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歷史上真實空城計

發(fā)布時間:2020-08-10
1、

歷史上空城計的故事與諸葛亮無關?空城計是否被神化

歷史上真實空城計
空城計
空城計的故事

《三國演義》中將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城頭上焚香操琴,談笑間嚇退司馬懿的故事演繹的神乎其神。

《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二計-空城計,指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缺乏兵備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設兵備,造成敵方錯覺,從而驚退敵軍之事。后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 它是根據(jù)我國古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在實際戰(zhàn)略中,風險往往與機遇、利益和成功共存,“不入虎穴,焉得虎仔”,空城計的奇巧之處在于:要善于正確、及時地把握對方的戰(zhàn)略背景、心理狀態(tài)、性格特性等,因時、因地、因人地以奇異的謀略解除自己的危機。三國時,諸葛亮之所以能大膽地以“空城”退敵,就是他能準確地惴摸到了司馬懿謹慎、多疑而心虛的心理狀態(tài),而諸葛亮獨出心裁、奇異的思維方式,使他成功地化解了一時的危局。

不過,真實歷史中,諸葛亮并沒設過空城計。理由有幾點:

一 諸葛亮取漢中,屯于陽平關,而司馬懿此時為荊州都督,遠在千里之外,不可能和諸葛亮對陣。當時抵擋蜀軍的是魏國大將軍曹真。

二 諸葛亮北伐中原,大部分時間都是率領主力作戰(zhàn),這樣可以保證主帥對軍隊的有效指揮和控制。不可能為了搬運糧草而遠離主力部隊,特別是在前線吃緊的情況下,作為主帥更應該確保軍心不渙散,能安全的撤退。

三 如果是司馬懿親自指揮,更不可能在明確知道諸葛亮兵少,追擊到空城下反而猶豫不前,就算懷疑諸葛亮有伏兵,也因該是扎穩(wěn)營盤,循序撤退,令蜀軍伏兵無計可施。突然的退走,正好給了蜀軍追擊的機會,這不合乎軍事常識。

所以,《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大擺空城計的精彩演繹,無非是為了突出諸葛亮超人的智慧形象。

那歷史上空城計是否真實存在呢?設計的人又是誰呢?據(jù)《左傳·莊公二十八年》記載,公元前666年,楚國令尹公子元為取悅文夫人率兵攻打鄭國。鄭國都城兵力空虛,根本無法抵御。危急時刻,上卿叔詹急中生智,令部下放下吊橋,打開城門,店鋪照常營業(yè),百姓生活如常。楚軍攻到城下,公子元見此情景,心生疑惑,猶疑不定,思慮再三,最后決定撤兵。

很明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將這一歷史事件完美改編移植到了諸葛亮身上。


查看詳情>>
2

三國歷史上空城計是諸葛亮想出的嗎?這幾個才是真實的空城計

歷史上真實空城計
空城計
空城計的故事

“空城計”講的是《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錯用了馬謖導致街亭失守,司馬懿趁勝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此時在西城兵少將寡無兵迎敵,但沉著鎮(zhèn)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然而事實上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司馬懿遠在洛陽并沒有參與這次戰(zhàn)斗,可見這個故事是虛構的。但是在三國歷史上的確有人使用過“空城計”。他們分別是曹操 趙云 朱恒 和文聘。

1;曹操版“空城計”

公元195年,曹操和呂布之間爆發(fā)戰(zhàn)爭。有一次曹操的軍隊出城去收麥子去了,這時候突然呂布的主力直奔曹操的城池而來。曹操情急之下把城中的婦女老幼全部拉到城池上站崗,呂布仔細觀察城池和周圍情況,發(fā)現(xiàn)城池附近有一片大林子深不可測,城池上駐守的卻是老軟病殘。呂布懷疑有伏兵,就不戰(zhàn)而退,曹操也得幸保全城池。

2:趙云版“空營計”

