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王之渙

發(fā)布時間:2020-06-28
1、

王之渙的詩有哪些大全

王之渙的詩
王之渙的詩大全
王之渙的詩有哪些大全

王之渙的詩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其中最膾炙人口的一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小學(xué)時就已經(jīng)倒背如流,成為千百年來家喻戶曉的名句,王之渙的詩有哪些呢?王之渙一共寫了多少詩?還不清楚的小伙伴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王之渙簡介

王之渙(688年—742年),字季凌,祖籍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唐朝詩人。 王之渙幼年聰穎,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以門蔭入仕,授衡水主簿,在任上娶衡水縣令李滌第三女為妻。后受人誣謗,拂衣去官。天寶元年(742年),補文安縣尉,清白處世,理政公平。卒于文安任上,時年五十五歲。歸葬洛陽縣北邙山祖墳。王之渙精于文章,善于寫詩,多被引為歌詞。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fēng)光為勝,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二首》等。

王之渙的詩有哪些大全

1、《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一首連三歲小孩都能夠理解和背誦的五言絕句,可見全詩明白如話,沒有一個生僻字,也沒有一句難以理解的。但展現(xiàn)給讀者的卻是一幅鏡頭開闊、一瀉千里、氣勢磅礴的畫面。其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在登高遠望中表現(xiàn)出來的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精神和不同凡響的胸襟抱負,更是成為千百年來人人皆知的名言警句。

2、《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單于北望拂云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uploads/image/2020/11/11/u=1432466418,2876596539&fm=26&gp=0.jpg

這首《涼州詞》的作者也是王之渙,前文“旗亭畫壁”的故事,說明了王之渙的《涼州詞》在當時已經(jīng)廣為傳唱。后世有些學(xué)者甚至認為,它是唐詩七絕之中的壓卷之作。

《涼州詞·其二》

單于北望拂云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第二首詩反映的是唐朝與北方異族之間的關(guān)系,寫一位北方胡人首領(lǐng)到唐朝來求和親而未能如愿,通過描寫其行動與心理,從側(cè)面烘托唐朝國勢的強盛。

3《宴詞》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這首寫于宴席上的七絕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調(diào)清麗明快的水彩畫:長堤逶迤,水色碧明,東風(fēng)鼓帆,桃花逐波。然而,它的主題卻是“離愁”。春天萬象復(fù)蘇,生機盎然,可是人看到的卻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詩人從首句起就試著撩撥讀者聯(lián)想的心弦,一個“綠”字點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詩人一片惜別深情。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詩人擴大視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喚起人們聯(lián)想。

4《送別》

楊柳東風(fēng)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yīng)為別離多。

前兩句寫景,不僅點明了送別的時間和地點,還渲染出濃厚的離別情緒?!皷|門”點名了送別的地點在長安青門,“青青”表明楊柳的顏色已經(jīng)很綠,表明時間是在深春?!皸盍笔撬蛣e的代名詞,于是一見楊柳,就讓人想到離別。綠色的楊柳樹夾雜在御河兩岸,看似恬靜的環(huán)境反襯出詩人與友人離別的不舍。且首句是遠望所見,第二句是近觀所見。在遠與近的距離感中,詩人送友的踽踽長街的身影得以體現(xiàn),襯托出舍不得惜別...

查看詳情>>
2、

王之渙的一首送別詩,流露出了無限的憂愁

著名的送別詩
送別詩名句
送別詩有哪些

今天小編要說王之渙的一首送別詩,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唐朝的詩人流傳下來的作品其實并不多,一部《全唐詩》也只不過區(qū)區(qū)四萬九千多首,要知道宋朝的陸游一個人就寫了三萬多首,另外的乾隆皇帝更多足足有四萬多首。不過數(shù)量并不代表什么,優(yōu)秀的詩人哪怕只有一首詩流傳于世,那同樣是名垂青史,讓后人能夠記住;譬如崔郊只有一首《贈去婢》,但是同樣在唐朝詩壇占據(jù)了一席之地;再譬如南宋詩人志南也只有一首《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流傳于世,可是他們的成就也是值得肯定。

一位優(yōu)秀的詩人并不在于作品的數(shù)量,而是作品的質(zhì)量,這也是顛撲不破的真理,還有一位唐朝詩人,他一生也只六首詩流傳于世,那就是盛唐詩人王之渙,提起這位詩人相信大部分的讀者都不會陌生,他的一首《登鸛雀樓》,可謂是膾炙人口,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

