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籀】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zhòu

注音:ㄓㄡˋ

筆順讀寫:撇、橫、點(diǎn)、撇、橫、點(diǎn)、橫、豎鉤、提、撇、豎提、點(diǎn)、橫折鉤、撇、豎、橫折、橫、豎、橫

籀的筆順
部首:
筆畫數(shù): 19
結(jié)構(gòu): 上下
繁簡對應(yīng):
五筆: TRQL
五行:
部外筆畫: 13
統(tǒng)一碼: 7C40
倉頡: HQHW
鄭碼: MDYK
四角: 88562
電碼: 4699
區(qū)位: 8406
筆順編號: 3143141213545325121
英語翻譯: recite, read; style of calligraphy
異體字:
  • 基本解釋

  • 詳細(xì)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文解字

(1)〈Hao86.com書〉

(2)(動(dòng))讀書;諷誦:~讀|諷~。

(3)(名)指籀文。

動(dòng)詞

(1) 同本義

籀,讀書也?!墩f文》

卜籀云。——《春秋傳》。按,今本《左傳》凡卦兆之詞皆以繇為之。

重籀《論語》諸書?!卤搿稒z論·訂孔下》

睲河海之行、帝王、妃后、臣宰、農(nóng)工、徒隸之法,無不籀也?!濉?龔自珍《知?dú)w子贊》

(2) 又如:籀讀(誦讀);籀書(即籀文)

(3) 通“抽”。抽取;引出

揮兔豪而匪固,籀魚網(wǎng)而終滅。——唐· 李儼《益州多寶寺道因法師碑文》序

(4) 又如:籀演(引申;演繹)

名詞

(1) 漢字的一種文體。一名大篆

周宣王史名籀,其所著文字曰籀文。亦曰大篆?!?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

籀,史籀,周太史造大篆?!队衿?/p>

仇校篆籀,篇章畢覿?!獣x· 左思《魏都賦》

(2) 又如:籀文(我國古代書體的一種);籀篆(古代的一種書體。即大篆)

籒【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畫:21畫,部外筆畫:15畫

《廣韻》《韻會》《正韻》直又切《集韻》直祐切,??音胄。史籒,周宣王太史名,造大篆?!斗〞鴶帯坊N文者,史籒所作也,與古文大篆小異,後人以名稱書,謂之籒文?!镀呗浴吩唬簠u周時(shí)史官敎學(xué)童書也,與孔壁古文異體,卽奇字也。其跡則《石鼓文》存焉。《學(xué)古編》李斯旣作小篆,遂以籒文爲(wèi)大篆。

《說文》讀書也。

說文解字

籒【卷五】【竹部】

讀書也。從竹?聲?!洞呵飩鳌吩弧安坊N”云。直又切〖注〗卜籒,占卜認(rèn)讀。

說文解字注

(籒)讀書也。言部曰。讀籒書也。敘目曰。尉律學(xué)僮十七巳上始試。諷籒書九千字。乃得爲(wèi)吏。試字句絕。諷籒連文。謂諷誦而抽繹之。滿九千字皆得六書之恉。乃得爲(wèi)吏也。此籒字之本義。經(jīng)傳尟用。周宣王時(shí)大史以爲(wèi)名。因以名所箸大篆曰籒文。迄今學(xué)者絕少知其本義者。故於讀下籒書改爲(wèi)誦書。於敘目釋爲(wèi)籒文九千字。重悂貤繆??蓜賴@哉。毛傳曰。讀抽也。方言曰抽、讀也。抽皆籒之假借?;N者抽也。讀者、續(xù)也。抽引其緒相續(xù)而不竆也。亦假紬字爲(wèi)之。大史公自序。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如淳云。抽徹舊書故事而次述之也。亦借繇字爲(wèi)之。春秋傳?筮繇辭。今皆作繇。又俗作??。據(jù)許則作籒。服?曰。繇、抽也。抽出吉兇。從竹。?聲。此形聲包會意。直又切。三部。春秋傳曰。?籒云。左傳?筮皆云繇。此言?以該筮也。

籀字組詞造句

籀的方言集匯

◎ 粵語:zau6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 liu5 cu1 [寶安腔] ciu3 [海陸豐腔] liu5 chiu1 [客英字典] liu5 [客語拼音字匯] zu4

籀的字源演變

別人正在查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