,已然躍居第16位!人數(shù)在1000萬人以上的姓氏有23種,占總?cè)丝?6.61%,何氏占有1.02%的人口,是當(dāng)今中國的超級大姓氏!人數(shù)在100萬人以上的姓氏有153種,占總?cè)丝?0.67%;下面來談?wù)労涡盏钠鹪?br/>源流一

晉是周朝早期的一個諸侯國,第一任國君

何氏圖騰是唐叔虞,姓姬名虞,字子干。他是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的弟弟,被封在唐這個地方,虞的兒子“燮父以堯墟南有晉水,改曰晉侯” (見毛詩譜)。周武王的夫人是姜太公之女,被后世尊為圣母。周武王與妻子邑姜?dú)g會時,曾夢見天帝對他說:我讓你生個兒子,名字叫虞,將來可把唐國封給他。后來胎兒出生了,手心果然有個“虞”字,故起名為虞,人稱叔虞?!疤剖逵荨比种?,唐是封地名,叔是排行,虞才是名,為姬姓。唐代姓氏名著《元和姓纂》記載:“周成王弟唐叔虞裔孫韓王安為秦所滅,子孫分散江淮間,音以韓為何,遂為何氏?!? [2-3] 廬江何氏的“姬—韓—何”姓源,已被唐朝何德、何弘敬、何俛等墓志銘證實(shí)。

源流二

據(jù)《商周家族形態(tài)研究》載:“何姓,銘于商朝晚期青銅器上銘文,系商王族異姓親族的氏號”。另甲骨文卜辭有何族參加祭祀的記載。還有源自少數(shù)民族中的何姓。在中國漢唐時期的西域地區(qū),有月氏人建立的康居政權(quán),原居祁連山北的昭武城,后被匈奴人打敗,西越蔥嶺,建立了康國,并日益強(qiáng)大起來,西域的米、史、曹、何、安、小安、那色波、烏那昌、穆等政權(quán)先后歸附了康國,均以昭武為姓,以示不忘其本。史稱“昭武九姓”,而“何”則是其中之一。

源流三

源自他姓改姓?!缎兆V》載:漢代兇奴單于的后裔,歸漢后有“何奈”氏,又寫作“何柰”氏,晉代幽州牧王浚手下有位將軍就姓“何奈”名“虎”。還有“何拔”、“何居”、“何郎”、“何魯”、“何丘”等復(fù)姓。另外,何繜中記述的小子何當(dāng)為姬姓何氏。另外,商的子姓分支中也有何氏。荷蘭姓氏bosman改姓何。清末,來香港發(fā)展的荷蘭裔猶太人何仕文原荷蘭姓氏是bosman漢化為何姓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內(nèi)宮官吏娙何,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娙何,亦稱娙娥,是漢朝時期設(shè)置的女官名稱,后成為西漢妃嬪的稱號。娙何之稱由漢武帝劉徹所置,后來依漢元帝劉奭執(zhí)政的規(guī)定,娙何位居昭儀之下,地位相當(dāng)于關(guān)內(nèi)侯。娙何負(fù)責(zé)掌管內(nèi)宮事務(wù),地位相當(dāng)高,官秩比中二千石的二品大員。在史籍《漢官六種·漢官舊儀·補(bǔ)遺》中記載:“娙娥秩比將軍、御史大夫。眾人謂之‘娙何’。娙何秩比中二千石?!痹跐h朝的官位中,凡太常、光祿勛、衛(wèi)尉、太仆、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nóng)、少府、執(zhí)金吾等中央機(jī)構(gòu)的主管長官,皆為中二千石俸祿。在娙何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母...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