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惠能    huì néng 唐代詩人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盧氏,唐代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唐中宗追謚大鑒禪師。著有六祖《壇經(jīng)》流傳于世。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菽芏U師的真身,供奉在廣東韶關(guān)南華寺的靈照塔中。

本    名
惠能
所處時代
唐代
出生地
唐代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
去世時間
713年
主要作品
《偈一》 《菩提偈》

生平

皈依佛門
  惠能父親早亡,家境貧窮以賣柴為生。一次,惠能打柴回家的路上聽到有人讀誦《金剛經(jīng)》到“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時,便心有所悟。于是萌發(fā)他去黃梅雙峰山拜謁五祖弘忍,由此開始了學(xué)佛生涯。
  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當(dāng)時在湖北的黃梅開壇講學(xué),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翹楚者當(dāng)屬大弟子神秀大師。神秀也是大家公認(rèn)的禪宗衣缽的繼承人。弘忍漸漸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尋找一個繼承人,所以他就對徒弟們說,大家都做一首偈子(有禪意的詩),看誰做得好就傳衣缽給誰。這時神秀很想繼承衣缽,但又怕因為出于繼承衣缽的目的而去做這個偈子,違背了佛家的無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來,在院墻上寫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薄_@首偈子的意思是,要時時刻刻的去照顧自己的心靈和心境,通過不斷的修行來抗拒外面的誘惑,和種種邪魔。是一種入世的心態(tài),強(qiáng)調(diào)修行的作用。而這種理解與禪宗大乘教派的頓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當(dāng)?shù)诙煸缟洗蠹铱吹竭@個偈子的時候,都說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時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沒有做任何的評價。因為他知道神秀還沒有頓悟。
  和尚們的談?wù)?,被在舂米作坊里勞作的惠能聽到了?;菽墚?dāng)時就叫別人帶他去看這個偈子,惠能是個文盲,他不識字。他聽別人說了這個偈子,當(dāng)時就說這個人還沒有領(lǐng)悟到真諦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個偈子,央求別人寫在了神秀的偈子的旁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由這首偈子可以看出惠能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說他是十世比丘轉(zhuǎn)世),他這個偈子很契合禪宗的頓悟的理念。是一種出世的態(tài)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lǐng)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弘忍看到這個偈子以后,問身邊的人是誰寫的,邊上的人說是惠能寫的,于是他叫來了惠能,當(dāng)著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說:寫得亂七八糟,胡言亂語,并親自擦掉了這個偈子。然后惠能在槽廠(舂米作坊)舂米的時候,五祖去給問他一些話,從話里聽出來惠能是真正的開悟了,于是五祖拿竹杖在地上打了三下就走了。這時惠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三更的時候去了弘忍的禪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講解了《金剛經(jīng)》,并傳了衣缽給他。然后為了防止神秀的人傷害惠能,讓惠能連夜逃走。于是惠能連夜遠(yuǎn)走南方,跟隨打獵人隱居15年之后,出山說法,在曹溪寶林寺創(chuàng)立了禪宗的南宗。在五祖?zhèn)鞣ńo惠能的第二天,五祖寺的僧人們知道了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惠能,但沒有追到。后來神秀成為護(hù)國法師,形成“南能北秀”的格局。

南北爭端
  惠能歸嶺南后,于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正月初八到廣州法性寺。印宗法師在該寺內(nèi)講《涅盤經(jīng)》之際,“時有風(fēng)吹幡動,一僧曰:風(fēng)動;一僧曰:幡動;爭論不休,惠能進(jìn)曰:不是風(fēng) 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印宗聞之竦然若驚。知惠能得黃梅弘忍真?zhèn)鳎彀轂閹?,并為之剃度?br />  儀鳳二年(677年),韶州刺史韋璩仰其道風(fēng),率同僚入山請惠能入城,于大梵寺講堂為眾說法,兼授無相戒。僧尼道俗集者千余人,門人法海編錄其法語。
  惠能到曹溪寶林寺(今廣東韶關(guān)南華寺),弘揚(yáng)禪宗,主張“頓悟”,影響華南諸宗派,人稱“南宗”,在此傳法長達(dá)37年之久。當(dāng)時,六祖惠能的同門師兄神秀,主張“漸悟”,在華北勢力頗盛,號稱“北宗”。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和唐中宗即遣內(nèi)侍薛簡往曹溪召其入京?;菽芤跃锰幧搅郑赀~風(fēng)疾,辭卻不去。薛簡懇請說法,將記錄帶回報命。中宗因贈摩納袈裟一領(lǐng)及絹五百匹以為供養(yǎng)。并命改稱寶林寺為中興寺,由韶州刺史重修,又給予法泉寺額,并以惠能新州故宅為國恩寺。
  唐玄宗開元二年(730年),在河南滑臺(今滑縣)的無遮大會上,惠能弟子荷澤神會辯倒了神秀門人崇遠(yuǎn)、普寂,使得“南宗”成為中國禪宗正統(tǒng)。

圓寂
  延和元年(712年)惠能回至新州,命門人建報恩塔。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圓寂于新州國恩寺,世壽七十六,唐憲宗謚號大鑒禪師?;菽軋A寂后,其真身不壞,被運(yùn)回韶州(今廣東韶關(guān))曹溪,其門人裹綜涂漆,保持其生前形像。其肉身像至今還保存在南華寺,供奉在六祖殿中。
  惠能禪師入寂于先天元年(712),春秋七十六。他生前的主要講法,由弟子法海整理成書,即《壇經(jīng)》。在佛教史上,中土人的著述,被稱之為經(jīng)的,唯惠能禪師一人。
  柳州刺史柳宗元撰《曹溪第六祖大鑒禪師碑并序》。元和十年(815年)劉禹錫因曹溪僧道琳之請,撰《曹溪大師第二碑》。