公元218年,劉備與曹操為爭奪漢中展開大戰(zhàn)。蜀軍占領漢中,并由趙云和黃忠率數(shù)千人馬駐守。第二年春天,曹操不肯善罷甘休,親率大軍從長安出發(fā),經過斜谷,直逼漢中,企圖重新奪回這個戰(zhàn)略要地。趙云和黃忠見曹兵人多勢眾,便不與交戰(zhàn),憑險據(jù)守。曹操率大軍圍城數(shù)十天,攻不下來,只得撤退數(shù)十里,休整待糧。一天,趙云率數(shù)十騎兵出營偵察敵情,正碰上曹操率大軍出動,狹路相逢。趙云明知自己勢單力薄,不是曹兵對手,而且營中兵力空虛,難以抵擋曹操大軍。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命令部下主動攻打曹兵,邊打邊退。曹操率重兵追到趙云大營門口,見守門哨兵如木偶一般站立著,營內靜悄悄的,不見一名士卒。曹操一向謹慎,懷疑周圍肯定有伏兵,這也許是趙云的誘敵之計,于是下令立即撤兵。曹兵剛撤退時,陣腳大亂。趙云乘曹軍慌亂之際,命令守營士兵擂鼓吶喊,喊殺聲震天動地,箭雨點般向曹軍射去。面對突如其來的攻擊,曹兵大驚,奪路奔逃,自相踐踏和落入漢水中而傷亡者不計其數(shù)。劉備為此感嘆:“子龍一身是膽也!”并封其為虎威將軍。

3、吳將朱桓版“空城計”

夷陵之戰(zhàn)后,魏將曹仁當時正率領數(shù)萬兵馬向濡須(現(xiàn)安徽省無為縣城北邊)撲來,聲東擊西,假裝要東攻羨溪。鎮(zhèn)守濡須的吳國將領朱桓見狀忙分兵赴羨溪。剛派走部隊,突然得到情報,說曹仁大軍已進到離濡須七十里的地方。他派人去追回部隊,但部隊尚未追回而曹仁軍馬卻已殺到。這時朱桓手下只有五千人。眾將不知所措,朱桓卻十分沉著,用兵法中攻守關系和自己與曹仁的能力對比分析戰(zhàn)斗,鼓舞士氣,同時命令偃旗息鼓,“外示虛弱,以誘致仁”。曹仁果然被迷惑了。朱桓不僅因此化險為夷,而且緊接著又抓住時機,發(fā)起反擊,反而把魏軍打得大敗。結果斬常雕,生擒王雙,斬溺千余人。

4、文聘版“空城計”

一次,孫權親率五萬大軍突襲魏將文聘據(jù)守的石陽(今湖北孝感縣西南)。時逢大雨,石陽城防御工事崩壞,未及修補治理;壯丁也在田間勞動,未及返回。文聘聽得孫權軍卒至,起先也不知所措,出城應戰(zhàn)固不可能,閉城死守也難拒敵。他苦思之下,很快便想...

查看詳情>>
3、

空城計的故事你了解多少?司馬懿因為空城計一直被后人嘲笑至今

歷史上真實空城計
空城計
空城計的故事

民間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取自《三國演義》,作者根據(jù)三國志裴松之注“條亮五事”改編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計,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的疑兵之計,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zhàn),多用于己弱而敵強的情況。歷史上也確有一些運用此計成功的例子,如張守圭守瓜州等。

《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二計-空城計,指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缺乏兵備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設兵備,造成敵方錯覺,從而驚退敵軍之事。后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 它是根據(jù)我國古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空城計”三國中的最精彩計謀,他發(fā)生在馬謖自大失掉街亭之后,司馬懿大軍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御敵,只能大開城門使用此下策。

在書中,諸葛亮一襲黑衣,身后站著兩個童子,面對來勢洶洶的司馬懿大軍,坐立城門樓平定自若的撫琴高歌,只留幾個老弱病殘的并用打掃大開的城門,頗有一副看天下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氣概。相比較諸葛亮,司馬懿生性多疑面對空無一人的西城以為有詐就趕緊撤兵。但凡讀過《三國演義》的讀者都認為司馬懿膽小怕事,太過于謹慎。也因此司馬懿一直被后人嘲笑至今,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當時的司馬懿手握大軍,面對空城司馬懿完成可以派小部隊先進行偵查,而后在根據(jù)虛實進行攻城,再不濟當時的司馬懿也可以派兵圍住城池,生生的消耗死諸葛亮。司馬懿能夠成為曹操的謀士,本身的智慧毋庸置疑,也就是說不管明暗司馬懿完完全全都可以攻克掉西城,但他為什么沒有這么做哪?

