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揮淚斬馬謖

發(fā)布時間:2020-08-08
1、

揮淚斬馬謖讀后感(推薦10篇)

揮淚斬馬謖讀后感

看完了《三國演義》,我們要學習的人物很多,像關羽的義氣、諸葛亮的聰明才智、魯肅的忠厚。也告訴我們了許多計謀像:空城計、連環(huán)計、苦肉計。你只要用心去看,就會懂得很多!

揮淚斬馬謖讀后感 篇1

響徹云霄的擂鼓聲,驚天動地的喊殺聲,撕心裂肺的馬鳴聲匯成了眾人皆知的《三國演義》。還記得“大丈夫處世,碌碌無為,與朽木腐草何異!”的豪言壯語嗎?還記得官渡、赤壁、夷陵的熊熊烈火嗎?還記得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壯場面嗎?還記得“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的.大徹大悟嗎?多少豪杰用他們的英雄氣概譜寫了這首永傳千古的壯歌。

初看此書,我最愛呂布,因為我佩服他的勇猛,他的勇猛所向披靡。劉、關、張都是當世豪杰,他三人聯(lián)手與呂布作戰(zhàn)也未能占到多少便宜。更有人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比裟墚斏线@種“人上人”一定會千古聞名。

再觀此書,我才知道我先前的愚昧無知??v然呂布能勇冠三軍,沖殺自如,可如果單槍匹馬又怎能抵擋百萬大軍?更何況他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空有一身本領,卻不用于正途,光有匹夫之勇,卻不知廉恥,被人稱作“三姓家奴”。這種人的確會千古聞名,但絕不是流芳百世,而是遺臭萬年,永遠被天下唾棄,被世人鄙視。于是我開始喜歡諸葛亮,諸葛亮正好和呂布相反,他初出茅廬就火燒博望坡,棄城焚新野,大烤赤壁巖。他略施小計就讓百萬大軍大敗而歸,寥寥數(shù)言就讓周瑜氣得吐血身亡。然而他那“不取中原,誓不回蜀”的名言,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為后人傳唱。

第三遍讀《三國演義》的時候我明白了:人物的好壞并不重要,因為在羅貫中筆下的這些人物,大到一國之君,小到一兵一卒,個個性格鮮明、各有千秋。例如曹操雖通曉統(tǒng)軍之道,但為人多疑;關羽雖義勇兼?zhèn)?,但居功自傲;周瑜雖足智多謀但嫉賢妒能。于是我開始研究每個人物的一言一行,并且學會了把他們放到歷史的長河中去分析。我還學會了分析戰(zhàn)役,分析交戰(zhàn)雙方的動機,戰(zhàn)爭過程中雙方使用的戰(zhàn)術策略,以及戰(zhàn)爭造成的后果?,F(xiàn)在我成了一個真正的三國“通”,不僅對《三國演義》的內(nèi)容倒背如流,而且把它的內(nèi)涵搞得一清二楚。其實我并沒有刻意去背,只是沒事時讀一下消遣消遣。

古代時《三國演義》就是必讀書,現(xiàn)在人們對它的喜愛更是毫不遜色。從《三國演義》里我學到了忠義、計謀、戰(zhàn)略,也學到了用科學的歷史觀去分析人物形象?!度龂萘x》將永遠伴隨著我成長。

揮淚斬馬謖讀后感 篇2

寒假里我和媽媽一起讀了《三國演義》。

在中低年級,我看《三國演義》時,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著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zhàn)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

在小學高年級,再讀《三國演義》時,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周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

查看詳情>>
2

諸葛亮和馬謖關系這么好,為何揮淚斬馬謖?

