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嘆詞
(1) 啊 ——用以表示各種感情(如歡欣、寬慰、遺憾或輕蔑等)。如:咳!我怎么忘了?
(2) 哎呀,唉,嗚呼 ——用以表示不幸、悲痛、惋惜或關切。如:咳!這真是意料不到的事
(3) 該死!糟了! ——用作輕微的詛咒。如:咳,我怎么這么糊涂!
(4) 表示感嘆 。如:咳,提起話來就長啦;咳,真有這種怪事兒!
(5) 嗨 ——用以表示問候或引起注意。如:咳,到這兒來??;咳咳(戲曲中起加強樂曲節(jié)奏的襯字)
動詞
(1) 嘆息
黛玉只“咳”了一聲,眼中淚直流下來,回身便走。——《紅樓夢》
(2) 另見
動詞
(1) 小兒笑
咳,小兒笑也。從口,亥聲?!墩f文》
(2) 后泛指笑貌。如:咳咳(喜笑貌),咳笑(小兒笑);
(3) 通“閡”。阻隔
頸尾咳于天地乎?!蛾套哟呵铩?/p>
名詞
(1) 通“孩”。小兒
曾不可以告咳嬰之貌?!妒酚洝け怡o列傳》
(2) 又如:咳兒;咳咳(胎兒拳曲貌);咳嬰(指幼兒剛會笑尚需哺乳)
(3) 另見
動詞
(1) (形聲。從口,亥(
)聲,①( )本義:小兒笑。《史記·扁鵲傳》:“曾不以告咳嬰之兒?!?咳嬰:剛會笑的嬰兒) ②咳嗽 )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巍?蘇軾《石鐘山記》
(2) 又如:咳唾(咳嗽吐唾液);咳逆(咳嗽病的一種。因氣逆而作咳);咳珠吐玉(比喻措辭優(yōu)美);咳血(咳嗽咯血)
(3) 另見
咳【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6畫
〔古文〕孩《唐韻》戸來切《集韻》《正韻》何開切,音頦?!墩f文》小兒笑也?!妒酚洝け怡o傳》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对]》咳嬰,言嬰兒初知笑者。
又《禮·內(nèi)則》父執(zhí)子之右手,咳而名之?!妒琛分^以一手執(zhí)子右手,一手承子之咳而名之。《集韻》或作?。
又《集韻》柯開切,音該。《史記·倉公傳》受其脈書上下經(jīng),五色診奇咳術。《註》奇咳,言奇祕非常術也?!都狻菲嬉袅b,咳音該?!鸢础肚皾h·藝文志》有五音奇胲用兵二十六卷,《淮南子·兵略訓》德奇賌之數(shù),《廣韻》作奇侅,亦作奇賅。咳胲賌侅賅五字皆通。
又與該同。《晏子·外篇》頸尾咳於天地,然而漻漻不知六翮之所在。
又《玉篇》苦代切,音慨。《禮·內(nèi)則》不敢噦噫嚏咳?!夺屛摹房?,苦愛反?!肚f子·漁父篇》幸聞咳唾之音?!肚皾h·宣元六王傳》大王誠賜咳唾?!墩崱扶?,亦作咳。
說文解字
咳【卷二】【口部】
小兒笑也。從口亥聲。孩,古文咳從子。戶來切
說文解字注
(咳)小兒也。內(nèi)則云。孩而名之。爲作小兒而名之也。從口。亥聲。戶來切。一部。
咳為謎底的謎語
咳的方言集匯
◎ 粵語:haai1 hoi4 kat1 koi3
◎ 客家話:[梅縣腔] kak7 ket7 kat8 kem3 kak8 [海陸豐腔] hai2 kiet7 [客英字典] ket7 [臺灣四縣腔] hai2 kiet7 [客語拼音字匯] ked5 [寶安腔] ket7 [陸豐腔] ket7
◎ 潮州話:hai6 , ha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