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容
大書法家米芾:堅決不用別人用過的書寫工具
米芾(1051-1107),字元章,湖北襄陽人,號海岳外史,又號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著名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書畫自成一家,創(chuàng)立了"米點山水"。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但其個性怪異,舉止顛狂。
米芾平生從來不用別人用過的東西,曾經當過太常博士,負責皇家宗廟的祭祀事務,祭祀時穿的官服他嫌臟,就玩命地洗,連官服上的花紋都被洗掉了。就為了這,米芾受到降職處分。
宋徽宗十分器重米芾,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徽宗在宮廷內院擺上一張長長的桌子、桌上鋪有長二丈的絹帛,旁邊放著瑪瑙硯、李廷墨、牙管筆、金硯匣和玉鎮(zhèn)紙、水滴等御用的書寫工具,然后派人把米芾請來,叫他當場揮筆,徽宗自己藏在簾后靜靜的觀賞,米芾不急不忙的提起筆來,筆走龍蛇揮灑自如,徽宗看了非常喜歡,連聲贊嘆!米芾寫完后,輕聲向簾后徽宗請求“陛下,這硯臺已被臣濡染,陛下不宜再用,就賞賜給臣吧!”徽宗愛才惜才,立即就點頭允許!
米芾得到賞賜,就向忘年之交曾祖展示:“我得到一方稀世之硯”,曾祖說:“如今膺品充斥,你的寶硯是否讓我鑒賞一番?”米芾連忙起身取硯,曾祖知道米芾有潔癖,他把手清洗干凈,才小小心心的把寶硯拿在手中,左看右看,贊賞不已說:“這硯臺看外形,確實是上品,但不知發(fā)墨情形如何?”米芾忙叫家僮取水,心急的曾祖等不及水到,就吐了一口口水在硯臺上開始磨墨,米芾愣住了,而且很不高興說:“這硯臺已被污損,失去了它的珍貴?!闭f完就把這硯臺給了曾祖,無論曾祖如何道歉,米芾就是不肯要這硯臺了。
查看詳情>>與“大書法家米芾:堅決不用別人用過的書寫工具”相關的文章
黃庭堅流派下的書法家,他的書法讓世人銘記
黃庭堅的書法跌宕舒卷,縱橫捭闔。南宋學他的人,往往得其形而失之神,惟陸游、范成大,頗能得其三味。但今天我們介紹的是這位書法家:陸游(1125- -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笠澤翁、笠澤漁隱、九曲老樵,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陸宰子。以萌補登仕郎,舉試薦送屢在前列,然為秦檜所妒。檜死,始為寧德主簿,孝宗稱其力學有聞,言論剴切,遷樞密院編修官。后知夔、嚴兩州。范成大帥蜀,游為參議官,淳熙五年(1178年)東還。七年,提舉江西常平茶鹽公事。十六年,任禮部郎中,遂遭劾罷,閑居十余年。嘉泰二年(1202年),被召修孝、光二朝實錄,次年書成,遷寶謨閣待制,致仕。工詩文,與楊萬里、范成大、尤袤并稱“南宋四大家”。
書史上并沒有陸游書出黃庭堅的文字記載。之所以將他放人這個流派,是其書風特點在很大程度上接近黃庭堅。陸游晚年詩中談到自己的學書淵源,日:“草書學張顛,行書學楊風。平生江湖心,聊寄筆硯中?!?《暇日弄筆戲書》)又云:“學詩當學陶,學書當學顏”。(《自勉》)按陸游所言的書學三家,恰好也是黃庭堅最推崇的幾位。他的行草代表作《自書詩卷》,取勢欹側,長筆四展,字態(tài)瘦長且中宮斂結,筆意蒼秀更有一股郁勃雄豪之氣貫穿其中...…諸如此類,與黃庭堅書法有著極其相似之處。
或許這是巧合,但不管怎么說,黃庭堅在當時影響之大是事實,陸游也許不會追逐時尚,但非常可能從喜愛黃字的角度去取法乎上,結果與黃諳合。只不過和黃庭堅比,陸游的不足之處在于他在傳統(tǒng)上所注人的功力尤顯缺乏罷了。這一點從黃、陸二人對《蘭亭》的不同態(tài)度可以看出:黃庭堅經過艱苦的實踐,才領略出“不師其意使作行勢,正如美西子捧心而自悟其丑”(《山谷題跋》)的要訣;而陸游卻把學《蘭亭》看作是禪宗的頓悟,認為“觀《蘭亭》當如禪家勘辨人門便了”(《放翁題跋》),從而忽視了必要的漸修過程。
黃庭堅書法一直是我們現(xiàn)代人都喜歡的書法風格之一,也可能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讓黃庭堅書法在不斷更新,不斷讓世人記得書法家最優(yōu)秀的一個人!