王之渙雖然只有六首詩,但是每一首都是經(jīng)典,除了《登鸛雀樓》之外,另一首五言絕句《送別》,那也是難得的佳作,整首詩用詞講究,情感細膩,寫得也是極為凄美,每一句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愁,這樣的作品自然是不容錯過,值得我們?nèi)ゼ毤毱纷x,而詩人也正是把骨子里的悲痛之苦,還有送別時的無奈,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使得這首詩充滿了憂愁。

《送別》

楊柳東風(fēng)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yīng)為別離多。

古人與朋友之間那份深厚的友誼,其實也最是令人感動,彼此之間真誠相待,從而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所以當另一位要離開時,他們就會依依不舍,于是會寫詩贈送給對方,無非是給對方留個念想。再說古代不像我們今天,交通和科技都很發(fā)達,我們現(xiàn)在出門已經(jīng)是用小時來計算,可是古人不一樣,他們出門是用年,或者是用月來計算,往往離開了之后,那么就再難相見。

王之渙,字季凌,今天山西人氏,盛唐著名的詩人,他的詩自成一派,寫得也是很有韻味,在這首《送別》一詩中,他正是通過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了骨子里的憂愁,還有送別之時的無奈,開篇的兩句,那就寫得很是傷感,“楊柳東風(fēng)樹,青青夾御河?!保猴L(fēng)之中那遠處一排一排的楊柳在風(fēng)中左右搖曳,沿著那護城河兩岸呈現(xiàn)出一片綠色。這兩句是著重點是突出時間和地點,同時也營造出了一種凄美之感。

最后兩句又是直抒胸臆,沒有任何的過渡,但是卻寫得很深刻,讓這一首送別詩更具有感染力,“近來攀折苦,應(yīng)為別離多?!?,最近寬攀折起來并不是很方便,可能是要分別的人太多了。古人在送別時也喜歡折下柳枝贈送對方,這也是一種習(xí)俗,而詩人正是有感而發(fā),于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寫下了這么一首送別之作,每一句都感人肺腑,還充滿了無限的憂愁。

王之渙的作品盡管并不是很多,可是每一首都是經(jīng)典,寫得也很細膩,在這首《送別》中,他正是以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來描寫,從而讓這首詩顯得無比傷感,字里行間也流露出了無限的憂愁,這樣的作品其實是最能夠打動我們。唐詩里面這一類型的題材也很多,不過這首詩寫得更為簡練,也更具有感染力,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可是字字憂愁,每一句都有一種...

查看詳情>>
3

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有哪些?王之渙的三首名詩

邊塞詩人有哪些
邊塞詩人有哪幾位

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有哪些?王之渙的三首名詩。

王之渙與王昌齡、高適、岑參并稱唐代著名的"四大邊塞詩人",由于他所寫的很多詩現(xiàn)已失佚,無法全面總結(jié)其卓著的文學(xué)成就。

但僅從他留存于世,收錄在《全唐詩》中的6首詩,尤以《涼州詞》、《登鸛雀樓》、《送別》這3首而言,就極負盛名。憑此,王之渙就可以譽為唐代頂極的優(yōu)秀大詩人。

我們就聊聊大詩人王之渙的故事,賞析賞析他那3首不同凡響的"千古絕唱"。

一、王之渙其人

公元688年出生于山西太原的王之渙,盡管來自于名門望族,但其個性豪放不羈,不諳做官之道,入仕之路也就平淡之極。

王之渙沒有走科舉考試之路,在28歲時以"門子"的身份調(diào)任衡水主簿。35歲時,得到衡水縣令李滌的欣賞,把小他17歲的女兒許配給他。但后來,王之渙還是遭人誣陷,說他出言不恭,有意犯上。

王之渙原本不屑于"主薄"之職,便順水推舟辭官而去,直到天寶元年(公元742年),55歲的王之渙又才補缺出任文安縣尉,但任職沒多久,就病逝于官舍。

王之渙的仕途就這樣簡單,可以用四個字來總結(jié):頗為不順。

但王之渙卻在詩歌創(chuàng)作的道路上譜寫了不朽的輝煌,他在唐代詩壇的顯著地位無可撼動。從有名的"旗亭畫壁"故事就可略見一斑。

有一年,王之渙與大詩人高適、王昌齡在長安相遇,便邀約一起去旗亭小飲,正碰上4個嫵媚的梨園女子在演唱他們的詩歌。三人當即來了興趣,便打賭:他們的詩,這些女子點唱到誰的詩句,誰就在墻壁上劃一下,誰劃得多,誰就最優(yōu)秀。

