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朱棣為什么編寫《永樂大典》?原來他是帶著這些目的下令編寫這本書的
中華文化傳承千年存世的古籍浩如煙海,然而在人們眼中的這些數(shù)量龐大,種類豐富的古書中,其實不過是數(shù)千年光陰里新型典籍的著作中幸存下來的十之一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永樂大典》,這部誕生于明代的巨著,保存了大量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學(xué)藝術(shù),哲學(xué),宗教等數(shù)千種圖書,共分裝成1萬余冊,卷帙浩繁。
可是現(xiàn)今存世的《永樂大典》,也只有數(shù)百冊了,600余年的風(fēng)雨,這部巨著到底曾經(jīng)歷了怎樣的劫難?《永樂大典》朱棣在位時編修的,然而,永樂年間的正本卻無一冊傳世,朱棣為什么編寫《永樂大典》?
第一,為了證實自己當(dāng)皇帝的合法性,因為朱棣這皇帝當(dāng)?shù)挠悬c不地道,朱元璋在世的時候立嫡長子朱標(biāo)為太子,可是朱標(biāo)卻死在了朱元璋前邊,沒辦法,朱元璋就立他的皇長孫,朱元璋死后立長孫朱允炆繼位,也就是后來的建文帝。建文帝繼位后實行削藩政策,激化了皇帝和諸王的矛盾,后來朱棣造反,推翻了建文帝,建文帝下落不明??墒谴伺e在恪守中國儒家傳統(tǒng)文化的士大夫眼里,是大逆不道,所以朱棣就想要繼承父親的遺志,朱元璋也確實有想過要編纂一部可以囊括天下之書的巨著,所以,此舉是為了證明他是朱元璋的合法繼承人。
第二個原因是為了籠絡(luò)文人。朱棣通過不合法的手段得到了皇位,遭到了很多官員文人們的反對,比如方孝孺,堅決不承認(rèn)你這個皇帝,寧死不給朱棣寫繼位詔書,朱棣就滅了方孝孺的十族,殺了他的親人,學(xué)生,同道,朋友,也沒有讓方孝孺屈服。這么反而激起了江南士子們的矛盾,所以朱棣就想出了編書這一招,讓他們有事兒干,化解矛盾,轉(zhuǎn)移他們的注意力。
第三個原因就是為了文化建設(shè),這是不容否定的。之前忙著經(jīng)濟建設(shè),忙著制度法律的建立,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永樂年間了,這文化建設(shè),就應(yīng)該提到議事日程上了,否則恢復(fù)中華文化豈不是空談,所以朱棣登基第一年就下旨讓解縉,編纂一部可以囊括天下之書的巨著。
之后的歷史社會動蕩,戰(zhàn)爭爆發(fā),尤其是八國聯(lián)軍和抗日戰(zhàn)爭,給《永樂大典》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新中國成立之后經(jīng)過與其他國家,艱難的談判和斡旋。在確鑿確鑿的證據(jù)面前,日本、德國等國家歸還了書籍,國家加強對對《永樂大典》的收集和收購,尤其是中國國家圖書館更是不遺余力。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迄今為止,包括臺灣在內(nèi),一共有223冊永樂大典,再加上個人收藏,等其他的方面一共只有400余冊。永樂大典工11095冊,現(xiàn)在還不足1/10,這真是中華文化的浩劫,面對這樣的浩劫,我們只能接受這種現(xiàn)實,對于所剩的400余冊進行研究。
研究發(fā)現(xiàn),現(xiàn)存的永樂大典沒有一本是永樂年間的,那么憑空消失的永樂大典正本,又在何處呢?
這就要從嘉靖皇帝開始說起了。嘉靖皇帝非常喜歡永樂大典。甚至到了癡迷的程度,因為《永樂大典》里面記載了許多道教的經(jīng)典。相傳,有一次皇宮失火,《永樂大典》險些焚毀,嘉靖皇帝就命人,又重新抄錄了一份《永樂大典》,所以永樂年間的被稱為正本,嘉靖年間的被稱為副本。
中華文化傳承千年存世的古籍浩如煙海,然...