三國
揮淚斬馬謖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事情我們都知道,大概這是諸葛亮一生中最難做的選擇吧。諸葛亮和馬謖的哥哥馬良,關系是非常好,是可以稱兄道弟的那種,但是后來馬良在戰(zhàn)爭中死去,臨死前將自己的弟弟馬謖托付給了諸葛亮,這個人很有才華,諸葛亮比較欣賞他,和他的關系也很要好。

那么關系這么好的兩個人,諸葛亮為什么要殺了馬謖呢?原因主要是馬謖失街亭。

街亭是一個特別重要的關口,易守難攻,在關羽落敗丟失了荊州之后,就只有守住街亭才能使得北伐過程中沒有后顧之憂,而馬謖原本絕對是能勝任這一職務的。但是馬謖卻失敗了,馬謖自縛領罪,諸葛亮含淚斥責"敗軍折將,失地陷城,若不明正典刑,何以服眾,休得怨吾",即命左右推出去問斬,當時諸葛亮也忍不住流淚了。但是斬馬謖之時,參軍蔣琬與諸多將士都為馬謖求情,而諸葛亮卻一口回絕,定要殺了馬謖不可。

其實這種事情在古代很常見,但是為什么一定要斬馬謖呢?

馬謖這次失敗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戰(zhàn)爭,是關系到蜀國主力部隊生死存亡的大問題。如果不是諸葛亮當機立斷撤兵,很可能蜀國就徹底崩盤了,所以諸葛亮不得不做出這種選擇。

有一種說法是諸葛亮如此決絕的自斷臂膀,意味著,揮淚斬馬謖,另有目的,也就是玩弄權術。在殺了馬謖之后,諸葛亮連帶著其他人也一并懲罰。

諸葛亮失利回還之后,為了"訓章明法",首先上表"自貶三等",自貶之后,一系列的問罪就展開了。首先,與馬謖齊驅(qū)并駕的大將張休、李盛被問斬,殺了張李二將之后,諸葛亮又罷免了步兵校尉向郎。最后一個處置的是趙云,趙云殿后,本沒有什么過錯,但是諸葛亮仍然把他降職了,拿掉了趙云的重要職位"中護軍",還有另一掌宿禁衛(wèi)的劉備近臣廖立,也被踢出,被徹底廢為庶民。接替廖立的竟然是諸葛亮的同母弟諸葛均。所以也就有了諸葛亮是借斬馬謖實際來玩弄權術的說法。

但是,諸葛亮對于漢室的忠心是不用質(zhì)疑的,就算馬謖選擇了當?shù)涝淖龇?,被張郃打敗也是早晚的事情。畢竟,在絕對的實力差距面前,任何的計謀都是徒勞的。畢竟蜀國軍隊的力量本來就是最弱的。

諸葛亮那么聰明豈不知道?但是他還是選擇斬馬謖。真正的原因是為了維持蜀漢內(nèi)部的平衡。馬謖這個人物,屬于典型的荊州集團,一直以來在蜀漢集團內(nèi)部都屬于上層地位。而這次他沒有守住街亭,導致了戰(zhàn)爭失敗,必然會招來蜀國的東州集團和益州本土集團的批評與質(zhì)疑。所以,為了平息眾怒、平衡內(nèi)部的勢力穩(wěn)定,馬謖只能被斬首,要不然不可能平息眾怒。


查看詳情>>
3、

諸葛亮為何揮淚斬馬謖?其實諸葛亮顧全大局不得已而為之

三國
揮淚斬馬謖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馬謖三國時期諸葛亮賬下的一位得意門生,因為他過人的才華和睿智的頭腦所以得到諸葛亮的賞識,諸葛亮也非常的器重他,因此經(jīng)常將馬謖留在自己身邊,每當遇到戰(zhàn)事諸葛亮都會和馬謖一起進行研究討論,久而久之馬謖也跟著諸葛亮學到了很多的謀略,諸葛亮也一直視馬謖為自己的接班人。

我最早對馬謖的了解是在赤壁之戰(zhàn)的時候,諸葛亮在帳中問馬謖,能否從遠方的殺聲之中聽出目前的戰(zhàn)況,馬謖經(jīng)過一番分析說的頭頭是道,并且還說出了諸葛亮此時的心里話,足以見得馬謖是個心思縝密的人,為此諸葛亮對馬謖也是刮目相看。

