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唐宋八大家

發(fā)布時間:2020-05-26
1、

唐宋八大家有幾個是宋朝人?唐宋八大家是如何甄選的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有幾個是宋朝人
宋朝

唐宋八大家都是誰?唐宋八大家有幾個是宋朝人?

唐宋八大家,是在兩宋時期以文章著稱的八個散文大家,這八位散文家分別是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

唐宋八大家為什么唐代只有兩位而宋朝有六位?

唐宋八大家的概念是明代才有的,據(jù)說明初朱右編寫的《八先生文集》,所選的就正是這八個人,但這部書如今已經(jīng)失傳。明中葉嘉靖八才子之一的唐順之撰寫《文編》,唐宋作者只選擇了這八人。唐宋八大家是誰比他稍晚的茅坤(兵法家茅元儀的祖父)是唐順之鐵桿粉絲,他編纂的《唐宋八大家文鈔》同樣只選擇了上述八人。

這三人中關(guān)鍵人物是唐順之:朱右因著作失傳不知編纂思路,茅坤被王夫之諷刺“識見狹小”,從他認為韓愈得司馬相如精髓這么荒唐(韓愈的駢文和司馬相如的散文有多爛不難翻找,說這倆人相似,大約相當(dāng)于說姚明長得像梯子)就知道王夫之并非污蔑。只有唐順之作為古文運動的提倡者,明確認為應(yīng)該提倡樸實的散文體,并認為唐宋八大家是上繼孔孟、下啟元明的關(guān)鍵人物。由于確立唐宋八大家地位的唐順之是以“文言散文寫得好”作為標準的,而唐代中前期流行駢文,中后期散文雖然有所興起,但整個唐代以詩賦取士,非詩非賦的散文既不流行、也無關(guān)功名前途,感興趣的人就只有把散文抬高到繼承孔孟之道地位的古文運動參與者,也就是韓愈、柳宗元等寥寥幾人,而像駱賓王、王勃、陳子昂這樣以駢文見長的,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以詩賦見長的都只能割愛。

宋代則不然,幾經(jīng)折騰后逐步樹立起以策論為主的科舉體系,因此即便是詩詞賦大家也一定擅長偏散文體的策論(也就是議論文),最突出的就是蘇軾,他既是詩詞大家,也是駢文和小賦的高手,但選入八大家卻仍然是因為其在散文方面的地位——他的策論在北宋被視作舉子的范文,有“蘇文生,喝菜羹,蘇文熟,吃羊肉”之稱。

正因為社會流行的文體不同,考試的科目各異,散文在唐代只有中后期較流行,涌現(xiàn)的高手自然遠不如把策論當(dāng)科舉考試主考科目的宋代多,八大家以“誰的散文好誰入選”為標尺,結(jié)果當(dāng)然也只能如此。


查看詳情>>
2、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的詩有哪些?他寫給俞紫芝的一首詩,對俞紫芝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王安石的詩
王安石的詩有哪些

王安石被罷黜宰相之職后,退居江寧,住在鐘山附近。每次出門就騎著一頭小毛驢,帶著一個受過黥刑的仆人。他家的下人有時也勸他,這么大年紀了,還是坐著肩輿出門比較好。王安石卻說,古代的王公大臣再怎么胡作非為,也沒有把人當(dāng)成牲畜的。所以王安石很珍愛自己的這頭小毛驢。有一天,王安石的一位朋友來看他,見他正在睡午覺。這位朋友就悄悄騎著他的毛驢出去了。等他回來的時候,王安石已經(jīng)醒了,見此情景,故意嚇唬他道:“你一個讀書人竟然敢偷偷摸摸地騎我的驢,該當(dāng)何罪?”。這個朋友趕緊賠不是,并愿意自罰。王安石緩緩的說道:“那就罰你作《松聲詩》一首吧”。于是這位朋友徐徐吟道:“萬壑搖蒼煙,百灘渡流水,下有跨驢人,蕭蕭吹凍耳?!币髡b完畢,二人撫掌大笑。

