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名)古代重量單位;也是貨幣【hao86.com好工具】單位。
名詞
(1) 古代重量單位,或說等于六兩,或說等于六兩半
墨辟疑赦,其罰百鍰,閱實其罪。——《書·呂刑》
(2) 錢幣
便是自認罰鍰,也得有個數(shù)目,好據(jù)供入責。——《兒女英雄傳》
(3) 通“環(huán)”。圓環(huán)
倉瑯根,宮門銅鍰也。——《漢書·孝成趙皇后傳》
木門倉瑯根,謂宮門銅鍰,言將尊貴也。——《漢書·五行志》
鍰【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戸關(guān)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guān)切,音還?!墩f文》鋝也?!队衿妨鶅梢??!缎栄拧范你徳粌桑邪朐唤?,倍捷曰舉,倍舉曰鋝,謂之鍰。宋咸曰:舉三兩,鍰六兩?!稌?img src="https://static.hao86.com/invalidZi2/1ff63c99bbcbe6c7d97f62e88ef689da.png" alt="??" class="lm_img" />》其罰百鍰?!秱鳌妨鶅稍绘D。鍰,黃鐵也?!夺屛摹锋D,戸關(guān)反。六兩也。鄭及爾雅同?!墩f文》云六鋝也。鋝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也。馬同:又云,賈逵說,俗儒以鋝重六兩?!吨芄佟穭鼐配s。俗儒近是?!妒琛贰犊脊び洝吩聘昝厝s。馬融云:鋝,量名。當與呂鍰同。俗儒云:鋝六兩爲一川。不知所出耳。鄭康成云:鍰,稱輕重之名。今代東萊稱,或以大半兩爲鈞,十鈞爲鍰。鍰重六兩大半兩,鍰、鋝似同也。或有存行之者,十鈞爲鍰,二鍰四鈞而當一斤。然則鍰重六兩三分兩之二,《周禮》謂鍰爲鋝,如鄭康成之言,一鍰之重六兩,多於孔王所說,惟挍十六銖爾黃鐵,今之銅也?;ピ斾s字註。
又與環(huán)同?!肚皾h·五行志》宮門銅鍰?!对]》鍰,讀與環(huán)同。
又《集韻》胡慣切,音患。
又《五音集韻》王眷切,音院。義同。
又《韻補》葉胡涓切,音懸。《蘇軾·月華寺詩》天公胡爲不自憐,暮使百鎰朝千鍰。
說文解字
鍰【卷十四】【金部】
鋝也。從金爰聲?!读P書》曰:“列百鍰?!睉絷P(guān)切
說文解字注
(鍰)鋝也。尚書釋文引六鋝也。六誤衍。鄭注攷工記曰。許叔重說文解字云。鋝、鍰也。今東萊謂大半兩爲鈞。十鈞爲環(huán)。環(huán)重六兩大半兩。鍰鋝似同矣。周禮職金正義曰。夏侯、歐陽說。墨罰疑赦。其罰百率。古以六兩爲率。古尚書說百鍰。鍰者、率也。一率、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也。百鍰爲三斤。鄭玄以爲古之率多作鍰。玉裁按古文尚書呂?作鍰。今文尙書作率。亦作?;蜃黟?。史記周本紀作率。尙書大傳一六兩、作。漢書蕭望之傳金之法、作。皆今文尚書也。今文謂率六兩。說古文者謂鍰六兩大半兩。許用古文說者也。百鍰爲三斤。正與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數(shù)相合。從金。爰聲。戶關(guān)切。十四部。書曰。古本作書曰。趙本作虞書曰。今按當作周書曰。罰百鍰。呂?文。東原師曰。鍰、鋝篆體易譌。說者合爲一??治慈灰病fD當爲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攷工記作垸、其叚借字。鋝當爲六兩大半兩。史記作率、漢書作、其假借字。二十五鍰而成十二兩。三鋝而成二十兩。呂?之鍰當爲鋝。弓人膠三鋝當爲鍰。一弓之膠、三十四銖二十五分銖之十四。不得多至二十兩也。
鍰字組詞造句
鍰的方言集匯
◎ 粵語:waan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