司馬懿之所以不攻城并不是因為的甚微膽小而是因為他是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人,以當時的情況來說如果司馬懿真的攻城那么諸葛亮必然會身死。而一旦諸葛亮死后,司馬懿對曹操來說就沒有了太大的用處。對于司馬懿,曹操一直戒心很大,雖然身為曹操的參謀,但司馬懿從來沒有得到過真正的踏入過曹操的核心區(qū)域。曹操認為司馬懿有著很大的野心,之所以現(xiàn)在會用他是因為他現(xiàn)在還有利用價值,一旦沒有任何價值,相信曹操必定會親手殺死他。

“狡兔死,走狗烹;鳥獸盡,良弓藏;敵國破,功臣亡”,司馬懿作為一個謀士,肯定會猜透曹操的心思,因此他這西城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殺死諸葛亮的。當然諸葛亮也明白這一點,因此兩人十分默契的共同演出了這場戲。


查看詳情>>
4、

三國歷史上真實空城計有五場,最著名的“空城計”決定了天下形勢

歷史上真實空城計
空城計
空城計的故事

漢末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政局動蕩、戰(zhàn)爭頻仍的時期, 在群雄逐鹿過程中, 各種謀略、計策和陰謀詭計應時而生, “空城計”也理所當然地被用于戰(zhàn)場。得益于《三國志》等史籍的傳述和《三國演義》等小說的敷演, 這一時期的“空城計”, 比之于其他計謀, 比之于其他歷史時期的“空城計”, 具知曉率高、描寫者眾、真假混雜、眾說不一的特點。其中, 傳誦最廣的是《三國演義》中蜀漢第一次北伐馬謖失街亭后丞相諸葛亮于西城“彈琴退司馬懿”的“空城計”故事。但是, 這個精彩的故事有歷史的影子而非歷史事實。

最著名的“空城計”發(fā)生在建安二十四年 (219年) 春趙云、曹操漢水之濱遭遇戰(zhàn)中。當時, 曹操留守漢中的主將夏侯淵戰(zhàn)死, 曹操親帥大軍趕到漢中, 與劉備形成對峙局面。一個偶然情況下的一出“空城計”, 決定了戰(zhàn)場格局乃至天下形勢。

《三國志·蜀書·趙云傳》裴松之注引《趙云別傳》載:

夏侯淵敗, 曹公爭漢中地, 運米北山下, 數(shù)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 (趙) 云兵隨忠取米。忠過期不還, 云將數(shù)十騎輕行出圍, 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進, 云為公前鋒所擊, 方戰(zhàn), 其大眾至, 勢逼, 遂前突其陣, 且斗且卻。公軍敗, 已復合, 云陷敵, 還趣圍?!娮分羾?……而云入營, 更大開門, 偃旗息鼓。公軍疑云有伏兵, 引去。云雷鼓震天, 惟以戎弩于后射公軍, 公軍驚駭, 自相蹂踐, 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這出“空城計”, 思慮嚴密, 有條不紊, 趙云完全靠自己的勇敢、智慧, 靠制造假相而戰(zhàn)勝強敵。突遇敵兵前鋒——頑強作戰(zhàn);大軍逼迫——沖鋒陷陣以不示弱, 卻且戰(zhàn)且退;退入軍營——大開營門, 偃旗息鼓, 達到“虛者虛之, 疑中生疑”以迷惑敵人的“空城計”效果;敵人撤退——戰(zhàn)鼓震天, 弓箭射后, 而不是追趕以暴露虛弱。自謂比別人“但多智耳”的曹操, 自始至終都未識破趙云勢單力薄、虛張聲勢的真相。戰(zhàn)后, 劉備稱趙云“一身都是膽”, 軍中稱趙云為虎威將軍。

趙云、曹操漢水遭遇戰(zhàn), 是古代著名的“空城計”戰(zhàn)例, 戰(zhàn)略意義重大。它提早結束了曹劉在漢中的軍事對峙, 一定意義上加快了劉備稱王稱帝的步伐。曹操這年三月兵臨漢中, 并未與劉備發(fā)生大的軍事對壘, 而在與趙云作戰(zhàn)失利后不久, 就因部屬“亡者日多”而于五月引軍還長安。劉備再無北顧之憂, 于是在這年七月稱漢中王, 次年稱帝, 三國鼎立的局面實際形成。

