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人物事件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原因

發(fā)布時間:2020-06-04
1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真的迫不得已還是另有隱情?

諸葛亮為什么揮淚斬馬謖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原因

三國中后期,諸葛亮率兵開始蜀漢北伐大業(yè),而在這之前諸葛亮為保后方無憂,派遣馬謖至街亭固守。街亭當(dāng)時可是蜀國要道,在關(guān)羽落敗丟失了荊州之后,就只有守住街亭才能使得北伐過程中沒有后顧之憂,而馬謖原本絕對是能勝任這一職務(wù)的。

然而,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實時中,馬謖都因為麻痹大意而失了街亭,直接后果就是讓蜀國進無可攻,退無可守,若不是諸葛亮后來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的軍隊,蜀漢政權(quán)可能在那個時候就結(jié)束了。

對于大意失街亭的馬謖,諸葛亮雖然有所不忍,但還是不得不斬首馬謖以示軍威。然而,卻有人提出質(zhì)疑,諸葛亮不應(yīng)該斬首馬謖,馬謖是諸葛亮玩弄權(quán)術(shù)的犧牲品。

首先,正史上馬謖并沒有向諸葛亮立軍令狀,所以諸葛亮并不是因為馬謖違反了軍令狀而不得不斬,其實是有回轉(zhuǎn)余地的。而且,街亭失守其實不全是馬謖判斷的失誤,當(dāng)時的雙方大軍實力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就算馬謖在大道上布置防線也不一定防御的住曹魏大軍的攻勢。諸如此類原因可以看得出街亭失守不全是馬謖沒有按照諸葛亮的意圖行事,但是諸葛亮卻沒有顧及這些,還是選擇了斬首馬謖。

因此,便有人猜測是諸葛亮想要暗地里處死馬謖。

其實這種想法是片面的,馬謖雖然不是因為軍令狀的原因非斬不可,但是也是另有原因所在。

首先從動機來看,很多人懷疑的是諸葛亮擔(dān)憂馬謖的才華,而馬謖又有一些地方冒犯到了諸葛亮,諸葛亮這才用計除掉了馬謖。實際上大可不必如此妖魔化諸葛亮。雖然他神機妙算,似乎事事都在他的意料之內(nèi),但是他對于漢室的忠心卻是天地可鑒的。

從劉備去世,蜀漢勢頹,他依舊全心全意輔佐二代漢室,甚至還臨終前將這份意志傳承給了姜維,可謂是絕無二心。而丟失街亭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蜀漢北伐的可能性無限下降,一旦是出兵就很容易被曹魏大軍側(cè)翼牽制,作為提出北伐計劃的諸葛亮是絕對不希望這種情形出現(xiàn)的。

所以,諸葛亮對于防守街亭是勢在必得的。

由此可見,諸葛亮不但不可能對馬謖懷著必殺之心,更是對他十分信任的表現(xiàn)。而且諸葛亮與馬謖的關(guān)系也非同一般,馬謖乃是諸葛亮好友馬良的弟弟,喜好兵法軍略,常常與諸葛亮闊論形兵之法,深得諸葛亮寵信。

劉備在臨死前曾經(jīng)對諸葛亮說不要過于聽信于馬謖,意思大概是:馬謖雖然在軍事方面的見解天高海闊,但是實際上很多都是夸夸而談。

但是諸葛亮卻不以為意,還是很重視馬謖,最后在街亭一役暴露了馬謖在軍事方面的欠缺,被曹魏大軍圍困在了山上,最終導(dǎo)致了街亭的失守。

那么諸葛亮斬馬謖,是因為察覺了自己的失策,派遣了對敵經(jīng)驗不足的馬謖去守街亭,而不是老將趙云或者馬超,導(dǎo)致了街亭失守如此重大的錯誤。為了掩蓋自己的考慮不周,才選擇斬首馬謖的呢?

其實這也把諸葛亮的氣度看得太小了,作為一國的丞相,諸葛亮從來沒有為了一己私利掩飾錯誤而濫殺無辜過,這才是之后的蜀國臣子無不對諸葛亮極為信服的原因。就連在北伐過程收服的敵將姜維,也折服于諸葛亮對于漢室的忠貞之上,繼承了他的遺志的姜維也對蜀國一直不離不棄。之所以斬馬...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