查看詳情>>與“黃庭堅流派下的書法家,他的書法讓世人銘記”相關的文章
行書有哪些代表人物?看看書法史上行書的幾塊里程碑
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是介于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也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產生的。
行書作為眾多書法中的一種,在歷史的長河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從古至今,前人也給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行書書法瑰寶。
而行書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呢?
01代表人物一:王羲之
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行書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zhí)扉T,虎臥鳳闕”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贊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02代表人物二:顏真卿
唐代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創(chuàng)“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并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
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暢達而腴潤。
03代表人物三:蘇軾
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他的《黃州寒食帖》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為“宋四家”。
他曾經遍學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再將王僧虔、徐浩、李邕、顏真卿、楊凝式等名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融會貫通后自成一家。存世作品有《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和《祭黃幾道文》等帖。
04代表人物四:米芾
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與黃庭堅、蘇軾、蔡襄并稱為“宋四家”。
05代表人物五:趙孟頫
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贊譽很高。篆隸楷草書俱佳,以楷書、行書造詣最深、影響最廣。
他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同時代的書家對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將其列入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
天下三大行書,因為有諸家的稱賞贊譽,世人遂將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祭侄稿》以及蘇軾《寒食帖》與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或單稱《寒食帖》為“天下第三行書?!?/p>
還有人將“天下三大行書”作對比說:《蘭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風格,《祭侄稿》是圣哲賢達的風格,而《寒食帖》是學士才子的風格。它們先后媲美,各領風騷,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三塊里程碑。
查看詳情>>與“行書有哪些代表人物?看看書法史上行書的幾塊里程碑”相關的文章
隋唐五代書法家高手林立,作品可謂琳瑯滿目
隋唐五代書法概述隋代是中國書法發(fā)展的一個關鍵時期,雖然只有短短十七年,卻上乘魏晉六朝因革發(fā)展的遺風,下開唐代逐調整趨向規(guī)范的新局。著名書法家有智永、智果、丁道護等人,歐陽詢、虞世南歷仕陳隋,嚴格說來也屬于隋代書法家之列。
