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楊炎    yáng yán 唐代詩人

楊炎(727年-781年),字公南,鳳翔府天興縣人(今陜西鳳翔縣),中國唐朝中期的政治家,兩稅法的創(chuàng)造和推行者。

本    名
楊炎
別    稱
楊崖州
字    號
字公南
所處時代
唐代
民族族群
漢人
出生地
鳳翔府天興縣(今陜西鳳翔縣)
出生時間
727年
去世時間
781年
主要作品
《流崖州至鬼門關(guān)作》 《贈元載歌妓》
主要成就
創(chuàng)建和推行兩稅法

生平

楊炎(727—781),唐代大臣,財政改革家。生于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卒于德宗建中二年,年五十五歲。美須眉,峻風寓,文藻雄麗,豪爽尚氣。父喪廬墓,號慕不廢聲。河西節(jié)度使呂崇辟掌書記。德宗時,累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作兩稅法,一變租庸調(diào)舊制。當時便之。初炎矯飭志節(jié),頗得名。后黨元載,坐貶。及得政,睚眥必仇,果于用私。以劉晏劾載及己,貶晏忠州,誣而殺之。及罷相,為盧杞所構(gòu),賜死。后詔復(fù)官,謚平厲。炎著有文集十卷,制集十卷,《新唐書藝文志》系蘇弁所編,并行于世。

他在唐德宗時任宰相約兩年,在財政方面進行了重要改革。唐中央財賦,本儲存太府寺所屬的左藏庫。安史之亂后,移貯宮廷的大盈內(nèi)庫,由宦官掌管?;鹿僦酗査侥?,賬目混亂,不可究諸。楊炎入相后,首先提出國家祖賦不能變成皇帝私產(chǎn),建議把大盈內(nèi)庫財賦仍撥歸有關(guān)部門管理。德宗采納了他的建議,恢復(fù)了安史之亂前國家公賦予皇帝私藏分管的制度,維護了國家公賦收支獨立的原則。建中元年(780年),他建議廢除租庸調(diào)制,創(chuàng)立并推行了兩稅法,為后代所沿用,是中國封建社會賦役制度一大改革。

他提出與西周以后的“量入為出”原則相對立的“量出為入”的財政概念,主張“凡百役之費,一錢之斂,先度其數(shù)而賦于人,量出以制入”;并主張“人無丁(丁男)、中(中男),以貧富為差”,作為兩稅法的課稅基礎(chǔ),拋棄了唐代原來以人丁為征課標準的租庸調(diào)制,以土地、業(yè)產(chǎn)等財富的多寡,按每戶的貧富差別進行課征。這使得封建人身依附關(guān)系有所削弱,適應(yīng)了當時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計資而稅的兩稅法代替西晉以來計丁而稅的制度,是一項帶有劃時代意義的措施,在中國財政思想史上是一個大突破。兩稅法還采用以錢定稅的原則,除谷米外,均按田畝計算貨幣繳納,反映了唐代中葉貨幣經(jīng)濟的發(fā)展。兩稅法大為簡化了稅制,便利了租稅的征收,免去了稅吏許多催索的苛擾,不但使國家的財政收入增加,而且也減輕了人民負擔。

唐代宗大歷時,楊炎官禮部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與常袞同掌詔敕的撰寫,其文筆受到朝土的贊許;稱為“常、楊”。大歷九年(774年)楊炎升為吏部侍郎。與當時宰柏元載有戚誼,又受到元載的賞識和提拔。十二年,元載得罪被殺,他也遭到牽連,被貶為道州司馬。十四年,唐德宗李適即位,崔佑甫推薦楊炎可以重用,因而從貶所召回,任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建中二年,盧杞入朝為相,楊炎與盧杞不合。同十月,遭盧杞誣陷,被貶為崖州司馬。途中賜死。