王安石的這位朋友就是俞紫芝。俞紫芝,號秀老。為人高邁脫俗,放逸不羈。一生不做官不娶妻。于佛經(jīng)頗有心得,曾經(jīng)寫過十首道歌,被廣為傳唱。他還擅長寫詩。王安石非常推崇他的詩歌才華,甚至將他的一聯(lián)詩“有時俗事不稱意,無限好山都上心”,親手寫在自己的扇面之上。王安石還在給俞紫芝的唱和詩中寫到“新詩比舊增奇峭,若許追攀莫太高”,意思是說,你的新詩比之前的詩更加雄健不俗,如果允許我的詩句能趕上你,你就不能寫的水平太高了。對俞紫芝可謂推崇備至。

王安石與俞紫芝是至交好友,他寫給俞紫芝的詩有十首之多。其中有一首詩,對俞紫芝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其詩如下:

示俞秀老二首之一

王安石

君詩何以解人愁,

初日紅蕖碧水流。

未怕元劉妨獨步,

每思陶謝與同游。

您的詩為什么能排解人的憂愁,是因為您的詩句如同初升的朝陽,映照著悠悠碧水之上的紅色荷花,令人賞心悅目。即便是元稹、劉禹錫這樣的高手也不能阻止你獨步詩壇,我認為只有陶淵明和謝靈運能這樣的人才有資格和您交游。

俞紫芝現(xiàn)存的詩篇不多,散見于各類筆記和詩話中。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下面的兩首詩。

宿蔣山棲霞寺

俞紫芝

獨坐清談久亦勞,

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喚不起,

猛虎一聲山月高。

這首詩的首句中“獨坐清談”,令人難解。既然是獨坐,又和誰清談呢?或者是另有玄機。除此之外,整首詩非常易懂,無需解讀。“猛虎一聲山月高”,在許多宋人筆記都提到,這一句詩最為王安石所稱賞。

無題

俞紫芝

深深畫陌倚朱門,

腮粉輕紅濕淚痕。

寂寞繡屏人未見,

杏花疏雨立黃昏。

黃昏時分,空中飄灑著稀疏的細雨,長長的巷陌之中,一個女子倚著朱紅色的大門,她涂抹著輕紅的粉的腮上,有殘留的淚痕。大門打開了,只有錦繡的屏風(fēng)寂寞地立在那里,人卻不見了。原來她又到了一株杏花樹邊,默默地站在那里。

尾句“杏花疏雨立黃昏”與“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意境相似。令人低回不已。

俞紫芝的詩傳世不多,已經(jīng)無法窺其堂奧。但僅從這兩首詩,就可以看出其文辭清新自然,詩風(fēng)閑淡悠遠。雖然比肩陶淵明、謝靈運評價過于夸張,但是與宋代的隱逸詩人林逋、魏野相比,卻不遜色。


查看詳情>>
3

李白杜甫文學(xué)造詣非凡,為何與唐宋八大家失之交臂?

李白
杜甫

李白和杜甫,相信每小我私家學(xué)生生涯都市遇到這兩位超凡入圣的詩文,這兩位在詩歌方面的成就,在歷史上堪稱一絕,因此也就有了兩個體稱,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圣,從他們的別稱就可以看出,他們在詩歌方面的成就是相當(dāng)高的。而且兩小我私家都有一個喜好,那就是喝酒,李白大部門的詩作都是在酒后降生的,杜甫此人又有酒中仙之名。

?可是比力奇怪的是,李白和杜甫他們的詩歌成就那么高,為什么沒有入選唐宋八大家呢?我們知道,唐宋八大家劃分指的是柳宗元、歐陽修、曾鞏、蘇軾、王安石、蘇轍、蘇洵、韓愈八位。

從八大家成員來看,許多都是我們很是熟悉的文學(xué)家,按理說,李白和杜甫的名氣,絲絕不輸這八位大學(xué)問家,甚至在如今還要逾越他們。其實,泛起這種情況,并非是李白和杜甫的文學(xué)水平不夠,真實的原因很是簡樸。

?歐陽修和三蘇他們是宋代時期古文運動的代表人物,柳宗元和韓愈是唐朝時期古文運動的首腦,唐宋八大家并不是其時他們自己給自己起的。明朝初期的時候,朱右編了《八先生文集》,這內(nèi)里收集了這八位文學(xué)家的文章。這就是唐宋八大家的最開始的起源,最后給這八位命名的是茅坤,他也編了一本文稿,選用了這八位人的文章,輯為《唐宋八大家文鈔》,今后以后,唐宋八大家的名字就被確定下來了。

