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秦朝最強的兩位將軍白起與蒙恬,一生馳騁沙場未能善終
白起(?—公元前257年),秦國白氏,名起,郿邑(今陜西眉縣常興鎮(zhèn)白家村)人。 戰(zhàn)國時期名將,杰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關(guān)系很好。輔佐秦昭王,屢立戰(zhàn)功。伊闕之戰(zhàn),大破魏韓24萬聯(lián)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伐楚之戰(zhàn),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zhàn),重創(chuàng)趙國主力。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余座,為秦國統(tǒng)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應(yīng)侯,接連貶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賜死于杜郵。
蒙恬(約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瑯琊蒙山(今山東省蒙陰縣)人 。秦朝時期名將,上卿蒙驁之孫,內(nèi)史蒙武之子。出身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志。率軍攻破齊國,拜為內(nèi)史 ,深得秦始皇寵信。秦統(tǒng)一六國后,率領(lǐng)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fù)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譽為“中華第一勇士”。中國西北最早的開發(fā)者,是古代開發(fā)寧夏第一人。監(jiān)修萬里長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國內(nèi)交通閉塞的困境,大大促進了北方各族人民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白起與蒙恬都是秦國的名將,是大秦的國之重器,白起作為一代戰(zhàn)神,一生無一敗績,統(tǒng)率大秦銳士斬殺六國官兵一百二十萬有余,秦朝的大一統(tǒng)白起居功至偉。
白起起于行伍,司馬錯征巴蜀時,白起所在的什伍就是全軍尖刀排,一路千軍所指、勢如破竹,立下不少功勞。宣太后執(zhí)掌秦政后,重用白起攻伐六國:白起以三萬之眾長途奔襲楚都,不僅占了楚國都城,更焚了楚國王陵;與三晉戰(zhàn)于伊闕,擊殺三晉聯(lián)軍二十四萬;與趙國戰(zhàn)于長平,斬殺趙國四十五萬大軍。
蒙恬作為秦始皇的心腹愛將,并沒有參與消滅六國的戰(zhàn)爭,而是率三十萬銳士鎮(zhèn)守長城,抵御匈奴,蒙恬是秦始皇給扶蘇準備的護國將軍。蒙恬是繼李牧之后再次重創(chuàng)匈奴的名將,他率秦軍北逐匈奴,一戰(zhàn)擊殺十余萬匈奴騎士,匈奴北退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邊來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來報仇。蒙恬的黑甲軍讓匈奴十分畏懼,近三十年不敢南下侵略華夏,部將翁仲更是被秦始皇大加贊賞,咸陽的十二金人就是按翁仲將軍形象制作的。之后蒙恬又起百萬民夫修筑萬里長城,盡管當時死了不少人,但是長城卻成了中原王朝對抗游牧民族的利器。據(jù)傳蒙恬將軍還發(fā)明了毛筆!
白起為了秦國可以坑殺二十余萬趙國士卒,寧可自毀名聲,也不肯負國釋降,雖千夫所指,萬夫唾罵,白起往矣!蒙恬將軍身負輔佐皇子的責任,但是他沒有想方設(shè)法讓皇子活下來以圖后計,而是讓皇子自殺而死,自己最終也自盡而終。因此白起將軍更對得起“國士無雙”四字。
所以從軍事實戰(zhàn)和軍事理論方面來講,白起都是領(lǐng)軍人物,并且與秦國變法成果交相輝映。至于殺戮太重,是秦法軍功制的必然,不能把殺戮的責任全部推卸給白起。因為秦軍依靠殺戮人頭取得軍功已經(jīng)是一個人人都知道的政策。白起個人是無法阻擋一個開動起來的龐大戰(zhàn)爭機器。白起為秦的統(tǒng)一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chǔ),并且他在軍事理論和實踐里都有寶貴的貢獻。當然一將成名,...