唐代在我國歷史上是統(tǒng)一強盛的帝國,文學藝術繁榮興盛,書法也達到鼎盛時期。唐代書法以具有雄厚的民間基礎,加之統(tǒng)治者提倡,官府社書學,使之成為專科。李世民本人也喜愛書法,曾拜虞世南為師,遍搜二王墨跡,潛心研究,故書法修養(yǎng)很高。《晉祠銘》、《溫泉銘》即是他的手跡。歐陽詢父子、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兄弟,是初唐著名書法家。歐陽詢傳世碑刻有《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虞恭公碑》、《皇本誕碑》等,其子歐陽通有《道周碑》等,多是楷書,其書法妍緊技群,勁險刻厲,墨跡有《草書千文》殘本,《行書千文》全本,《楚奠帖》等。
虞世南唐初與歐陽詢地位相伯仲,評者謂“蕭散灑落,真草惟命,如羅綺嬌青,鹓鴻戲沼。”有《孔子廟堂碑》傳世。
褚遂良源出于虞永興,又進入王右軍堂奧,故有“字里金生,引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之譽。
盛唐時期,通過歐、虞、褚諸家遠追王羲之的勢頭依然連綿不絕,楷書雖難接踵初唐,但草書卻有了新的發(fā)展。開元大書法家張旭在今草基礎上發(fā)展而為“狂草”,使草書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顏真卿一生勤于書藝,真行褚體傳世也最多,“真卿真行書,鋒絕劍催,驚飛逸勢”,傳世作品有《多寶塔碑》、《顏家廟碑》、《麻姑仙壇祀》、《顏禮勤碑》等,并有行草《祭侄文稿》、《自書告 》等等。
釋懷素承顏氏而筆法源于張旭,今、狂草兼優(yōu),為張旭后草書又一大家,有“以狂繼顛”之譽。
晚唐書法趨于盛極而衰的境況,只是柳公權本出于顏而能自出于新意,即以骨法為尚,如轅門列兵,森然環(huán)衛(wèi)。有有《玄秘塔碑》、《神策軍碑》等傳世。
唐代寫經書法亦十分精良,雖信筆出之,但筆法精到,可見當時民間書法也是高手林立。
五代的書家和傳統(tǒng)的作品寥若星辰,可提的人物有楊凝式,他對五代書法做出了特殊貢獻,《唐討外傳》謂“凝式筆亦遒勁,師歐陽詢、顏真卿加以縱逸”,草書天真爛漫,橫風斜雨,落紙云煙,淋漓快目,傳世作品有《神仙巨居法帖》、《韭花帖》、《夏熱帖》等。
查看詳情>>與“隋唐五代書法家高手林立,作品可謂琳瑯滿目”相關的文章
他在書壇的名氣小,書法造詣非凡卻不輸書法家
說到書法家,我們能想到王羲之、顏真卿這些大名鼎鼎的書法家,但是有一些人在書壇的名氣并不大,卻寫出一手好書法,比如清朝進士陸寶忠,他的書法雖不能超越古人,但是實力不在書法家之下。
陸寶忠的書法墨色變化豐富,運筆有力,這樣的書法不僅在清朝的書壇獨樹一幟,就是放在當代書壇,也算是佼佼者,尤其打臉一些寫丑書的書法家。從陸寶忠的書法中可以看出,他在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距離均等,給人一種工整端莊的感覺。
在墨色的運用上也有著獨到之處,在起筆和收筆的時候,陸寶忠多用濃墨,運筆中墨色淡化,整個字的墨色有著明顯的深淺變化,對比強烈,也給欣賞者帶來了不同的視覺感受。雖然是一個文人,但是字里行間流露出來氣韻不在一些書法家之下。尤其是有一些書法家用針管噴墨,翻跟頭寫書法,吼書等等,一味的求新奇,而忽略了傳統(tǒng)書法的意義,如果這些書法家看到陸寶忠的書法,會感到汗顏。
陸寶忠在南書房工作了近二十年,增加了自己的學養(yǎng),所以他不是一位專業(yè)書法家,卻能寫出一手好書法的原因就是文學修養(yǎng)滋潤了他的書法,并不像有些書法家,只學習其字形,而不注重學識修養(yǎng),甚至以奇特博人眼球,在這點上和陸寶忠相差甚遠。
只是陸寶忠不到六十就去世了,傳世書法并不多,并沒有受到重視,直到后來人們在整理陸寶忠的資料時,才發(fā)現(xiàn)他不僅是一位飽讀詩書的文人,也是一位被遺忘的書法家。雖然陸寶忠的書法受到館閣體的影響,但是并沒有完全局限于館閣體,而是能寫出自己的風格,這點十分的難能可貴。
他的書法并沒有形成開宗立派的風格,但是他的書法遵循著古人的筆法和章法,并沒有脫離書法的傳統(tǒng)道路,雖然他的書法大多是端莊工整的感覺,筆畫嚴謹,但是絲毫沒有呆板之感。每個字的筆畫打破了館閣體的均衡之感,筆畫之間相互揖讓,收放自如,體現(xiàn)出陸寶忠非凡的書法造詣。
從古至今像陸寶忠這樣的人有很多,名氣不大,書法造詣卻很深厚。他一生把文學修養(yǎng)放在首位,所以他的書法沒有俗氣之感,很多人對他的書法稱贊不已,這樣的書法,不論在筆法上還是在氣韻上都不在書法家之下。
查看詳情>>與“他在書壇的名氣小,書法造詣非凡卻不輸書法家”相關的文章
大書法家董其昌書法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人品到底怎么樣?