禪語
  惠能三十三歲的時候,母親去世。安葬了母親之后,惠能便取道韶州曹溪(今韶關(guān))北上求法(此說與《六祖壇經(jīng)》所記不同)。在韶州,他結(jié)識了德行之士劉志略,因為情投意和,結(jié)拜為兄弟。劉志略有個姑姑,是位比丘尼,名無盡藏,住在當(dāng)?shù)氐纳綕舅?,?jīng)常讀誦《涅盤經(jīng)》?;菽馨滋炫c劉志略一起參加勞動,晚上則聽無盡藏比丘尼讀誦《涅盤經(jīng)》。惠能雖然不識字,但他的悟性極好,經(jīng)常在聽完經(jīng)之后,給無盡藏比丘尼解說經(jīng)文的大義。有一次無盡藏比丘尼手捧經(jīng)卷,向惠能請教一個字的讀法和意義?;菽芑卮鹫f:“字即不識,義即請問。”無盡藏比丘尼說道:“字尚不識,曷能會義?”惠能回答道:“諸佛妙理,非關(guān)文字?!睙o盡藏比丘尼聽了,非常驚異,知道惠能是個有道之人,心生敬意。這樣一來,惠能的名聲很快傳遍鄉(xiāng)里。雖然當(dāng)時惠能還沒有出家,但是當(dāng)?shù)氐男疟姸紶幭嗲皝碚岸Y和供養(yǎng)。并且在附近的寶林古寺舊址上,為惠能建了一座道場。惠能在這個地方一住就是三年。
  有一天,惠能突然想起求法的事來,私知念言:“我求大法,豈可中道而止?!”于是第二天便離開了寶林寺,繼續(xù)向北行進(jìn)。經(jīng)過樂昌縣西山石室間的時候,惠能遇見了智遠(yuǎn)禪師,并向智遠(yuǎn)禪師請教有關(guān)坐禪的一些事情。智遠(yuǎn)禪師告訴他說“觀子神姿爽拔,殆非常人。吾聞西域菩提達(dá)磨傳心印于黃梅,汝當(dāng)往彼參決(我看你神姿清朗超拔,恐怕不是一般的人。我聽說菩提達(dá)摩從西域來到中土,傳佛心印,展轉(zhuǎn)至于黃梅五祖,你不要再耽誤時間了,速往忍和尚處參學(xué),以決生死之疑)?!?br />  五祖初見他的時候,便戲稱他為“獦獠(gé liáo)”?!段鍩魰?、《祖堂集》和《壇經(jīng)》等書,都比較詳細(xì)地記載了這次見面的情景--
  五祖問:“你從哪兒來?”
  惠能道:“從嶺南來。”
  五祖問:“你到這里想干什么?”
  惠能道:“不求別事,只求作佛。”
  五祖道:“你這個獦獠,又是嶺南人,你怎么能夠成佛呢?”
  惠能道:“人雖然有南北之分,佛性卻沒有南北之別。我這個獦獠,形象上雖然與和尚不同,但佛性又有什么差別?”
  五祖聽了,知道惠能根機(jī)很好,不是常人,本想繼續(xù)跟他多交談幾句,但因為徒眾都在左右,擔(dān)心惠能日后會遭到眾人的嫉妒和排斥,于是便把他打發(fā)到碓坊舂米。
  舂米是一件苦差事?;菽苌冒?,體重不夠,為了踏碓,他不得不在腰間拴上一塊石頭。就這樣,惠能晝夜不停,勤勤懇懇地舂了八個月的米。
  有一天,五祖把大眾召集到一起,告訴大眾說:“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我已經(jīng)老了,當(dāng)選一名接法人,以確保祖師的法脈不斷。佛法不可思議,貴在實證,你們?nèi)f千不要以為記住了我所說的法語,就算了事。你們且下去,各自根據(jù)自己的修行體會寫一首偈子給我看看,如果有人契悟了佛意,我就把法衣傳付給他,立他為六祖?!?br />  當(dāng)時,五祖會下,有七百多名僧人。其中,以神秀上座最為出色。秀上座是教授師,兼通內(nèi)外之學(xué),經(jīng)常為大眾講經(jīng)說法,并且得到了五祖的器重和眾人的敬仰。因此,大眾退下來之后,共相議論道:“六祖之稱號,除了秀上座之外還有誰能夠擔(dān)當(dāng)?shù)闷鹉??我們不用勞心費(fèi)力寫什么偈子了,等秀上座得了法衣成為六祖,我們都依止他就完事了?!?br />  聽到大眾的議論,神秀想,大眾之所以不敢寫偈子,是因為我是他的們的教授師。我應(yīng)該向大和尚呈上偈子。當(dāng)然,我呈偈子是為了求法,而不是為了奪取祖位。如果我不向大和尚呈偈子,大和尚怎么知道我心中見解的深淺呢?我又如何能得到五祖的傳法呢?翻來覆去,左思右想,折騰了兩三天,神秀終天作出了一首偈子,并趁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地寫在廊壁上,偈曰: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第二天早晨,五祖經(jīng)過的時候,忽然看見此偈,知道是神秀所作。這首偈子雖然沒有明心見性,但是,后人如果依此偈修行,還是可以得天大利益、免墮惡道的。因此,五祖還是當(dāng)著眾人的面對這首偈子大加贊嘆,并且要求大眾焚香讀誦此偈,依偈而修。但是,私下里,五祖還是告訴神秀說:“你的這首偈子,還沒有明心見性,見地還不到位,還在門外。如此見解,欲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于當(dāng)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中薦取?!闭f完,五祖吩咐神秀再作一偈。但是,幾天過去了,神秀再沒有作出新的偈子來。