查看詳情>>與“秦朝最強的兩位將軍白起與蒙恬,一生馳騁沙場未能善終”相關(guān)的文章
秦朝的將軍有哪些?“殺神”白起和“中華第一勇士”蒙恬你聽過嗎
秦朝,或者說是秦國,在崛起途中誕生了很多能征善戰(zhàn)之輩;當然,這與秦國先進的軍功制度有很大的關(guān)系,可以說,只要有足夠的能力,秦王就能給你發(fā)揮的機會;而庸才,在秦國是混不下去的。內(nèi)有賢臣外有猛將,君王有大志,這是秦國一統(tǒng)天下的基礎(chǔ);現(xiàn)在來看看秦朝歷史上的六大名將。
司馬錯
司馬錯學(xué)屬縱橫家,歷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公元前316年,司馬錯與張儀在秦惠文王面前爭論,張儀主張應(yīng)先攻打韓國,而司馬錯主張攻打蜀國,理由是既可得其人力、物力以充實軍備,還可占據(jù)有利地勢順水而下攻打楚國。
秦惠文王采納司馬錯的建議,決定出兵攻打蜀國。同年秋天,司馬錯與張儀、都尉墨等率軍從石牛道出兵攻打蜀國;吞并蜀國后,秦國更加富庶和強盛。公元前289年,司馬錯率軍伐魏,奪取魏國六十一城。公元前280年,司馬錯率軍伐楚,奪取楚國黔中郡,并迫使楚國割讓出漢水以北和上庸之地給秦國。
章邯
章邯在秦二世時任少府,為秦朝的軍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員大將。公元前209年,受命率驪山刑徒及奴產(chǎn)子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屢戰(zhàn)屢勝。又陸續(xù)攻滅義軍田臧等部于滎陽直逼陳,迫陳勝遁走。后攻殺反秦武裝首領(lǐng)魏咎、田儋、項梁,移師渡河攻趙。
在碰到項羽之前,章邯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名將,可惜后來兵敗巨鹿,加上趙高的迫害而不得不降項羽,導(dǎo)致二十余萬秦國降卒被坑殺;后項羽奪取關(guān)中后,分封三王,章邯被封為其中之一的雍王,主要是防備漢中的劉邦;公元前206年,劉邦用韓信的計策,從古道回軍,襲擊雍王章邯,后來章邯在城破后拔劍自刎。不是章邯不強,實在是對手太變態(tài)。
蒙恬
蒙恬出身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破齊國,拜為內(nèi)史 ,深得秦始皇的尊寵,當時與其弟蒙毅號稱“忠信”。秦國兼并天下后,蒙恬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fù)河南地,自榆中至陰山,設(shè)三十四縣。又渡過黃河,占據(jù)陽山,遷徙人民充實邊縣。
并率軍修了萬里長城和九州直道,蒙恬駐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車府令趙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胡亥即位后,賜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藥自殺。
?魏冉
魏冉是秦宣太后異父同母的長弟,秦昭襄王之舅。從惠王時起,就任職用事。秦武王23歲因舉鼎而死,沒有兒子,各兄弟爭位。魏冉實力較大,擁立了秦昭王,亦幫秦昭王清除了爭位的對手。之后魏冉憑著他與昭王的特殊關(guān)系在秦國獨攬大權(quán),一生四任秦相,黨羽眾多,深受宣太后寵信。
魏冉在任時期,是秦國領(lǐng)土擴張最瘋狂的時期,東向攻城略地,擊敗“三晉”和強楚,戰(zhàn)績卓著,威震諸侯,“苞河山,圍大梁,使諸侯斂手而事秦”。而且還聯(lián)合五國一同攻齊;如果不是秦昭襄王自斷臂膀,先是罷免魏冉,后又賜死白起,憑這兩人,可能不用等到秦始皇出世,就已經(jīng)一統(tǒng)天下了;縱橫天下無敵手的存在啊!
王翦
戰(zhàn)國時期秦國名將、杰出的軍事家,主要戰(zhàn)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
查看詳情>>與“秦朝的將軍有哪些?“殺神”白起和“中華第一勇士”蒙恬你聽過嗎”相關(guān)的文章
公子扶蘇手握蒙恬的精銳大軍,為什么會選擇自殺而不是選擇抗旨呢?