董其昌是大書法家,這幾乎不用置疑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人,明代書法家、畫家,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書法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說是大宗匠,一點不為過啊。
但今天要說的是他犯的錯事兒。而這個錯事,幾至關乎人品、文品,因此值得一提。
有一件書法作品叫《庾信詩》,狂草體,最早的時候有人題字說這是謝靈運(小名客兒,史稱謝客)的書法,明代人豐坊專門對這件書法作品進行了考證,并把考證的結果書寫在《庾信詩》的末尾,考證證據(jù)很清楚說,這不是謝靈運的作品,理由是謝靈運是生于385年,死于433年,而庾信是生于513年,死于581年,一個生于前代的人,不可能書寫后世人的詩歌,這是非常清楚的考證。但是豐坊并沒有考證出來這件書法作品是誰寫的,仍然存疑。
后來董其昌見到這冊書法,認為狂草始于張旭,于是直接指定這本書法是張旭之跡,由生卒年歲看,這當然沒有問題,張旭是唐代人,書寫前人的詩歌當然不成問題。
可是事情并沒有因此結束,董其昌后來自己的《戲鴻堂帖》時,把這個帖子刻入,并且在后面加了跋文,跋中說這個書法豐枋“持謝書之說甚堅”,意思就是說,豐坊堅定地認為這個帖子是謝靈運所書。董其昌則終于辨明了這是張旭的書法,因此,對于這個書法來說,是有再造之功的。
董其昌的這種做法,顯然是錯誤的,是歪曲史實的。啟功老人在他的《論書絕句》第五十六首記載了這件事,算是狠狠批了一番董其昌的做法。我們來看原詩:
謝客先書庾信詩,早懸明鑒考功辭。騰誣攘善鴻堂帖,枉費千思與萬思。
詩里有典故,因此,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謝客,謝靈運有個小名叫客兒,因此后人稱謝靈運為謝客。先書庾信詩,指在庾信之前就寫下庾信的詩,前人寫后人的詩,這本來就是不可能的事兒。
第二句,早懸明鑒,很早就有明確的鑒定??脊Γ肛S坊,明代人,因為曾經做過禮部考功員外郎,因此,這里以考功替代人名。辭,說法,鑒定語。
第三句,騰誣攘善,宣揚錯誤觀點,排擠正確的好的說法。鴻堂帖,指的是董其昌刻的《戲鴻堂帖》。
第四句,枉費千思與萬思。這里有個典故,當然,這個事兒至今還有爭論,權當故事聽啊。民間有一傳說稱董其昌妻妾較多,按照傳本《黑白傳》的說法,六十歲出頭的董其昌看中了陸紹芳佃戶的女兒綠英,于是他的兒子董祖常帶了人強搶綠英給老子做小妾。陸紹芳當然憤怒,于是在四鄉(xiāng)八里逢人便講,遇人就說,認大家給評理,后來就有人編了個評書故事,題目就叫《黑白傳》,原因是董其昌號思白,另一個主角人物是陸紹芳,源于陸本人面黑身長。評書藝人到處傳唱,董其昌知道后大為羞惱,以為這是一位叫范昶的人搗的鬼,去找范昶算賬,可是范昶并不承認,跑到城隍廟里向神靈起誓,為自己辯白。結果不久范昶恰巧就生暴病死了,于是范母董其昌家逼的,...
查看詳情>>與“大書法家董其昌書法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人品到底怎么樣?”相關的文章
書法家黃庭堅是如何在宋代才子圈獲得一席之地?