吳孫權稱王之初大將朱桓為抵御曹魏的進攻而施展“空城計”, 也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

黃武元年 (222年) , 裨將軍、濡須督朱桓駐守濡須塢 (今安徽無為縣東北濡須水畔) , 這里是順濡須水進入長江的必經之地。魏大司馬曹仁為攻取這塊戰(zhàn)略要地, 采取聲東擊西策略, 聲稱將東攻羨溪 (今安徽無為縣東北, 濡須塢東) , 而身帥步騎數(shù)萬向濡須。朱桓既已分重兵赴羨溪, 卻得知曹仁大軍距...

查看詳情>>
5

史書上記載的空城計主人公不是諸葛亮,而是這三個人

歷史上真實空城計
空城計
空城計的故事

民間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取自《三國演義》,作者根據(jù)三國志裴松之注“條亮五事”改編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計,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的疑兵之計,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zhàn),多用于己弱而敵強的情況。歷史上也確有一些運用此計成功的例子,如張守圭守瓜州等。

空城計取自哪里

《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二計-空城計,指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缺乏兵備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設兵備,造成敵方錯覺,從而驚退敵軍之事。后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 它是根據(jù)我國古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三國歷史上真實空城計

空城計,這是一種心理戰(zhàn)。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就是所謂“實者實之,虛者虛之”。敵方產生懷疑,更會猶豫不前,就是所謂“疑中生疑”。敵人怕城內有埋伏,怕陷進埋伏圈內。但這是懸而又懸的“險策”。使用此計的關鍵,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征。諸葛亮的空城計是虛構的,歷史上并不存在,下面來看看三國時期真正擺過空城計的三個人。

1.趙云

三國時代,有趙云的“空營計”。那是建安二十四年 (219)。在一次戰(zhàn)斗中,趙云的兵力都給黃忠?guī)ё吡?,他只有?shù)十輕騎,卻與曹軍大部隊遭遇上了。趙云且戰(zhàn)且退,最后退到營壘。有人主張閉門拒守,趙云卻沒有這樣做,反而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曹軍懷疑趙云有伏兵,急忙退去,趙云命令士兵擂鼓吶喊,又以弓箭從背后射曹軍。曹軍大為驚駭,自相踐踏,死了不少人。這件事在《三國志·趙云傳》注引《云別傳》中有記載。

三國另外一次空營計則是發(fā)生在趙云漢水對曹操時。據(jù)《三國志.趙云傳》(資補)記載:“魏王操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劉備曰:“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蹦藬勘娋茈U,終不交鋒。操運米北山下,黃忠引兵欲取之,過期不還。翊軍將軍趙云將數(shù)十騎出營視之,值操揚兵大出,云猝與相遇,遂前突其陳,且斗且卻。魏兵散而復合,追至營下,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魏兵疑云有伏,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勁弩于后射魏兵。魏兵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備明旦自來,至云營,視昨戰(zhàn)處,曰:“子龍一身都為膽也!”兩次用計的對象,一個是孫權,一個是曹操,對手可都不差。

2.文聘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布復從東緡與陳宮將萬馀人來戰(zhàn),時太祖兵少,設伏,縱奇兵擊,大破之。”三國是真有空城計的,而且也有比曹操玩的更好的空城計??粘怯嬍俏钠冈诮膶O權玩過一次。

據(jù)《三國志.文聘傳》記載:“孫權嘗自將數(shù)萬眾卒至。時大雨,城柵崩壞,人民散在田野,未及補治。聘聞權到,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潛默可以疑之。乃敕城中人使不得見,又自臥舍中不起。權果疑之,語其部黨曰:‘北方以此人忠臣也,故委之以此郡,今我至而不動,此不有密圖,必當有外救?!觳桓夜ザ??!?/p>

《三國志》裴注所引的《魏略》有記載:約魏黃初七年(226),曹丕...