另外一件事情是在劉備去世后不久,魏帝曹丕在司馬懿的建議之下調(diào)遣五路大軍伐蜀,消息傳到蜀中在朝堂之上滿朝文武都驚慌失措,唯有諸葛亮稱病不出。

然后劉禪親自來到諸葛亮府上詢問對策,諸葛亮輕而易舉的就幫他提出了應付前四路敵軍的對策,唯獨第五路讓其有些棘手,這第五路就是孫權,諸葛亮想派一名說客前去東吳加以利害勸說孫權,最后諸葛亮派了馬謖,馬謖帶著諸葛亮的囑托來到東吳,發(fā)現(xiàn)魏國的使者也已經(jīng)到了,當他來到朝堂覲見孫權是,發(fā)現(xiàn)朝堂門前一口大油鼎正煮的沸騰,心想他和魏使之間必將有一人會葬身于油鍋當中。

來到朝堂中孫權對馬謖不屑一顧,話沒說到幾句就準備將馬謖扔進油鍋烹殺之。沒想到馬謖面對這種情景,卻能鎮(zhèn)定自若在危機中卻能用三寸不爛之舌激將孫權,最后使得形式轉(zhuǎn)危為安,又然后對孫權說出了幫助曹魏伐蜀的利害關系,使得孫權改變主義放棄進攻川蜀的計劃。后來還逼得孫權將魏使給烹殺,最后馬謖不辱使命圓滿的完成了諸葛亮交給他的任務。

所以通過以上兩件事情,可以看出馬謖的確實一個難得的人才,所以才取得諸葛亮對他的器重,但是誰也沒想到就是這么一位智勇雙全的人最后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被諸葛亮給斬殺。從此諸葛亮身邊少了這么一位得力的接班人,蜀漢也少了這么一位優(yōu)秀的謀士,這一切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諸葛亮在識人之上有誤,對馬謖太過于信任和看好,所以才釀成大錯。具體的事情是這樣的:

公元228年諸葛亮在平息南蠻之后,就開始了他們的第一次北伐,首先諸葛亮派趙云和鄧芝為疑兵據(jù)守箕谷,裝作要從斜谷攻取郿縣的樣子,自己親率數(shù)萬大軍向祁山進攻,由于當時夷陵大戰(zhàn)以后劉備剛去世不久,魏國以為蜀國在短時間內(nèi)不會向他們進攻,于是也就沒有做好完全防備,所以諸葛亮一開始進軍非常順利,很快就拿下了魏國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地,下一部就是進攻街亭,街亭是出祁山以后一個很重要的戰(zhàn)略據(jù)點,從祁山經(jīng)過這里進攻關中直取長安,一路都是平坦大道,所以這里是一個很重要的戰(zhàn)略要地。

然而諸葛亮在這時沒有選取久經(jīng)沙場的老將出馬,而是選擇了他最器重但又沒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參軍馬謖當作先鋒,并且派上將王平為參軍。當馬謖帶領兩萬大軍來到街亭附近后卻沒有按照諸葛亮事先交代好的方略去守城,而是自己率領人馬在附近的一座孤山上駐扎,一旁的參軍王平勸馬謖要按照諸葛亮的部署來行動,但馬謖并未聽取王平的意見,仗著自己常...

查看詳情>>
4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真的迫不得已還是另有隱情?

諸葛亮為什么揮淚斬馬謖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原因

三國中后期,諸葛亮率兵開始蜀漢北伐大業(yè),而在這之前諸葛亮為保后方無憂,派遣馬謖至街亭固守。街亭當時可是蜀國要道,在關羽落敗丟失了荊州之后,就只有守住街亭才能使得北伐過程中沒有后顧之憂,而馬謖原本絕對是能勝任這一職務的。

然而,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實時中,馬謖都因為麻痹大意而失了街亭,直接后果就是讓蜀國進無可攻,退無可守,若不是諸葛亮后來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的軍隊,蜀漢政權可能在那個時候就結束了。

對于大意失街亭的馬謖,諸葛亮雖然有所不忍,但還是不得不斬首馬謖以示軍威。然而,卻有人提出質(zhì)疑,諸葛亮不應該斬首馬謖,馬謖是諸葛亮玩弄權術的犧牲品。

首先,正史上馬謖并沒有向諸葛亮立軍令狀,所以諸葛亮并不是因為馬謖違反了軍令狀而不得不斬,其實是有回轉(zhuǎn)余地的。而且,街亭失守其實不全是馬謖判斷的失誤,當時的雙方大軍實力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就算馬謖在大道上布置防線也不一定防御的住曹魏大軍的攻勢。諸如此類原因可以看得出街亭失守不全是馬謖沒有按照諸葛亮的意圖行事,但是諸葛亮卻沒有顧及這些,還是選擇了斬首馬謖。

