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春秋五霸故事

發(fā)布時間:2020-05-28
1、

春秋五霸都有誰 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的故事

春秋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誰

春秋五霸分別是齊桓公和晉文公,楚莊王和吳王闔閭,還有最后的越王勾踐。齊桓公在春秋時期的時候,他是第一個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聯(lián)合各地的諸侯們,一起保衛(wèi)安定,救濟貧困的百姓,是大家一致公認的春秋五霸的首領(lǐng)。

春秋五霸

關(guān)于晉文公來說,他的功績是成功地抵抗了楚國大舉對中原地區(qū)的強烈進攻,而且在城濮的戰(zhàn)役中一舉打敗了強大的楚國,而且那時候的楚國是當(dāng)時的中原第一強國。所以晉文公可以說是有再造華夏的大功勞。所以他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可以說是眾望所歸。而且晉國因為這個強大了快200年,所以晉文公對晉國的發(fā)展可以說功勞不小。

楚莊王在位執(zhí)政時期是楚國歷史中最強大的時期,當(dāng)然以前的楚國也是十分強大的,但是一直以來受到中原勢力的一系列壓迫。楚莊王后來打敗了大國晉國,以此可以問鼎中原,而且他的影響力大,范圍極廣。所以他當(dāng)上這個春秋霸主可以說是當(dāng)之無愧的。但后來的一系列事件使楚國由盛轉(zhuǎn)而漸衰,從此以后很難躋身進入中原。

吳王闔閭他是唯才是用,他任用了孫武等一些優(yōu)秀的人才,而且自己本身奮發(fā)圖強,勤于執(zhí)政。他擁有晉國的鼎力支持,使吳國從一個沒有什么名氣的小國,一下子竟然把強大的楚國給滅國了,這讓所有的中原地區(qū)的國家可以說是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其中晉國特別開心,因為吳國終于幫他消除了自己的心頭大患。

最后一個就是越王勾踐,他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他臥薪嘗膽,使用美人計,最終一舉消滅了吳國,報了自己的屈辱的仇恨。

春秋五霸之首

齊桓公他是春秋五霸之首,他在公元前685年到公元前643年處于在位執(zhí)政時期,他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第十五任君王,他姓姜,屬于呂氏,名為小白。齊桓公是歷史上著名的姜太公的第十二代孫子,是齊僖公的第三個兒子,同時也是他最小的兒子,他的母親是衛(wèi)國人。

在當(dāng)時的王位之戰(zhàn)中,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兩人為爭王位,想盡辦法,各處奇招,最后公子小白獲勝,坐上了君王的位置。

齊桓公坐上王位以后,他任命管仲作為丞相,并且在天下進行廣推改革的政策。在軍事方面,他實施的是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軍事制度。由此一來,齊國的兵力慢慢地開始變得強盛,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慢慢開始提高。

在公元前681年的時候,齊桓公在齊國召集了一些諸侯進行了會盟,他是春秋戰(zhàn)國歷史上,第一個諸侯去替代周天子,來充當(dāng)會盟的盟主。在當(dāng)時的中原地區(qū),華夏的諸侯們一直煩惱于一些游牧部落對他們的攻擊和騷擾。于是,齊桓公便發(fā)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他向北攻擊山戎,向南討伐楚國。就這樣,他成為了中原地區(qū)第一個統(tǒng)治的霸主,還受到了周天子很大的賞賜。

但是晚年的齊桓公卻變得昏庸多疑,自從丞相管仲不幸去世后,他開始任用起易牙和豎刁等一些小人奸臣。后來,齊桓公在內(nèi)亂中饑餓難耐,最終的結(jié)局就是饑餓而死。


查看詳情>>
2、

歷史上的春秋五霸是誰?他們分別有哪些生平事跡和故事

春秋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誰

一聽到霸道、霸主、霸氣、霸王、霸權(quán)、惡霸、霸占等等詞語,人就會感到一股殺氣,冷氣?!鞍浴弊直臼羌俳琛安?,指春秋時期的諸侯盟主?!盾髯映上唷分性涊d,“穆公任之,強配五伯、六卿施?!?/p>

那么,春秋五霸到底指的是哪幾個人?

