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蕭何月下追韓信

發(fā)布時間:2020-07-03
1、

關于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蕭何如果沒去追韓信歷史會改變嗎?

蕭何
蕭何月下追韓信
韓信

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中,韓信仗劍投奔項梁軍,項梁兵敗后歸附項羽。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始終不被采納,于是離開項羽前去投奔了劉邦。有一天,韓信違反軍紀,按規(guī)定應當斬首,臨刑時看見漢將夏侯嬰,就問到:“難道漢王不想得到天下嗎,為什么要斬殺壯士?”夏侯嬰以韓信所說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釋放,并將韓信推薦給劉邦,但未被重用。后韓信多次與蕭何談論,為蕭何所賞識。劉邦至南鄭途中,韓信思量自己難以受到劉邦的重用,中途離去,被蕭何發(fā)現(xiàn)后追回,這就是小說和戲劇中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故事的起因是這樣的:項羽進了咸陽,殺了秦王子嬰和秦國貴族八百多人,還下命令燒阿房宮。項羽本是楚國的貴族,趁著農(nóng)民起義的機會,參加了反秦戰(zhàn)爭。滅了秦朝以后,他不可能為廣大農(nóng)民著想。他決定重新劃分封地,把統(tǒng)一了的中國又弄得四分五裂。

當時名義上的首領還是楚懷王。項羽把他改稱為義帝,表面上承認他是帝,實際上只讓義帝頂個虛名,一切分封的事,都得聽他主張。他把六國舊貴族和有功的將領一共封了十八個王,自稱為西楚霸王。春秋時期不是有霸主嗎?項羽自稱霸主,等于宣布他有權號令別的諸侯,諸侯都得由他指揮。到了第二年,項羽干脆把掛名的義帝殺了。

分封諸侯以后,各國諸侯就都分別帶兵回自己的封國去,項羽也回到他的封國西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市)。

在十八個諸侯中,項羽最忌的是劉邦。他把劉邦封在偏遠的巴蜀和漢中,稱為漢王;又把關中地區(qū)封給秦國的三名降將章邯等人,讓他們擋住劉邦,不讓劉邦出來。

漢王劉邦對他的封地很不滿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沒法跟項羽計較,只好帶著人馬到封國的都城南鄭(今陜西漢中東)去。

漢王到了南鄭,拜蕭何為丞相,曹參、樊噲、周勃等為將軍,養(yǎng)精蓄銳,準備再和項羽爭奪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們卻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開小差逃走,急得漢王連飯也吃不下。

有一天,忽然有人來報告:“丞相逃走了?!?/strong>

漢王急壞了,真像突然被人斬掉了左右手一樣難過。

到了第三天早晨,蕭何才回來。漢王見了他,又氣又高興,責問蕭何說:“你怎么也逃走?”

蕭何說:“我怎么會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

漢王又問他:“你追誰呢?”

蕭何說:“韓信?!?/strong>

蕭何所說的韓信,本來是淮陰人。項梁起兵以后,路過淮陰,韓信去投奔他,在楚營里當個小兵。項梁死了,又跟項羽,項羽見他比一般兵士強,就讓他做個小軍官。韓信好幾回向項羽獻計策,項羽都沒有采用。韓信感到十分失望。趕到漢王劉邦到南鄭去的時候,韓信就投奔漢王。

韓信到了南鄭,漢王也只給他當個小官。有一次,韓信犯了法被抓了起來,差不多快要被砍頭了。幸虧漢王部下一個將軍夏侯嬰經(jīng)過,韓信高聲呼喊,向他求救,說:“漢王難道不想打天下了嗎,為什么要斬壯士?”

夏侯嬰看韓信的模樣,真是一條好漢,把他放了,還向漢王推薦。但漢王只派韓信做個管糧食的官。

后來,丞相蕭何見到了韓信,跟他談了談,認為韓信的能耐不小,很器重他,還幾次三番勸漢王重用他,但漢王總是不聽。

韓...

