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馬周    mǎ zhōu 唐代詩人

馬周(601~648年2月7日),唐初宰相。字賓王,博州茌平(今山東省茌平縣茌平鎮(zhèn)馬莊)人。少孤貧,勤讀博學,精《詩》、《書》,善《春秋》。后到長安,為中郎將常何家客,公元631年,代常何上疏20余事,深得太宗賞識,授監(jiān)察御史,后累官至中書令。曾直諫太宗以隋為鑒,少興謠賦,提倡節(jié)儉,反對實行世封制。

本    名
馬周
字    號
字賓王
所處時代
唐代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清河茌平
出生時間
601年
去世時間
648年
主要作品
《句》 《凌朝浮江旅思(一作韋承慶詩)》
主要成就
提倡節(jié)儉約束藩王

人物生平

早期經(jīng)歷
馬周,字賓王,清河茌平(今山東茌平縣茌平鎮(zhèn))人。年少時就成為孤兒,家境貧寒,喜好學習,尤其精通《詩》、《傳》,因貧困失意放浪不羈不為州里尊敬。

武德年間,補授博州助教,每天都飲酒,不把講授當回事。刺史達奚恕多次斥責,馬周就憤然離職,在曹、汴之間游蕩,又被浚儀令崔賢首侮辱,于是在氣怒之下西游長安。宿于新豐的旅店中,店主只招待諸商販不照顧馬周,馬周于是要了一斗八升酒,悠然獨飲,店主深感驚奇。到了京師,寄住在中郎將常何家中。

四請馬周
貞觀五年(631年),太宗令百官上書談?wù)摮檬В:我蚴俏涔俨簧娅C經(jīng)學,馬周便為常何陳述合乎時宜的事二十多件,叫他奏上,事事符合旨意。太宗懷疑常何有這樣的才能,詢問常何,常何說:"這不是臣所能寫出的,是家客馬周草擬的。他每次和臣談?wù)?,無不以忠孝為宗旨。"太宗當天召見了馬周,在馬周尚未到達期間,皇上四次派人催促。待到馬周拜見后,太宗和他談?wù)摰梅浅8吲d,令他在門下省值班侍奉。

扶搖直上
貞觀六年(632年),馬周授任監(jiān)察御史,奉命出使符合旨意?;实垡虺:闻e薦得當,賜帛三百匹。馬周的諫言太宗都采納了,不久授任侍御史,加散朝大夫。

貞觀十一年(637年),因諫言有功,升任給事中。

貞觀十二年(638年),轉(zhuǎn)任中書舍人。

貞觀十五年(641年),升任治書侍御史,兼知諫議大夫,又兼檢校晉王府長史。晉王為皇太子,拜授中書侍郎,兼太子右庶子。當時設(shè)置太子司議郎,皇帝精選堪任此職的人。馬周嘆息說:“恨我資歷品級妄高,不能歷任這一官職。"

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宗命馬周與黃門侍郎劉洎、中書侍郎岑文本、太子賓客褚遂良,隔一天前往東宮一次,與太子李治一起游覽參觀,研究學問。

貞觀十八年(644年)四月九日,太宗前往太平宮,對侍從官員說:“臣屬聽話的多,直言冒犯的少,我今天打算聽一聽我有什么過失,各位實話實說,不要隱瞞?!碧佑沂玉R周說:“陛下最近所做的賞罰有一點點以自己喜怒作標準的傾向,除此之外看不到其他過失?!碧谌冀邮堋0嗽露?,馬周升任中書令,依舊兼任太子右庶子。馬周的職務(wù)兼管兩宮以后,處事精密,很是獲得時人的贊譽。同年,太宗征討遼東,皇太子在定州堅守,令馬周和高士廉、劉洎留下輔佐皇太子。

貞觀十九年(645年),太宗返回,馬周以本官代理吏部尚書。馬周認為一年四季都在甄選官員,十分辛勞,請求恢復(fù)原狀,于每年十一月開始甄選,第二年三月完畢,太宗批準。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加銀青光祿大夫。

得病逝世
馬周患消渴病,整年不好。皇帝臨幸翠微宮,敕令尋求優(yōu)勝之地為馬周修建住宅。著名醫(yī)生宦官使者,前往探視的接連不斷,常常令尚食把膳食送給他,太宗親自為他調(diào)藥,皇太子親臨問病。馬周臨終前,索要所陳奏事宜的草稿以帙,親手燒掉,感慨地說:“管仲、晏嬰揭露君主的過錯,為求死后名聲,我不做這種事?!?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正月九日,馬周逝世,終年四十八歲。太宗為他舉哀,追贈幽州都督,陪葬昭陵。自從馬周亡故,太宗非常想念他,要憑借方士之術(shù)求得顯現(xiàn)他的身影。馬周有隨機應(yīng)變的才能,善于陳述奏進,深識事理,所陳述的事情沒有不切中要害的。太宗曾經(jīng)說:“我對馬周,一會看不到便要思念他?!?