于是,王之渙三人就認真傾聽梨園女人的演唱。當王昌齡劃了兩下、高適劃了一下,大家都還沒有聽到傳唱王之渙的詩,王之渙面子上就有些掛不住了,便說:之前這些女子長得不漂亮,所唱的不過是"下里巴人"之類不入流的歌曲,待她,那位最漂亮的梨園女子傳唱"陽春白雪"這樣的雅曲時,一定會有我的。

說著,王之渙便指了指還沒傳唱的那位的確是很最漂亮的梨園女子。王昌齡和高適想,肯定是好友王之渙找的托詞,以便有個臺階下,便都哈哈大笑說:好,期待。

哪知,王之渙說的話果然應(yīng)驗,輪到那位最漂亮的女子演唱時,果然唱起了他的代表作《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這就是"旗亭畫壁"的故事。

二、被譽為唐詩"七絕"壓卷之作的《涼州詞》

剛才提到的"旗亭畫壁"這個典故,雖說是一個流傳至今的民間軼聞,但足以說明王之渙的這首《涼州詞》的確已配樂傳唱,廣為流傳,頗受人們喜歡。

后來慈禧太后對這首詩的認可更說明了《涼州詞》所帶來的藝術(shù)魅力: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時期,有一位擅長書法的大臣很喜歡王之渙的《涼州詞...

查看詳情>>
4、

《涼州詞》古詩背后王之渙的小故事,還有誰寫了首《涼州詞》?

涼州詞古詩
王之渙

涼州詞,不是詩的題目,是指為《涼州曲》配的歌詞。涼州曲,是盛唐時流行的曲調(diào)名。據(jù)說,唐開元年間,時任河西節(jié)度使的楊敬曾率領(lǐng)優(yōu)秀樂工、舞伎、倡優(yōu),浩浩蕩蕩前往長安進獻《涼州大曲》,深得唐玄宗贊賞。而后,涼州都督鄭知運又搜集了一批曲譜進獻給了唐玄宗。所以,涼州曲在當時頗為盛行,很多詩人也喜歡涼州曲,為其填詞,抒發(fā)邊塞豪情,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這兩首:

涼州詞

黃河遠山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王之渙的這首涼州詞一般俱言寫的是戍邊戰(zhàn)士清苦和思鄉(xiāng)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此詩言恩澤不及于邊塞,所謂君門遠于萬里也?!比羧绱苏f,“春風(fēng)"可指圣恩了,不能澤被邊塞,怨念則又深一層了。但是,通篇讀下來只感此詩悲壯慷慨,悲涼而不凄切,所以每每都讀出豪情來了。

關(guān)于此詩還有兩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一說,王之渙、高適、王昌齡齊名,一次,三人約定以歌姬謳歌中詩入詞多者名高。結(jié)果,第一人唱的是王昌齡,第二人唱的為高適,第三首唱的仍是王昌齡。此時,王之渙站起,指著最好的歌姬說,若她唱的不是我的詩,此生不與你們爭了。果然,這位歌姬唱的就是這首《涼州詞》。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是:說是清朝的風(fēng)流才子紀曉嵐奉命為乾隆皇帝寫扇面,結(jié)果漏寫了“間”字,乾隆要治他的罪,機靈如紀曉嵐當下說,這不是王之渙的《涼州詞》,而是我根據(jù)涼州詞改寫的,說著就給乾隆念了起來:“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币彩欠浅C智了。

還有這一首王翰的《涼州詞》。

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這首涼州詞也是諸多解釋,雖說邊塞詩描寫征戰(zhàn),多為悲涼,無不透出征戰(zhàn)的艱辛和戰(zhàn)爭帶來的痛愴。但是,我卻總是讀出豪氣沖天的悲壯。軍人的鐵骨錚錚,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這首詩在暢快淋漓的豪飲中,發(fā)出“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的低吼,你若覺得悲慘實也情理之中,但是我總感到馬革裹尸還的豪氣。

白玉杯映著瀲滟的葡萄酒,在節(jié)奏明快,慷慨激昂的琵琶聲中豪飲,就是醉臥沙場又如何,自古征戰(zhàn)沙場之人已經(jīng)將生死置之度外了。當然,這僅是我喜歡并愿意解讀的意思,不是答案。大唐之久遠我們只能考證寫作的背景,以解讀詩人的意思。但是,讀詩的人換一種心情就換一種感悟?;蛟S這就是詩詞在如今還感動著我們的原因吧。