在《荀子王霸》中,五霸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唐代成書的《史記索隱》,又把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合稱為五霸。

我們今天就來說說《荀子》中的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為何是“五”這個數(shù)字

五是中國文化中,與“三”字性質(zhì)相仿的數(shù)字,其概數(shù)用法,遠超確數(shù)用法,古人常用“三五”來指代大概、也許等沒有確定數(shù)量的規(guī)模。

自春秋戰(zhàn)國語境之后,“五”經(jīng)常被用來列舉一些禮儀性、抽象性、形式性的概念,比如"五行"、"五方"、“五臟”、“五帝”、“五色”,而且,這種種不同的“五x”,甚至還可以相互對應(yīng):

五行:木、火、金、水、土

五方:東、南、西、北、中

五色:青、赤、白、黑、黃

五季:春、夏、秋、冬、春夏之間

五味:酸、苦、辛、咸、甘

五情:怒、喜、悲、恐、思

五帝:伏羲、炎帝、少昊、顓頊、黃帝

這種列舉方式,源自齊國方士&陰陽家,集成于鄒衍的五德終始說,此說在漢代,隨著儒家的兼容諸子和道家的形成兩大思想進程,而逐步融入儒道兩家的語境,五霸便是在這樣的思想背景下產(chǎn)生的。

春秋五霸的“霸”怎么理解

霸,在漢語語境中歷來都不是一個“好褒獎”。霸字的評判,往往以實力足以掌握局勢為準,往往不含有道德推崇意味。換言之,霸主,雖然獲得實力認可,但其道德則被不置可否。這是先秦原儒激烈抨擊霸道政治路線的結(jié)果:

孔子雖然對齊桓公與管仲很推崇,但僅僅市在華夏文化對外層面推崇其保佑華夏之功,至于其在華夏文化之內(nèi)的尊卑禮制層面,孔子雖未直接批評齊桓公,但孔子對晉國霸業(yè)的種種抨擊,足見孔子之態(tài)度。

孟子面對戰(zhàn)國局勢,則直接高舉三王之道的大旗,批評五霸亂序,把戰(zhàn)國亂局的出現(xiàn)直接歸咎于五霸所代表的霸道上。

春秋五霸生平事跡

齊桓公,姜子牙的后代,故而姓姜,氏呂,名小白。單聽名字,他似乎很是文弱,然而他卻是第一個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稱霸的人。齊桓公的為君之路輝煌而又艱辛。

公子小白的兄長齊襄王在位時,齊國一片混亂。為了躲避禍患,公子小白在鮑叔牙的陪同下出逃,公子糾在管仲等人的陪同下出逃。齊襄王被殺后,他們兄弟二人爭奪王位。在趕回齊國的路上,小白被管仲射中身上的帶鉤,小白假死,躲過一劫。

在齊國貴族國氏、高氏和莒國的支持下,小白即位,被稱為齊桓公。上位之后,他準備殺掉管仲。鮑叔牙說服齊桓公,留下并竭力舉薦管仲。后來,正是有了管仲幫助,齊桓公在齊國大力進行改革,推動國家軍政合一、兵民合一,齊國國力日益強盛。

齊桓公五年(前681年),齊國將宋、陳、蔡、邾四國國君聚集起來,共商平息宋國內(nèi)亂,史稱“北杏會盟”。第二年,齊桓公組織陳、蔡二國一起攻打背叛北杏會盟的宋國。齊桓公八...

查看詳情>>
3、

春秋五霸:宏圖偉業(yè)的成功,離不開他人的鼎力相助

春秋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故事
春秋五霸是誰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先后成為盛極一時的霸主。若問他們何以能成就一番宏圖偉業(yè),除了自己英明神武外,身邊的人可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有了這些人的鼎力相助,霸業(yè)何愁不成?

第一個成為霸主的是齊桓公。他任命管仲為相,尊稱他為“仲父”。管仲在齊國大興改革,整頓行政管理系統(tǒng)、選賢任能、注重經(jīng)濟和農(nóng)業(yè)發(fā)展、富國強兵,使齊國迅速成為強國。當(dāng)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擊,于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的賞賜。若能功勞,管仲當(dāng)屬第一。

晉文公重耳自幼喜好結(jié)交士人,到十七歲時,已有五個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朋友:趙衰、狐偃、賈佗、先軫、魏犨。這些人始終不離重耳左右,跟隨他在外逃亡十九年,后來又一起回國輔佐晉文公,成就霸業(yè)。

楚莊王得孫叔敖相助。孫叔敖為政,注重教化,倡導(dǎo)勤儉,致力于發(fā)展生產(chǎn),改善人民生活。還協(xié)助楚莊王訓(xùn)練軍隊,整修武備,終于在公元前597年打敗晉國,從而成不中原霸主。但因積勞成疾,病逝時年僅38歲。

吳王闔閭能成霸主也是因為他重用伍子胥、孫武等人才。伍子胥是一個有著雄才大略,高瞻遠矚之人,而孫武則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吳王闔閭有他們輔佐,不成霸業(yè)是很困難的事。

越王勾踐固然有著臥薪嘗膽的決心,他的成功同樣離不開文種、范蠡等賢臣的支持。后來率軍滅吳使吳王夫差自盡,會諸侯于徐州并遷都瑯琊,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位霸主。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圖謀大業(yè),沒有能人相助是成不了大事的。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