  后來有一天,惠能在碓坊舂米,聽到外邊有位童子在誦神秀的偈子,便上前打聽,于是童子就把五祖吩咐大眾作偈以及讓大眾梵香禮拜神秀之偈的事一一告訴了惠能?;菽苈犃耍阊肭笸拥溃骸吧先?,我也要誦此偈,與秀上座結(jié)來生緣。自從我來到這里,我就一直舂米,八個多月,沒有到過堂前,請上人引我到寫有神秀偈子的廊壁前禮拜?!?br />  于是,童子引惠能來到偈子前?;菽苷f:“我不識字,還請上人念給我聽?!碑?dāng)時,江州別駕張日用正好在旁,便高聲為惠能念誦那首偈子。
  惠能聽了,就說:“我也有一首偈子,請別駕給我寫上?!眲e駕了聽了,非常驚訝“你這個舂米的,也能作偈子,真是希有!”惠能正色道:“欲學(xué)無上菩提,不可輕于初學(xué)。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沒有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眲e駕聽了,連忙謝罪道:“汝念偈子,我給你寫。如果你將來得法了,不要忘了要先度我?!庇谑腔菽苣钯实溃?br />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偈子剛寫完,大眾無不驚愕。五祖見眾人如此,擔(dān)心有人傷害惠能,于是用鞋掌把惠能的偈子抹掉了,并且說“亦未見性”。眾人見五祖這么說,也就不以為意。
  第二天,五祖私下來到碓坊,見惠能腰間掛著石頭舂米,說道:“求道之人,為法忘軀,就應(yīng)當(dāng)象你這個樣子”。并問道:“米舂熟了嗎?”惠能回答道:“米熟久矣,猶欠篩在?!?br />  五祖于是用拄杖在碓頭上敲了三下便離開了?;菽茴I(lǐng)會了五祖的意思,便于當(dāng)天晚上三更的時候,偷偷地來到五祖的丈室。五祖用袈裟將惠能圍起來,以免他人發(fā)現(xiàn),并且給他講解《金剛經(jīng)》。當(dāng)講到“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惠能豁然大悟。原來一切萬法不離自性!惠能一連說了五個“何其”,以表達(dá)自己悟道時的驚喜和見地:
  “何其自性本自清凈!
  何其自性本不生滅!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何其自性本無動搖!
  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五祖知道惠能已經(jīng)大悟,便將頓教法門以及祖師衣缽傳付給惠能,說道:“諸佛出世為一大事,故隨機(jī)大小而引導(dǎo)之,遂有十地、三乘、頓漸等旨,以為教門。然以無上微妙、秘密圓明、真實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葉尊者,展轉(zhuǎn)傳授二十八世。至達(dá)摩屆于此土,得可大師承襲,以至于今,今以法寶及所傳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護(hù),無令斷絕。聽吾偈曰: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br />  惠能禪師跪受衣法之后,問道:“法則既受,衣付何人(法我已經(jīng)受了,將來這祖衣該交付給誰呢)?”
  五祖回答說:“昔達(dá)摩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若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
  惠能禪師又問:“當(dāng)隱何所?”
  五祖答道:“逢懷即止,遇會且藏?!?br />  說完,五祖便親自把惠能連夜送到九江驛。臨行前,五祖又囑咐惠能:“以后佛法將通過你而大興。你離開黃梅后三年,我將入寂。你趕快往南方走,好自為之。不要急于出來弘法。這當(dāng)中你會有劫難?!?br />  惠能禪師再一次頂禮五祖,然后發(fā)足南行,不到兩個月就到了大庾嶺。
  五祖送走惠能后,連續(xù)好幾天沒有上堂。眾人都很疑惑,老和尚是不是生病了,于是紛紛前去問安。五祖告訴他們說:“我沒有病,祖師的衣缽和法脈已經(jīng)傳到南方去了!”眾人大驚,問道:“誰得到了衣缽?”五祖回答說:“能者得之?!?br />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此后便有了數(shù)百人前往南方追殺惠能禪師欲奪取衣缽的一連驚心動魄的故事。為了避免不測,惠能禪師一度在獵人隊混了長達(dá)十五年之久。此后,因緣成熟了,惠能禪師才來到廣州法性寺,在印宗法師的座下剃度,開始了他輝煌的弘法生涯。
  自惠能禪師以后,禪宗很快在大江南北盛傳開來,并形成了“一花五葉”的繁榮局面。惠能禪師的弟子很多,據(jù)《壇經(jīng)》記載,有一千多人。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法海、法達(dá)、智常、志徹、神會等。禪宗史上非常有影響的青原行思、南岳懷讓和南陽慧忠等大禪師,也都是惠能禪師的法嗣。