查看詳情>>
5、

王之渙《涼州詞》古詩賞析,真正的千古絕唱

涼州詞古詩
王之渙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一曲嘹亮、蒼涼而又悠遠的笛聲,在我們的心頭縈回了一千二百余年。只要《涼州詞》的誦讀聲響起,我們立即就會想起古絲綢之路上那恍如昨日的青春暢想?!稕鲋菰~》——真正的千古絕唱。

唐代歷史揭開了中國古代最為燦爛奪目的篇章。一種豐滿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熱情和想象滲透在盛唐文藝之中,它的典型代表就是唐詩。盛極一時的邊塞詩是構(gòu)成盛唐之音的一個基本內(nèi)容和方面,它在中國詩史上確乎是前無古人的,代表著這前無古人成就的首推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詩的首句即神思飛揚、氣象萬千,洶涌澎湃、源遠流長的黃河由近及遠滾滾滔滔流過大漠荒原,奔向白云飄渺的地方。這是何等廣漠壯闊的境界,詩人脫口就是千古奇句。緊接著本詩的另一個重要意象出現(xiàn):“一片孤城萬仞山”。黃河、白云,青山萬仞,是這座塞外孤城的美學(xué)背景。遠川、高山,益見孤城一片的險要、孤單。不經(jīng)意間詩人已經(jīng)悄悄切入戍邊征夫的離愁別緒了。

此刻,羌笛一曲由天外傳來,響徹大漠孤城,響徹戈壁荒原……那笛聲分明是戍邊征夫最熟悉的《折楊柳》:悲壯、哀怨、悠遠、蒼涼。一曲《折楊柳》觸動著戍守者的離愁別恨,所以詩人不說“聞?wù)哿?,而說“怨楊柳”,“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碧圃娛⑿姓哿泟e。玉門關(guān)外春風(fēng)不度,楊柳晚青,詩人想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可能,直比折柳贈別更難堪,而詩人卻以“何須怨”給以寬解,委婉、深沉、耐人尋味,充滿濃濃的詩意。

詩意濃郁中,一句絕唱油然而生:“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何必總是吹奏那曲哀怨的《折楊柳》,何處又可見那楊柳青青呢?要知道,玉門關(guān)外本來就是春風(fēng)吹不到的地方啊!

王之渙的《涼州詞》由悲壯、蒼涼,透出超越時空的豁達、豪邁。那是個人的胸襟,也是時代民族的胸襟。一曲笛聲寄托著中華民族一段不可復(fù)制的自信與美學(xué)精神。

王之渙(688——742年),字季陵,今山西新絳縣人,曾漫游黃河南北。盛唐著名邊塞詩人。性格豪放,名動一時。七絕《涼州詞》、五絕《登鸛雀樓》為盛唐代表作。

這座雄姿仍在的殘垣就是中國漢代古絲綢之路通往西域的最后一個要塞——玉門關(guān)。始建于公元前121——111年間的漢武帝時代。距古城敦煌90余公里,當年它與陽關(guān)南北對峙,成為人類文明與生命的樞紐。直到數(shù)百年后的大唐,由于絲綢之路的衰頹,一代雄關(guān)逐漸淪為廢墟,詩人才有了“春風(fēng)不度”之慨。我們在兩千年的漢唐遺風(fēng)中,拜謁一代雄關(guān)和一個偉大的記憶,搜尋那些匆匆逝去的足跡。雙腳踏上大戈壁的那一刻,我們才知道什么是雄奇、神秘,什么是寧靜、蒼涼,一曲笛聲由天外隱約傳來,悠遠、迷人,笛聲中我們悄然拂去一滴珠淚,永遠記住了玉門關(guān)的滿天彩霞……


查看詳情>>
6

《登鸛雀樓》古詩背后的故事,真的是王之渙寫的嗎?

唐詩
王之渙
登鸛雀樓古詩

《登鸛雀樓》到底是誰做的?

一、登樓題詩

說到鸛雀樓,自然會想到那首瑯瑯上口的唐詩—《登鸛雀樓》,相傳唐代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這首詩引來了一場風(fēng)波。

蒲坂城有一個大學(xué)士名叫朱斌,那天,他請一位遠道而來的朋友在馬家客店喝酒,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朋友突然問:“我第一次來蒲坂城,這里有沒有可玩的地方?”