楊炎之死

楊炎作為一個被貶之官,起用為相后,僅幾個月,以自己的政見開導(dǎo)德宗,給予有力的輔佐,很有政績,一時受到朝廷內(nèi)外贊譽為“賢相”,寄予很大希望。不久,因崔祐甫患有疾病,不能處理政事,另一宰相喬琳也被免職,使楊炎得以獨攬大權(quán)。楊炎心胸狹隘,專權(quán)不久,便開始專意報恩復(fù)仇。楊炎由于對元載感恩戴德,總想有所報答。建中二年(781年)二月,他先奏請實施元載生前提出的在原州修筑城堡的規(guī)劃。德宗就派遣中使詢問涇原節(jié)度使段秀實此舉的利弊。段秀實是一個正直不阿的人,就直言不諱地指出:“凡安邊卻敵之長策,宜緩以計圖之,無宜草草興功也。又春事方作,請待農(nóng)隙而緝其事?!睏钛茁犝f后大怒,認為段秀實是在遏制自己。于是解除了段秀實節(jié)度使的職務(wù),征召為司農(nóng)卿。任命邠寧節(jié)度使李懷光兼為四鎮(zhèn)、北庭行營、涇原節(jié)度使。讓他率軍轉(zhuǎn)移到原州駐扎,派遣檢校司空、同平章事朱泚,御史大夫崔寧各統(tǒng)領(lǐng)士兵萬人作為他的羽翼,同時下詔命令涇州將士準備筑城工具。涇州將士憤怒地說:“吾屬為國家西門之屏,十余年矣。始居邠州,甫營耕桑,有地著之安。徙屯涇州,披荊榛,立軍府,坐席未暖,又投之塞外。吾屬何罪而至此乎!”李懷光為朔方軍帥,法令嚴苛,接連殺死大將,涇州副將劉文喜就利用人們怨恨的心情,拒不接受朝命,上奏疏要求段秀實重新?lián)沃鲙?,如不用段秀實就請用朱泚為帥,于是朝廷任命朱泚代替李懷光??墒莿⑽南灿植唤邮茉t命。涇州有強兵二萬,劉文喜以此擁兵自守,并請求吐蕃援助,當時天熱干旱,人心不安,許多朝臣請求赦免劉文喜,德宗不聽,命令朱泚、李懷光等軍進攻。幸好涇州別將劉海賓斬殺了劉文喜,否則必然會產(chǎn)生邊患。這些都是由于楊炎以個人喜怒撤換主帥所造成的后果。

楊炎還構(gòu)陷了著名理財家劉晏的冤案。早先,左仆射劉晏任吏部尚書時,楊炎擔任侍郎,二人已有不和。后元載之案,主要由劉晏審理,元載被殺,作為其余黨,楊炎也受到連累被貶,因此他對劉晏深加怨恨。德宗即位后,由于劉晏長期掌管財政大權(quán),許多朝臣都很妒忌他,就上奏書說轉(zhuǎn)運使可以罷免,德宗又風聞劉晏秘密上奏勸代宗立獨孤妃為皇后。楊炎任宰相后,一心想要為元載報仇,就在德宗面前,流著眼淚說:“劉晏與黎干、劉忠翼同謀,臣為宰相不能討,罪當萬死?!庇纸ㄗh“尚書省,國政之本,比置諸使,分奪其權(quán),今宜復(fù)舊”,以便剝奪劉晏的財權(quán)。于是德宗罷免了劉晏的轉(zhuǎn)運、租庸、青苗、鹽鐵等使。建中元年(780年)初,楊炎又以劉晏奏事不實為由,貶其為忠州刺史。當時司農(nóng)卿庾準也與劉晏不和,楊炎就任命庾準為荊南節(jié)度使。不久,庾準迎合楊炎的意圖,誣告忠州刺史劉晏寫信給朱泚請求營救,言語多有不滿,又誣告劉晏召補州兵,想要抗拒朝命。楊炎作證說明確有其事,德宗信以為真。七月就秘密派遣中使到忠州殺死劉晏,然后下詔賜死。朝野上下都認為劉晏冤枉。