避難

  惠能于公元662年到湖北黃梅參拜弘忍大師?;菽艹跻姾肴蹋肴瘫銌査骸澳闶悄睦锶? 來這里求取什么”惠能回答:“弟子是嶺南人,來到這里不求其它,只求“作佛”。”弘忍聽后問道:“你是嶺南人,哪里能“作佛”! ”惠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無南北之分?!边@非凡的志向讓弘忍刮目相看。為了不引起眾人的注意,就安排他隨眾勞動,在碓房舂米?;菽軜酚趶拿?,終日舂米,干得甚歡。當(dāng)時弘忍的徒眾有700人。在惠能入寺八個月之后,弘忍命各人呈上一首偈語,這實際上是一場考試,他要選擇繼承人。神秀是眾僧中的上座和尚,他在半夜三更時分,獨(dú)自掌燈,在佛堂的南廊寫下一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清晨時,弘忍見到此偈后漠然不語,惠能聞聲來到廊下,他要求也做一偈,得到許可,于是他高聲念道: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p>

  驗證傳法密要!金剛贊:斷疑生信,絕相超宗。

  弘忍看到是惠能,就叫他退下,第二天弘忍把惠能叫去,為惠能講經(jīng)又把世代相傳的法衣交給他,正式傳他為禪宗六祖,并為他的安全著想,親自送他到江州的渡口,吩咐他不到必要的時機(jī),不要把自己是禪宗六祖的身份講出來,免得有禪宗的僧人來爭奪。為躲藏“煩惱未斷者”加害,他在廣東四會一帶的獵人中藏匿了整整15年,直到唐高宗儀鳳元年(公元676年)才公開露面。是年正月初八,惠能來到廣州法性寺(今光孝寺)。一天,風(fēng)揚(yáng)起寺廟的旗幡,兩個和尚在爭論到底是“風(fēng)動”還是“幡動”?

  惠能說:“既非風(fēng)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耳?!?/p>

  這段,驗證五祖的慧眼,沒有直接傳法?。L(fēng)動,幡動,心動都對,是領(lǐng)悟84000法門皆可成佛的法義)

  惠能的說法,令眾僧大為驚嘆,引起了印宗法師的關(guān)注和尊敬。不久,印宗法師為惠能剃度,后又召集高僧名師為惠能舉行了隆重的授戒儀式。次年春,惠能離開法性寺,北上南華寺開山傳法,前來送行的有一千多人。在南華寺,六祖惠能傳教說法長達(dá)37年之久。其間,韶州刺史韋璩曾邀請惠能到韶州開元寺(后更名為大梵寺)講經(jīng),其言行被弟子法海匯編成書,這就是被奉為禪宗宗經(jīng)的《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在佛教中,只有佛祖釋迦牟尼的言行記錄能被稱作 “經(jīng)”,而一個宗派祖師言行錄也被稱作“經(jīng)”的,惠能是絕無僅有的一個。

  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惠能圓寂于家鄉(xiāng)新興縣的國恩寺,享年76歲。次年六祖真身遷回曹溪,供奉在靈照塔中?;菽茉谏熬蜕畹贸⒌亩鲗?,唐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女皇武則天曾為“表朕之精誠”,特地遣中書舍人賜給惠能水晶缽盂,磨衲袈裟、白氈等禮物,其詔書對惠能表達(dá)了十分尊崇的心情:“恨不赴陪下位,側(cè)奉聆音,傾求出離之源,高步妙峰之頂?!被菽苋ナ篮螅敲患由?。唐憲宗追謚惠能為“大鑒禪師”,宋太宗又加謚為“大鑒真空禪師”,仁宗再加謚為“大鑒真空普覺禪師”,最后神宗再加謚為“大鑒真空普覺圓明禪師?!?a target="_blank" href="/shiren_view_9b9cd243ac9b9cd2/">王維、柳宗元、劉禹錫等文學(xué)大家都先后為惠能撰寫過長篇碑文,以記述他的事跡。