書法是漢字的藝術,說得更確切一點,書法是書法家以個人的用筆技巧和審美能力,把漢字的筆畫和結構重新排列組合后,讓漢字變化出更多造型美和結構美的視覺藝術形式。
黃庭堅(1045年——1105年)比蘇軾(1037年——1101年)小幾歲,曾經拜在蘇軾門下,是“蘇門四學士”中讓蘇軾最欣賞的一個,從宋代200多年的歷史來看,在文學與書法上的成就,黃庭堅跟蘇軾齊名,他們并稱“蘇黃”,都堪稱一代宗師。
實際上,他們亦師亦友,惺惺相惜,在文學藝術上相互學習,蘇軾在黃庭堅面前從來沒有以老師自居,因為在蘇軾看來,他某些方面不如黃庭堅。
在文學上,蘇軾是繼柳永(984年——1053年)之后,對宋詞做出巨大貢獻的開拓者,他既能創(chuàng)作婉約纏綿的婉約詞,又能創(chuàng)作出奔放灑脫的豪放詞,在宋詞兩種風格上,蘇軾都做到了游刃有余,精品力作不斷,這是黃庭堅不能比的。
然而,宋代文學不光詞令成就顯著,在詩歌上的成就雖然沒有唐詩那么顯眼,但也可圈可點。
宋詩繼承了唐詩重視內涵和意蘊的優(yōu)點,同時,把生活哲理融入到詩歌中,形成了哲思細密,點鐵成金的哲理詩。尤其以黃庭堅為首的“江西詩派”,傳承了唐代大詩人杜甫的遺風,影響極大,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黃庭堅一直把杜甫看作自己的詩歌教父,在《觀崇德君墨竹歌》一詩中,黃庭堅寫道:見我好吟愛畫勝他人,直謂子美當前身。在他心里,把杜甫崇拜的五體投地,看作是自己的前身。
在詩歌成就上,黃庭堅明顯要比蘇軾更能代表宋詩的成就。1067年,黃庭堅考取進士后,蘇軾偶然獨到黃庭堅的一首詩,大為贊嘆,蘇軾說:自唐代杜甫之后,世上好久沒有出現(xiàn)這樣的詩歌佳作了??梢?,在蘇軾眼里,黃庭堅的詩歌在他之上,深得杜甫的真?zhèn)鳌?/p>
從書法層面來看,黃庭堅與蘇軾都以行書見長,影響力和知名度同樣不相上下。
放眼書法史,我們能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現(xiàn)象,大凡那些被書法史記載的書法家,他們的作品有三大特點,一是創(chuàng)造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新書體。二是從字體線條中能看出鮮明的個性與情懷。三是他們的書法作品如果脫離書法,都是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
黃庭堅的所有書法作品亦如此。如果說杜甫是黃庭堅在文學上的精神導師,那么,晉代書法巨匠王羲之無疑是黃庭堅書法上的精神導師。
黃庭堅有一首沒有冠名的詩作,詩曰: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從此詩中可以看出,黃庭堅對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和楊凝式的《韭花帖》有著一見傾心式的喜愛,只因為這兩幅書法作品都是行書,在用筆中以側鋒為主,寫得隨心所欲,以書法線條直抒胸臆,流露出灑脫、自然、飄逸的格調,是書法家情感狀態(tài)積聚到飽滿程度時,一氣呵成的巔峰之作,也都是不可復制的臻品。
這樣的書法作品,自然能觸動黃庭堅身上的敏感神經,因此,黃庭堅對這兩人的作品進行了長期的臨摹。他把它們的結構拆開又重新組合,對每一筆一畫的布局都做了深入研究,最終把這兩種字體風格融會貫通,轉化成為自己的書寫技巧,為今后個人的推...
查看詳情>>與“書法家黃庭堅是如何在宋代才子圈獲得一席之地?”相關的文章
書法家黃庭堅:骨子里的文人愛好山水
每一個朝代的詩人寫詩都有他的時代背景,一個時代一個風格,通過黃庭堅的詩,你能看出他是哪個朝代的嗎?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黃庭堅是哪個朝代的。