查看詳情>>與“朱棣為什么編寫《永樂大典》?原來他是帶著這些目的下令編寫這本書的”相關(guān)的文章
朱棣為什么編寫《永樂大典》?背后的原因原來是他內(nèi)心在作怪
《永樂大典》,這部空前絕后的超級書籍,被譽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公元1403年的盛夏,這是朱棣坐上皇位的第二年。一天,朱棣給翰林院的侍讀學(xué)士解縉等人下達了一道圣旨。
朱棣的這道圣旨內(nèi)容用大白話來說是這樣的:現(xiàn)在的書籍種類繁雜,內(nèi)容冗長,要想找到有價值的信息,很是艱難。我決定將各種書籍的內(nèi)容重新編輯一下,無論是什么內(nèi)容都要編輯。
各位一定要認(rèn)真揣摩我的意思,不要擔(dān)心書籍繁多,也不要擔(dān)心經(jīng)費。大氣魄啊!朱棣是一代雄主,他要編著的這部書一定是史無前例?;实郯讶蝿?wù)都安排了,解縉等人立即行動起來。
為了將此書編纂成功,編修的組成人員堪稱奢華,“正總裁3人,副總裁25人,纂修387人,催纂5人,編寫332人,看樣57人,謄寫1381人,續(xù)送教授10人,辦事官吏20人,凡2180人。”
經(jīng)過三年的努力,到了永樂五年,這部浩如煙海的巨著終于被編成。我們能查閱到的資料顯示,《永樂大典》總卷數(shù)達到了2.2萬多卷,總字?jǐn)?shù)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7億。因此,《永樂大典》被公認(rèn)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或言類書。
定稿時,3000多名謄抄人員長達一年的謄抄,最終形成了定稿?!队罉反蟮洹窡o論是謄抄筆跡,還是裝幀都非常精美?!队罉反蟮洹肪幾氤晒?,無論是朱棣還是后來的皇帝,都視其為極為珍貴的書籍。
特別需要值得指出的是,《永樂大典》在編纂時均保持了原書的本來面貌,沒有改動書中的內(nèi)容。這樣的編纂方式,與后來的乾隆編纂的《四庫全書》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因此《永樂大典》更具有歷史意義。
朱棣為什么編寫《永樂大典》?
那么,朱棣為何要編纂《永樂大典》呢?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繞不開兩個字,“心虛”。一切都要從朱棣登基后心中的那個疙瘩說起,他是通過造反篡位的。
在古代儒家的道德體系里,篡位是十惡不赦的罪行。這個帽子一旦被扣上,即使你是九五之尊的帝王,也很可能永世不得翻身。即位之初,朱棣使用暴力手段,比如將反對者方孝孺史無前例地滅十族。
但是,殺戮能堵得住蕓蕓眾生的嘴嗎?能殺光天下人嗎?所以,通過殺戮根本不能解決問題。于是,朱棣想到了一個辦法,通過編纂書籍。歷史告訴我們,朱棣的這一決策非常成功,甚至可以說朱棣是兩千多年帝制史上成功的篡位者也不為過。
可惜的是,目前我國現(xiàn)存的《永樂大典》殘本寥寥無幾,而且還是嘉靖年間的手抄本。至于永樂年間的頒布,則一本沒有。
查看詳情>>與“朱棣為什么編寫《永樂大典》?背后的原因原來是他內(nèi)心在作怪”相關(guān)的文章
你知道《永樂大典》是誰下令編寫的嗎?它不愧是最為宏大的書籍
你知道《永樂大典》是誰下令編寫的嗎?
