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唐宋八大家有幾個是宋朝人?唐宋八大家是如何甄選的
唐宋八大家都是誰?唐宋八大家有幾個是宋朝人?
唐宋八大家,是在兩宋時期以文章著稱的八個散文大家,這八位散文家分別是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
唐宋八大家為什么唐代只有兩位而宋朝有六位?
唐宋八大家的概念是明代才有的,據說明初朱右編寫的《八先生文集》,所選的就正是這八個人,但這部書如今已經失傳。明中葉嘉靖八才子之一的唐順之撰寫《文編》,唐宋作者只選擇了這八人。唐宋八大家是誰比他稍晚的茅坤(兵法家茅元儀的祖父)是唐順之鐵桿粉絲,他編纂的《唐宋八大家文鈔》同樣只選擇了上述八人。
這三人中關鍵人物是唐順之:朱右因著作失傳不知編纂思路,茅坤被王夫之諷刺“識見狹小”,從他認為韓愈得司馬相如精髓這么荒唐(韓愈的駢文和司馬相如的散文有多爛不難翻找,說這倆人相似,大約相當于說姚明長得像梯子)就知道王夫之并非污蔑。只有唐順之作為古文運動的提倡者,明確認為應該提倡樸實的散文體,并認為唐宋八大家是上繼孔孟、下啟元明的關鍵人物。由于確立唐宋八大家地位的唐順之是以“文言散文寫得好”作為標準的,而唐代中前期流行駢文,中后期散文雖然有所興起,但整個唐代以詩賦取士,非詩非賦的散文既不流行、也無關功名前途,感興趣的人就只有把散文抬高到繼承孔孟之道地位的古文運動參與者,也就是韓愈、柳宗元等寥寥幾人,而像駱賓王、王勃、陳子昂這樣以駢文見長的,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以詩賦見長的都只能割愛。
宋代則不然,幾經折騰后逐步樹立起以策論為主的科舉體系,因此即便是詩詞賦大家也一定擅長偏散文體的策論(也就是議論文),最突出的就是蘇軾,他既是詩詞大家,也是駢文和小賦的高手,但選入八大家卻仍然是因為其在散文方面的地位——他的策論在北宋被視作舉子的范文,有“蘇文生,喝菜羹,蘇文熟,吃羊肉”之稱。
正因為社會流行的文體不同,考試的科目各異,散文在唐代只有中后期較流行,涌現的高手自然遠不如把策論當科舉考試主考科目的宋代多,八大家以“誰的散文好誰入選”為標尺,結果當然也只能如此。
與“唐宋八大家有幾個是宋朝人?唐宋八大家是如何甄選的”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