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他是朱元璋最寵愛的兒子,英年早逝后朱元璋選擇了其子嗣為繼承人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之際,朱元璋白手起家,掃平了各路諸侯,并且推翻了蒙古人的政權(quán),建立起一個統(tǒng)一的強大的大明王朝。既然老朱當(dāng)上了皇帝,那么選擇誰來接班,也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但是朱元璋完全不用擔(dān)心,他的大兒子也是他的嫡長子朱標就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
朱元璋大兒子朱標
朱標(1355年—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長子,母孝慈高皇后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朱標于龍鳳元年(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陳迪家中。朱元璋稱吳王時便將其立為世子,隨宋濂學(xué)習(xí)經(jīng)傳。自幼受到悉心教導(dǎo),明太祖對他寄予厚望,多方培養(yǎng)。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為皇太子,正式確立他為接班人。
朱標剛剛出生的時候,朱元璋就給予他厚望,給他找全國最好的老師——宋濂為朱標傳授經(jīng)學(xué),以及系統(tǒng)化的儒家教育。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立馬就立朱標為太子,還配備了一系列文臣武將輔佐朱標。平時朱元璋外出打仗的時候,就讓朱標管理國家。雖然朱標熟讀儒家經(jīng)典,性格也比較仁慈,跟朱元璋的治國理念相差甚遠,但是朱標經(jīng)過多年的歷練也是一個合格的守成之君。將來朱元璋離世之后,大明在朱標的手上也一樣能夠蒸蒸日上。
可是就是這么悉心培養(yǎng)的太子,卻死在了朱元璋前面。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92年,朱標染病去世。這個時候,朱元璋的年紀已經(jīng)大了,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重新挑選一位繼承人此時已經(jīng)迫在眉睫。
這個時候是選擇朱元璋的兒子,還是選擇朱標的兒子作為繼承人,讓朱元璋猶豫不定,最終朱元璋還是選擇了朱標的第二個兒子朱允炆為繼承人。
那么在這么多子孫之中,朱元璋為什么單單選擇朱允炆呢?
第一:朱元璋自己制定的制度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為了保證王朝的長治久安,采用周王朝的分封制度和嫡長子繼承制。不過朱元璋為了保證老朱家能夠一直掌握天下,他分封的諸侯王都是他自己的子孫,讓他們分別駐守在北部邊疆以及各大戰(zhàn)略要地。
不是嫡長子的都在外地當(dāng)王爺,保衛(wèi)國家的安全,而皇帝則由朱標這個嫡長子這一脈繼承。但是如果朱元璋在朱標死后,立別的兒子為繼承人,朱元璋這個立下的規(guī)矩就被自己給打破,那么后世又會不會效仿呢?到時誰能保證大明不會出現(xiàn)叛亂?
第二:朱元璋沒有中意的兒子作為繼承人
在朱元璋的眾多兒子中,雖說朱標跟朱元璋性格相差甚遠,但是朱標無論如何都是一個合格的儲君,而再看看其他兒子呢?在朱元璋看來是一個不如一個。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在朱標還活著的時候頻頻犯錯誤,要不是朱標給他們求情,不知道朱元璋會怎么處罰他們。所以這樣的兒子怎么可能會被朱元璋立為繼承人。
第三:朱允炆是最合適的人選
既然自己的兒子不靠譜,那就只能從朱標的兒子中去選擇了。朱標還是太子的時候,他的太子妃是明朝名將常遇春的女兒,并且給朱標生下兩個兒子朱雄英和朱允熥。朱雄英跟常氏在朱標之前已經(jīng)去世了,所以嫡長子的身份應(yīng)該是朱允熥沒跑了。可奈何朱允熥的外公是常遇春,朱元璋擔(dān)心功臣集團太過強大,將來...
查看詳情>>與“他是朱元璋最寵愛的兒子,英年早逝后朱元璋選擇了其子嗣為繼承人”相關(guān)的文章
搜索更多內(nèi)容
推薦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