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王安石是哪個朝代的

發(fā)布時間:2020-07-03
1、

王安石遭人唾棄幾個世紀到清朝才洗白,王安石是哪個朝代的?

王安石
王安石是哪個朝代的

在我國歷史上,大凡推行改革的人,善終的人很少,比如戰(zhàn)國時候的商鞅,明朝時候的張居正,還有今天我們要探討的這位王安石。

王安石被大家所熟知,是因為他在文學上的造詣。他是宋朝人,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會知道他主導了宋神宗時期的熙寧變法,后世稱為王安石變法。這次變法雖然轟轟烈烈,但是最終還是難逃失敗的結局,最終新法盡廢,黯然落幕。

后世對王安石變法存在較大爭議,但是這個爭議是在近代以來才有的,在二十世紀之前,大部分史學家對王安石變法是批評的。比如在南宋時期的朱熹就評價王安石變法是群奸嗣虐、流毒似海。更有甚者將北宋的滅亡說成是王安石變法的余毒,將王安石說成是和秦檜一樣是整個宋朝的罪人。

晚清之前,主流的說法都是如此,直到一個人的出現(xiàn),這個人讓王安石的形象徹底得到了反轉,這個人就是梁啟超。梁啟超在1908年的時候給王安石寫了一部傳記《王荊公》,王荊公就講述了一個故事,敢于改革的宋神宗任用了有改革才華,一心為國的王安石,王安石頒布了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新法,但是當時朝廷就是有一批包括太后在內(nèi)的頑固派阻止改革,最終讓改革不能成功。其實這個故事完全可以換成另外一個名字“戊戌變法”,宋神宗比做光緒,而主持改革的王安石就是好比他的老師康有為等人,名為寫王安石,實則是在寫自己。為王安石變法翻案的同時也在為戊戌變法正名。

在加上后世一位外國著名的領導人評價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中學歷史課本中有記載),徹底的改變了王安石變法在主流思想界的看法。

評價王安石變法一定要和王安石本人分隔開,要把王安石的政治主張和他的文學才華和私德分開。王安石的私德是無可挑剔的,他是中國歷史上惟一不愿讓人抬、不坐轎的宰相,拒奢華、拒納妾的宰相,而且王安石死后也沒有留下任何遺產(chǎn)。王安石的文學成就也很高,王安石的散文大家沒有讀過,但是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想必是很熟悉的。

但是王安石作為一個政治家,他所主導的王安石變法是被歷史證明了的一次失敗的變革。舉個簡單的例子,就以王安石變法的主要經(jīng)濟措施,青苗法為例。青苗法的主要內(nèi)容是在農(nóng)民青黃不接的時候可以找地方官府借錢,利率較當時的民間高利貸要低。這樣一來,既可以方便老百姓,又可以利用閑置資金給政府創(chuàng)收。聽起來很完美,但是實現(xiàn)起來就很難,比如說當?shù)氐墓賳T為了政績,就強行攤派,讓老百姓借貸;再比如有很多農(nóng)民沒有風險意識,借了錢之后很快的揮霍一空,造成了很多壞賬。

大家可能覺得,法令是好的,是執(zhí)行層面的問題,后世的梁啟超也是主要從這一點來為其辯護。但是這種說法相當幼稚,一項法令如果不考慮執(zhí)行,那還有何用。對于法令的制定者來說,不考慮政策是否落地,只是看起來很美好,這就是不負責任。一個簡單的道理,橘子好吃,但是不能讓全天下都種橘子,要考慮有沒有種橘子的土壤和環(huán)境。

而且王安石變法直接后果造成了北宋后期的黨爭,王安石在任期間為了推行變法,對一些部門進行...

查看詳情>>
2、

王安石是哪個朝代的?看看王安石和司馬光的君子相處之道

司馬光
王安石
王安石是哪個朝代的

一個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個是名垂青史的史家。一個著《傷仲永》,一個流傳軼事《司馬光砸缸》。一個是臨川先生,一個是涑水先生。北宋先后兩位丞相,讓神宗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的兩位賢臣。

這兩位宋朝的偉人,既是摯友,又是政敵。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王安石與司馬光這兩位之間可謂是完美的印證了前半句話。在王朝風雨飄搖之際,兩位君子為國家鞠躬盡瘁,雖然政見不合,但都是為江山社稷著想。這邊是改革圖新以求自強,另一個是保守崇古以保江山,難說誰對誰錯,但歷史已經(jīng)注定結局。

公元1021年十一月十二日,江西臨川出生了一個黑黑的嬰兒,他就是王安石,這個日后既邋遢又風流的大才子。王安石從小聰明伶俐,能過目不忘。而并不像其他天才,他依舊勤奮好學,熱愛讀書,做官后仍是堅持做學問,筆耕不輟。同僚在同上司飲酒尋歡作樂時,他還堅持做學問,研讀《鬼谷子》等艱深文學著作。王安石在考進士時,由于皇帝厭惡其中一句話,把他從狀元調(diào)成了第四名。但他卻毫不在意,不以此為恥。王安石更出名的是他的邋遢。數(shù)月不洗換衣物。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邋遢漢子,竟成了我國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

相比王安石大兩歲的司馬光則要溫良的多,但也是個剛正不阿的君子。在與他的摯友與政敵王安石就改革問題斗爭時落了下風,被貶卻依舊勤奮刻苦,著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自周威烈王到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年間16朝1362年的歷史盡數(shù)囊括。與司馬遷合稱為“史界雙司馬”。沈宗晚年和哲宗年間擔任丞相。當時的高太后因為哲宗年幼,垂簾聽政。由于她是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反對者,在她執(zhí)政時期,王安石變法徹底被廢除,王安石的改革也就就此結束。

