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晉文公守信

發(fā)布時間:2020-07-07
1

歷史上晉文公最后當(dāng)上了名副其實的霸主,全靠晉文公守信才能得到霸業(yè)

晉文公
晉文公守信

人間世事,復(fù)雜多變,若全是針鋒相對,寸步不讓,未必有好的結(jié)果。反之,退避三舍,也未必是委曲求全。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守信用、重承諾,審時度勢,禮讓在先,抓住時機,最終成就百年霸業(yè)。

身陷困境逃亡在外

春秋時期,晉獻公有三個兒子,分別是申生、重耳、夷吾三公子。申生為太子,乃仁德君子,具長者之風(fēng),深受國人愛戴。重耳亦賢,謙而好學(xué),善交賢能智士。

晉獻公討伐異邦,得美女驪姬。后驪姬為獻公生育一子,取名奚齊。驪姬意欲讓其子嗣君位,于是設(shè)計陷害太子申生。接著,驪姬又進讒言,說重耳、夷吾亦為申生同謀。重耳、夷吾聽說后,趕緊悄悄逃亡。

重耳輾轉(zhuǎn)于各列侯國,歷經(jīng)千辛萬苦,來到楚國。當(dāng)時的楚國,在楚成王的領(lǐng)導(dǎo)下,正值強盛。成王早聞公子重耳是當(dāng)時賢人,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成王設(shè)宴招待重耳,酒酣耳熱之際,成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dāng)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笑笑回答道:“托您的福,我若真能回國當(dāng)上國君,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以報今日之恩!”古時候行軍,每三十里叫一“舍”。退避三舍,就是退讓九十里的意思。

后來,重耳在秦穆公派兵護送下回國即位,是為晉文公。重耳43歲出逃,62歲回國,流亡在外19年,歷經(jīng)磨難,終于當(dāng)上了國君。

勤勉治國初現(xiàn)崢嶸

晉文公即位以后,勤于修政,勵精圖治。

國泰民安后,晉國已越入強國之列。晉文公是位有野心的政治家,他不屑于小富即安,想能像齊桓公那樣,做個中原霸主。

晉文公聽從孤偃等人的建議,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稱霸中原才是有理有據(jù)的事情。

恰好其時,周襄王胞弟王子帶聯(lián)合一些大臣,向狄國借兵,奪了王位。周襄王逃居于鄭國,并告難諸侯。于是,晉文公親率大軍,馬上發(fā)兵往東打過去,撇開秦國,把狄人打敗,又殺了王子帶和一群叛亂的人,護送天子回到京城。

周襄王大為感動,親自接見晉文公,并贈送四個農(nóng)業(yè)發(fā)達的城池給晉文公。這樣,晉國即在國力上更添一籌,平定周王室內(nèi)亂,在諸侯中又樹立了自己的威信。

當(dāng)時,東方齊國的霸權(quán)已經(jīng)衰落,南方楚國的勢力發(fā)展到黃河流域。晉文公早已看出,要當(dāng)上中原霸主,就得打敗楚國。晉國國力日漸昌盛,人口增長很快,于是,晉文公把原有的兩軍擴大到三軍,積極做好充足的準(zhǔn)備,意欲與楚國爭霸中原。

城濮之戰(zhàn)決勝霸主

又兩年,楚成王攻打宋國,宋向晉求援。晉文公的智囊團力挺晉文公救宋。

晉軍出戰(zhàn),攻下了歸附楚國的兩個小國--曹國和衛(wèi)國,迫使楚軍北上。楚成王不想同晉文公交戰(zhàn),聽到晉國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退兵。但大將子玉剛愎自用,不顧形勢變化,仍率楚軍殺向晉軍駐地。

楚軍一進軍,晉文公立刻命令向后撤退。晉軍的將士很不理解,仗還沒打,怎么就退了呢?