高宗繼位,追贈尚書右仆射、高唐縣公。垂拱年間,配享高宗廟庭。

諫言

其一,勸諫唐太宗節(jié)儉治國,力戒奢侈。他從夏、商、周至魏、晉、隋統(tǒng)治天下的時間長短切入,告誡唐太宗應(yīng)該“節(jié)儉于身,恩加于人”,如此才能讓天下人對當政者“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馬周歷陳堯、禹及西漢文景二帝節(jié)儉之事例,抨擊當時朝中滋長的奢靡風氣。

其二,勸諫唐太宗以“百姓苦樂”為國之興衰的權(quán)衡標準。馬周指出“自古以來,國之興亡,不由積蓄多少,在百姓苦樂也”。他說隋朝雖然積蓄大量的倉米、布帛、金銀,但這些最終卻成為幫助造反者的財物。而今老百姓本無多少積蓄,我們還在強斂暴征,百姓頗有怨言,認為是朝廷不憂民憐民。進而提出“百姓苦樂”決定“國之興亡”的觀點。

其三,勸諫唐太宗高度重視基層政權(quán)建設(shè)。馬周認為諸王與功臣的分封應(yīng)該得當,不可“樹置失宜,不預(yù)為節(jié)制”。他尤其強調(diào)重視郡縣官吏的選拔任用,提出“天下者,以人為本”,要使老百姓安居樂業(yè),就必須安排賢良的官吏赴任,才可能真正造福一方
貞觀十一年,侍御史馬周上疏陳時政曰:

臣歷睹前代,自夏、殷、周及漢氏之有天下,傳祚相繼,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猶四五百年,皆為積德累業(yè),恩結(jié)于人心。豈無僻王,賴前然哲以免爾!自魏、晉已還,降及周、隋,多者不過五六十年,少者才二三十年而亡,良由創(chuàng)業(yè)之君不務(wù)廣恩化,當時僅能自守,后無遺德可思。故傳嗣之主政教少衰,一夫大呼而天下土崩矣。今陛下雖以大功定天下,而積德日淺,固當崇禹、湯、文、武之道,廣施德化,使恩有余地,為子孫立萬代之基。豈欲但令政教無失,以持當年而已!且自古明王圣主雖因人設(shè)教,寬猛隨時,而大要以節(jié)儉于身、恩加于人二者是務(wù)。故其下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此其所以卜祚遐長而禍亂不作也。

今百姓承喪亂之后,比于隋時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繼,兄去弟還,首尾不絕,遠者往來至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無休時。陛下每有恩詔,令其減省,而有司作既不廢,自然須人,徒行文書,役之如故。臣每訪問,四五年來,百姓頗有怨嗟之言,以陛下不存養(yǎng)之。昔唐堯茅茨土階,夏禹惡衣菲食,如此之事,臣知不復(fù)可行于今。漢文帝惜百金之費,輟露臺之役,集上書囊,以為殿帷,所幸夫人衣不曳地。至景帝以錦繡纂組妨害女工,特詔除之,所以百姓安樂。至孝武帝雖窮奢極侈,而承文、景遺德,故人心不動。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此于時代差近,事跡可見。今京師及益州諸處營造供奉器物,并諸王妃主服飾,議者皆不以為儉。臣聞昧旦丕顯,后世猶怠,作法于理,其弊猶亂。陛下少處人間,知百姓辛苦,前代成敗,目所親見,尚猶如此,而皇太子生長深宮,不更外事,即萬歲之后,固圣慮所當憂也。

