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liǎng

注音:ㄌㄧㄤˇ

筆順讀寫:橫、豎、橫折鉤、撇、點(diǎn)、撇、點(diǎn)

兩的筆順
部首:
筆畫數(shù): 7
結(jié)構(gòu): 獨(dú)體
繁簡對應(yīng):
五筆: GMWW
部外筆畫: 6
吉兇寓意:
統(tǒng)一碼: 4E24
倉頡: MOOB
鄭碼: ALOO
四角: 10227
電碼: 0357
區(qū)位: 3329
筆順編號: 1253434
姓名學(xué): 多用男性
英語翻譯: two, both, pair, couple; ounce
異體字: ?????
  • 基本解釋

  • 詳細(xì)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文解字

(1)數(shù)目;一個(gè)加一個(gè)是兩個(gè)。“兩”一般用于量詞和“半、千、萬、億”前。注意“兩”和“二”的用法不全同。讀數(shù)目字只用 “二”不用“兩”;如“一、二、三、四”。小數(shù)和分?jǐn)?shù)只用“二”不用“兩”;如“零點(diǎn)二(0.2);三(好工具h(yuǎn)ao86.com)分之二”。序數(shù)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詞前;用“兩”不用“二”。在傳統(tǒng)的度量衡單位前;“兩”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為多(“二兩”不能說“兩兩”)。新的度量衡單位前一般用“兩”;如“兩噸、兩公里”。在多位數(shù)中;百、十、個(gè)位用“二”不用“兩”;如“二百二十二”?!扒?、萬、億”的前面;“兩”和“二”都可以用;但如 “三萬二千”、“兩億二千萬”、“千”在“萬、億”后;以用“二”為常。

(2)雙方。

(3)表示不定的數(shù)目;和“幾”差不多:過~天再說|他真有~下子|我跟你說~句話 。

(4)量詞;重量單位。十錢等于一兩;舊制十六兩等于一斤;現(xiàn)用十兩等于一市斤。

量詞

(1) (會(huì)意。從一,兩平分。兩亦聲。本義:二十四銖為一兩)

(2) 同本義  16兩為1斤。今市制折合國際單位制0.05千克,十錢一兩,十兩一斤

兩,二十四銖為一兩。——《說文》

衡權(quán)…本起于黃鐘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瓋烧?,兩黃鐘律之重也。——《漢書·律歷志上》

(3) 雙。用于鞋婁

一兩棕鞋八尺藤,廣陵行遍又 金陵。—— 唐· 戴叔倫《憶原上人》

(4) 匹(長四丈)

歸夫人魚軒,重錦三十兩?!蹲髠鳌らh公二年》

(5) 通“輛”。車一乘

武王戎車三百兩?!稌つ潦摹ば颉?/p>

之子于歸,百兩御之。——《詩·召南·鵲巢》

數(shù)量詞

(1) 二

參天兩地而倚數(shù)?!兑住ふf卦》

以九兩系邦國之民?!吨芏Y·天官·大宰》。注:“兩,猶耦也?!?/p>

兩小兒辯斗?!读凶印珕枴?/p>

陳勝佐之,并殺兩尉。——《史記·陳涉世家》

途中兩狼。——《聊齋志異·狼三則》

兩軍人馬。——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兩騎來是誰?!啤?白居易《賣炭翁》

(2) 又如:兩個(gè)人;兩扇門;兩夫妻;兩頭豬;兩沒(兩者一起死亡);兩肉(兩只牛);兩替(兩批);兩考(官吏的兩次考績);兩榜(明清以會(huì)試(考進(jìn)士)為甲榜,鄉(xiāng)試(考舉人)為乙榜,由舉人考中進(jìn)士,叫兩榜進(jìn)士,簡稱“兩榜”)

(3) 雙方;常用于相對的兩個(gè)方面或成對的人或事物

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今兄弟遘惡,此勢不兩全。——《三國志·魏志》

兩兒齊哭。——《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4) 又

兩股戰(zhàn)戰(zhàn)。

兩鬢蒼蒼?!啤?白居易《賣炭翁》

(5) 又如:勢不兩立;兩敗俱傷;兩相情愿;兩袒(袒露雙肩,女子兼適兩夫家);兩珥(指日、月兩旁的光暈);兩陣(亦兩陣。交戰(zhàn)的雙方所布列的陣勢);兩握(指雙拳);兩視(同時(shí)看兩件事物);兩雄(兩者一起強(qiáng)大);兩儀(指天地);兩交婚(兩家的兒女相互娶嫁為婚)

(6) 表示不定數(shù),多與“一”或“三”前后連用,義為少量

兩三點(diǎn)雨山前?!巍?辛棄疾《西江月》

竹外桃花三兩枝。——宋·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撥弦三兩聲。——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 又如:兩三(幾個(gè)。表示少量);兩言(三言兩語)

副詞

(1) 同時(shí)兼具兩方面,雙方,兩下里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盾髯印駥W(xué)》

(2) 又如:兩兼(兼具兩方面);兩禮(雙方免禮);兩譽(yù)(夸獎(jiǎng)雙方);兩讓(雙方各自責(zé)讓)

動(dòng)詞

(1) 等同;比并

御下,兩馬,掉鞅。——《左傳》

(2) 又如:兩大(兩者并大);兩帝(兩個(gè)天子并立);兩當(dāng)(兩者相當(dāng))

兩【子集下】【入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6畫

〔古文〕?《唐韻》《正韻》良獎(jiǎng)切《集韻》《韻會(huì)》里養(yǎng)切,??良上聲?!墩f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

《玉篇》匹耦也?!吨芏Y·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对]》兩猶耦也,所以協(xié)耦萬民,聯(lián)繫不散,有九事也。

《韻會(huì)》匹也?!蹲髠鳌らh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

車數(shù)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对]》車有兩輪,故稱兩。

《玉篇》二十四銖爲(wèi)兩。

《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

《史記·平準(zhǔn)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wèi)半兩。

《南史·齊和帝紀(jì)》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

《唐韻》《集韻》《韻會(huì)》力讓切《正韻》力仗切,??良去聲《詩·召南》百兩御之。

說文解字

兩【卷七】【?部】

二十四銖爲(wèi)一兩。從一;?,平分,亦聲。良奬切

說文解字注

(兩)二十四銖爲(wèi)一兩。一字衍。禾部曰。十二粟爲(wèi)一分。十二分爲(wèi)一銖。律曆志曰。衡權(quán)本起於黃鍾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爲(wèi)兩。二十四銖爲(wèi)兩。按兩者、?黃鍾之重。故從?也。從一?。會(huì)意。?、逗。平分也。?小徐作兩。誤。今正。也字今增。此說從?之意。?亦聲。良奬切。十部。

兩字的近反義詞

近義詞

兩的方言集匯

◎ 粵語:loeng5
◎ 潮州話:liang2 (líang) niên2/nion2(níe?)

兩的字源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