那么為什么李白和杜甫沒有被選上呢?其實我們搞錯了一個觀點,李白和杜甫擅長的是詩,而唐宋八大家他們的文章大部門的成就是在散文上面,雖然說都是文化層面的,可是領(lǐng)域有所差別,李白和杜甫也有散文。

好比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時光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昔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這篇散文是李白跟自己的幾位兄弟把酒言歡,飲酒賦詩的場景,不外歡快之余也流露出了“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傷情感緒。

杜甫也寫過散文,可是跟李白一樣,他們在散文上面的成就相對對唐宋八大家而言,還是有一點差距,主要是詩文少,才沒有被選上。所以才沒有被選到唐宋八大家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在詩歌方面的成就是無法被取代的。也是唐宋八大家無法逾越的,像唐宋時期的名家蘇軾,黃庭堅等名家,對李白和杜甫的詩,還專門寫過詩文,作了高度評價。黃庭堅甚至說評價杜甫的詩,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


查看詳情>>
4、

為什么范仲淹文武雙區(qū)卻排不上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
蘇軾
范仲淹

人們常說,“唐詩宋詞”。其實,唐朝和宋朝的散文創(chuàng)作,也是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涌現(xiàn)了大批優(yōu)秀的散文家。其中,最為知名的當(dāng)屬“唐宋八大家”。他們分別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這個名單里,為什么沒有以散文創(chuàng)作見長的范仲淹呢?

范仲淹是北宋時期的著名文學(xué)家,生于989年10月1日,26歲考中進士,步入仕途。范仲淹一生仕途幾經(jīng)浮沉,雖然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但因為犯言直諫,屢次被朝廷貶斥,最終病逝于潁州知州任上。難能可貴的是,范仲淹文武雙全,既寫得一手漂亮的詩文,還曾經(jīng)戍守西北邊疆,橫馬立刀,使得西夏軍隊不敢輕易進犯。

范仲淹未能入選唐宋八大家,是因為他的文章寫得不夠好嗎?

當(dāng)然不是。

范仲淹一生創(chuàng)作歷程達40多年,著作甚豐,涉獵甚廣,在散文、詩歌、詞等領(lǐng)域都有上佳的表現(xiàn)。他的詩歌內(nèi)容廣泛,風(fēng)格明顯,代表著由唐音向宋調(diào)轉(zhuǎn)變的重要一環(huán);他的詞作產(chǎn)量不高,僅有5首流傳到后世,但每一首都是膾炙人口精品之作。范仲淹的散文,更是值得大書特書。

1046年10月17日,58歲(虛歲)的范仲淹應(yīng)好友岳州(古巴陵郡)知州滕子京的邀請,為岳陽樓寫一篇文章。范仲淹揮筆而就,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岳陽樓記》。這篇文章,不是普通的旅游記錄,而是借岳陽樓的大觀,抒發(fā)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思想。文章里面佳句迭出,產(chǎn)生了許多成語,而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的創(chuàng)作手法,將散文創(chuàng)作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岳陽樓也因為范仲淹的這篇文章,揚名天下,成為天下四大名樓之一。

范仲淹一生創(chuàng)作的散文作品當(dāng)然不僅僅是《岳陽樓記》,《與唐處士書》《答手詔條陳十事》《與韓琦書》《靈烏賦》《上政事書》等文章都具有很高的流傳度。

要討論范仲淹未能入選唐宋八大家,得從唐宋八大家的來源說起。

在唐朝、宋朝、元朝,都沒有唐宋八大家這種說法。第一個提出唐宋八大家說法的,是明朝文學(xué)家朱右。朱右參與過《元史》的編撰,擔(dān)任過晉王朱棡的右長史。朱右曾經(jīng)編輯過一本文集,名為《六先生文集》。說是“六先生”,其實共有8人,正是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加上宋朝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朱右將蘇洵、蘇軾、蘇轍并為一家,故稱為“六先生”。

在朱右之后,各位文學(xué)家在編輯散文集時,多遵循《六先生文集》的選取原則。比如,明朝中期的儒學(xué)大師唐順之在其選輯的《文編》中,唐朝和宋朝的散文只取前面的八大家。明朝末年的散文家茅坤編選了一本《唐宋八大家文鈔》,在坊間流傳很廣,影響很大,從此唐宋八大家的說法就定型了。

那么,朱右、唐順之、茅坤確定唐宋八大家時,遵循了什么原則呢?