臣竊尋往代以來成敗之事,但有黎庶怨叛,聚為盜賊,其國無不即滅,人主雖欲改悔,未有重能安全者。凡修政教,當修之于可修之時,若事變一起,而后悔之,則無益也。故人主每見前代之亡,則知其政教之所由喪,而皆不知其身之有失。是以殷紂笑夏桀之亡,而幽、厲亦笑殷紂之滅。隋帝大業(yè)之初,又笑周、齊之失國。然今之視煬帝,亦猶煬帝之視周、齊也。故京房謂漢元帝云:“臣恐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古?!贝搜圆豢刹唤湟?。

往者貞觀之初,率土荒儉,一匹絹才得粟一斗,而天下帖然。百姓知陛下甚憂憐之,故人人自安,曾無謗讟。自五六年來,頻歲豐稔,一匹絹得十余石粟,而百姓皆以陛下不憂憐之,咸有怨言,以今所營為者,頗多不急之務(wù)故也。自古以來,國之興亡不由蓄積多少,唯在百姓苦樂。且以近事驗之,隋家貯洛口倉,而李密因之;東都積布帛,王世充據(jù)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向使洛口、東都無粟帛,即世充、李密未必能聚大眾。但貯積者固是國之常事,要當人有余力,而后收之。若人勞而強斂之,竟以資寇,積之無益也。然儉以息人,貞觀之初,陛下已躬為之,故今行之不難也。為之一日,則天下知之,式歌且舞矣。若人既勞矣,而用之不息,儻中國被水旱之災(zāi),邊方有風塵之警,狂狡因之竊發(fā),則有不可測之事,非徒圣躬旰食晏寢而已。若以陛下之圣明,誠欲勵精為政,不煩遠求上古之術(shù),但及貞觀之初,則天下幸甚。

太宗曰:“近令造小隨身器物,不意百姓遂有嗟怨,此則朕之過誤?!蹦嗣V?。

人物思想

盡孝上皇
大安宮位于宮城之西,其墻宇宮闕的規(guī)模,和皇宮相比尚為矮小。臣認為東宮皇太子的住宅還處在城內(nèi),大安宮是太上皇所居住的地方,反而在城外。雖然太上皇崇尚淳樸的德行,追求清廉簡樸,陛下難以違背仁慈的旨意,愛惜人力;但是藩夷人朝見及各方面的人士觀瞻聆聽,有地方不夠用的感覺。臣希望建造高墻,修建門樓,務(wù)必體現(xiàn)顯赫高大,以滿足各方面人士的愿望,那么陛下的大孝之心就明示于天下了。

臣看到有明確的敕令在二月二日臨幸九成宮。臣私下以為太上皇年歲已高,陛下應(yīng)該早晚照看飲食和起居狀況?,F(xiàn)在所要臨幸的宮殿距離京城三百多里,陛下的車乘一出動,清道呵禁行人超過十天,不是一早一晚可以到達的。太上皇如果思念,而想立刻見到陛下,陛下將怎能趕到?況且陛下這次前去本來就是為避暑。然而太上皇仍然留在炎熱之地,陛下自己卻到了涼快的地方,溫情之道,臣私下趕到不妥。然而詔書已經(jīng)發(fā)下,業(yè)已成為事實,希望能告訴迅速返回的日期,以解開眾人的疑惑。

廢除世襲
臣又見詔書,命宗室和功臣鎮(zhèn)守分封邦國,并傳給子孫,使世代承襲政權(quán),不是重大變故不能罷免。臣私下認為陛下封賜栽培的人,確實愛他們很深,想讓他們的后代承襲職守而立國永久。臣認為如詔書的旨意,陛下應(yīng)該考慮如何使他們安存,使他們富貴,然而何必要以官職來代替。為什么呢?憑著堯、舜這樣的君父,還有丹朱、尚均這樣的兒子。倘若有的還在孩童時期就承襲父職,萬一驕奢淫逸,那么百姓就會遭受禍害而國家也會受到破壞。想斷絕他們的封地與官爵,而欒黡的惡跡已經(jīng)顯露。與其讓這樣的人毒害幸存的百姓,寧可割恩于已死去的臣子,這是明顯的道理。然則過去所謂被愛重的人,就正好傷害了他們。臣認為適宜分封給他們土地,使食邑世代相傳的,一定要有才能品行。根據(jù)才能品行授予官職,這就使能力不強的,也可因此而獲得免受過失的連累。過去漢光武帝不任命有功之臣去當?shù)胤焦伲宰罱K保全了他們一輩子,確是由于他懂得治國的辦法。希望陛下認真想想這件事,使眾人能得到陛下的大恩,子子孫孫也能終享福祿。