介紹

  惠能(638年2月27日[二月初八]-713年),俗姓盧氏,故稱他為盧行者。祖籍河北范陽郡(今河北保定涿州),隨父流放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 稱禪宗六祖。唐憲宗追謚大鑒禪師。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陳寅恪稱贊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一掃僧徒繁瑣章句之學(xué),摧陷廓清,發(fā)聾振聵,固中國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惠能,原名盧惠能,唐咸亨二年(671年)出家到東山法門,是在舂米作坊服雜役的行者,未經(jīng)剃度,可見沒有法名。六祖門人法海在其著作《六祖法寶壇經(jīng)略序》 中記載:“專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按佛教用語“上下”即指法名,是對法號的尊稱。在當(dāng)時,盧能只是家境貧窮的孩子,佛教界沒有為百姓安法名之舉,兩個異僧“專為安名”難免是神話傳說?!读鎵?jīng)》里記載:六祖黃梅三更得法,人盡不知,持衣缽南下,被惡黨追殺,六祖遁于前山,惡黨火燒前山,六祖隱身挨于石中得免。石頭留下六祖結(jié)跏趺坐的膝蓋痕跡,以及所穿衣服的布紋,此石因名避難石。由此可見,惠能法號應(yīng)是五祖秘密定下,何時公開啟用“惠能”法號又是一個謎??嗪墼凇洱埣拥膫髡f》中有新的版本演義,或許更有道理。
  英國倫敦大不列顛國家圖書館廣場, 矗立著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東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惠能,并列為“東方三圣人”。惠能作為在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思想家之一, 其思想包含著的哲理和智慧, 至今仍給人以有益的啟迪,并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guān)注。
  惠能,唐貞觀十二年生,即公元638~713年8月3日圓寂
  其父原是小官吏,后因過失而被謫居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菽艹錾龤q時,父親病逝,他靠賣柴養(yǎng)母為生活。后因自感與佛教有緣,遂于唐咸亨三年(672)離開廣東北上,到湖北黃梅縣東山寺拜禪宗五祖弘忍為師。后在弘忍命門徒作偈呈驗以選拔傳法繼承人時,他因作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受到弘忍首肯而授與衣缽成為傳法繼承人,世稱禪宗六祖。后為逃避爭奪繼位權(quán)的對立派追殺,惠能離寺南歸,長期輾轉(zhuǎn)流徙于嶺南四會、懷集等地,過著隱居生活。儀鳳元年(676),他到廣州法性寺(今光孝寺)觀光法會,因一論風(fēng)幡的禪語:“不是風(fēng)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而折服該寺主持,請他升座說法,奉其為師,并自此在該寺從事傳教活動。翌年,他前往韶州住持寶林寺(今南華寺),并在大梵寺設(shè)壇講經(jīng)說法,為其后開辟:“南宗”奠定了基礎(chǔ)?;菽茉趯毩炙?0余年,悉心傳道,弘法不輟。他以“見性成佛”為宗旨,提倡不立文字,弘揚(yáng)“頓悟”,以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結(jié)合禪宗教義的秘笈,形成中國佛教禪宗的“南宗”與“北宗”相比較而迥然不同的獨(dú)特風(fēng)格。由于惠能的弘法,“南宗”禪學(xué)的影響逐漸遍及全國,并取代了“北宗”在禪宗中的主導(dǎo)地位,而各地投奔在惠能門下治學(xué)的門徒數(shù)以千計。其后,他的弟子集錄其講經(jīng)的要義,編纂成《壇經(jīng)》一冊。該書反映出惠能對傳統(tǒng)佛教教義作重大改革的思路,是禪宗進(jìn)一步“中國化”的重要標(biāo)志,從而對中國哲學(xué)與佛教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影響?;菽苡谘雍驮辏?12)返歸新興定居,翌年圓寂于國恩寺。今南華寺內(nèi)所供六祖像,相傳為惠能的真身。

人物生平

早年事跡
少年時期:惠能俗姓盧,傳說初生時有“二異僧”來取名“惠能”,是從小就叫惠能;按照佛門慣例,“惠能”是出家時的法名。父親原在范陽(今北京附近的涿縣)做官,后來被貶遷流放到新州(今廣東新興縣)?;菽苡谪懹^十二年在新州出生。幼年時父親就去世了,后來母子移居南海(廣州)。長大以賣柴維持生活?!恫芟髱焺e傳》說他三歲父母就都去世了。

求法因緣:據(jù)《壇經(jīng)》系所說,惠能某天聽人誦《金剛經(jīng)》而有所領(lǐng)悟。被告知黃梅憑墓山弘忍大師講《金剛經(jīng)》,于是決定去參禮?!秹?jīng)》燉煌本只簡略說“辭親”;后來惠昕本和《祖堂集》說,有客人鼓勵他并出錢安頓老母。依《別傳》,惠能參禮弘忍,與《金剛經(jīng)》無關(guān)?!秳e傳》說惠能先去曹溪,結(jié)拜兄弟劉志略的姑母“無盡藏”尼常誦《大涅槃經(jīng)》,惠能不識字,郄能為他解說經(jīng)義。在寶林寺住了一段時間,到樂昌依智遠(yuǎn)禪師坐禪,又受慧紀(jì)禪師的激發(fā),才決定去黃梅參禮弘忍。

黃梅得法
依神會所傳,大約經(jīng)一個月時間,惠能到了黃梅(今湖北省黃梅縣)的憑墓山。這里是唐初五十多年的禪學(xué)中心,傳承了達(dá)摩禪的正統(tǒng)?;菽芤姷胶肴蹋苑Q“唯求法作佛”。因惠能答說:“人即有南北,佛性即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別”,而受到弘忍的賞識?;菽鼙慌稍陧苑坷锾ろ裕还舶藗€多月?!霸附咂淞Γ窗灿诰?;素刳其心,獲悟于稊稗”。勞作與修持相結(jié)合,雖是佛教所固有(如周梨盤陀迦因掃地而悟入),但成為此后曹溪禪的特色。

一天,弘忍集合門人,要大家作一首偈,察看各人的見地,以便付法。大家仰望著神秀,作為東山會下的教授師,神秀并沒有自信,可又不能不作偈,于是將偈寫在廊下的壁上。惠能知道了,以為神秀偈沒有見性,也就作了一偈,請人寫在壁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弘忍發(fā)現(xiàn)了惠能的見地,便在夜間喚他進(jìn)房,為他說法,付法傳衣,繼承了祖位。弘忍為惠能說法,《壇經(jīng)》燉煌本說:“說金剛經(jīng)”;惠昕本等說:說到“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惠能言下大悟;《神會語錄》等說:“忍大師就碓上密說直了見性。于夜間潛喚入房,三日三夜共語?!薄秳e傳》說:問答有關(guān)佛性的問題。印順法師認(rèn)為,付法是密授的,所以沒有人會知道?;菽芤苍S有提到過,但諸本的傳說大都是禪師們所推測而表達(dá)的。