節(jié)度使李正己多次上表朝廷,詢問劉晏何罪被殺,譏諷斥責朝廷。楊炎“恐天下以殺劉晏之罪歸己”,遂派遣使者前往各鎮(zhèn),將過錯推給德宗。德宗知道后,派宦官到李正己那里核實情況,果然如此,自此產(chǎn)生了誅殺楊炎的想法,但當時隱而未發(fā)。就提升盧杞為門下侍郎、平章事,改任楊炎為中書侍郎,仍為平章事,但不再專任楊炎了。

楊炎與盧杞二人同時執(zhí)政,盧杞相貌丑陋,又無文學才干,楊炎對他很輕視,往往假托有病不和他在一起共事,議事又多有不合,盧杞因此懷恨在心。盧杞為人狡詐,為了發(fā)展自己個人的勢力,樹立自己的威信,對于不依附自己的人必欲置之于死地。于是薦引太常博士裴延令為集賢殿學士作為自己的羽翼,來圖謀異己勢力。

梁崇義自代宗即位以來,就據(jù)有襄、漢七州之地,擁兵自守。德宗即位后,對他進行招撫,但他態(tài)度頑固,抗拒朝命。建中二年(781年)六月,德宗任命淮西節(jié)度使李希烈統(tǒng)領(lǐng)各軍討伐梁崇義。楊炎勸諫說:“希烈為董秦(即李忠臣)養(yǎng)子,親任無比,卒逐秦而奪其位。為人狼戾無親,無功猶倔強不法,使平崇義,何以制之?!睏钛讏猿旨阂?,爭議再三,德宗不聽。在此之前,楊炎回歸朝廷時,路經(jīng)襄、漢,努力勸說梁崇義入朝,梁崇義沒有聽從,已經(jīng)圖謀反叛。不久,楊炎又派自己的黨羽李舟去勸說梁崇義,梁崇義頑固不聽,最后終于反叛。議論的人都歸罪于楊炎,認為是他促成梁崇義反叛的。此時,楊炎勸德宗不用李希烈,德宗對他更加不滿。德宗又曾詢問宰相,大臣之中誰可擔當大任,盧杞推薦張鎰、嚴郢,而楊炎推薦崔昭、趙惠伯,德宗認為楊炎議論疏闊,于是罷免楊炎宰相之職,為左仆射。過了幾天,楊炎入朝謝恩,在延英殿問對后,急弛而歸,沒有到中書省與盧杞見面,盧杞對楊炎更加怒恨。不久盧杞引薦嚴郢為御史大夫。以前嚴郢擔任京兆尹時,不依附楊炎,楊炎對他很不滿,就指使御史張著彈劾嚴郢,罷免嚴郢京兆尹之職為御史中丞。楊炎又提拔了與嚴郢有矛盾的源休為京兆尹。嚴郢后來又因犯有度田不實之罪,改任為大理卿,當時人們感到惋惜。此時,盧杞則迎合眾人的要求,又利用嚴郢與楊炎有積怨,故意引薦他為御史大夫。楊炎的兒子楊弘業(yè)很不成才,常違法犯禁,又接受別人的賄賂和請托,后嚴郢審理此案,便不遺余力,并查出了楊炎的其他罪行。