祭祀太廟
臣又聽說圣人教化天下,沒有不把孝作為根基的。所以說:“孝莫大于尊敬父親,尊敬父親莫大于把父親和天帝配祭?!庇终f:“國家的大事只有祭祀與戰(zhàn)爭?!笨鬃右舱f:“我不能參加祭祀就等于沒有祭祀。”這是圣人如此重視祭祀。自從陛下登基以來,宗廟祭祀之事沒有親自參加過。猜想陛下的心情,只要車駕一出,花費就會很多,所以忍著孝心哀思,以便利于百姓。于是使一代典籍不記入皇帝進入太廟祭祀的事情,這樣將用什么傳給子孫,示范后人呢?臣知道大孝確實不在于祭祀,然而圣人訓導(dǎo)人們,的確有委屈自己而順從時俗的說法,希望陛下考慮我愚笨的忠誠。

嚴明賞罰
臣實行教化,在于得到賢人和挑選官吏;為政的根本在于提倡清明的時尚蕩滌丑惡的風氣。孔子說:“只有名分和器物不能輕易給人。”這說明選拔官吏是至關(guān)重要的。臣看到王長通、白明達原本出身樂工,是屬于車駕一類的雜人,韋槃提、斛斯正就更沒有其他才能,只是馴養(yǎng)馬匹。即使技藝超過同行,技能有可取之處,可以重賞錢帛,使他們家庭富裕;怎能使列入士流,破格授任很高的官爵。于是使朝會的班位,萬國來朝見天子的場所,有車駕的車夫歌舞藝人,也穿著配玉的官服和朝靴,和賢臣君子并肩而立,同坐而食,臣私下以為恥辱。但朝廷的命令已經(jīng)下達,即使不可追改,但也認為應(yīng)該不使他們在朝會的班位中和士大夫同列。

倡行節(jié)儉
如今百姓處于喪亂之后,人口相當于隋朝的十分之一。但是供官差服徭役,卻一個接一個被征發(fā)上路,哥哥離家弟弟才回來,前后相接不斷,路程遠的往返五六千里,春秋冬夏一點休息時間也沒有。陛下雖然常常降下恩詔命令減省差役,但是有關(guān)部門的勞作仍不停止,自然需要用人,枉然下達詔令,照舊役使百姓。臣常常去訪問,四五年以來,百姓很有怨恨的言辭,認為陛下不撫恤保養(yǎng)他們。從前唐堯用茅草蓋房土塊作臺階,夏禹衣食粗劣,這樣的事臣知道不可能再在今天來實行。漢文帝愛惜百金的費用,停止露臺的建造,收集臣下上書用的布袋做宮殿的帷帳,他所寵愛的慎夫人衣裙不拖到地上。到了漢景帝認為錦繡纂組妨礙女工,特地下詔除去,所以百姓生活安樂。到了孝武帝雖然窮極奢侈,但是承接文帝、景帝遺留的恩德,因而民心沒有動亂。假若漢高祖之后即是武帝時代,天下必然不能保全。這些距離當今較近,事跡還可以看見?,F(xiàn)在京師和益州等地在制造供奉的器物以及諸王嬪妃公主的服飾,議論的人都認為不是節(jié)儉的做法。臣聽說勤奮早起而功績盛大顯赫的君主后代還是懈怠;制定法令合乎常理的,后來還要敗壞混亂。陛下小時候居住在民間,知道百姓的辛苦,前代的成功和失敗又親眼看到,尚且還要這樣做。而皇太子在深宮里生長,沒有經(jīng)歷過社會上的事,等陛下萬歲之后該怎么辦,這確實是陛下應(yīng)當憂慮的事。臣探求前代以來國家成敗的情況,只要有百姓怨恨背叛,聚眾做盜賊,那么國家沒有不迅速滅亡的。君主雖然悔改,也沒有能夠重新安定保全的。凡修治教化,應(yīng)當在能夠修正之時去做,如果事變發(fā)生才后悔,那就無濟于事了。所以君主總是見到前代的覆亡,就能知道他們政權(quán)喪事的原因,卻都不知道自己本身有什么過失。因此殷紂嘲笑夏桀亡國,而周幽王、周厲王又嘲笑殷紂的滅亡;隋煬帝大業(yè)初年又嘲笑齊、魏喪失國家?,F(xiàn)在看隋煬帝,也像隋煬帝當時看齊、魏一樣。所以京房對漢元帝說:“臣擔心后代看現(xiàn)在也像現(xiàn)在看古代一樣”,這話不能不作為警戒。