當(dāng)天晚上,弘忍就送惠能去九江驛,回嶺南。

南歸隱遁
大庾嶺奪法:惠能在黃梅得法,當(dāng)夜就走了。過長江,到九江驛,然后直回嶺南。東山門下,知道衣法付與惠能,有些人就向南追來。其中有名惠明的,一直到大庾嶺上,追到了惠能?;菝髟嗡钠穼④姡熊娙说臍赓|(zhì)。當(dāng)時惠能將衣給惠明;惠明反而不知所措,表示“遠(yuǎn)來求法,不要其衣”。傳衣雖表征了傳法,但有衣并不代表有法?;菝饕氖欠?,惠能便為惠明說法。說法的內(nèi)容后來傳說為:“不思善,不思惡,正與幺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菽苡谑亲屗虮比セ耍菽苓@才平安回到嶺南。惠明本是弘忍弟子,因為聽惠能說法,而作為惠能弟子。

五年法難:“三年(五年)勿弘此法”,《壇經(jīng)》以來一致表明惠能曾有隱遁。原本是五(三)年,為了符合弘忍(675)入滅,惠能(667)出家繼承理想,才形成十六年隱遁說。這五(三)年(662──666)中,惠能所遇到的障礙,史料均沒有確切說明。弘忍付法時曾說:“自古傳法,氣如懸絲;若住此間,有人害汝?!倍U者傳法和弘法有難,禪史多有載錄。如果是“當(dāng)理與法”(指當(dāng)時東山門下的秘授傳法)的付法,得法的人多,便不會引起嚴(yán)重紛爭。但一代一人的付囑制(或繼承一個寺院),在名位心未盡的,就不免引起紛爭。惠能當(dāng)時是24歲的在家行者,如果公開付法,則不可能不爭不害。

付法而有爭執(zhí)的,在四祖道信將入滅時,弟子均爭奪祖位。道信在破頭山建寺,而傳法于弘忍,弘忍卻在東面的憑墓山另建寺院,因為原住的僧眾有部分不接受領(lǐng)導(dǎo),所以不得不獨(dú)自創(chuàng)建。弘法而有難,在《高僧傳》和《續(xù)高僧傳》中有諸多例子。菩提達(dá)摩傳禪也“多生譏謗”;或說為人毒害。在佛教史上,弘法特別是弘闡禪法,超越時流,容易受譏謗誣控,受毒害驅(qū)擯?;菽芤郧爸T祖,及惠能門下的神會,所遇的法難都很重。印順法師認(rèn)為:“這可見一種獨(dú)到的法門的弘開,是太不容易了?;菽苁芊ǘ袪?、有難的傳說,應(yīng)有事實的成分?!?/p>

弘化時期
出家與受戒:惠能受戒之法性寺(今廣州光孝寺)(4張) 能過了五年遁跡于勞苦的生活,終于因緣成熟而出家。乾封二年(667)正月初八日,惠能到了廣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印宗正在講涅槃經(jīng),惠能在座下參聽。“因論風(fēng)幡語,而與宗法師說無上道”。印宗非常欣奇,問起來,才知東山大法流傳嶺南的,就是這一位。于是非常慶幸,正月十五日普集四眾,由印宗親為惠能落發(fā)。二月初八日為惠能授具足戒。此時惠能30歲?;菽芎敕ㄒ潦?,便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禪,為嶺南佛教帶來了一股清新氣息,在當(dāng)?shù)匾呀?jīng)具有了一定的影響,特別是他作為五祖衣缽傳人的身份,更使他受到了廣州方面的敬重。

從廣州到韶州:惠能受戒后,就在廣州法性寺開單傳宗旨。次年春,惠能去曹溪山寶林寺(今南華禪寺),“印宗法師與緇白送者千余人”。曹溪屬韶州,與廣州相去七百多里?;菽艿糜∽谫潛P(yáng)且受廣州方面的崇敬?!秳e傳》說惠能去黃梅前曾在曹溪小住。從黃梅回來又到過曹溪。從廣州經(jīng)大庾嶺而到黃梅,必經(jīng)韶州;惠能在往來時在曹溪小住,多少有相識的人。過去“雖猶為惡人所逐”,不能安定的住下來。現(xiàn)在出家受具足戒,得到廣州的擁護(hù),曹溪僧眾也就表示歡迎。所以惠能回到曹溪而成為寶林寺的主導(dǎo)者。

住持曹溪:惠能住曹溪山的故寶林寺。中宗復(fù)位時(705)敕于天下諸州立(或改名)中興寺。后來稱為中興寺的故寶林寺,又賜名而改為法泉寺(707)。法泉寺以外,還有惠能住在廣果寺的記載??梢娀菽艿淖√幉恢挂惶?。依佛門一般情形,名山都有主體大寺;此外有茅蓬和別院屬大寺所管轄?;菽茉诓芟讲灰欢ㄗ≡趯毩炙拢蛔∵^的地方皆成立別院。《壇經(jīng)略序》說“蘭若十三所”,所以《壇經(jīng)》等只泛說曹溪山。而法泉寺與廣果寺,應(yīng)為規(guī)模大而居住時間多的兩寺。