黃庭堅,生于1045年,卒于1105年,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大文學家,書法藝術家,詩人,詞人,字魯直。黃庭堅號山谷道人,生卒年間1045年-1105年,是和蘇軾齊名的大文學家,被世人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四家”,傳世的詩詞,書法作品有很多,而且黃庭堅是一個好官的文人 ,他任過的官有葉縣尉,國子監(jiān)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等,但是官運不濟,數(shù)次被貶,命運坎坷。
在宋代詩人中,黃庭堅不僅官當?shù)帽容^多,而且名號也顯得特別多,黃庭堅號,除了眾人皆知的山谷道人,涪翁等,還有一些不被大眾熟知的繩權,黃九等,可以想像這些別號都寓意很多內涵,大多是和當時的現(xiàn)實情景相符,可以縱觀黃庭堅的生平經歷,遭受諸多磨難,年老時無以為用,郁郁不得其志,時有悲憤難抒,這時就用字號晦其名,假言托喻,即而放浪形骸,實現(xiàn)另一種可以掌控的自由自在,黃庭堅不僅號多,而且他的字,自號,別號,謚號一樣很多,常見的不常見,因時因地不同,使用的名號也不同,可見他的生活經歷是有多曲折跌宕,這也能從側面反映黃庭堅的個性風格,灑脫不羈,卻又想追求一番事業(yè),頂天立地,自強不息,屢遭貶斥,依舊不屈不撓。他最出名的自號是山谷道人,還用此號出過著作《山谷詞》,可見黃庭堅還是一個骨子里的文人,愛好山水,這樣的文人對官場還是不太適應的。
黃庭堅的故事
據(jù)說在黃庭堅中了進士之后,被朝廷任命到安徽黃州當知州。有一天中午,他一個人坐在府衙內,不知不覺就睡著了。夢中,他發(fā)現(xiàn)自己來到了一處山村里,山村的其中一間屋子前,放著一個香案,一個老婆婆跪在香案前不停地禱告。她的嘴里念念有詞,黃庭堅聽在耳中似曾相識,但卻又一下子記不起來。這時,他忽然感覺自己肚子有些餓了,看到香案上放著一碗芹菜面,于是便不假思索,端起那碗一口氣就把它吃完了。
吃完后,黃庭堅又回到府衙,這個時候,正好有人進來,黃庭堅被驚醒,才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是一場夢。第二天,他又在府衙內午睡,奇怪的是,做了和昨天一模一樣的夢。
醒來的時候,黃庭堅覺得很不可思議,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就順著夢中依稀記得的道路,找到了那個小山村。更奇怪的是,那座小山村竟和他夢里的景色一樣。很快,他又找到了那個曾在他夢里出現(xiàn)過的,一直在祈禱不停的老婆婆。
黃庭堅上前詢問。那老婆婆說,她這是在祭祀她的女兒。而今天,恰好是她女兒二十六年的忌辰。每天她祭祀的時候,總會在香案上放一碗芹菜面,那是因為她的女兒十分喜歡吃芹菜面。
黃庭堅一聽不禁嚇了一嚇,自己今天的年齡正好二十六歲。于是他讓那個老婆婆帶路,走進她女兒的閨房查看。他看到屋里有一個很大的箱子,就問那個老婆婆說,這個箱子里面放了上面。老婆婆告訴他,那里藏著他女兒生前的書,但是卻又找不到鑰匙,...
查看詳情>>與“書法家黃庭堅:骨子里的文人愛好山水”相關的文章
后人得顏真卿書法精髓的微乎其微,這9位學顏體的書法家你認識嗎?
米芾認為顏真卿的書法有“篆籀氣”,這正如“錐畫沙”式的中鋒用筆,使顏體書法能得自然之妙,其字結構沉著、大氣磅礴、多力筋骨。要追溯顏真卿書法的淵源,還應從六朝碑刻中尋覓。書法史料記載,顏真卿書法得力于《北魏吊比干碑》,也從《瘞鶴銘》、《郙閣頌》、《高植墓志》、《太公望表》等汲取學養(yǎng)。筆法方面受張旭的影響頗深,亦對王羲之、王獻之及褚遂良有過深入研習。從古至今。學顏真卿書法的書家數(shù)不勝數(shù),但能得顏真卿書法精髓的卻微乎其微。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接下來就后世學顏體的代表書家進行簡要分析,如能為每一位學顏真卿書法的同道有所裨益,幸甚至哉!