扶蘇,出生時間不詳,死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的嫡長子,二世胡亥的哥哥,姓贏,名扶蘇。他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秦朝少有的擁有長遠的政治眼光的人才,可惜英年早逝。
扶蘇,作為始皇帝的長子,從小接受正規(guī)的皇室教育,很小的時候就表現(xiàn)出了敏銳的政治眼光,最先認識到了民心的重要性,秦始皇也非常器重他,一直將其當做繼承人來進行培養(yǎng)。扶蘇也沒有令秦始皇失望,不僅在政治上面做的非常好,在民間的名聲也是非常好的。
和自己的父親不同,扶蘇為人仁弱,非常推崇儒家的孝義之道,為人也非常的正直謙遜有禮,能夠真正的做到禮賢下士。他不像自己的父親始皇帝那樣,愛好戰(zhàn)爭,喜歡以武力來解決問題。也真是因為扶蘇的正直,才為自己帶來了毀滅的災(zāi)難,當時始皇帝的寵臣趙高,因為犯事,被扶蘇逮到,扶蘇堅持要將趙高處死,但是始皇帝保住了趙高的性命,趙高因此對扶蘇懷恨在心。
扶蘇雖然為人仁弱,但是在國家大事之上是絕不退縮的,他曾在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多次冒死進諫,但都得到始皇帝的拒絕,父子兩人的關(guān)系漸漸疏遠。再加上趙高在其中的挑撥離間,扶蘇被派到苦寒之地,和蒙恬一起管理長城的修筑工作。
后來,秦始皇去世,趙高調(diào)換遺詔,立始皇帝最小的兒子胡亥為帝,賜死公子扶蘇,接到圣旨的扶蘇,沒有任何的反抗,坦然的接受了死亡。
扶蘇自殺
公元前210年,一統(tǒng)天下的秦始皇,病死在巡視天下的途中。在秦始皇死后不久,太監(jiān)趙高篡改秦始皇的遺詔,立二子胡亥為帝,史稱秦二世,賜死長子公子扶蘇。不久,扶蘇自殺于蒙恬軍中,后來蒙恬家族被趙高找了個借口,抄家滅族。
扶蘇在接到假的詔書的時候,非常的傷心,他不相信一直對他疼愛有加的父皇,真的忍心賜死于他。扶蘇,作為秦始皇的長子,曾經(jīng)陪著始皇帝度過了秦國最艱難的幾年,再加上扶蘇非常聰穎有才,秦始皇對扶蘇的寵愛是從沒斷過的。始皇帝統(tǒng)一天下之后,統(tǒng)一度量衡、貨幣和文字,扶蘇也出了不少的力氣。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扶蘇多次冒死進諫,挑戰(zhàn)自己父親的威嚴,始皇帝雖然表面很生氣,但是看到自己的孩子真正的長大了,他的心里還是非常的欣慰的,為了自己的威信,他將扶蘇發(fā)配到生活艱苦的修筑長城的軍隊之中。一來是為了磨礪一下扶蘇,二來是讓扶蘇掌控修筑長城的三十萬大軍,畢竟自家的軍隊在自己人的手里才是最安全的。
扶蘇也明白秦始皇將他發(fā)配到長城監(jiān)督工程的真正用意,所以,他沒有怨恨自己的父親。即使他接到了父親賜死自己的詔書的時候,都沒有怨恨自己的父親,他知道自己的父親肯定是受到了小人的蠱惑。但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扶蘇是一個非常尊崇儒家思想的人,這種正統(tǒng)的儒家思想對扶蘇的影響很大。
最后,扶蘇拒絕了蒙恬的建議,坦然服下毒藥,自殺而亡。
扶蘇為什么不反?
扶蘇自殺的時候,手握三十萬精銳大軍,而且還有大將蒙恬的支持,另外扶蘇在民間也有著很高的威望。比起自己的弟弟胡亥,扶蘇不論是才學(xué)和治國能力都超過胡亥好幾條街,在大臣之中的威信,扶蘇也要...