因此,便有人猜測是諸葛亮想要暗地里處死馬謖。

其實這種想法是片面的,馬謖雖然不是因為軍令狀的原因非斬不可,但是也是另有原因所在。

首先從動機來看,很多人懷疑的是諸葛亮擔憂馬謖的才華,而馬謖又有一些地方冒犯到了諸葛亮,諸葛亮這才用計除掉了馬謖。實際上大可不必如此妖魔化諸葛亮。雖然他神機妙算,似乎事事都在他的意料之內(nèi),但是他對于漢室的忠心卻是天地可鑒的。

從劉備去世,蜀漢勢頹,他依舊全心全意輔佐二代漢室,甚至還臨終前將這份意志傳承給了姜維,可謂是絕無二心。而丟失街亭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蜀漢北伐的可能性無限下降,一旦是出兵就很容易被曹魏大軍側翼牽制,作為提出北伐計劃的諸葛亮是絕對不希望這種情形出現(xiàn)的。

所以,諸葛亮對于防守街亭是勢在必得的。

由此可見,諸葛亮不但不可能對馬謖懷著必殺之心,更是對他十分信任的表現(xiàn)。而且諸葛亮與馬謖的關系也非同一般,馬謖乃是諸葛亮好友馬良的弟弟,喜好兵法軍略,常常與諸葛亮闊論形兵之法,深得諸葛亮寵信。

劉備在臨死前曾經(jīng)對諸葛亮說不要過于聽信于馬謖,意思大概是:馬謖雖然在軍事方面的見解天高海闊,但是實際上很多都是夸夸而談。

但是諸葛亮卻不以為意,還是很重視馬謖,最后在街亭一役暴露了馬謖在軍事方面的欠缺,被曹魏大軍圍困在了山上,最終導致了街亭的失守。

那么諸葛亮斬馬謖,是因為察覺了自己的失策,派遣了對敵經(jīng)驗不足的馬謖去守街亭,而不是老將趙云或者馬超,導致了街亭失守如此重大的錯誤。為了掩蓋自己的考慮不周,才選擇斬首馬謖的呢?

其實這也把諸葛亮的氣度看得太小了,作為一國的丞相,諸葛亮從來沒有為了一己私利掩飾錯誤而濫殺無辜過,這才是之后的蜀國臣子無不對諸葛亮極為信服的原因。就連在北伐過程收服的敵將姜維,也折服于諸葛亮對于漢室的忠貞之上,繼承了他的遺志的姜維也對蜀國一直不離不棄。之所以斬馬...

查看詳情>>
5、

馬謖紙上談兵,如此行事對蜀國的影響到底有多深?

蜀國北伐失敗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馬謖紙上談兵

想必大家在上學的時候都學過《出師表》這篇文言文,在這篇文章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他對后主劉禪的肺腑之言。要知道隨著關羽、張飛、劉備的相繼去世,蜀國的重擔全然壓在了諸葛亮身上,因此他的壓力十分大。

為了完成先主劉備興復漢室的遺愿,諸葛亮進行了多次北伐,但是就是首次北伐,他卻錯信一人,致使蜀國損失十一位大將,損失了許多人才。要知道諸葛亮雖然十分聰明,并且有著雄心壯志,但是一個國家的強大僅僅靠一個人是不可能的,是需要許多人來支撐的。

在他第一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剛剛平息了南蠻,收服了孟獲,因此整個蜀國的形勢一片大好,部隊的士兵們歡欣鼓舞士氣高漲,于是諸葛亮便親自帶隊進行第一次北伐,蜀國的軍隊勢如破竹,因此曹魏被打的措手不及,只能調(diào)動六萬兵力與之抗衡。

諸葛江一路勝仗。并收復了姜維,而姜維也不負他所托,在諸葛亮逝世后,繼承了他的位子。此時的魏國一片混亂,甚至有人偷偷投靠諸葛亮,按理說按照這樣的情節(jié)發(fā)展。諸葛亮首次北伐肯定會大獲全勝,又怎么會損失慘重,徹底失敗呢?

