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xì)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名)皮膚上長的像水泡的小疙瘩:~疹|(hao86.com好工具)水~。
名詞
(1) 面部所生的小瘡,俗稱粉刺
臉上的小皰一個(gè)一個(gè)都紅而且亮起來。——茅盾《子夜》
(2) 皮膚上長的像水泡的小疙瘩 。如:手上燙起了一個(gè)皰;小水皰;小膿皰
皰【午集中】【疒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5畫
《集韻》披教切,音砲。腫病。通作。
又皮教切,音抱。面生氣也。原字從皮,不從攴。(皰)《唐韻》旁敎切《集韻》《韻會》皮敎切,庖去聲?!墩f文》面生氣也?!缎煸弧访姣徱??!恫┭拧凡∫?。《正字通》凡手足臂肘暴起如水泡者謂之皰?!痘茨献印ふf林訓(xùn)》潰小皰而發(fā)痤疽?!俄n愈·食蝦蟇詩》雖然兩股長,其奈脊皴皰。
又《廣韻》匹貌切《集韻》披敎切,音砲。義同。《集韻》亦作??皰。或作胞。
說文解字
皰【卷三】【皮部】
面生氣也。從皮包聲。旁教切
說文解字注
(皰)面生氣也。玉篇作面皮生氣也。玄應(yīng)書一作面生熱氣也?;茨稀⑿“挾l(fā)痤疽。高曰。皰、面氣也。玄應(yīng)引作靤。從皮。包聲。旁敎切。古音在三部。
皰為謎底的謎語
皰的方言集匯
◎ 粵語:paau3
◎ 客家話:[客英字典] pau5 [海陸豐腔] pau5 [臺灣四縣腔] pau5
◎ 潮州話:p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