第一位:柳公權
柳公權學顏真卿“脫筋換骨”,他將顏體字形拉長、筆畫相應變細,但其用筆方法并未改變。其書法最明顯的特點是有著外露的筋骨、彈性十足的筆畫。提到“顏筋柳骨”,人們就會想到顏真卿與柳公權,毋庸置疑,算得上是古今學顏體的宗師級人物!在楷書歷史上,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并稱為“歐顏柳趙”。遺憾的是當前學柳體的寥寥無幾。
第二位:蘇軾
蘇軾學顏真卿“肉中見骨”,實乃學顏體的重要策略,即下筆不能拘謹,用筆膽子一定要大。蘇軾學顏體書法,不僅能進去,還能出來,而且能變,這很了不起。蘇軾學顏體書法,為何能有渾厚蒼健,氣勢博大的境界?這主要受益于《東方朔畫贊》。
第三位:黃庭堅
黃庭堅學顏真卿“得之筆法”,他學顏體最不像“顏體”,卻對顏體筆法游刃有余。
第四位:劉墉
劉墉學顏真卿“由嚴變婉”,這種“師古、泥古”后,而又能化之,且出神入化的,實在不多見。劉墉學顏體書法,意趣橫生、結構遒媚。
第五位:錢灃
錢灃學顏真卿“惟妙惟肖”,寫得最成功的是《大字麻姑山仙壇記》與《元次山碑》。錢灃學顏體,毫不夸張地說,專業(yè)技能是最強的。學顏體能做到“能散能拓”,錢灃是也。
第六位:伊秉綬
伊秉綬學顏真卿“最得精髓”,不僅用顏體楷法寫隸書,亦用隸書運筆法寫顏體??涤袨檎f“汀州精于八分,瘦勁獨絕。”,沙孟海評“伊秉綬是隸書正宗?!保侒w名家何紹基認為“大人八分出二篆,使墨如漆楮如簡?!币帘R深諳顏體“變化”之妙,并從顏真卿師法的《北魏吊比干碑》中下功夫,正所謂“師法師之所學”,皆為我用??偠灾?,伊秉綬學顏體筆法,又能得顏體骨氣,重要因素應是以“我”為大,后輩書法道友當學之。
第七位:張廷濟
張廷濟學顏真卿“功力匪淺”,他博采諸家,卻與顏體有緣,一學便能得之神韻,實乃常人不能及也。
第八位:何紹基
何紹基學顏真卿“名氣最大”,他遍臨南北朝碑刻,在隸書上功夫頗深,并以“隸滲顏字”,再參以《信師禪師碑》、《張黑女墓志》,寫出了自己的面貌。他受學顏體大家劉墉的影響,并常用“提筆絞筆”寫顏體。他學顏體“熟雖無過”,卻恰因“熟”的習氣,喪失了顏體的“魂”,多了幾分“俗氣”,實在是美中的不足。
第九位:翁同龢
翁同龢學顏真卿“兼收眾長”,他最喜用錢灃的筆法寫顏體,并將北碑與顏體合二為一,這雖不是什么...
查看詳情>>與“后人得顏真卿書法精髓的微乎其微,這9位學顏體的書法家你認識嗎?”相關的文章
“顏筋柳骨”的顏真卿除了書法家,還有另一個不平凡身份
顏真卿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顏真卿出身在名門,但是在3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在母親的教育下,長大后的顏真卿學識淵博,喜歡撰寫詩詞,喜歡提筆練習書法,公元前734年,顏真卿中進士,隨后兩年的時間,顏真卿被朝廷錄用,大人校書郎,公元前746年,顏真卿在巡視的事實平凡了很多冤案,深受百姓的愛戴,但也是同年,顏真卿被朝廷下詔終生禁止錄用。
公元前749年,顏真卿升任殿中侍御史,因為和楊國忠是死對頭,便被調取了東都,在中,顏真卿為平底你個這場大得戰(zhàn)亂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當時顏真卿還在平原,聽到這消息之后,連忙利用身邊的一切資源起兵抵抗這場戰(zhàn)亂,安史之亂爆發(fā)之后,由昌盛時期迅速轉為衰敗。
安史之亂結束之后,顏真卿再次回到朝中,受任御史大夫,迅速開始重振朝紀,長安在廣平王的帶領下收復,之后,顏真卿深受的贊賞,卿任浙西節(jié)度使。公元前762年,太子繼位,顏真卿為利州刺史,除了在朝堂上,顏真卿對于百姓也十分的注重,他關心民眾疾苦,注重農業(yè)的發(fā)展,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民間的災難,深受百姓的愛戴,公元前779年,李豫駕崩,783年,叛亂的淮西節(jié)度使攻陷汝州。
建議派顏真卿前往李希烈軍中。顏真卿到的時候,對方總是在給自己下馬威,顏真卿知道,自己的命終將會在這里終結,但是他絕對不會背叛大唐,最終忠至滅身,享年76歲,顏真卿為大唐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的書法為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顏真卿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查看詳情>>與““顏筋柳骨”的顏真卿除了書法家,還有另一個不平凡身份”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