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管仲改革,讓齊國奠定了稱霸的基礎,齊桓公也成了當時最強的諸侯
周幽王被殺后西周就滅亡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建立東周。從平王東遷到公元前476年,這一時期大致與《春秋》一書記載的歷史相當,所以稱這一時期為春秋時期。在這一時期,周王室的共主地位已名存實亡,“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時代結束了,周王室僅僅是諸侯國爭霸所利用的一個旗號。并且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一些諸侯國開始強大起來,他們紛紛在內(nèi)部進行變法圖強,對外則兼并小國,展開爭奪霸主地位的斗爭。
齊國管仲改革
齊國是周公東征后分封功臣姜尚所建立的國家。并且給予齊國對夷狄的專征之權,這樣就使齊國成為了東方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公元前686年,齊襄(xiang一聲)公堂弟公孫無知發(fā)動內(nèi)亂,弒殺了齊襄公,自立為君。齊襄公的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分別逃亡魯國和莒(ju三聲)國,后來公孫無知被殺,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開始爭奪王位,輔佐公子糾的管仲為了阻止公子小白回國,曾帶兵追殺公子小白。刺殺失敗后,公子小白提前歸國繼位也就是后來的齊桓公。齊桓公繼位之后公子糾被殺,管仲也被囚禁。后來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管仲,說他有治國之才,若要成就霸業(yè),非他不可。齊桓公也比較開明,于是不計前嫌,任命管仲為上卿,委以國任。于是管仲在齊桓公等人的支持下,全面推行改革:
一、政治、軍事改革
1、管仲將“國”按照四民分業(yè)安居的原則劃分為二十一鄉(xiāng),其中工鄉(xiāng)三個,商鄉(xiāng)三個,士鄉(xiāng)十五個。其中士鄉(xiāng)為服兵役的軍士所居住的地方,從士鄉(xiāng)所占的比重就可看出,齊國的軍隊人數(shù)是不少的,是在為以后爭霸做準備。士鄉(xiāng)又分為三個部分,即“參(叁)其國”,每五鄉(xiāng)為一軍,共三軍,由國君與國、高二卿(曾輔佐齊桓公登位)各帥一軍。士鄉(xiāng)的編制為:五家為軌,設軌長,十軌為里,設有司,四里為連,設連長,十連為鄉(xiāng),設良人。管仲在國內(nèi)建立軌、里、連、鄉(xiāng)四級行政單位,他的目的就是“作內(nèi)政而寄軍政”,建立了軍、政合一的行政制度。2、對鄙、野的行政制度進行改革。以三十家為邑,設司;十邑為卒,設卒帥;十卒為鄉(xiāng),設鄉(xiāng)帥;三鄉(xiāng)為縣,設縣帥;十縣為屬,設大夫,全國分五屬,即“伍其鄙”,屬設大夫和正。鄙、野五屬制,也是一種帶有軍事性質(zhì)的行政建制。管仲還選拔鄙、野庶人中的“秀民”去當士,進一步提高士的社會地位。管仲在國、鄙實行的行征改革,所設的各級職務并不是世襲封職,而是帶有僚屬性質(zhì)的官吏,平時為行政官吏,戰(zhàn)時為軍隊各級長官,這樣的做法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世襲貴族對封邑的管轄權。
二、對官吏薦舉制的改革
各國在激烈的斗爭中,迫切需要大量人才,于是管仲在世卿世祿制度之外,在齊國建立了制度化的薦舉制。規(guī)定:各鄉(xiāng)良人要進賢能于國,由國家任之以事,分派到各部門進行考察;各部門長官選拔其中優(yōu)秀者推薦給國君,由國君親自考核,合格者授予官職。地方官如果埋沒和壓制 人才的話,就會治其“蔽賢”、“蔽明”之罪。這種薦舉制度在世卿世祿制時代,為出身下層的人才參與政治創(chuàng)造了機會,為齊國的政治增加了活力。...