查看詳情>>與“公子扶蘇手握蒙恬的精銳大軍,為什么會選擇自殺而不是選擇抗旨呢?”相關(guān)的文章
抗擊匈奴的名將蒙恬的兒子到底存在嗎?歷史上原來關(guān)于他的記載很少
蒙恬,姬姓,蒙氏,名恬,是秦朝時期的大將軍,最后被趙高陷害,二世將之處死。曹操感嘆蒙恬一族對秦王室的忠心,感嘆蒙恬的命運。歷史上關(guān)于蒙恬的記載最多是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蒙恬列傳》,“蒙”是以蒙山為氏。蒙恬的祖先是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人。戰(zhàn)國時期,蒙恬的祖父蒙驁離開齊國來秦國投靠秦昭王,然后就領(lǐng)軍攻打韓、趙,后來甚至累官至“上卿”。蒙恬的父親蒙武也是一名武將,曾經(jīng)擔任過秦國的內(nèi)史,還和秦國的老將軍王翦聯(lián)手滅掉了楚國。蒙恬從小就在這種將門世家中熏陶,深諳兵法,善于上戰(zhàn)場打仗。秦始皇派蒙恬率領(lǐng)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威震匈奴大軍,使得匈奴人聞蒙恬的名字而喪膽。
在秦朝,秦始皇嬴政最信任的便是蒙氏兄弟,當時蒙恬帶領(lǐng)著秦國數(shù)萬精英將士,為秦國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蒙恬之弟蒙毅則是朝中內(nèi)臣,近侍始皇左右。秦始皇尤其寵信蒙毅,甚至特許蒙毅和他同乘一輛馬車出行,這種殊榮就連丞相李斯和秦始皇寵信的趙高都沒有資格享受,可見蒙家深受皇恩恩寵。
可是蒙毅曾經(jīng)得罪了趙高,趙高這人自私自利,心眼兒小,一直記得曾經(jīng)蒙毅差點就殺了自己。事情經(jīng)過是這樣的,一次,趙高犯了秦律,按照律法應(yīng)該處死趙高。當時執(zhí)法人員就是蒙毅。蒙毅這人是老實孩子,不敢法外開恩,于是就直接判了趙高死刑。秦始皇知道趙高犯了罪之后,他沒有放任趙高不管,而是選擇了放過趙高,不但免除了趙高的死罪,還讓趙高官復(fù)原職。當初,秦始皇就是因為賞識趙高的才能才將趙高放在自己身邊,甚至讓趙高教導(dǎo)自己疼愛的幼子。
秦始皇沙丘病逝,趙高就開始掀風作浪了,他先是勸服胡亥繼承皇位,接著威脅丞相李斯偽造假詔賜死扶蘇和蒙恬。二世胡亥繼位以后,趙高首先要消滅的就是秦朝中的蒙氏家族。蒙氏一族向來深受始皇寵信,曾經(jīng)趙高就是因為他們,多次受到打壓。除此以外,趙高需要在朝中樹立威信,所以蒙氏兄弟氏必除不可。趙高在二世耳邊胡謅蒙毅曾經(jīng)在始皇面前說過胡亥的壞話,讓秦始皇對胡亥有了芥蒂之心。胡亥就以此為由,判了蒙毅死罪。隨后胡亥馬上就派人到關(guān)押蒙恬的地方處死蒙恬。蒙恬當初本來是應(yīng)該和扶蘇一起死的,但是多年的政治熏陶,他不相信秦始皇會處死他,所以他沒有按照詔書所說而自殺,而是要求覲見皇帝。
秦二世胡亥剛開始對蒙氏兄弟是沒有殺心的,但是,二世向來對趙高言聽計從,他最后還是對蒙氏兄弟下手了。
蒙恬死后,他的將士們將這位將軍的尸體埋在現(xiàn)在的陜西省綏德縣,他們給蒙恬建了一個墓,將將軍蒙恬生前所改造的毛筆隨著蒙恬一起埋在墓中。數(shù)千萬將士用戰(zhàn)袍兜土成墓,狀似山丘。
蒙恬死了,后人們關(guān)心的是蒙恬是否有留下什么后代呢?蒙恬有多少后代呢?蒙恬的妻子是誰?
歷史上對于蒙恬的家庭的記載很少,但是根據(jù)蒙恬造筆的傳說來看,蒙恬的妻子是一位叫做卜香蓮的女子。相傳當時蒙恬按照秦始皇的命令外出尋找寶物,他見百姓日子過得苦,就把自己找到的錢財都給了百姓,但是怎么向始皇帝交差呢?于是他就找到一個寺廟暫居,突然發(fā)現(xiàn)一位女子在河邊洗衣...