明成祖因靖難之役得天下,但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并不穩(wěn)定,為了轉(zhuǎn)移國內(nèi)矛盾的焦點,收拾士子之心,將天下文人集中在自己的政權(quán)之下,他十分重視文教工作,聚眾編纂了大量的書籍,如《古今列女傳》、《明太祖實錄》、《歷代名臣奏議》、《五經(jīng)四書大全》等等,其中規(guī)模最為宏大的就是《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的編纂最初要追溯到永樂元年,當(dāng)時朱棣剛剛得國,即命翰林學(xué)士解縉等“廣采天下書籍”,分類輯錄,編成一部大型類書,是為《文獻大成》。《文獻大成》成書于永樂二年冬,僅直接參與編纂者即有一百四十七人。但永樂皇帝并不滿意,他認(rèn)為《文獻大成》所載多有未備,是書頗為簡略,故又命解縉、姚廣孝等人重修,欲收羅“自有書契以來,凡經(jīng)、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陰陽、醫(yī)、卜、僧、道、技藝”各類書籍。是書成于永樂五年,凡書廣收各類圖書七八千種,共計二萬二千余卷,約三億七千萬字,參與編纂此書的共有二千一百六十九人。
《永樂大典》以字韻作為一級目錄,它按照《洪武正韻》按韻分類,每韻字下又按圖書內(nèi)容,分為天文、地理、人事、名物、詩文等二級目錄。該書最大的價值在于保存了很多文獻,元代以前很多重要文本均后多失軼,多賴是典得以流傳。比如我們今天所見的五代時編纂的《舊唐書》就是后來自《永樂大典》中輯出的。
明代沒有今天這么發(fā)達的印刷技術(shù),不管是雕版還是活字排印,欲印刷這么大部頭的類書都不太現(xiàn)實,所以《永樂大典》僅有正、副兩個抄本,其中正本毀于宮火,副本在清代即已散軼了一部分,英法聯(lián)軍和八國聯(lián)軍兩次洗劫北京城時又遭劫掠、毀壞,目前殘件分藏于全球數(shù)個圖書館中,目前共輯有原書、微縮膠卷、影本共計七百三十卷,約為全書的百分之三。
查看詳情>>與“你知道《永樂大典》是誰下令編寫的嗎?它不愧是最為宏大的書籍”相關(guān)的文章
歷史上的《永樂大典》是誰下令編寫的?這本書竟然由上千人編撰
01《永樂大典》的從屬以及歸類整理
《永樂大典》是永樂皇帝親自下令整理修編的一部規(guī)??涨暗摹队罉反蟮洹泛汀豆沤駡D書集成》,它屬于“類書”。
它主要是將許多圖書的內(nèi)容分開、打散,然后按照不同的內(nèi)容歸類整理,最后按照新的順序排列起來,便于檢索查閱,《四庫全書》則屬于“叢書”,就是將整本書直接歸類,然后再編排起來。
02《永樂大典》的主持修書以及形成鴻篇巨著
《永樂大典》是解縉、姚廣孝等人的作品,編撰于明朝永樂年間。
歷史上的永樂大典是誰下令編寫的?
明成祖朱棣先后命內(nèi)閣首輔解縉和太子少師姚廣孝主持修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于大成的曠世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永樂帝親自撰寫序言并賜名《永樂大典》,這是中國第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
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決心修書,宗旨是“凡書契以來,經(jīng)史子集百家之書,至于天文、地志、陰陽、醫(y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永樂帝修書目的就是“全”與“便”,什么意思呢?就是匯集要齊全,使用要方便。
解縉顯然沒有理解這個“全”字,他組織了100多個人的編輯部,只花了僅僅一年的時間就編輯好了一部《文獻大成》,就向皇帝交差,最后皇帝一下子就給否決了。
于是朱棣把此事交于姚廣孝等人負(fù)責(zé),并讓禮部在全國搜索修書人和繕寫人,在文淵閣開館,早晚吃飯在光祿寺。
在揣摩皇帝意圖方面,顯然,姚廣孝要比解縉更勝一籌,姚廣孝把編寫隊伍,從100多人擴大到2169人,供事人員達到3000多人,能請到的先生都請到了,能找到的圖書也都盡量找到。
直到永樂5年(1407年)冬,一部七八千種,共22937卷,11095冊,3.7億多字的大書,擺在了永樂皇帝的面前,永樂皇帝見了此書,非常高興,于是皇帝就給新修書賜名為《永樂大典》,還給做了序說:“惟有大混一之時,必有統(tǒng)一制作,所以,齊政治而同風(fēng)俗。序百王之傳,總歷代之典。”
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只有國家大統(tǒng)一的盛世,才有這部鴻篇巨制的問世。
03《永樂大典》被英國譽“百科全書”,藏于南京文淵閣
這部《永樂大典》,繼承了歷代的傳統(tǒng),匯總了歷代所有的著作,被大英百科全書譽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队罉反蟮洹沸蕹珊煤?,就放在南京文淵閣珍藏。
查看詳情>>與“歷史上的《永樂大典》是誰下令編寫的?這本書竟然由上千人編撰”相關(guān)的文章
《永樂大典》是誰下令編寫的?他為什么會下令編寫這本書
《永樂大典》是誰下令編寫的?