查看詳情>>
6、

歷史上空城計真的存在嗎?空城計是編造出來的嗎

歷史上真實空城計
空城計
空城計的故事

對于諸葛亮這個歷史人物,大家記住的是他如何鞠躬盡瘁,為了蜀漢貢獻自己的畢生力量;了解的是他如何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多次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化險為夷?!安荽杓薄ⅰ叭龤庵荑ぁ?、“空城計”等膾炙人口的故事無不體現(xiàn)了諸葛亮的英明睿智。

那么歷史上的孔明真的這么足智多謀么?他對司馬懿使用的“空城計”是真實存在的么?他真的不費一兵一卒,就令司馬懿大驚失色,決定撤兵了么?那么今天就來聊一聊關于“空城計”的故事。

首先說一下“空城計”這個故事的來歷。人們了解到“空城計”大多是通過影視、文學作品,如《三國演義》等。其實在晉代的時候,有一個叫郭沖的人,他是諸葛亮的忠實“粉絲”,當時他寫了一篇文章《條亮五事隱沒不聞于世者》,就是告訴大家五件關于諸葛亮的不為人知的事情,其中第三件就是“空城計”。文章大概意思就是說,當時司馬懿領兵大舉進攻,來到陽平城門前,而諸葛亮城中空虛,沒有兵將把守,只有幾個打掃衛(wèi)生的“阿姨”和下人,但他兵行險招,城門大開,歡迎司馬懿“入侵”,然后多疑的司馬懿認為有詐,便下令退兵,諸葛亮因此得以保住城池。

電視劇中“空城計”橋段

到了后來,文學、戲劇作品的演繹則更加傳神。說是司馬懿兵臨城下,由于馬謖失街亭,諸葛亮城中沒有兵將,便急中生智,讓幾個老弱病殘在城門口打掃衛(wèi)生,并把所有城門打開,自己帶領兩個琴童坐在城樓上,撫琴唱歌。

看到司馬懿大軍壓過來,風輕云淡、鎮(zhèn)定自若,說道:“我這里就這么幾個肉眼可見的人,沒有埋伏,知道你要入城,我已經殺好了牛羊,備好了酒菜,準備犒勞你的將士,你入城來便是?!倍嘁傻乃抉R懿看到這副景象便認定諸葛亮一定有詐,是準備好了計謀在埋伏,于是下令撤兵。諸葛亮因此不費吹灰之力就保住了城池。

關于這件事情小編認為是不存在的,理由如下:

一,據(jù)考證,“空城計”發(fā)生的時候司馬懿在荊州做官,任都督,駐節(jié)宛城,根本不在陽平戰(zhàn)場,所以說諸葛亮對司馬懿使用“空城計”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裴松之在為《三國志》做注的時候,也都提到了郭沖所說的五件事,并加以駁斥,明確表示是不存在的。

二,司馬懿當時手握重兵,軍事力量是諸葛亮的好幾倍,根本用不著怕有埋伏,他完全可以派先頭部隊攻入城內,打探情況,即使有埋伏也不會損失慘重,而后再率領大軍攻入,拿下陽平。所以這仗怎么打都不會輸,更談不上畏懼埋伏而撤兵。

三,司馬懿兵臨城下的時候,諸葛亮對他說了一番話,可見二人距離并不遠,司馬懿完全可以擒賊先擒王,派神箭手射殺諸葛亮,甚至生擒,即使諸葛亮有埋伏,有計謀,失去將領,失去主心骨之后,“空城計”還能奏效么?

四,司馬懿既然已經領兵壓境,圍到了城門口,那么退一步講,就算不攻打不進城,派兵把守,把城池包圍起來,圍而不攻。這樣耗那么幾天,諸葛亮的軍隊糧草、后勤補給不到位,司馬懿自然可以不戰(zhàn)而勝。領兵打仗多年,軍事才能杰出的司馬懿不會連這些都想不到吧。

所以,無論從時間上、還是邏輯上來講,諸葛亮對司馬懿使用“...

查看詳情>>
7、

歷史上真實空城計和我們想的不一樣,三國史上有出現(xiàn)這一幕嗎?

歷史上真實空城計
空城計
空城計的故事

一提起空城計,很多人馬上就會想到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那么真正的歷史上到底有沒有演義中的這一幕呢?