查看詳情>>與“抗擊匈奴的名將蒙恬的兒子到底存在嗎?歷史上原來關(guān)于他的記載很少”相關(guān)的文章
蒙氏這兩個兄弟,不僅能文還能武,最后名將蒙恬怎么死的你了解過嗎?
“蒙恬者,其先齊人也。恬大父蒙驁,自齊事秦昭王,官至上卿”這句簡短的話,道出了蒙恬的身世。蒙恬的祖先本是齊國人,蒙恬的大父,也就是祖父秦昭襄王時期來到秦國,自此蒙氏家族便在秦國扎根,并為秦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蒙恬是秦國的大將,蒙恬還有一個弟弟,他的弟弟叫做蒙毅。蒙氏這兩個兄弟,不僅能文還能武。兄弟二人,哥哥蒙恬在政治上能給皇帝誠懇的建議,也擅長于作戰(zhàn),但是在軍事上尤為突出,而他的弟弟則在治國方面相當有能力。
于是,兄弟倆人,一個主政,另一個掌管軍事,共同為秦國貢獻自己的力量,當時的眾多將領(lǐng)都不敢與這兩兄弟爭寵。
蒙恬,出生年月不詳,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齊國人,祖父輩由齊國遷往秦國,出身于一個世代名將之家,祖父、父親都是秦國的大將,而蒙恬也是秦朝著名將領(lǐng),作為一個名門之后,蒙恬從小就被教導(dǎo),如何做一個更加出色的將領(lǐng),如何光宗耀祖,對他來說,保衛(wèi)秦國和大秦的子民,就是他最大的職責。
蒙毅,出生年月不詳,姬姓,蒙氏,名毅,祖籍齊國人。蒙毅是秦國名將蒙驁的孫子,蒙武的兒子,蒙恬之弟,蒙氏家族三代都效忠于秦國,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而蒙毅是這個蒙氏家族里,為數(shù)不多的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他跟他的哥哥不同,他主要活躍在政壇,他在秦宮深受秦始皇的寵信,經(jīng)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還是個能打仗的將領(lǐng),可惜的是在秦始皇死后,被秦二世囚禁并殺害。
蒙恬一生行事,既忠誠又講義氣。對待君主,他盡心竭力地做好自己的事,對待士兵,他體恤有加,頗有儒將的風范,忠信大臣是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忠信”是他的做人做事的準則,蒙恬在外擔當軍事重任,被始皇帝寄予厚望,秦始皇十分信任蒙恬,因此他又被譽為忠信大臣。
蒙恬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滅掉了匈奴,“卻匈奴七百余里,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始皇二十六年,蒙恬率領(lǐng)三十萬,驅(qū)逐匈奴,出色完成任務(wù)的蒙恬,深得始皇信任,“出則參乘,入則御前”手握兵權(quán),聲明顯赫的蒙恬并沒有謀反的意思,卻被小人誣陷。
蒙氏家族在蒙恬蒙毅之前為秦國立下赫赫戰(zhàn)功,還參加了滅國大戰(zhàn),已經(jīng)躋身秦國一流權(quán)臣集團,已經(jīng)具有了相當高的人氣與威望。要是秦始皇對蒙氏家族不放心早就不會留下他們了,況且蒙氏家族本身就是一個名聲不錯的家族。
蒙恬抗擊匈奴守邊多年,威震天下,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他善作戰(zhàn),軍事成就十分突出,但是卻在政治上還是不如趙高等人,他的結(jié)局是不幸的,在秦始皇去世后不久,就遭到了奸臣趙高的陷害,于公元前210年被賜死,蒙恬在臨死的時候也曾仰天長嘆:“我何罪于天,無過而死乎?”。留下千古的遺憾。
查看詳情>>與“蒙氏這兩個兄弟,不僅能文還能武,最后名將蒙恬怎么死的你了解過嗎?”相關(guān)的文章
歷史上的名將蒙恬怎么死的呢?他最后的下場讓人感到惋惜
