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清朝藩王堪稱歷史之最,可為什么沒出現藩王造反奪權的事?
中國歷史上皇帝選擇繼承人,往往是個很大的功臣,一般正常的皇帝都有好多兒子,按照立嫡長子的說法,一般是沒有任何爭議的,然而有時候嫡長子能力不行,這時就會出問題了。
最為明顯的是唐朝李世民,本來是大哥李建成應該繼位,可李世民比李建成能力強,于是李世民就有想法了,結果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歷史上為了爭奪皇位而手足相殘的事屢見不鮮。
然而到了清朝卻比較例外,清軍入關之后統(tǒng)治中原,一共經歷了十任皇帝,每一任皇帝都有許多兒子,尤其是想康熙、乾隆這兩位特別能生,那些兒子基本都被封為藩王了。
看看明朝的歷史就知道,朱允炆繼位之后,底下的藩王就開始不淡定了,尤其是朱棣更加不爽,結果以"清君側"的名義,發(fā)動了靖難之役,朱允炆直接被趕跑,那清朝為何沒事呢?
其實清朝的藩王數量之多,堪稱歷史之最,那么多藩王難道沒有人想造反嗎,有肯定是有的,但為什么清朝從沒出現過藩王造反奪權的事呢,其實主要是清朝對藩王的制度管理比較好。
清朝時對藩王的行為管理很嚴格,一舉一動都要上報朝廷,如果哪位藩王擅自離開自己的封地,超過60里就要定罪,所以藩王出城都要上報皇帝,批準后才能行動。
其次,并非所有的皇子都被分封到各地,大多數還是留下經常,也就是在皇帝眼皮底下,而且不給兵權,所以想鬧騰也沒有機會了。
還有,清朝的藩王爵位不是世襲的,想要得到爵位必須要有軍功,如果沒有就必須皇帝親自首肯,否則每下一代,爵位就降低一點,等降了四五代,基本跟平民差不多了,更不可能造反了。
最后,各地藩王禁止跟朝中大臣結交,如果要造反肯定要京城有人,這樣阻止了雙方的交往,那么藩王造反基本沒有條件了,所以清朝兩百多年的統(tǒng)治里,沒出現過藩王造反的情況。
尤其是到清朝晚期,慈禧太后掌權后,一介女流在朝堂上指手畫腳,而且還給列強割地賠款,許多藩王對慈禧都看不慣,但由于沒有條件,所以只能讓慈禧騎在自己頭上,想想也夠憋屈的。
從清朝對藩王的管理制度來看,其實也非常簡單,就是做了嚴格控制,對藩王的一切行為都有約束,這樣他們想動也沒機會動了。
查看詳情>>與“清朝藩王堪稱歷史之最,可為什么沒出現藩王造反奪權的事?”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