查看詳情>>
2、

蕭何月下追韓信,蕭何這一追讓劉邦得到了屬于自己的勝利的幸運牌

劉邦
蕭何月下追韓信
韓信

劉邦剛到漢中,日子并不好過,因為他手下大多數(shù)都是東方人,都想早點回到家鄉(xiāng),這些士兵覺得跟著劉邦一點前途都沒有,因此每天都有人逃跑。劉邦干著急也沒有什么辦法,性情寬大之人,最怕的就是遇見這樣的情況,就是你覺得自己已經(jīng)仁至義盡了,可是還是有人對你不滿意。

有一天,劉邦手下的軍士就向他報告說蕭何也跑了,劉邦這次真怒了,不理解自己的發(fā)下為什么在這個時候也離自己而去,那兩天,劉邦就像失去了自己的左右一樣不痛快,兩天之后,又有人向劉邦匯報說蕭何又回來了,并且立即要見劉邦。劉邦且怒且喜,喜的是蕭何終于回來了,回來就什么都好說,怒的是一定要好好懲罰蕭何。于是,蕭何剛進來,劉邦就破口大罵:你小子也想逃跑啊,蕭何回答道:不敢,我是追趕逃跑的人去了,劉邦問:誰值得你這么去追啊?蕭何回答:韓信。劉邦聽到后更怒了,說:逃跑的名將都有幾十人了你不去追,卻偏偏追一個無名小輩,這不是騙人嗎,你背后一定有什么事情瞞著我,于是蕭何就講出了了那句千古名句,他說:其他的人都容易得到,至于韓信,國士無雙,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大王您要是就想在漢中呆著,韓信沒有什么用,要是您想爭雄與天下,除了韓信沒有人能幫到你,現(xiàn)在就是看大王你怎么想的了。蕭何緊跟著說:如果您愿意爭雄于天下并重用與韓信,那么韓信一定會留下,如果不重用韓信,那么他還是會跑的。劉邦其實看到蕭何去二復返,心中就已經(jīng)非常高興了,就想命韓信為將軍,蕭何又說:如果只是將軍,那么韓信一定不會留下。劉邦又要命韓信為大將軍,蕭何又說:非常好,但是您的態(tài)度非常隨意,您封大將軍就像對一個小孩子一樣輕浮,這正是韓信不愿意留下的原因,如果您真的愿意重用他,就選擇一個良辰吉日,沐浴吃齋,設立高臺,然后才可以實行加封和任命,劉邦就照著蕭何的就辦了。

韓信是淮陰人,起初作為平頭百姓,家庭貧困,口碑不好,既不能被推薦去做官吏,又不會經(jīng)商維持生活,所以只能厚著臉皮去蹭吃蹭喝,有一天,他在城外釣魚,河邊有一些婦女在洗衣服,其中一位年紀大的婦女看見韓信饑腸轆轆的樣子,就把自己的食物分給了韓信,一連幾十天都是如此,韓信非常高興,就對那位婦人說:日后我發(fā)達了,一定會好好報答你。那位婦人非常生氣的說:大丈夫連自己的生計都保證不了,怎么還提發(fā)達,我是可憐你才給你飯吃,難道還指望你日后報答我嗎。后來在淮陰市場的街頭,有一位少年要與韓信單挑,他當著眾人的面對韓心說:看你每天背著把長劍到處轉(zhuǎn),好像有本事的樣子,你要真有本事就當眾刺死我,沒本事就從我的胯下穿過去。聽到這話后,韓信是面不改色,從容地從少年的胯下穿了過去,市場的人都哈哈大笑,覺得韓信很窩囊,胯下之辱這個成語就出自這里,它最早見于《史記·淮陰侯列傳》。

后來,天下大亂,項梁、項羽起兵渡過淮河,韓信仗劍從軍投在項梁門下,但是也沒有得到重視,一直默默無聞,項梁死后,韓信又追隨了項羽,項羽也只讓他當一個侍從的郎中,韓信曾多次給項羽出謀劃策,...