眾所周知,秦始皇是在“奮六世之余烈”的基礎(chǔ)之上才能夠統(tǒng)一中國的,所以說到秦國名將,很多人能夠說出一長串熟悉的名字,因為秦滅六國畢竟也不是某一代人的功勞,而是數(shù)代將士經(jīng)過一城一城的浴血拼殺得來的。在這些秦國名將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秦國其實出了兩大名將家族,一個是王姓家族,一個是蒙姓家族。其中王姓家族出的祖孫三代名將分別是王翦、王賁(bēn)和王離,而蒙姓家族祖孫三代則出了四位名將,他們分別是蒙驁、蒙武、蒙恬(tian)、蒙毅。關(guān)于王氏三位名將小編已經(jīng)在之前的文章里面有所介紹,今天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蒙氏四位名將的關(guān)系和各自取得的成績。
蒙驁本來是齊國人,秦昭襄王時,他由齊入秦并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官拜上卿(相當于丞相)。更為難得的是,蒙驁歷經(jīng)四代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榮寵不衰,為秦國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據(jù)統(tǒng)計,蒙驁一生打下了韓國城池十多座,趙國城池三十多座,魏國城池五十多座。他唯一的一次大戰(zhàn)受挫是在公元前247年,魏國信陵君組織五國合縱攻秦,由于聯(lián)軍勢大,蒙驁被信陵君擊退。不過此戰(zhàn)也沒有影響到蒙驁的地位,等信陵君死后,他率軍繼續(xù)攻打魏國,并取得了很大的勝利。
蒙武是蒙驁的兒子,他最大的戰(zhàn)績便是攻滅楚國。在這里很多人會提出疑問,攻滅楚國不是老將王翦的功勞嗎?沒錯,王翦確實是擔任滅楚的主將,但此時擔任副將的正是蒙武。在兩人的密切合作之下,秦軍在滅楚之戰(zhàn)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斬殺楚將項燕,俘虜楚王負芻,一舉攻滅了楚國。
蒙恬和蒙毅則是蒙武的兒子,他們兄弟倆可謂一文一武,深得秦始皇信任。蒙恬在攻齊之戰(zhàn)中表現(xiàn)突出,一戰(zhàn)成名,后來被秦始皇任命為內(nèi)史(相當于京兆尹之類掌管京師之地的官職)。秦滅六國以后,蒙恬負責率領(lǐng)三十萬秦軍北擊匈奴,在收復(fù)大量失地的同時還修建了著名的萬里長城,被譽為“華夏第一勇士”。秦始皇為了磨煉長子公子扶蘇的治國能力,還專門將他派到蒙恬身邊學(xué)習。
和蒙恬終年在外征戰(zhàn)不同,蒙毅則是常年伴隨秦始皇左右,官至上卿,可以說是秦始皇最信任的左右手。有一次趙高犯了事,結(jié)果被秉公執(zhí)法的蒙毅判為死罪,但秦始皇顧念其做事認真就赦免了他,由此蒙毅便成了趙高的死敵。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完會稽,北上瑯琊之時突然染病,他還特意派親信隨從蒙毅返回會稽禱告山川,以求自己能夠平安康復(fù)。
令人惋惜的是,蒙氏兄弟倆最終都沒有得到善終,因為染病以后的秦始皇突然暴亡,而當時作為陪侍的胡亥伙同趙高、李斯等人矯詔篡奪了帝位,是為秦二世。秦二世上臺以后,趙高等人先是想方設(shè)法賜死了自己的死敵蒙毅,然后將矛頭指向了本應(yīng)繼承帝位的公子扶蘇和其身邊的蒙恬。在趙高等人的精心策劃之下,秦二世用一紙捏造無數(shù)罪名的詔書賜死了正在北方修建長城的公子扶蘇,雖然當時蒙恬有所懷疑,但是畢竟無力回天,在被囚數(shù)日后也被賜死。
正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蒙氏第三代的兩位名將終究沒有躲過突如其來的政...