先前楊炎為修建家廟,就請河南尹趙惠伯為他出賣東都的私宅,趙惠伯就把此宅買來作為官署。嚴郢審理后,認為趙惠伯是“貴估其宅”,楊炎得到不少余利。盧杞召請大理正田晉處理此案。田晉認為:獲取余利,以索取論罪,應(yīng)該剝奪他的官職。盧杞對這樣判處很不滿意,就將田晉貶為衡州司馬,而召請其他官吏重新議罪,后判為:“監(jiān)主自盜,罪絞。”此外,又有流言蜚語說:楊炎在曲江南修建的家廟,“此地有王氣,炎故取之,必有異圖?!钡伦诼犝f后更加憤怒,等到臺司把審訊結(jié)果呈上,下詔三司重加覆按。于是在建中二年(781年)十月下詔宣布:尚書左仆射楊炎憑借他文學才藝多次位居要職,但“不思竭誠,敢為奸蠢,進邪丑正,既偽且堅,黨援因依,動涉情故。隳法敗度,罔上行私,茍利其身,不顧于國。”“詢其事跡,本末乖謬,蔑恩棄德,負我何深!考狀議刑,罪在難宥。”為顧全大局,特加寬宥,貶為崖州司馬。詔書下達后,楊炎踏上了流放的路途,途經(jīng)鬼門關(guān),他似乎已預(yù)感到前景不妙,寫詩感嘆:“一去一萬里,千知千不還。崖州何處是,生度鬼門關(guān)?!痹谧叩诫x崖州百里的地方,德宗又下詔賜死,終年五十五歲。

楊炎追隨元載,被貶起用為相后從個人恩怨出發(fā),打擊報復(fù),并陷害劉晏,引起了人們的不滿,遂使盧杞得以施展奸計而罹殺身之禍。

個人貢獻

革除弊政,倡行兩稅法

大歷十四年(779年)德宗即位,商議任用宰相,崔祐甫推薦楊炎有文學才干。德宗在東宮為太子時也曾聽說過楊炎名聲,于是就起用為銀青光祿大夫、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他上任不久,就在經(jīng)濟方面進行了重大改革。

按照舊制,凡天下的錢帛均貯存于“左藏”(國庫之一),由太府一年分四季上報數(shù)額,由比部(掌核簿籍)核實錢帛的收支情況。第五琦擔任度支使、鹽鐵使時,京城中豪紳很多,索取賞賜不加節(jié)制,第五琦無法制止。他就上奏朝廷,請將左藏所貯全部貯藏歸大盈內(nèi)庫,由宦官來掌管,皇帝也認為如此取用方便。由此“以天下公賦為人君私藏,有司不得窺其多少,國用不能計其贏縮,殆二十年矣”。這樣,宦官中掌管內(nèi)庫者有三百多人,他們牢牢地把持著內(nèi)庫。楊炎任宰相后,決心革除積弊,就向德宗奏告說:“夫財賦,邦國之大本,生人之喉命,天下理亂輕重皆由焉。是以前代歷選重臣主之,猶懼不集,往往覆敗,大計一失,則天下動搖。先朝權(quán)制,中人領(lǐng)其職,以五尺宦豎操邦之本,豐儉盈虛,雖大臣不得知,則無以計天下利害。臣愚待罪宰輔,陛下至德,惟人是恤,參校蠹弊,無斯之甚。請出之以歸有司,度宮中經(jīng)費一歲幾何,量數(shù)奉入,不敢虧用。如此,然后可以議政。”德宗接受了他的建議,下詔:“凡財賦皆歸左藏庫,用舊式,每歲于數(shù)中量進三五十萬入大盈,而度支先以其全數(shù)聞?!睏钛椎淖嗾堈?,得以革除弊政,天下的人都很稱贊他。

唐初,征收賦稅實行租庸調(diào)制,所謂“有田則有租,有身則有庸,有戶則有調(diào)”。這是以“人丁為本”的賦稅制度。到玄宗末年,戶籍制度廢弛,居民轉(zhuǎn)移死亡,土地買賣,財產(chǎn)變化,久未調(diào)查,也未重新登記造冊。這時,均田制已遭到破壞,但征稅時,官府不管實際情況,只憑舊戶籍向鄉(xiāng)里按丁收稅。安史之亂后,戶口削減,按丁收稅已無法實行。至此,租庸調(diào)制積弊甚久,“天下之人苦而無告”。到至德年間,由于戰(zhàn)禍,到處向人民征收賦稅,逼迫催促索求,也沒有固定標準,官吏巧立名目,隨意增加賦稅,新舊稅接連不斷,沒有限度?!懊窀徽撸蕿楣?、為僧以免課役,而貧者丁多,無所伏匿,故上戶優(yōu)而下戶勞?!倍魇召x稅的官吏借機對百姓進行侵奪,百姓無旬無月不在納稅,因不堪忍受而大多逃亡為浮戶,留在本地的百姓百無四五。
為了革除稅收的弊病,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并解決對藩鎮(zhèn)的軍事費用,建中元年(780年),楊炎向德宗建議實行“兩稅法”。具體辦法是:“凡百役之費,一錢之斂,先度其數(shù)而賦于人,量出以制入。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不居處而行商者,在所郡縣稅三十之一,度所取與居者均,使無僥利。居人之稅,秋夏兩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雜徭悉省,而丁額不變,”德宗采納了楊炎的建議,可是掌管賦稅的官吏反對推行。他們認為租庸調(diào)制實行了四百余年,舊制不可輕改。德宗堅信不疑,使之得以貫徹實施。