空城計是《三國演義》里非常精彩的一計,見于《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內容大概講的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命馬謖駐守街亭,然而馬謖只會紙上談兵,失了街亭,導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敗。無奈下諸葛亮只好命大軍退回漢中,并親自斷后。

等到司馬懿率軍前來時,諸葛亮命人大開四個城門,找了幾個老兵在門口掃地。司馬懿知道諸葛亮生性謹慎,怕有埋伏,故而不敢進軍,便退軍。

各種文學作品對此的描寫都很精彩。甚至還衍生出了很多的惟妙惟肖的戲劇作品。

有一個叫郭聰?shù)娜?,是諸葛亮的粉絲,他為了推崇諸葛亮寫了一遍文章叫:《調亮五事,隱末不聞與世者》,翻譯成人話就是“我現(xiàn)在要向大家公布,大家都不知道的諸葛亮的五件事情”。其中第三件事就是我們熟知的空城計。

郭聰寫的是當時司馬懿率兵攻打陽平,諸葛亮當時沒有軍隊,就命人大開城門,命幾個老弱殘兵打掃門口衛(wèi)生,自己帶兩個書童上城樓彈琴,司馬懿見狀以為諸葛亮有埋伏,不敢妄動,就退兵了。

后來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引的時候提到了這件事,并且嚴厲的駁斥了這個觀點。

裴松之的觀點也很明確,據(jù)考證,當時司馬懿官居荊州都督,駐扎在宛城,根本就不在陽平戰(zhàn)場,這人都沒在這個地方,哪來的空城計呢?

根據(jù)《三國演義》和各類文學作品的描述,當時雙方兵力懸殊,司馬懿帶兵數(shù)量有說二十多萬的,有說不少于十五萬的,總之都不少于十萬。而守城的諸葛亮只有不到兩千的老弱殘兵。

那么問題來了,司馬懿就算知道諸葛亮設下了埋伏,為何他不派一只小部隊進去偵查一下呢?

再者,就算司馬懿知道城內有埋伏,為什么不用帶來的十幾萬大軍將城池圍住,圍城幾天不就破城了嘛!

另外,根據(jù)演義的描寫,司馬懿當時在城下是可以聽到孔明的琴聲的,也就是說距離并不遠,那么司馬懿為什么不讓弓弩手直接放箭將孔明射下來呢?

所以我們今天熟知的空城計僅僅只是文學作品中的描述,并沒有歷史依據(jù)的。

種種證據(jù)都表明了空城計不是發(fā)生在這個時候,那么在三國史上到底有沒有人用過空城計呢?

答案是——有!

這個人就是我們熟知的曹操。

有一次曹操的軍隊出城去收麥子,這時候呂布來襲,曹操沒辦法只能將自己的家眷全部派上城墻,并將所有城門大開。呂布這人向來都是有勇無謀,他見曹操這樣,又看到城門口的密林,擔心密林中有伏兵,便匆忙撤軍。沒過多久呂布又來犯境,但這次曹操真的將軍隊埋伏在城門外的密林中,結果打的呂布措手不及,大敗而歸。


查看詳情>>
8、

三國的空城計不止一場,歷史上真實空城計到底是怎樣的?

歷史上真實空城計
空城計
空城計的故事

在名著《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這一章回中,羅貫中描寫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心理戰(zhàn)——空城計。

從此,諸葛亮同志自編自導自演的“空城計”,就成了吃瓜群眾口中難以復制的軍事奇跡。但是,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國》系列中,卻說過“空城計的故事是有的,但不是發(fā)生在諸葛亮的身上”。

其實,易中天先生說得是真沒錯,在不斷創(chuàng)造軍事奇跡的漢末三國時期,空城計的確發(fā)生過——還不止一次!

一、孫堅的空城計

首先要說江東猛虎孫堅的“空城計”,這事發(fā)生在“十八諸侯討董卓”時期。

一開始,面對來勢洶洶的十八諸侯,董卓內心很虛,畢竟對方軍力強盛,人多勢眾,老董耍陰謀、玩權術有一套,但他自己還真不是什么頂尖的軍事天才,所以董卓初始的策略是防守。

可是隨著戰(zhàn)事繼續(xù),老董發(fā)現(xiàn),來的各路諸侯好像也沒啥攻擊性,虛張聲勢的假動作不少,可是真刀真槍的攻城,幾乎沒有,這些諸侯簡直就是“人畜無害”。

看清了這個形勢之后,董卓決定主動出擊,他派出了親信愛將胡軫出戰(zhàn),準備找個軟柿子捏一下,殺雞給猴看!