查看詳情>>與“歷史上的名將蒙恬怎么死的呢?他最后的下場讓人感到惋惜”相關(guān)的文章
關(guān)于蒙恬的身后事為何無人關(guān)注?蒙恬的兒子及后代都去哪了
蒙恬,是唐太宗李世民都覺得死得最冤枉的古代名將。一直以來,我們都太過于關(guān)注蒙恬的生前之事,卻很少關(guān)注他的身后之事。蒙恬是自殺了,那他的族人呢?蒙氏上上下下的子孫呢?難道都被趙高迫害了?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趙高、胡亥、李斯密謀發(fā)動“沙丘之謀”,秦國的國運就此改變。不久,在蒙恬處擔任監(jiān)軍的公子扶蘇接到了秦始皇的遺詔,歷數(shù)扶蘇和蒙恬罪狀,詔令其立即自盡。
收到這份詔書,蒙恬的第一反應(yīng)是勸公子扶蘇身系國家之重,應(yīng)先把事情弄清楚,再做打算。但在使者的催促下,扶蘇還是自盡了。
此時,蒙恬手下的30萬秦軍將士義憤填膺,一班武將跪在將軍帳下,請求蒙恬帶兵回朝,誅殺奸佞,挽秦之危卵,扶國之重器。而蒙恬厲聲斥責諸將曰:“我等南征北戰(zhàn),馳騁疆場,修直道,筑長城,瀝血伐擊匈奴,維護天下一統(tǒng),早置個人榮辱生死于外。今若舉兵,匈奴聞訊又將南下?lián)屄樱刮疑`涂炭。大秦天命至此,我等救秦亦是袍澤相殘,無功于世,斷然不可”。三軍將士感其賢達明良,當時帳下哭泣一片。
諸將離散后,蒙家軍親衛(wèi)將蒙宣問:“大哥蒙冤,閹人趙高定會斬草除根。大秦氣數(shù)將盡,我蒙氏子孫該何去何從?”蒙恬快步進前,兄弟相擁而言到:“弟莫悲傷,速率三千蒙家子弟兵去往安定郡,帶領(lǐng)族人轉(zhuǎn)至深山,誡之子孫,當以耕讀為本,百代不入朝?!?/p>
隨后,蒙恬被趙高使者帶走,囚禁在陽周,聽候發(fā)落。
本來秦二世胡亥聽說扶蘇已死,便想就此作罷,放了蒙恬,結(jié)果這時蒙毅剛好替始皇祈禱山川回來,趙高于是向胡亥進讒,趁機除去蒙氏一族,免除后患。于是蒙毅、蒙恬均被賜死。
蒙恬自殺后,蒙氏子孫遵循祖訓(xùn),遷居安定,以耕讀為本份,不仕于朝。故自秦以后,公門宦海,朝中官史,接踵摩肩,但幾乎沒有一個蒙氏后人。
蒙宣及三千蒙家子弟兵遷往安定后,卸甲歸田,四散遷播,或投奔南下伐越而去的青壯,大多沿長城及秦直道一線,避于深山。其中一部分隨蒙宣相攜徙于現(xiàn)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南部深山一帶,稱其地為“蒙宣之鄉(xiāng)”。蒙宣之鄉(xiāng),地處河西走廊的北盡頭,拒簫關(guān)、石門關(guān)之中,此處山巒疊嶂,退可防匈奴沿河西走廊南下,進又可依簫關(guān)、石門關(guān)出擊??梢娒杉易拥鼙m在逃難,仍然駐守險關(guān),不忘守疆衛(wèi)土。
然其族近代以來,屢遭劫難,比較慘烈得是1862-1873年同治回亂時候,蒙集土堡被回族反民攻陷,殺逾百人,土堡殘垣至今猶如殘缺的書卷,記錄著那一場慘事。
民國20年,蒙家后灣土堡又被甘肅張家川土匪攻陷,燒傷掌柜,掠走家族金銀及字畫古董累積8匹馬馱之多。
直至1983年蒙宣公社改名為蘇堡鄉(xiāng),2012年又更改為震湖鄉(xiāng)。
兩千余年來,在這一片干旱少雨、地質(zhì)災(zāi)害頻發(fā)的苦寒之地,蒙氏后人艱難棲息,筑土堡、立蒙集,或耕種或行醫(yī)為生。族人至今遺傳著大腳大手、敦實身材、大嗓門等特征,以忠厚仁義、扶助鄉(xiāng)里享譽鄉(xiāng)鄰。
查看詳情>>與“關(guān)于蒙恬的身后事為何無人關(guān)注?蒙恬的兒子及后代都去哪了”相關(guān)的文章
最強戰(zhàn)將蒙恬,為何被稱為“筆祖”?他和毛筆有何淵源?