四個字:“古文運動。”

在漢朝以來,文學(xué)界流行的是工整嚴謹、辭藻華美的駢文。駢文比較注重形式技巧,如果運用得當(dāng),也能產(chǎn)生許多聲情并茂的佳作。比如唐朝文學(xué)家王勃創(chuàng)作的駢文《滕王閣序》,南北朝時期文學(xué)家庾信創(chuàng)作的駢...

查看詳情>>
5、

曾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為何最容易被遺忘?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曾鞏
唐朝
宋朝

曾鞏(公元1019年—公元1083年),字子固,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后居臨川,北宋散文家、史學(xué)家、政治家。其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稱“南豐先生”。

嘉公式二年(公元1057年),以文章著稱的曾鞏進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參軍,并以明習(xí)律令,量刑適當(dāng)而聞名。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曾鞏任《宋英宗實錄》檢討,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寧五年后,歷任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滄州等知州。他為官期間,為政廉潔奉公,勤于政事,關(guān)心民生疾苦。在各地期間,他根據(jù)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結(jié)合實際情況加以實施。他致力于平反冤獄、維護治安、打擊豪強、救災(zāi)防疫、疏河架橋、設(shè)置驛館、修繕城池、興辦學(xué)校、削減公文、整頓吏治、廢除苛捐雜稅,深受群眾擁戴。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四月,曾鞏卒于江寧府(今江蘇南京),追謚為“文定”,終年65歲。

曾鞏出身儒學(xué)世家,祖父曾致堯做過尚書戶部郎中,父親曾易占為太常博士,皆為北宋名臣。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群,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年十二即能為文,當(dāng)時曾上書歐陽修并獻《時務(wù)策》,自此名聞天下,并有《元豐類稿》傳世。曾鞏的文體風(fēng)格為“古雅平正”,并擅長引經(jīng)據(jù)典,文章結(jié)構(gòu)則平易理醇,章法開闔、承轉(zhuǎn)、起伏。正因為其文章易于模仿和學(xué)習(xí),所以他成了唐宋文派和桐城派學(xué)習(xí)的首要對象。

然而,如今說起曾鞏,可能會給人一種似曾相識又似曾不識的感覺,就連百家講壇的名嘴、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康震也將這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豪定義為“非常七加一”,認為只是為湊八個而硬添了一個。就連《龍文鞭影》一書也有“張華龍公式,閔貢豬肝。淵材五恨,郭奕三嘆”的描述,其中的宋人劉淵材的“五恨”就是:“第一恨鰣魚多骨,第二恨金橘大酸,第三恨莼菜性冷,第四恨海棠無香,第五恨曾子固(曾鞏)不能作詩?!?/p>

其實則不然。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骨干。曾鞏流傳至今的詩作有400多首,雖然與蘇軾、歐陽修的詩詞無法相提并論,但是大多寫得比較質(zhì)樸、雄渾超逸、寓意深刻。對曾鞏的文學(xué)成就應(yīng)該從另一方面去考量:不同于蘇軾的豪邁飄逸,不同于王安石的簡潔峻切,也不同于歐陽修的溫婉多情,曾鞏的散文平正溫雅。歐陽修第一次見到曾鞏,對他的評價就非常高:“吾奇曾生者,始得之太學(xué)。初謂獨軒然,百鳥而一鶚。”王安石在《贈曾子固》中這樣夸贊曾鞏的文采:“曾子文章眾無有,水之江漢星之斗……借令不幸賤且死,后日猶為班與揚。”而蘇軾在《送曾子固公式越得燕字》中說:“醉翁門下士,雜公式難為賢。曾子獨超軼,孤芳陋群妍?!?/p>

由此可以看出,曾鞏入唐宋八大家,非無能充數(shù)之輩,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風(fēng)以“古雅、平正、沖和”著稱。《宋史》中說,他“立言于歐陽修、王安石之間,紆徐而不煩,簡奧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他的議論性散文,剖析微言,闡明疑義,卓然自立,分析辨難,不露鋒...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