可是這個率兵出擊的胡軫,選的第一個對手居然是——孫堅。胡軫pk孫堅,我本來都準備要為胡軫默哀了。

可偏偏,胡軫的運氣,那真是不要太好:當他率領5000騎兵突然兵臨魯陽城下的時候,孫堅這會兒正在魯陽城外搞“趴體”,不但人數(shù)少,而且連武器衣甲都不全。

按理說,胡軫只要膽子大一些,率領手下一頓沖殺,孫堅的這個“趴體”就要變成集體斷頭飯了。可偏偏,胡軫一看:喲,那是江東猛虎孫堅!不可輕敵,反而稍微放慢了腳步。

孫堅這個“趴體”是怎么回事呢?這是因為他的屬下公仇同志馬上就要啟程去找袁術要軍糧,孫堅同志便在魯陽城外給他舉辦了個盛大的歡送晚宴,他是完全沒料到胡軫的騎兵會突然殺到。

面對突如其來的敵情,如果是軍事素質稍微差點的,絕對是屁滾尿流的往城里趕,畢竟逃命要緊??蓪O堅不是一般人,他命令屬下,只能慢慢收拾東西,但絕不能拔腿回跑。孫帥哥自己更是繼續(xù)喝酒劃拳,完全就是一副大尾巴狼的模樣。

直到胡軫的部隊越來越近,眼瞅就要把孫堅包圍了,孫堅這才率領部下,慢慢后撤。面對孫堅這舉動,胡軫是完全懵了:這么淡定,絕對有詐!撤!

就這樣,孫大帥哥居然就安全的撤退到了魯陽城里。

其實,這一場隔空對決,完全是胡軫自己嚇自己,他如果做足了功課,就會知道,即便孫堅城里城外全部家底加一起,也不夠他胡軫一路平推的。

二、曹操的空城計

如果說孫堅的空城計,讓孫大帥哥死里逃生,那曹操的空城計就要更勝一籌了。這事發(fā)生在老曹和呂布的之間。

公元195年,曹操和呂布在兗州對決。按說兗州是曹操的大本營,可是他在征伐徐州的過程中,被呂布抄了后路,占據(jù)了大部分地盤。曹操倉促回援,跟呂布一頓硬碰硬,雙方打得筋疲力竭,最后連飯都不夠吃了。

為了填飽肚子,曹操就把自己的部隊都分配出去收割、采購糧食,甚至連老曹自己都帶了一千多人親自參與勞動生產——收麥子。

可就在老曹親自勞動的某一天,呂布帶...

查看詳情>>
9、

空城計的歷史真相是什么?空城計的主角根本不是諸葛亮

歷史上真實空城計
空城計
空城計的故事

看過三國演義的許多朋友,都會對其中的一個情節(jié)爭論不休,那就是諸葛亮對司馬懿施展的“空城計”。作為三國演義的經典橋段“空城計”,許多人認為,以司馬懿那么聰明的人,怎么可能上這種當,再說以當時的情況,隨便派遣一小隊士兵就可以識破廬山真面目,并且列舉了各種各樣的推敲原理,來證明這件事情的虛構性。

那么在歷史上空城計真的沒有發(fā)生過嗎?真實情況到底是怎么樣的呢?我們首先應該了解,作為一部經典的三國巨著,里面的內容雖有借鑒,但絕對不會是空穴來風,所以最終的結果應該是“空城計”確實在歷史上發(fā)生過,但是這件事情的男主角卻不是諸葛亮。

翻開歷史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早在春秋時期的鄭國和楚國,在攻防之間就曾經先后使用過空城計。我們來詳細的研究一下這段歷史,話說在公元前666年,楚國的大將軍子元奉命率領一只六百多戰(zhàn)車的大軍前往進攻鄭國,這個時候的鄭國,國弱民窮,根本無法抵擋來犯的楚軍,楚軍輕易就進攻到了鄭國都城的郊外,氣勢洶洶地殺到了城門下,這是鄭國國都的最后一道防線,通過城門甚至可以看到城內的集市。就在這危在旦夕的時刻,鄭國群臣慌亂,有的主張請和,有的主張決一死戰(zhàn),然后固守待援。

