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喢】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shà

注音:ㄕㄚˋ

筆順讀寫:豎、橫折、橫、撇、橫、豎、撇、豎、橫、橫折、橫、橫

部首:
筆畫數(shù): 12
結(jié)構(gòu): 左右
繁簡對應(yīng):
五筆: KTFV
部外筆畫: 9
統(tǒng)一碼: 55A2
倉頡: RHJX
鄭碼: JMNB
四角: 62077
異體字: ??
  • 基本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文解字

1.古同“”,盟誓時(shí)用嘴吸取(haO86.com牲血)。

2.多話。

喢【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9畫

《廣韻》山輒切《集韻》色輒切,??音萐?!队衿范嘌砸?。

《廣韻》叱涉切《集韻》尺涉切,??音謵。與呫同。詳前呫字註。

失涉切,音攝。

敕涉切,音鍤。義??同。

《廣韻》山洽切《集韻》色洽切,??音霎。小人言也。

《廣韻》楚洽切《集韻》測洽切,??音插。義同。

說文解字

歃【卷八】【欠部】

歠也。從欠臿聲。《春秋傳》曰:“歃而忘?!鄙角⑶?/p>

說文解字注

(歃)歠也。歠者、?也。凡盟者歃血。從欠。臿聲。山沿切。八部。春秋傳曰。歃而忘。隱七年左傳。歃如??。服?曰。如、而也。臨歃而忘其盟載之辭。言不精也。許作而者、古如而通用。許所據(jù)與服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