兩稅法的推行,在當時確有其一定的優(yōu)越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杜f唐書·楊炎傳》稱:實行兩稅法“天下便之,人不土斷而地著,賦不加斂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虛實,貪吏不誡而奸無所取,自是輕重之權(quán)始歸于朝廷”。兩稅法與租庸調(diào)不同,它“唯以資產(chǎn)為宗,不以丁身為本,資產(chǎn)少者則其稅少,資產(chǎn)多者則其稅多?!边@樣就多少改變了貧富負擔賦稅不合理現(xiàn)象。同時,貴族官僚和商人也要按財產(chǎn)納稅,擴大了納稅面,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兩稅法是中國稅制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改革,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

其他理財成就

楊炎在理財上的成就,除了創(chuàng)行兩稅法外, 還有兩點值得稱道: 其一, 他將皇室財政與國家財政分開; 其二, 他在中國財政史上第一個提出“量出制入”原則, 開中國預(yù)算制度之先河。楊炎拜相后, 向德宗懇請:“夫賦稅邦國之大本,生人之喉命,天下理亂輕重皆由焉。是以前代歷選重臣主之,猶懼不集,往往覆敗。大計一失, 則天下動搖。先朝權(quán)制,中人領(lǐng)其職以五尺宦豎操邦之本,豐儉盈虛,雖大臣不得知,則無以計天下利害。臣愚待罪宰輔,陛下至德,惟人是恤,參校蠹弊,無斯之甚!請出之以歸有司,度宮中經(jīng)費,一歲幾何,量數(shù)奉入,不敢虧用。如此然后可以議政,惟陛下察焉?!钡伦跍恃姿垼适医?jīng)費與國家政費遂重新分開,在君主政體下,楊炎能夠說動皇帝改變主意充分展示了其勇氣和智慧。不但博得當時人的稱贊,而且為后世樹立了好的先例。

中國古代財政制度,一向遵循量入為出原則,所以在清代以前,中國始終沒有產(chǎn)生預(yù)算制度。預(yù)算制度本質(zhì)上是量出為入的。楊炎主張“凡百役之費,一錢之斂,先度其數(shù)而賦于人,量出以制入”。這里所謂“先度其數(shù)”,即是首先確定國家每年各項支出的數(shù)額, 然后根據(jù)這個數(shù)額向人民征收。這樣,收支都預(yù)先有一定的數(shù)額規(guī)定,然后按計劃進行收支,從而有效防止浮收濫支現(xiàn)象的發(fā)生,所謂“量出以制入”,這樣做無疑有助于保持收支平衡。雖然他這里提出的“量出制入”只是根據(jù)“舊征額數(shù)”來確定要征收的稅額,做法沒有現(xiàn)代意義上的預(yù)算制度那樣完善,但生在八世紀的楊炎開世界各國預(yù)算制度的先河實在難能可貴。

楊炎的詩(共2首詩)

古詩大全

好86網(wǎng)為您提供楊炎簡介,楊炎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楊炎古詩大全,楊炎的詩,楊炎作品目錄

http://meilook.com.cn/shiren_view_9b99ff43ac9b99ff/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