與民休息
從前貞觀初年,全國遭災(zāi)荒,一匹絹才值一斗米,而天下安居樂業(yè)。百姓知道陛下十分關(guān)心愛憐他們,所以人人自安,不曾有怨言。五六年以來,連年豐收,一匹絹值十多石粟,而百姓都以為陛下不關(guān)心愛憐他們,都有怨言。又因為現(xiàn)在所新辦的事很多是目前無關(guān)緊要的事情的緣故。自古以來,國家的興亡不能取決于積蓄了多少,只決定于百姓生活是苦還是樂??赡媒氖伦C明這一點,隋朝貯糧洛口倉,確是李密接管了它;西京府庫也被我大唐使用,至今還沒有用盡。如果原來洛口倉、東都沒有糧食布帛,則王世充、李密就不一定能夠聚集大量人馬。不過貯積本來是國家的正常事務(wù),應(yīng)當使百姓有余力然后征收儲藏,怎能使百姓勞苦而強制征收,結(jié)果卻拿去資助賊寇,這樣儲藏是沒有好處的。節(jié)儉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這在貞觀初年陛下已經(jīng)親自做過了,所以現(xiàn)在實行它并不難。實行一天,如果天下人知道了就會載歌載舞。如果百姓已經(jīng)勞苦不停地役使他們,萬一國內(nèi)遭受水旱災(zāi)害,邊境有敵國侵犯,不法之人趁機作亂,就會出現(xiàn)不可預(yù)測的情況,不僅是要陛下晚食遲寢而已。古語說:“感動人是靠行動而不是靠言談,感應(yīng)上天要靠實際而不是靠祝詞。”以陛下的圣明,真正想要勵精圖治,不永遠求上古的策略,只要趕得上貞觀初年那樣,那么天下就非常幸運了。

約束藩王
早先賈誼為漢文帝說可慟哭和長嘆的事,說當韓信在楚為王、彭越在梁為王、英布在淮南為王之時,假使文帝繼位一定不能安穩(wěn)。又說幸賴各王年紀小,師傅國相管著他們,長大以后必生禍亂。歷代以來都認為賈誼說得很正確。臣私下觀察現(xiàn)在的諸將功臣,陛下與他們一起平定天下的,都仰靠稟受成規(guī),供陛下像鷹犬一樣的使用,沒有像韓、彭那樣有威望使陛下難以駕馭之人。而諸王年齡都還幼小,即使他們長大之后,在陛下還健在時必定沒有其他意圖。然而在陛下百年之后不得不憂慮。自從漢朝、晉朝以來,亂天下的何嘗不是諸王?都是因為封授不當,沒有預(yù)先確立一定的名分,所以導(dǎo)致滅亡。當君主的很清楚這種情況,但他們沉溺在偏愛之中,因而前面的車已經(jīng)翻覆而后面的車卻不改道?,F(xiàn)在天下百姓受到的關(guān)懷極少,而對諸王的關(guān)愛卻很多,寵遇之恩太過于厚重,臣的憂慮不僅是他們倚仗皇上的寵愛而驕傲自大。從前魏武帝寵愛陳思王,到魏文帝繼位,陳思王被禁閉防守如同獄中的囚犯一樣。是因為先皇給他的寵愛太多,所以繼位的君主也就畏懼他了。這就是魏武帝寵愛陳思王,恰恰是害他受苦的原因。況且帝王的子弟何用擔心不富貴,他們享受封國供奉,封賜的食邑不少,好衣美食之外還需要什么?而每年特別給予優(yōu)厚的賞賜竟然沒有規(guī)定的限制。俗話說:“貧困的人不比學習自然節(jié)儉,富貴的人不必學習自然奢侈?!笔钦f他們自然而然就會那樣。如今大圣創(chuàng)業(yè),豈止是安置現(xiàn)有的子弟就算完事,還應(yīng)當制定長遠的制度,讓世代遵照執(zhí)行。