大梵寺說法:惠能到韶州大梵寺說法,是《壇經(jīng)》所明記的。刺史韋據(jù)等到曹溪寶林寺,禮請惠能出山,在城內(nèi)的大梵寺說法,聽眾一千余人,是當(dāng)時的盛會?;菽堋罢f摩訶般若波羅蜜,授無相戒”。記錄下來,就是《壇經(jīng)》的主體部分?!秹?jīng)》后來經(jīng)過不少的增損,但惠能頓教的內(nèi)容、特色,及其淵源,仍可依此而有所了解。

德音遠(yuǎn)播
惠能四十多年的禪的弘化(667──713),引起了深遠(yuǎn)的影響。弟子們的旦夕請益,對頓教的未來開展,給予決定性的影響外,更影響到社會和皇室。據(jù)王維《六祖能禪師碑銘并序》所述,惠能的德化,不但百越氏族(浙東、閩、粵、越南等),連印度,南洋群島,都有遠(yuǎn)來禮敬請益的。惠能弘化于嶺南,對邊區(qū)文化的啟迪,海國遠(yuǎn)人的向慕,都有所貢獻(xiàn)。所以王維稱譽(yù)為:“實助皇王之化?!?/p>

惠能在嶺南弘化,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受到了皇室禮請及供養(yǎng)。長壽元年,武則天派遣“天冠郎中”張昌期,前往韶州曹溪“請能禪師”,惠能“托病不去”;到萬歲通天元年,“再請能禪師”,惠能還是不去,于是便請袈裟入內(nèi)道場供養(yǎng)。武則天晚年又再次派薛簡迎請惠能;到中宗景龍元年十一月,此時武則天早已去世,皇帝又派薛簡再請?!秳e傳》所傳神龍三年十一月十八日(九月改元景龍元年)詔修寶林寺等,應(yīng)屬同一時間的事。

另《別傳》說:神龍三年(707)敕韶州百姓修中興寺,賜額為法泉寺;惠能新州故宅建為國恩寺。鑒真在天寶九年(750)經(jīng)過韶州,證實了法泉寺與唐室有關(guān)。武則天崇信佛法,中宗和睿宗都仰體母后德意而信佛護(hù)法;賜額法泉寺,即使武則天已去世,民間也視為武則天所造。王維《能禪師碑》所述,其后《歷代法寶記》,《曹溪別傳》等都有敘述。雖存在年月的紛亂,而對皇室禮請,敕建寺院,致送供養(yǎng)之事,并無實質(zhì)的改變。

惠能恢復(fù)前代佛教僻居山林,抗跡塵外的宗尚。一生遠(yuǎn)遁嶺南,應(yīng)是考慮到北方特別是兩京一帶主要是神秀為代表的北宗勢力范圍,不愿涉足這一是非圈。當(dāng)時南北二宗雖然沒有后世禪籍渲染的那么尖銳對立,但多少存在著矛盾。同時也和惠能的個性有關(guān),不愿交游權(quán)門,刻意與朝廷保持一定距離,仍保持了自達(dá)摩禪以來歷代祖師山林佛教的特色。

入滅前后
最后的說法:惠能晚年的末后說法。 依《壇經(jīng)》所傳,有三部分:

一、惠能教“十弟子”:為人說法,不能失去“三科法門”和“三十六對”的本宗:“吾教汝說法,不失本宗。舉三科法門,動用三十六對,出沒即離兩邊。說一切法,莫離于性相。若有人問法,出語盡雙,皆取法對,來去相因,究竟二法盡除,更無去處?!庇№樂◣熣J(rèn)為,“一切”無非是“相依相因”的對待法而不離文字,所以“三十六對法,解用通一切經(jīng)”;但是今日的“禪師們”已經(jīng)“好簡成性”,甚至對于“三科三十六對”的教法基礎(chǔ),“也嫌他名數(shù)紛繁”而并不理會。

二、先天二年(713)七月八日,惠能與大眾話別。大眾都涕淚悲泣,惠能為大眾說《真假動靜偈》,直指“動上有不動”的離假即真。說完后“眾僧既聞,識大師意,更不敢諍,依法修行,一時禮拜,即知大師不久住世”,于是“告別”。在告別而大眾悲泣中,傳說只有神會“不動亦不悲泣”。六祖便獨(dú)贊他:“得善不善等,毀譽(yù)不動”?;菽苷J(rèn)為“吾滅后二十余年,邪法繚亂,惑我宗旨”,于是暗示神會在洛陽提倡南宗,“定佛教是非,豎立宗旨,即是我正法”。(疑偽)(開元二十年頃,神會在滑臺大云寺,召開無遮大會,建立南宗宗旨。)

三、八月三日入滅當(dāng)天,惠能食后又與大眾話別。法海問起:“此頓教法傳受,從上已來,至今幾代?”這才有七佛以來四十世的敘述。法海又啟請大師,留什么法令后代人見性?惠能更說《見真佛解脫頌》(“自性真佛解脫頌”)。然后要門人“莫作世情哭泣,而受人吊問,錢帛,著孝衣”,這都符合律制。最后的教誡是:“如吾在日一種,一時端坐。但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o往),但能寂靜,即是大道?!?/p>