朱斌立刻說:“有,這蒲坂城是個臨河大城,西邊就是黃河,我們可去看一看黃河。”朋友沒見過黃河,很有興味。

朱斌就跟朋友出了馬家客店,命令隨從帶他們?nèi)S河邊。來到黃河邊,眼前波濤滾滾、氣勢壯闊的景象,讓朋友嘖嘖稱贊。朱斌又把朋友帶上崖邊,指著前方的鸛雀樓,說:“我們登上這鸛雀樓再看一看。”

朋友瞧了一眼前方的鸛雀樓,詫異地問:“一座小木樓,才三層樓,有什么看的?”

朱斌搖頭,說:“這座小樓可不一般,它是北周年間大將軍宇文護造的,是觀戰(zhàn)樓啊!”

朋友隨朱斌登上鸛雀樓,來到第二層,俯瞰著黃河的景象,饒有興趣地說:“登樓觀景是文人作詩的好地方,朱兄,我們來吟詩作對,如何?”

朱斌是個文人,作詩自然是信手拈來的事,于是兩個人一邊聯(lián)詩,一邊往樓上走。不一會,就登上三樓,這時,朋友環(huán)視四周,又吟出一首好詩。朱斌低頭踱步,深思沉吟,環(huán)樓一周后,又愁眉緊鎖,一時對不上好的詩句來,他急得滿頭大汗,想想自己可是堂堂的大學(xué)士,今日若輸在吟詩作對上,豈不丟了顏面,讓人恥笑!

朱斌又尋思再三,突然茅塞頓開,于是把手一揮,說:“我想好了?!闭f畢,他讓隨從拿來毛筆和墨水,就在三層樓的木墻上揮筆寫下這樣一首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毕逻呥€寫上日期:十月十八日。

朋友一看,連聲說:“這首詩寫得好,日后,你定會因這首詩而名揚天下。”

二、讀詩見人

果然,不久之后,這首詩便在民間流傳,很快就流傳到皇宮,傳到皇帝武則天的耳中,武則天一聽,反復(fù)吟誦,連連稱贊:“這是一首好詩!”

一天早朝時,武則天又吟誦這首詩,并問一位大臣:“這首詩從哪兒傳來?”那位大臣回答:“從蒲坂城傳來”。

武則天問:“這詩寫在哪兒?”

那位大臣回答:“寫在鸛雀樓上?!?/p>

武則天又問:“是誰寫的?”

那位大臣頓了頓,回答:“詩上沒有寫名字。”

武則天命令道:“查一下,看這詩是誰寫的,把這個作詩人叫來!”

大臣急忙趕到蒲坂城,對蒲坂城的節(jié)度使王祥云說明來意。王祥云有 個小兒子叫王青煥,自小愛舞文弄墨,今年二十有余,已作了不少的詩,可就是沒有一首在民間流傳得開。王祥云一心想讓兒子王青煥成名,正想不出好辦法,聽大臣這么一說,他立刻心中一喜,就想借這個天賜的良機,把兒子推薦給大臣,讓大臣帶兒子進宮見皇帝武則天。

于是,王祥云便對大臣說:“這詩不是別人所作,是我的小兒王青煥的習(xí)作。”說著,又拿出王青煥寫的一本詩集遞給大臣,大臣一看,頻頻點頭,當下就見了王青煥,談了一陣,第二天便把王青煥帶回朝廷。

王青煥長得年輕俊美,武則天一向偏愛美男,一見之下,更是喜歡王青煥...

查看詳情>>
7

王之渙的一首《登鸛雀樓》古詩千古佳作,還有哪些古詩寫的是鸛雀樓呢?

王之渙
登鸛雀樓古詩
鸛雀樓

盤點有多少古詩詞寫的是西北名樓之鸛雀樓。

鸛雀樓,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xùn)|岸,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始建于北周時期(約在557-580年間)。樓體壯觀,結(jié)構(gòu)奇巧,加之周圍風(fēng)景秀麗,引不少文人墨客登樓觀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唐代詩人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一、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二、李益《同崔邠登鸛雀樓》