這些辦法都無法立刻解決國都目前的危機,大臣上卿叔詹認為,固守待援是一個良策,只要可以守住都城,并派遣使者前往齊國求援,肯定可以解決國家危難,只是目前已經兵臨城下,該如何固守呢?經過一番思量,鄭文公采納了叔詹的計謀,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來,不讓楚軍看到士兵的去向,命令城內店鋪照常營業(yè),百姓穿梭往來,不得露出慌亂之色。對楚軍大開城門,放下吊橋,將完全不設防的城市暴露在楚軍的目光之下。

楚軍先鋒到達城下之后見此情景不敢妄動,待子元趕到以后看到這個情景也非常奇怪,于是便到山上遠眺,看到城中確實空虛,但又隱約間可以見到鄭國的甲士,覺得其中肯定有詐,便命令士兵就地扎營,待奸細查探清楚以后,再行決定。就這樣一晃就過去了幾天,這時的齊國接到求援,便和魯國、宋國聯(lián)合發(fā)兵解救鄭國。

子元得知三國救兵即將趕到的消息,判斷很難勝出,于是下令撤軍,但是又擔心鄭國出城追擊,于是下令撤軍時士兵不得露出任何聲音,就連營寨都沒有拆走。第二天鄭國國君見到敵軍軍營依舊軍旗招展,始終不肯相信楚軍已經撤走,叔詹說:營中有人,上空怎么會有飛鳥盤旋呢?我們是中了空城計了!由此可見,空城計在歷史上卻又發(fā)生,而且還不止一次,只不過羅貫中老先生為了突出諸葛亮,多智近妖的形象而進行了移花接木而已。


查看詳情>>
10、

歷史上的空城計是怎樣的?諸葛孔明料敵如神的心理戰(zhàn)術

歷史上真實空城計
空城計
空城計的故事

孔明的“空城計”見于《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民間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取自《三國演義》,作者根據(jù)三國志裴松之注“條亮五事”改編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計,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的疑兵之計,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zhàn),多用于己弱而敵強的情況。歷史上也確有一些運用此計成功的例子,如張守圭守瓜州等。

故事大概大略如此:諸葛孔明大出祁山,不想先鋒官馬謖誤失街亭,致使前線大軍節(jié)節(jié)受困。情急之下,孔明決意退守漢中。大軍盡去,時孔明身邊只剩五千兵馬駐守西城縣。一日,忽接探馬飛報,說魏國大將軍司馬懿引十五萬大軍正望西城蜂擁而來。這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駐城的五千兵馬也已分出一半運糧去了。眾官聽罷盡皆失色,唯孔明鎮(zhèn)定自若,當即下令將旌旗藏匿起來,城門四開,每門分派二十軍校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其余士兵不得妄出,不得擅自高聲喊叫。一切準備就緒,孔明引二童攜琴登上高樓,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好一副閑情愜意!

卻說司馬懿引兵來到,運望城上孔明端坐城樓,笑容可掬,旁若無人,大感不解。整個城池寂靜一片,就跟什么事情也沒發(fā)生過一樣。看此情景,若換了旁人,大可無所顧慮,大手大腳的引兵浩浩蕩蕩殺入城中。說不定諸葛孔明早已授首就擒。可偏偏是司馬懿,生性多疑,不由分說便下令退兵??酌鬟b望魏軍遠去,撫掌而笑。眾官駭然,問其原因,孔明這才道出緣由:“此人(指司馬懿)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今見此規(guī)模,疑有伏兵,所以退去?!?/p>

這就是著名的“空城計”?!度龂萘x》區(qū)區(qū)數(shù)百字,便把諸葛孔明料敵如神、司馬懿智欠一籌刻畫得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絕。

空城計,這是一種心理戰(zhàn)術。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就是所謂“虛者虛之”。敵方產生懷疑,更會猶豫不前,就是所謂“疑中生疑”。敵人怕城內有埋伏,怕陷進埋伏圈內。但這是懸而又懸的“險策”。使用此計的關鍵,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征。諸葛亮使用空城計解圍,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才敢出此險策。諸葛亮的空城計名聞天下,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xiàn)過用空城計的出色戰(zhàn)例。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