選拔良吏
治理天下的人以人為根本。想讓百姓安居樂業(yè),在于選好刺史、縣令??h令人數(shù)多,不可能全是賢良的人,如果每一個州能配備一個賢良的刺史,那整個州境之內(nèi)都能得到休養(yǎng)生息了。天下所有的刺史都符合陛下的心意,那陛下就可以拱手端坐于朝廷之上了,百姓也不會憂慮不能安居樂業(yè)了。自古以來郡守、縣令都要精心選拔那些賢良有德的人來擔任,打算提拔來擔任宰相的人,一定要先讓他們試做地方官,或者就直接從俸祿兩千石的人中挑選入朝任宰相。如今朝廷只重用內(nèi)官,縣令、刺史,很輕視這些人選。刺史多是武官功臣,或者是京官不稱職的,才委任外出。而折沖府中果敢剛毅的人,身體強壯的人,先入選中郎將,其次才委任州官。在邊遠之地更加輕視用人,那些才能勝任縣令,以德行著稱而升擢的不及十分之一。所以百姓不能平安度日,大概是由此造成的。

軼事典故

四請馬周

歷史上有劉備三顧茅廬、恭請諸葛亮出山輔佐漢室的故事,留下流傳千秋的納賢佳話。其實,盛世明君唐太宗也有一段四請馬周的故事。太宗不僅在草創(chuàng)基業(yè)、馬上定天下時注重求賢,而且在登基稱帝后,更是思得忠良以匡輔國政。他"三請馬周"破格用才的故事,顯示出他思賢若渴的明君本色。

貞觀三年,天下大旱,嚴重的災(zāi)情已危及國計民生。唐太宗憂心如焚,多次率百官求雨并極為虔誠的譴責自己。太宗求天不應(yīng),便召集群臣商量對策。他宣布,無論文臣還是武將都要指出朝廷政令的得失,并提出幾條具體的意見。這可難壞了武將常何,他回到府中,愁眉不展。正好家中一位名叫馬周的落魄朋友,漫游到長安,借住在他的府中。得知了常何的為難之事,馬周不假思索,伏在案上,洋洋灑灑的向朝廷提了二十多條建議,文辭非常優(yōu)美。

次日早朝,常何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將奏疏呈現(xiàn)給太宗。太宗一看,這些建議有根有據(jù),切中時弊,確屬可行,但武夫常何決非有這神來之筆,便問他是何人所寫。常何告訴太宗為馬周所寫。太宗又問馬周是何樣之人,常何便向太宗介紹說:“馬周是清河茌平(今山東茌平)人,家境貧寒,但勤奮好學,尤其精通先秦諸子的典籍。由于自負才學出眾,清高而孤傲,郁郁不得志。他在博州一所學校教書,常受地方官的訓斥,一怒之下便拂袖而去,離家遠游。他窮困潦倒,經(jīng)常受人欺凌,歷盡艱辛來到長安,住在臣家,乃當今一大奇士也?!?/p>

致酒行——李賀 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主父西游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拏云,誰念幽寒坐嗚呃?

太平廣記

馬周者,華陰素靈宮仙官也。唐氏將受命,太上敕之下佐于國。而沉湎于酒,汨沒風塵間二十年。棲旅固餒,所向拘礙,幾為磕仆。聞袁天綱自蜀入秦,善于相術(shù),因詣之,以決休咎。天綱目之良久曰:“五神奔散,尸居旦夕爾,何相之有耶?”周大驚,問以禳制之術(shù)。天綱曰:“可自此東直而行,當有老叟騎牛者,不得迫而與語,但隨其行,此災(zāi)可除矣?!敝苋缪远校闯龆奸T,果有老叟騎牛出城。默隨其后,繚繞村徑,登一大山。周隨至山頂,叟顧見之,下牛,坐于樹下,與語曰:“太上命汝輔佐圣孫,創(chuàng)業(yè)拯世,何為昏沉于酒,自掇困餓。五神已散,正氣凋淪,旦夕將死,而不修省邪?”周亦懵然未曉,叟曰:“汝本素靈宮仙官,今太華仙王使人招汝。”即引入宮闕,經(jīng)歷宮門數(shù)重,至大殿之前,羽衛(wèi)森肅,若帝王所居。趨至簾前,有宣言責之者,以其受命不恭,墮廢所委,使還其舊署,自責省愆。叟與所使數(shù)人,送于東廡之外別院中,室宇宏麗,視其門則姓名存焉。啟鑰而入,爐火鼎器,床榻茵席,宛如近所棲止。沉吟思之,未能了悟。忽有五人服五方之衣,長大奇?zhèn)?,立于前曰:“我皆先生五臟之神也。先生酣酒流蕩,濁辱于身,我等久歸此矣。但閉目,將復(fù)于神室也?!敝茴宽曋?,忽覺心智明悟,并憶前事。二十余年若旬日之間耳。復(fù)扃鐍所居,出仙王之庭,稽首謝過,再稟其命,來詣長安。明日復(fù)詣天綱,天綱驚曰:“子何所遇邪?已有瘳矣。六十日當一日九遷,百日位至丞相,勉自愛也?!比缡牵懹^中,敕文武各貢理國之策。周之所貢,意出人表。是日拜拾遺監(jiān)察御史里行,自此累居大任。入相中書令數(shù)年。一旦群仙降其室曰:“佐國功成,可以退矣。太乙征命,無復(fù)留也?!币钊諢o疾仙逝,謚曰忠公,其所著功業(yè),匡贊國政,揚歷品秩,國史有傳,此不備書。