《永樂大典》“用韻以統(tǒng)字,用字以系事”。單個字分列在韻目之下,每個單字下詳注音韻訓(xùn)釋,備錄篆、隸、草字體,然后分類匯編同這個字有關(guān)的天文、地理、認(rèn)識、名物資料,以及歷史上發(fā)生過的奇聞異事和有關(guān)的詩文詞曲。
這部書大約采擇保存了古代典籍七八千種之多,所征引的資料,采取原文抄錄的辦法,往往整段、整篇甚至整部書照抄下來。清代以來的學(xué)者從這部“大典”中分析出來的在當(dāng)時已經(jīng)失傳的圖書,就達到了590種(附錄4種),其中有338種被收入清代大型叢書《四庫全書》之中,從而為保存中國文獻遺產(chǎn)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自古以來,中國即有“盛世修書”的傳統(tǒng)。早在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即欲修纂類書,“編輯經(jīng)史百家之言為《類要》”,但因種種原因而未能付諸實施。而明成祖朱棣繼承其遺志,完成了這個曠世盛舉。因為這部可謂空前絕后的超級文化典籍,國人無不稱贊明成祖朱棣所干出的一代偉業(yè),但很少有人解釋清楚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當(dāng)年為爭奪皇位,燕王朱棣闖入南京并大開殺戒,魔鬼般地殘害建文朝文臣學(xué)士。
然而,在逐漸穩(wěn)定統(tǒng)治局面之后,這位不請自來的大明新皇帝,就做了一件大好事——下令編撰一部超級文化典籍,即后來正式定名的《永樂大典》。
有史學(xué)家認(rèn)為,朱棣主創(chuàng)編撰《永樂大典》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消除自己在進入南京城后所犯罪惡的壞影響,主動向天下讀書人示好。朱棣這樣大張旗鼓地編撰文化大典,潛臺詞是告訴天下文人:你們的正宗合法皇帝朱允炆也沒什么了不得的,他實行文治,我會比他干得更好。
永樂大典的編撰,再加上恢復(fù)科舉考試,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收攏天下士人之心的目的。
第二,收羅天下英才與遺賢,用其所長,防止他們無事生非甚至站到敵對政治勢力一邊。
秦始皇的笨做法是‘焚書坑儒’,結(jié)果讓歷代文人罵了千余年。有鑒于此,最好的辦法是給文人學(xué)士找些事干干,還要用其專長,這樣他們就會覺得新皇帝是知己,樂為所用,其精力消磨在文化研究上,皇帝的統(tǒng)治基礎(chǔ)不就穩(wěn)固了。而永樂大典的編撰沒有個五六年至少也要個七八年,而且需要編撰之人必須有各種類型人才,畢竟一個人的知識有限,因此編撰永樂大典不僅為朱棣鞏固了政治基礎(chǔ)還博得了個好名聲。
查看詳情>>與“《永樂大典》是誰下令編寫的?他為什么會下令編寫這本書”相關(guān)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