查看詳情>>
3、

為什么說蕭何月下追韓信,蕭何追出來一個神將,也追出了韓信自己的滅亡?

蕭何
蕭何月下追韓信
韓信

從兵家孫武之后,中國歷史上能被稱為兵神的可謂是少之又少,但是秦漢之際的韓信絕對能算其中一位。從被劉邦筑高臺拜為大將軍之職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臨晉設疑、木罌渡軍、背水一戰(zhàn)、拔幟易幟、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讓劉邦在資源貧匱的蜀漢之地一步步稱霸中原,最后打敗最為強大的項羽,一舉統(tǒng)一中國,建立了強漢。

但是說起韓信早年的遭遇,那真是國的苦不堪言。韓信原是戰(zhàn)國是六國貴族后裔,但是秦統(tǒng)一六國之后,韓家就沒落了,到了韓信手里的時候,除了一把祖?zhèn)鞯膶殑χ?,什么也沒剩下。韓信自小就熟讀兵書,對謀生之道太過馬虎,在這個時候忍饑挨餓是免不了的。在這個時間里,南昌亭長見他儀表不凡,腹中韜略驚人,于是就經(jīng)常接濟他,韓信也知道自己謀生不行,竟經(jīng)常到這個亭長家里蹭飯吃,一天兩天沒啥,但是一連幾個月,韓信從不缺席,不用說以前的食物稀少,就是放到現(xiàn)在,一個人連著幾個月都跑到你家吃飯,你家人也受不了。

這個南昌亭長的妻子就受不了了,那天沒給準備飯食,聰明的韓信不用想也知道什么回事,只好自己去釣魚意圖果腹。但是他連魚餌都沒有,怎么可能釣出魚呢?還好的是當時有一位洗衣服老婆婆看他可憐,就經(jīng)常給他帶點吃的。之后在集市上謀生路也被一個屠夫欺辱,受了奇恥大辱,但是韓信是誰,那是做大事的人,知道忍一步風平浪靜的道理。

一直堅持到秦二世逆行倒施,天下大亂,韓信以為自己的機會來了,跑去投靠當時希望最大的項梁,沒想到人家根本沒把他當一回事,韓信無奈之下只好離去,到了項梁死后,韓信又再一次投靠楚軍,這回被楚將鐘離眜看重,推舉給了項羽,可是項羽根本就不信他那一套,把他打發(fā)到帳篷外看門去了。

兩次投楚都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韓信也對項羽失望了,轉(zhuǎn)生投靠了漢王劉邦。沒想到痞子出身的劉邦也看不起他,差點因為連坐的罪名把他給殺了。好在劉邦的司機夏侯看到他的談吐不似常人,饒恕了他,并且向劉邦舉薦了一次,可這個時候的劉邦還在為項羽把他分封到這窮苦地方生氣呢,哪里能顧得上他,給了司機一個面子,讓他管理糧倉去了。

在這期間,漢相蕭何見他把糧倉管理的整整齊齊,一絲不茍,兩人再次交談,實在驚為天人??蛇@時候的韓信已經(jīng)對漢王劉邦失望了,過了兩天就不辭而別。蕭何知道他的能耐,哪里能夠輕易放走,于是就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回來拿命給韓信作保,劉邦才知道韓信有多大的才能,即時登臺拜將,封韓信為總領漢軍的大將軍。

韓信也沒讓劉邦失敗,到一處平一處,天下諸侯不夠他一頓削的,連項羽也被他在垓下困死,逼得在烏江自刎了??墒菉Z得江山后的劉邦對韓信反而不那么信任了,最后以他私通匈奴,企圖造反的名義殺害了。為什么會造成這種結果?

其實是韓信的功高蓋主,士兵只知道大將軍而不知道皇帝,在就是劉邦遭圍時,韓信不但沒有領兵來救,反而要齊王的封號等等,讓劉邦心里忌憚非常,所以才會殺了他。

查看詳情>>
4、

關于這個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漢中故事你知道多少?