貞觀政要

馬周是博州茌平人。貞觀五年時,到了京師長安,在中郎將常何家中寄宿。當時唐太宗李世民讓文武百官上書說他的得失,馬周幫助常何羅列出二十余件事情,讓他上奏,結(jié)果都很符合圣意。唐太宗對此事感到很奇怪,就問常何,常何回答說:“這些都不是微臣的意思,都是屬下的食客馬周所提出的?!碧铺诩纯陶僖婑R周,沒到達的期間,曾四次派遣屬下去催促。到了覲見后,唐太宗與馬周談得很高興。授予他監(jiān)察御史一職,并連官中書舍人。馬周為人機智善辯,能上奏,十分了解事情的原由,所以上奏沒有一次不合太宗心意。太宗曾說過:“對于馬周,若有一時不見,就要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是了?!必懹^十八年,馬周遷官中書令,兼職太子左庶子,馬周已經(jīng)兼職兩官,處理事情平靜合理,得到了當時許多人的贊賞。后又因為本分升官吏部尚書。太宗經(jīng)常對身邊的侍者說:“馬周處事迅速,天性謹慎。至于評價他人,直言不諱,比之我所派遣之人,還是他比較合乎我的意思。既然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他的忠誠,親附于我,也實在只有他,能夠與我共同使社稷安康!”

野史逸聞

馬周西行去長安,中途走到新豐,住在一家旅店里。店主人只顧招待照顧一些有錢的商人,而顧不上照顧馬周。馬周便要了酒菜,悠然自得地獨自喝酒,店主人感到他是個很奇怪的人。后來他協(xié)助常何處理了二十多件積壓已久,很難處理的公務(wù)。太宗皇帝覺得常何很能干,常何說:“這不是我的功勞,而是我們家的食客馬周協(xié)助處理的?!碧诨实郛斕炀图敝僖婑R周,馬周沒有及時趕到,太宗皇帝接連派了四個人前去催促。見面以后,太宗皇帝對馬周的談話非常滿意,任命他為監(jiān)察御史。太宗皇帝命令擺上鼓樂慶賀。每一下鼓樂的敲擊聲,都震驚了眾人,大家都知道了這件事。馬周任中書令以后,得了糖尿病,一年多也沒有治好,一次皇帝到翠微宮,命令選一塊好地方給馬周建一座住宅,并且派名醫(yī)和使臣不斷去探望馬周?;实圻€派人將皇宮里的飯菜送去給馬周吃。太宗皇帝還曾經(jīng)親自為馬周調(diào)藥,皇太子也經(jīng)常親臨問安。

馬周的詩(共2首詩)
  • 《句》
    何惜鄧林樹,不借一枝棲。(出《冊府元龜》)
  • 《凌朝浮江旅思(一作韋承慶詩)》
    太清上初日,春水送孤舟。山遠疑無樹,潮平似不流。岸花開且落,江鳥沒還浮。羈望傷千里,長歌遣四愁。

古詩大全

好86網(wǎng)為您提供馬周簡介,馬周是哪個朝代的詩人,馬周古詩大全,馬周的詩,馬周作品目錄

http://meilook.com.cn/shiren_view_9b997843ac9b9978/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