這是因為他錯信了一人,這個人就是馬謖。馬謖就和戰(zhàn)國時期的趙括一樣,只會紙上談兵,不僅如此還十分驕傲自負,沒有能力還不聽指揮,因此損失了蜀國三萬兵馬,并失去了街亭這個重要軍事位置,他犯了如此大錯,諸葛亮只能按照軍規(guī)將他斬了。

一同被斬的還有張休和李盛,這一連斬了三位大將,使得本就武將不多的蜀國更是捉襟見肘,北伐之路因此也出現(xiàn)了巨大的轉(zhuǎn)折,諸葛亮慘敗。蜀國損失了眾多的優(yōu)秀人才,在諸葛亮的《后出師表》中,他將這些人的名字都寫了下來。

“中間期年耳,然喪趙云 、陽群 、馬玉 、閻芝 、丁立 、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余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余人”可見這一次的失敗,使得蜀國的實力大大受損,諸葛亮也十分心痛,后悔自己太過于冒進。


查看詳情>>
6、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原因是什么?聊聊背后真相

揮淚斬馬謖故事簡述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故事

本文我們來講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馬謖跟諸葛亮是什么關系呢?先要說說馬謖的哥哥馬良,馬良跟諸葛亮的關系非常好,是稱兄道弟的,后來馬良戰(zhàn)死了,就將自己的弟弟馬謖托付給了諸葛亮。馬謖這個人非常有才華,也有很強的軍事能力,諸葛亮非常欣賞馬謖,所以一直將馬謖當自己的親弟弟看待。

既然諸葛亮這么喜歡馬謖,那為什么又要殺他呢?起因是因為馬謖丟了街亭,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zhàn)爭的時候,原本是很有希望取得一些勝利成果的,結果正是因為馬謖在排兵布陣上的失誤,且不聽副將王平的建議,一意孤行,最終導致整個北伐戰(zhàn)爭的失敗。

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打一次敗仗就殺一個將軍,似乎不合情理,況且本來蜀國后期人才就十分稀缺,好不容易出了一個馬謖,還被殺掉了,所以我們不禁要問,諸葛亮真的舍得嗎?

肯定是舍不得,單從諸葛亮“揮淚”這兩個字就能看出來了。那既然舍不得,為什么一定要殺呢?其實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前面我們已經(jīng)說過了,馬謖是諸葛亮的親信,在諸葛亮獨攬大權的時期,難免下面會有一些人等著看諸葛亮的笑話,現(xiàn)在好了,你的人出事了,你怎么辦?諸葛亮做事一向以身作則,為人也剛正不阿,這個時候為了堵住下面的悠悠之口,只能自斷臂膀。

第二,在戰(zhàn)爭的準備期,眾人討論誰做先鋒的時候,很多人都推薦魏延和吳懿,但諸葛亮一心的要擔保自己的小兄弟,最后在眾人的質(zhì)疑聲中將馬謖推上了先鋒的位置。劉備生前其實給諸葛亮交代過,說馬謖這個人夸夸其談不可重用,但在這個關鍵用人的時刻,諸葛亮卻違背了先帝的遺旨,怎么辦?任人唯親了吧?他不可能再包庇袒護了。

第三,在蜀漢政權體系里,有太多人不服諸葛亮,其中李嚴就是一個,李嚴是什么人?是劉備托孤之副,本來李嚴就對諸葛亮這個正的不太服氣,時時叫板諸葛亮,早已是諸葛亮的眼中釘了,現(xiàn)在馬謖出了這個事,不是給諸葛亮出了一道難題嗎?所以,諸葛亮為了收拾李嚴,為了彰顯自己公平、公正、公開,為了執(zhí)行自己依法治國的政治理念,只好將馬謖殺掉。

所以說,殺馬謖不是軍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處理打敗仗的將軍有很多種方法,比如降級、軍棍、戴罪立功等等,不一定非要殺掉,但諸葛亮卻殺掉了馬謖,其中的原由相信大家也看明白了,也清楚了諸葛亮揮淚的原因,用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話來說,他是殺了一個不該殺的人,殺了一個自己欣賞的人,殺了一個能為國所用的人,想到這些,諸葛亮不禁悲由心來,潸然淚下。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