蕭何
蕭何月下追韓信

公元前206年,張良推薦韓信到漢中投奔劉邦,韓信帶上張良寫的推薦書和寶劍,千里迢迢到了南鄭,去見漢王劉邦。在此之前,張良送劉邦到褒中后分手時,曾商量招納賢才的事,張良對劉邦講過:“以后若有人來投大王,以臣的手書為憑,封官宜大不宜小?!钡降淄扑]誰來,張良并沒有講明。韓信雖然帶著張良的薦書和寶劍,心里卻認為,漢王既是明主,一定能慧眼識英才,我不能靠別人的推薦,而要靠自己的本領去取得漢王的重用。因此他把張良的薦書裝在身上,拜見漢王時并不交出來。

劉邦接見韓信時,見他身材瘦小,貌不贏人,說他手無扶戟之力,仍然不予重用。韓信每天閑住南鄭的驛館里讀書下棋。雖然見過劉邦,但在劉邦的眼里,幾乎沒有這件事。

丞相蕭何心里想,張良走時說有人來投我王,封官宜大不宜小。但是這么久了,就來了一個韓信,可能就是此人,但卻沒有什么憑據(jù)。于是一有空閑時間,蕭何就去陪著韓信下棋、游玩,暗中考察韓信。韓信卻從不提及自己,更不向丞相請求高攀提拔,顯得城府很深。蕭何經(jīng)過一段考察,認為韓信智謀高強,胸懷大志,一定就是張良介紹來的賢才。于是就向漢王推薦,要求重用韓信。漢王礙于蕭何的面子,就封韓信做了個“連敖”,即糧倉管理。

韓信千里迢迢來投漢王,僅僅當了個糧倉管理員,心中很是不滿,于是就發(fā)牢騷。一日,與其他十三人喝醉了酒,酒后失言說:“人言漢王英明!我看他并不英明。”不料被人聽見報告了漢王。漢王就要將這十四個喝醉酒的人一律處死,并派夏侯嬰做監(jiān)斬官。夏侯嬰將這十四人押赴刑場,已經(jīng)殺了十三人,當要殺韓信時,韓信突然狂呼道:“漢王不是想得天下么,為何殺壯士?”夏侯嬰一聽,立令停斬,一看乃是韓信,就跟他談話,聽后對韓信佩服得了不得。夏侯嬰就去報告漢王,建議重用韓信。劉邦聽了夏候嬰的建議,就做個順水人情,免去了韓信的死罪,封韓信為治粟都尉,即糧倉管理官,而不是管理員了。傳說韓信當治粟都尉,并不去向漢王匯報情況。一天,劉邦忽然命人將韓信叫來,問他現(xiàn)有多少糧草,韓信不假思索,一口就答出了東西南北各庫的稻谷、大米、小麥、玉米、草料等具體數(shù)字。漢王派人翻倉查庫,結果數(shù)目相符,斤兩不差。劉邦這才知道韓信真的有才,但仍舊相貌取人,加之韓信性情高傲,不善迎奉,依然不予重用。唯獨丞相蕭何十分留意人才,聽得此情,又召見韓信問話,果然發(fā)現(xiàn)大有才能。就對韓信許愿說,要建議漢王任命他做大將。

韓信又等多日,仍不見漢王任用,大失所望,就收拾行裝,另尋出路。也不向丞相告辭,便趁一個月夜逃走了。待蕭何知道時,如失至寶,立即騎了一匹快馬,加鞭急駛,去追韓信。

傳說韓信騎馬出了南鄭城東門,拐了一個彎兒,向北進人了褒谷。因張良返回關中時,已燒毀了褒斜棧道,道路十分難走,許多地方不得不涉水過河。韓信策馬跑著,到了一個地方,忽然被前面一條溪水擋住了去路。這個地方就是今陜西留壩縣的馬道鎮(zhèn)。這條溪水,今名西溝,原名寒溪,自西向東注入褒水。平時寒溪水淺,行人可以涉...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