盡管司馬光與王安石的政治理念不和,但二人之間卻有著深厚的友情。王安石的《明妃曲》中就有二人詩詞唱和的篇章。二人都是品德高尚,志向遠大,勤奮刻苦的治學君子。王安石剛愎自用又才高八斗,提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理念,可謂是改革先鋒。司馬光則要傳統(tǒng)的多,也要比王安石更加活泛。相傳在二人在群牧司任職時,被邀去參加群牧使包拯的宴席。二人都向來滴酒不沾,不過由于包大人盛情難卻,誠心邀請,司馬光才勉強喝了一些。而王安石死犟到底,不管他人怎么說,就是不喝一點酒。王安石與司馬光之間的矛盾,在二人性格作用下,變得無可化解?;蛟S也正是因為王安石比司馬光更加倔強,王安石的新法才能在王馬之爭中獲得勝利。

王安石的理念在于開源,即是在增加稅收的制度調(diào)解下,增加經(jīng)濟流通,讓國家經(jīng)濟發(fā)達,把蛋糕做大,從而使得國泰民安。他曾說“善理財者,可使民不加賦而國足用。”可見其高世之才,超時之志,但也見得其傲慢剛愎。司馬光對此的評價就是荒唐二字,他認為天地守恒,國多則民少。盡管是都在為國家考慮,卻因為思考角度的不同和理念相悖,讓這二人在朝堂之上斗爭無數(shù)。在司馬光當權后,全盤否定變法,這又與另外一個君子之間產(chǎn)生摩擦,這就是蘇軾蘇東坡。

古...

查看詳情>>
3

王安石是哪個朝代的?王安石的改革是導致北宋帝國衰頹的罪魁禍首

北宋
王安石
王安石是哪個朝代的

王安石是宋朝的,有著卓越的文學成就和清廉正直的人品操守,當年,王安石變法的重要支持者和繼承者,幾乎都被列入奸臣的行列,而王安石卻能安然無恙。

王安石是一個對物質(zhì)生活沒什么追求的人,除了不愛講衛(wèi)生,不修邊幅外,私生活無可挑剔,不講求吃穿,也不愛美色,也不貪財。他的政敵難以從私生活上找到攻擊他的破綻。王安石文采斐然,文學素養(yǎng)極高,更兼口才極佳,旁征博引,雄辯滔滔,自圓其說而令人啞口無言。重要的是,王安石是一個慷慨果敢以天下為己任的人,極其自信,立志改變這個世俗的世界。

王安石有著豐富的基層和地方工作經(jīng)驗,在地方任職期間,皆政績斐然,受百姓愛戴,有著崇高的官聲和名望。此時的北宋朝廷,群英薈萃,德高望重者濟濟一堂,范仲淹、歐陽修、文彥博、韓琦等一大批人,而王安石多次拒絕朝廷美意,堅持在地方任職,直到宋仁宗嘉祐五年,接受朝廷任命,出任三司度支判官,這是一個雖不是極其顯赫但卻十分重要的官職。

宋神宗繼位后,王安石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

神宗繼位后,這位年輕皇帝心情很糟糕,因為,帝國財政狀況非常困窘,舉步維艱,雖表面繁花似錦,文明昌盛,但帝國"冗官"、"冗兵"問題非常嚴峻,帝國很難再往前走了。

此時,帝國的元老重臣卻只跟神宗說一些正確的廢話,唯獨沒有人告訴他:眼前已經(jīng)快要過不下去了,怎么辦?大宋帝國積貧積弱的狀況怎么扭轉?泱泱華夏該如何重振雄風?怎么樣干掉西夏蕞爾小國?怎么樣奪回燕云十六州?怎么樣讓我大宋帝國揚眉吐氣?

但是,王安石雄辯滔滔充滿激情地告訴他:陛下,這一切是可以做到的。不要說漢唐盛世,只要君臣一心,便是再現(xiàn)堯舜,又有何難哉?不過在一振作間耳。

王安石的經(jīng)濟思想用現(xiàn)在的話簡單概括:采用金融調(diào)控的方式管理國家。青苗法,市易法,均輸法,方田均稅法等與經(jīng)濟相關的變法皆是如此。

王安石的經(jīng)濟思想比司馬光要高明和超前太多。

但悲劇就在于此,王安石的經(jīng)濟思想太超前,變法一開始注定以悲劇收場。

王安石的青苗法本來是以政府貸款的方式扶助農(nóng)桑,收取的利息僅為當時高利貸的1/3甚至1/5,這原本是功德無量的好政策。

為推行青苗法,各個地方官府都有固定的貸款準備金,這些貸款本金附帶著必須完成的增值使命一道下達。如果貸款發(fā)放不出去,地方官員便無法完成那20%的貸款利息即資本增值的任務,這將直接影響官員們在上司眼中的形象、工作業(yè)績與升遷。于是,各地官府及其官員們便花樣百出。

其中最普遍的做法是,根據(jù)當?shù)剞r(nóng)戶的經(jīng)濟狀況,將他們分成不同的等級,規(guī)定不同級別農(nóng)戶的貸款額度,然后強令當?shù)馗粦襞c其他不同等級的農(nóng)戶之間結成利益共同體,由富戶為各等級貧戶提供擔?;蛘叩盅?。更有甚者,若干地方官府的官員們?yōu)榱颂岣咦约旱恼?還欺上瞞下、自說自話地或公開或變相將貸款利息提高到了30%甚至更高。

很明顯,這種情形蘊含著相當兇險的潛在后果。它意味著,一旦出現(xiàn)饑荒之后,所有的人家全部會被一網(wǎng)打盡,同...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