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xì)解釋
康熙字典
說(shuō)文解字
(動(dòng))兩(好工具h(yuǎn)ao86.com)手捧(東西)。
動(dòng)詞
(1) 兩手相合捧物
受珠玉者以掬?!抖Y記·曲禮》。釋文:“兩手曰掬。”
舟中之指可掬也?!蹲髠鳌ば辍?。注:“兩手可掬?!?/p>
(2) 又如:以手掬水;掬示(捧出來(lái)示眾,昭示)
(3) 置于“可”后,指可以用手捧住。多用來(lái)描寫(xiě)景色鮮明或情緒充溢 。如:笑容可掬;嬌憨可掬;恐怖之色可掬
(4) 抓取,取 。如:掬拋(謂或取或棄。猶擺布)
(5) 卷起;卷縮 。如:掬縮(卷曲收縮);掬蹙(卷縮)
(6) 撅;翹起
八戒采著馬,掬著嘴,擺著耳朵?!段饔斡洝?/p>
量詞
猶捧。指兩手相合所捧的量。如:掬壤(一捧之土);一掬之淚
掬【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huà):12畫(huà),部外筆畫(huà):8畫(huà)
《唐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居六切,音菊。與匊同。兩手曰掬?!抖Y·曲禮》受珠玉者以掬?!妒琛分^手中也?!蹲髠鳌ば辍分壑兄缚赊湟病?/p>
又《詩(shī)詁》兩手曰臼,屈掌曰匊。
又《小爾雅》掬,一升也。今俗謂兩手所奉爲(wèi)一掬,則數(shù)合也。
又《揚(yáng)子·方言》離也。齊曰斯。燕之外郊,朝鮮洌水之閒曰掬?!墩f(shuō)文》在手曰匊。俗作掬?!稄V韻》與同。《韻會(huì)》本作揈。《正字通》本作臼。
說(shuō)文解字
匊【卷九】【勹部】
在手曰匊。從勹米。居六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作掬,非是。
說(shuō)文解字注
(匊)在手曰匊。唐風(fēng)。椒聊之實(shí)。蕃衍盈匊。小雅。終朝采綠。不盈一匊。毛皆云。兩手曰匊。此云在手??謧鲗?xiě)之誤。手部曰。持、握也。握、搤持也。搤、捉也。捉、搤也。把握也。然則在手曰捉、曰搤、曰握、曰持、曰把。不曰匊也。據(jù)篇、韻所言則許書(shū)之譌久矣。玉篇曰。古文作臼。此語(yǔ)尤誤。臼者、叉手也。叉者、手指相錯(cuò)也。廣韻以兩手奉物訓(xùn)臼、誤矣。方言曰。掬、離也。燕之外郊朝鮮洌水之閒曰掬。此方俗殊語(yǔ)。不係乎本字也。從勹米。會(huì)意。米至。兩手兜之而聚。居六切。三部。俗作掬。
掬為謎底的謎語(yǔ)
掬的方言集匯
◎ 粵語(yǔ):guk1
◎ 客家話:[客英字典] kiuk7 [海陸豐腔] kiuk7 [客語(yǔ)拼音字匯] kiug5 [寶安腔] kiuk7 [梅縣腔] kiuk7 [東莞腔] kiuk7 [臺(tái)灣四縣腔] kiuk7
掬的字形對(duì)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