晉文公說:當(dāng)初我在楚國時,受到楚王的厚待,因此曾在楚王面前答應(yīng)過,如果兩國交戰(zhàn),晉國情愿退避三舍。即使這一仗敗了,我們也要履行諾言。晉軍一口氣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

查看詳情>>
2、

晉文公攻原,晉文公原來是靠守信得到的原國和衛(wèi)國

晉文公
晉文公攻原

晉文公攻打原國

晉文公攻原是一篇文章,出自韓非子。他寫了很多民間流傳的典故,這篇關(guān)于晉文公征戰(zhàn)故事,除了提出君主通過誠實守信可以更好的順應(yīng)人心治理國家得天下外,還列舉了君王明察下情的重要性。韓非子寫文的目的是為了給君主們提出各種強國稱霸的方法。

晉文公重耳曾經(jīng)在外逃亡十九年得到齊國楚國和秦國的幫助,等到他重新回到晉國開始統(tǒng)治晉國的時候,他又該如何處理與其他國家的關(guān)系呢?晉國國力逐漸強盛,開始擴大晉國勢力范圍。韓非子指出雖然晉文公可能與曾經(jīng)有恩于他的國家對戰(zhàn),但是晉文公是一個非常誠實守信的人,一定會兌現(xiàn)許下的諾言,這樣的君主最后才能夠得到人心,稱霸中原。

晉文公攻打原國就是一個例子。晉國在出兵原國的時候只準(zhǔn)備了十天的糧草,晉文公作出約定,如果十天后原國沒有打敗,就退兵。所以希望晉軍能十天內(nèi)取勝。兩軍僵持,原國的糧草也快用完。而到了約定的日子,晉文公果然如約退兵。

退兵前,原國細作提供情報,再多三天原國可以攻克,軍內(nèi)大臣也都紛紛勸晉文公再拖遲幾天。晉文公卻回應(yīng),說為了得到原國,而破壞了自己的誠實信用,認為不值。晉文公退兵后,他的誠實守信卻傳遍了原國。原國老百姓認為晉文公是一為好君王,都愿意歸屬于他。因此晉文公雖然沒有攻打下原國,卻反而得到了原國民心。

韓非子還在文章里列舉了具體的誠實守信應(yīng)該如何做到,以及身體力行的去實行的例子。誠實守信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在各個方面都應(yīng)該去遵守。在與朋友相交,與群臣們制定策略,在對待百姓上,都應(yīng)該重視信譽,有了信譽,才能真正的使得朋友真心支持相助,賢臣們進行輔佐,百姓們真心擁護。這樣的話,還有什么國家會治理不好,會強大不起來呢?

晉文公守信得原衛(wèi)

春秋時期晉國的晉文公重耳曾經(jīng)被迫逃離晉國在各諸侯國間輾轉(zhuǎn)流離,重耳受盡人間苦難,在外逃亡的十九年,他遭遇了各種待遇,有對他冷眼相看的,也有有恩于他的。重耳九死一生,經(jīng)歷重重挫折和考驗終于重新回到晉國而且在眾人幫助下當(dāng)上了晉國君主。

在這樣經(jīng)歷后,重耳自然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王位,也非??粗厮说男湃?。他重要人才,推舉改革,潛心治國,提升了晉國的國力,于是和臣子們一起開始征戰(zhàn)他國,逐鹿中原。

在率兵攻打原國的時候,軍中只配備了十天的糧食供給。他和手下們約定,用十天的時間攻克原國。到了約定的時間,晉軍沒有成功奪下原國,于是晉文公遵守約定,開始撤兵。有原國的細作告之,原國的糧草也將用完,只要再多三天就可以拿下原國,晉文公的臣子們也提出在拖遲一下時間,等待原國的滅亡。

晉文公聽了他們的說法,鄭重其事的回答,為了得到原國,而不遵守約定,是不講信用,他不愿意這樣做。晉文公仍然不改變想法,堅決撤退。而此時原國的子民看到晉文公是一個如此重承諾的君主,都甘心投降歸順晉國。其他的國家,衛(wèi)國聽到了這件事,也主動向晉國投降。這個典故被孔子得知后,就把它記錄了下來,并且提出看法,認為晉國能如此得人心,只因為晉文公重視信譽,講究信用。...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