入滅:先天二年(713)八月三日夜三更,惠能在新州國恩寺“奄然遷化”了?!岸松聿簧ⅲ缛攵U定”。據(jù)載,這幾天曹溪有“異香氤氳,山崩地動,林木變白,日月無光,風(fēng)云失色”等異征。早在先天元年(712),惠能歸新州國恩寺,則命人在該寺造塔。入滅后,當(dāng)時廣州、韶州和新州三方,為爭奉遺體產(chǎn)生了一番辯論。據(jù)載,最后達(dá)成了焚香的協(xié)議,“香煙指處,師所歸焉”。結(jié)果香煙指向韶州曹溪。十一月十三日,惠能的遺體從新州迎回曹溪安葬?;菽艿乃河傻茏恿钐瞎芾?;從上傳來的袈裟也留在塔院供養(yǎng)。塔院并非本寺,而是附屬于本寺的別院。

禪法宗風(fēng)

見性成佛
《壇經(jīng)》的主體──大梵寺說法,是“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授無相戒”。“說摩訶般若波羅蜜”首先揭示“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于是立“定慧不二”;“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念為宗”;“說摩訶般若波羅蜜,頓悟見性”。這是依經(jīng)說的“般若”,“定慧”,“三昧”等發(fā)明見性。開示本性“念念不住”,修“于自念上離境,不于法上念生”的無念法門。“授無相戒”部分直示眾生身心中,自性佛,自性三寶,自性懺,自性自度等。佛不在外求的意趣格外明顯。而答疑的“功德在法身”和“凈土在自心”也與此相契合。這二部分,《壇經(jīng)》(燉煌本)以“自性”為主題而貫徹一切,直顯自性,見性成佛。

惠能“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繼承了道信以來的禪門,是“不念佛,不看心,不看凈”的一流。惠能在東山傳統(tǒng)“即心是佛”的基石上樹立起“見性成佛”的禪,這融合了南方盛行的《大般涅槃經(jīng)》的佛性說?!赌鶚劷?jīng)》的“佛性”是“如來藏”的別名。如來藏,我,佛性,不但是小乘,菩薩也不容易明見,如《大般涅槃經(jīng)》說:“菩薩雖具足行諸波羅蜜,乃至十住,猶未能見佛性。如來既說,即便少見”。能究竟明見的是佛,也如《大般涅槃經(jīng)》所說:“諸佛世尊,定慧等故,明見佛性,了了無礙”。

惟有佛能了了見佛性,明見佛性就是佛,所以梁代僧亮說“見性成佛”。印順法師認(rèn)為,這里體現(xiàn)了“定慧等”與“見性成佛”的關(guān)系,同時也找到《壇經(jīng)》“定慧不二”,“見性成佛”的來源。而曹溪惠能融合了《大般涅槃經(jīng)》的“佛性”──“見性成佛”,與達(dá)摩的“真性”禪和道信的“念佛心是佛”相比較,內(nèi)涵更廣大了,而實質(zhì)還是一脈相傳的如來藏說。不過曹溪禪融合了“佛性”(即是“我”),更通俗簡易,更適合多數(shù)人心,更富于“真我”的特色。

直指心傳
曹溪的禪風(fēng)不只是“見性成佛”,而且是“直指心傳”。東山門下的禪是有層次的。一般是“念佛名,令凈心”,如學(xué)者有所領(lǐng)會則“密來自呈,當(dāng)理與法”。授與的法不被局外人所知,這是“密以方便開發(fā)”的“密意”、“密印”。惠能不用念佛、凈心等方便,而“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受無相戒”,直捷了當(dāng)指出“眾生本性念念不住”;“性起念,雖即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常自在”,要學(xué)者直從自己身心去悟入自性──“見性”。雖還是言說,而到達(dá)了言說的邊緣。這將東山門下的密授公開了。惠能“直指”、“直示”;弟子“直了”、“直入”。憑惠能自身的深徹悟入和善識根機(jī),要學(xué)者直下去頓見真如本性,禪風(fēng)煥然一新。

到這里,達(dá)摩禪經(jīng)歷二度的發(fā)展:達(dá)摩傳來的如來藏禪,本是少數(shù)人的修學(xué),“領(lǐng)宗得意”不容易多得。道信與弘忍在“一行三昧”的融合下,念佛,長坐,使門庭廣大起來,引入甚深法門。但東山的“法門大啟”,不免流于“看心,看凈,不動,不起”的方便。曹溪惠能不用“念佛”、“看心”等方便,直示“本有菩提般若之智”,以“無念為宗”, 要人從自己身心去“見性成佛”;將楞伽如來藏禪的核心,在普遍化的基礎(chǔ)上,不拘于方便,而直捷簡易的弘闡起來,這就是《壇經(jīng)》所說的“大乘頓教”。

之后,《壇經(jīng)》經(jīng)過了神會門下和洪州門下的添糅,洪州門下從見聞覺知、動靜語默中去悟入;神會門下從現(xiàn)前心念,以“無念”而悟入。而這“直顯心性”的曹溪禪并不是新起的,卻是東山門下所傳的:教外別有宗──不立文字,頓入法界,以心傳心的達(dá)摩禪。原始的如來藏說,從達(dá)摩到曹溪門下,更加的公開、簡易、直捷。人人有佛性,見性成佛;也就是人人有我,見我得解脫。這對一般人來說,因其簡易、直捷不過,容易為人所接受、體驗。所以“凡言禪者皆本曹溪”。

惠能的詩(共2首詩)
  • 《偈一》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 《菩提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古詩大全

好86網(wǎng)為您提供惠能簡介,惠能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惠能古詩大全,惠能的詩,惠能作品目錄

http://meilook.com.cn/shiren_view_9b9b4443ac9b9b44/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