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蒍】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wěi

注音:ㄨㄟˇ

筆順讀寫:橫、豎、豎、點、撇、橫折、橫折、橫折鉤、點、點、點、點

部首:
筆畫數: 12
結構: 上下
繁簡對應:
五筆: AYTO
五行:
部外筆畫: 9
統(tǒng)一碼: 848D
倉頡: TIKF
鄭碼: EUYU
四角: 44327
電碼: 5666
異體字:
  • 基本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文解字

同“hao86.com”。

蔿【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12畫

《唐韻》韋委切,音蘤。《正韻》於鬼切,音洧。草也。

地名。《左傳·僖二十七年》子玉復治兵于蔿。

姓。《潛夫論》楚蔿氏皆芊姓也。《說文》晉大夫蔿伯。

于蔿,歌名。唐魯山令元德秀所作。

《類篇》呼瓜切,音花。《博雅》蔿譌譁也。

《集韻》驅爲切,音虧。《揚子·方言》楚、鄭謂獪曰蔿。

吾禾切,音吪。草名。

說文解字

蔿【卷一】【艸部】

艸也。從艸爲聲。于鬼切

說文解字注

(蔿)艸也。晉有士蔿。楚有蔿姓。從艸。爲聲。于委切。古音在十七部。大徐引唐韻于鬼切。鬼字恐誤。左傳蔿薳錯出。薳卽蔿字。

蒍的字源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