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云樹共茫茫,

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

風(fēng)煙并起思歸望,遠目非春亦自傷。

三、暢當《登鸛雀樓》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四、馬戴《鸛雀樓晴望》

堯女樓西望,人懷太古時。海波通禹鑿,山木閉虞祠。

鳥道殘虹掛,龍?zhí)斗嫡找啤P性迫缈神S,萬里赴心期。

五、張喬《題河中鸛雀樓》

高樓懷古動悲歌,鸛雀今無野燕過。樹隔五陵秋色早,

水連三晉夕陽多。漁人遺火成寒燒,牧笛吹風(fēng)起夜波。

十載重來值搖落,天涯歸計欲如何。

六、李夢陽《龍沙餞胡子還城》

春卿送弟返扁舟,子孟還城設(shè)餞游。樹蔭金沙開錦席,花迎楚鳥勸吟甌。

平風(fēng)岸壓黿鼉窟,倒日江明鸛雀樓。古木徐亭偏寂寞,醉希凝望水東流。

七、薛瑄《寄蒲守徐孚》

積石黃河繞郡流,郡城高興自悠悠。遠天云凈仙人掌,近郭風(fēng)清鸛雀樓。

頻寄鸞箋書可著,所需藥物病全瘳。衛(wèi)蘧衛(wèi)武應(yīng)難及,進德深慚老未休。

八、趙鼎《蒲中雜詠·鸛雀樓》

目斷河梁有許愁,人生離合最悠悠。

遙憐別夜登臨怨,不減清秋燕子樓。

九、何夢桂《和喬尹四絕·其一》

蘭枻藤橈桂作舟,錦江江上泛春流。

自憐野燕翅翎短,空望江頭鸛雀樓。



查看詳情>>
8

勵志古詩《登鸛雀樓》,我們從小就學(xué)習(xí)的一首千古絕唱

勵志古詩
王之渙
登鸛雀樓

王之渙很勵志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讀后令人振奮。

古代詩人大都有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的經(jīng)歷,生活閱歷極其豐富。因此他們很善于從人生遭遇中總結(jié)經(jīng)驗,也善于從極平常的生活內(nèi)容和自然景物中悟出樸素而深刻的哲理。所以他們的詩詞作品,往往有著啟迪人生的作用。如白居易的“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李白的“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蘇軾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登鸛雀樓》,便是一首具有啟迪人生作用的詩。它出自于唐代著名詩人,有著四大邊塞詩人之一美稱的王之渙之手,是王之渙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對于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相信大家非常熟悉。畢竟它是我們打小就學(xué)習(xí)過的一首千古絕唱,而歷代詩論家也都推崇它為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

言歸正傳,《登鸛雀樓》的廣為傳誦,正是因為詩人王之渙深受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而悟出的樸素、深刻的哲理。即表達了一種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時至今日,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也仍然常常被引用,激勵著人們昂揚向上。所以說王之渙很勵志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讀后令人振奮。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首先,詩的前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寫的就是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它的意思是說,王之渙登上鸛雀樓,遠遠看到了一輪落日正向著連綿起伏的群山落下,漸漸沉沒。而流經(jīng)樓前的黃河之水,則奔騰咆哮著流向大海。結(jié)合地理知識來看,詩人這里顯然是以極其樸素的語言,高度概括了萬里河山。

即它所展現(xiàn)出來的畫面,極其寬廣遼遠,并且具有磅礴氣勢。與其意境相近的詩句還有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所以從寫景來看,王之渙的這兩句詩便堪稱是千古名句了。但真正讓這首詩歷經(jīng)千年歲月而不朽的因素,卻是詩的后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中,所蘊含著的樸素而深刻的哲理。

它的意思是說,如果想要遍覽千里風(fēng)景,那就需要再登上一層樓。也就是所謂的“站得高,看得遠”。我們說唐代詩歌其實是忌說理的,但王之渙這兩句詩卻在平鋪直敘地寫登樓的過程中,就把理展現(xiàn)了出來,這就不得不稱贊他的藝術(shù)功力之深厚了。同時它還是在前兩句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基礎(chǔ)上,向讀者展示了更磅礴的氣勢,以及更壯麗的景象。

而說到這兩句蘊含的哲理,它主要體現(xiàn)的就是王之渙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你想要看得更遠,那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要固步自封,而是放開眼界,讓自己站得更高。對于現(xiàn)如今的我們來說,王之渙這首詩所蘊含的哲理,無疑是具有跨越時空的力量,它依然能夠激勵著我們昂揚向上,可以說適用于每一個人,以及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綜觀王之渙的這首詩,雖然它只有短短二十字,卻以千鈞巨椽,繪出了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以及表達出了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讀后令人振奮。當然,古典詩歌中諸如此類的詩句還有很多,你最喜歡...

查看詳情>>

搜索更多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