查看詳情>>與“管仲改革,讓齊國奠定了稱霸的基礎,齊桓公也成了當時最強的諸侯”相關的文章
東周王室衰微,諸侯并起,淺談春秋五霸的稱霸之路
春秋,是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左右的一個時代,當時東周王室衰微,諸侯勢力崛起,數(shù)百小國紛爭不斷,一些比較強大的國家,連年征戰(zhàn),爭做霸主,先后強大起來比較有影響力的五個諸侯被稱為:春秋五霸“。
而稱霸的主要標志是諸侯會盟,說白了就是一個強大的諸侯國搞個聚會邀請小諸侯國參加,并認小弟的故事。
關于春秋五霸的人選,歷史上說法有所不同,《史記》有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一說。也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一說。不管哪個說法”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是當仁不讓的五霸成員。
今天咱們以《史記》說法為準。
1、齊桓公—五霸之首
齊桓公名叫姜小白,是齊僖公的三兒子,在經(jīng)歷了大哥姜諸兒被堂兄弟公孫無知剁成肉泥篡位,過了一年公孫無知被刺殺后,當時齊國國君寶座空缺,因與同樣在外流亡的二哥姜糾拼速度獲勝,先回到齊國而坐上國君的寶座。
齊桓公能稱霸,離不開一個人——管仲。他不計前嫌,任用曾經(jīng)姜糾的擁護者管仲為相,開啟了足以震撼世界的稱霸之路。
為了發(fā)展經(jīng)濟,齊國不僅實行壟斷鹽鐵的政策,還大力扶植ji院產(chǎn)業(yè),使商人們長期逗留。這樣齊國很快稱為當時的貿(mào)易中心,大量的稅收使得齊國很快就國庫充盈。有了錢干啥,必須發(fā)展軍備!管仲又空前的想出了——預備役,這一概念。凡是成年男子都要定期參加軍事培訓,培訓期間有工資拿,平時除了訓練別無要求,等到國家需要的時候再沖鋒陷陣,保家衛(wèi)國。
有錢了的齊國沒有忘記上面還有個頂頭上司——周王室。所以齊桓公在第一次諸侯代表大會上(算上齊國只有五個國家參加),要求大家必須尊重周王室,另外還告訴眾小弟挨打了或者缺錢了盡管來拿!接著齊國又出兵打了幾個沒參加諸侯會議的小國,所謂”槍桿子里面出政權“,齊國的霸主地位就這樣確立了。
2、晉文公
重耳晉文公的上位之路比較波折,同樣也流浪過的他相比較齊桓公過得實在是慘。
因受后媽迫害,17歲的重耳開始被親爹追殺,開始了自己的流亡生涯,他先后去了翟國,他在翟國過得還算可以,最起碼娶到了一個漂亮媳婦,后來因為晉惠公的刺殺而流亡到齊國,后來又流亡到了曹國,不過由于曹共公愛偷看他洗澡,重耳跑了。接著到了宋國,由于宋國剛剛戰(zhàn)敗,宋襄公受傷,沒空招呼他,他只好選擇去了鄭國,卻被趕走,后來他又到了楚國和秦國,在秦穆公的幫助下,他才得以重回晉國,登上王者寶座,而他的流亡時間長達19年之久。
即位后的晉文公在先軫、狐偃、趙衰等人的幫助下,晉國的國力大增,在依次完成”北御蠻夷,南戰(zhàn)雄楚,九合諸侯“的標準后,晉文公召開了停滯多年的諸侯代表大會,在大會上,晉文公受到周襄王的肯定,正式確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3、楚莊王
楚莊王即位后,開始的日子過得并不是很愉快,因為當時在楚國若敖氏家族勢力龐大,楚莊王一沒軍權,二沒話語權,于是過了三年的扮豬吃老虎,聲色犬馬的日子,在經(jīng)歷了公子燮的綁架挾持后,開始發(fā)憤圖強,招募人才,最終一鳴驚人,先是打敗長期騷擾...
查看詳情>>與“東周王室衰微,諸侯并起,淺談春秋五霸的稱霸之路”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