提到秦將蒙恬,相信有不少人都會為他惋惜。蒙恬自幼出身于名將世家,長大后得到秦始皇嬴政的賞識,為其東征西戰(zhàn),為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之后,蒙恬親率大軍抗擊匈奴,收復(fù)河南地區(qū),威震天下,令匈奴聞風喪膽。
一代戰(zhàn)將卻遭陷害致死
不僅如此,蒙恬還是我國開發(fā)西北的第一人,他克服交通閉塞等困難,監(jiān)督修建了萬里長城和九州直道,為各族人民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遺憾的是,在秦始皇去世后,蒙恬遭受趙高、李斯等人的迫害,被逼吞藥自殺,一代戰(zhàn)神就此隕落。如此結(jié)局,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不過,拋去蒙恬的戰(zhàn)神身份,你可知道,他被后人譽為“筆祖”?這名稱從何而來呢?下面聽歷史象細細道來。
戰(zhàn)將蒙恬的“筆祖”身份由來
公元前223年,也就是秦王朝建立的前夕,蒙恬奉命揮師南下,進攻楚地。在路過自己的家鄉(xiāng)項城時,蒙恬便讓軍隊在此地駐扎下來,打算休息一段時間后再上路。雖然蒙恬在外領(lǐng)兵,但依舊需要經(jīng)常寫戰(zhàn)報報告給秦始皇。
看到兔尾巴突生靈感
由于當時落后的生產(chǎn)力,人們寫字非常不便。需要用很硬的竹簽寫字,而且沾墨之后,沒寫幾個字,又得重新蘸,非常的麻煩。某天,蒙恬在打獵時,無意中看到了一只受傷的兔子,由于兔子的尾巴受傷了,便在地上拖出了血跡。蒙恬眼睛一亮,突然間來了靈感。
他立刻讓人剪下來一些兔尾毛,想試著用它來寫字。但光滑的兔毛也不吸墨,蒙恬自己試了幾次,依舊覺得很麻煩。他便將制作的“兔毛筆”隨意的扔到了外面。幾天后,蒙恬再看到那支“兔毛筆”時,發(fā)現(xiàn)它“躺”在一個石灰坑中,兔毛因此變得更加柔順。
蒙恬拿起筆,重新試著蘸墨書寫,這次卻寫的十分順暢。大喜之下,蒙恬也開始研究這其中的原因,原來是兔毛在經(jīng)過堿性水的浸泡后,其表面的油脂被去掉,因此變得更加順滑了。
蒙恬研究造筆原理
明白了這個原理,蒙恬便將一些動物的毛加上麻一同浸泡在石灰水中,等過濾掉油脂后,將其修剪整齊,用絲繩扎緊,插入竹管之中使用。這樣制作出來的筆,蘸墨方便,書寫流暢,一下子在軍中傳播開來,并逐漸流行至全國。
蒙恬并非造筆第一人
據(jù)出土的文物證實,在此之前已經(jīng)有毛筆制作出來了,所以蒙恬可以算是毛筆制作工藝的改良者。不過,歷史上關(guān)于蒙恬造筆的記載倒是略有不同。據(jù)《古今注》中記載:
“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p>
這里將蒙恬塑造為了第一個造筆的人。但事實上并不是這樣。
東漢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中這樣記載:
“秦謂之筆,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p>
先秦的“筆”,早在商朝就已經(jīng)有了,只不過,那時候稱呼為“聿”。從這里也能看出來,筆早在秦朝以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并非是蒙恬所造。但蒙恬作為造筆的改良者,其對中國歷史做出的貢獻依然非常大。光是從“筆祖”這一稱呼上來看,也足以證明其偉大貢獻。為此,你如何認為呢?
與“最強戰(zhàn)將蒙恬,為何被稱為“筆祖”?他和毛筆有何淵源?”相關(guān)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