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個人簡介
李抱一,原名李國慶。祖籍河北保定肅寧,1941年生于河南開封,現(xiàn)居北京。
現(xiàn)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國文化部老藝術家書畫社常務理事、中國文化交流與合作促進會理事。
曾任開封市群眾藝術館美術師、開封書畫院副院長、《書法導報》美術主任編輯、易斯頓國際美術學院教授、河南省美術家協(xié)會人物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開封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等職。
1956年油畫參加世界兒童畫展并獲獎,1962年在開封舉行個人油畫展,1974年轉(zhuǎn)攻中國畫。多次參加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先后在開封、鄭州、洛陽、晉城、廣州、香港、臺灣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日本舉行個人畫展。
曾獲第六屆全國美展優(yōu)秀作品獎、首屆世界華人書畫展銀獎、中國畫三百家銅獎、中亨杯全國書畫大展銀獎、中韓國際書畫交流展重大貢獻獎、連續(xù)6屆獲開封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基金獎。
多次在《美術》、《中國畫》、《國畫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香港文匯報、臺灣《藝術家》及海外各大報刊發(fā)表作品與論文。
出版有《李抱一畫集》之《馬來西亞版、泰國版》、《李抱一國畫藝術》之《古代人物卷》、《西域風情卷》、《扇面、小品卷》等。
作品收藏于中國美術館、河南博物院、天津藝術博物院、寧夏美術館、佛山石景宜藝術館、日本高松市政廳、泰國泰華藝術協(xié)會、馬來西亞吉打藝術協(xié)會以及海內(nèi)外收藏家。其中《女媧補天》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集團收藏,《九天攬月》由中國航天員大隊收藏。作品先后收編于《中國美術年鑒》(1949~1989)、《中國美術辭典》、《美術辭林》、《中國當代名人錄》、《中國藝術家數(shù)據(jù)庫》、《歷代名畫家書法選》等全國各類畫展的大型書畫集、冊。
主要活動
1962年:在開封大相國寺八角殿舉行《李國慶油畫作品展》。
1972年:創(chuàng)作大型油畫《毛主席和黃河船工》。 同年轉(zhuǎn)攻中國畫人物畫藝術的創(chuàng)作和研究。
1974年:中國畫人物畫《練武》、《焦裕祿》、《雷鋒的故事》等作品同時在《河南省中國畫展》中展出。
1977年:《一支紅梅萬里香》參加《全國美術作品展》。
1979年:作品《草原千里》在日本參加《現(xiàn)代中國婦女》畫展?!读柘觥帆@《河南省美術作品展》銀獎。
1981年:《秋實》在《河南省美術作品展》展出,并河南日報發(fā)表。
1982年:《杏花營小集》參加《河南農(nóng)村風俗畫展》。
1983年:中國美協(xié)刊物《美術》發(fā)表作品《杏花營小集》。
1984年:《把酒話桑麻》參加《第六界全國美展》并獲優(yōu)秀作品獎、河南日報發(fā)表、河南美協(xié)收藏。此幅作品并得到了葉淺予先生的好評(見85年《美術》第二期《六屆全國美展的啟示》一文)。
1985年: 國畫專業(yè)刊物《中國畫》、《迎春花》第一期同時發(fā)表作品《把酒話桑麻》?!队夯ā返谌诤腿嗣袢請蠛M獍姘l(fā)表作品《第三代》?!饵S河故道》、《故鄉(xiāng)的河》、《汨羅祭》等作品參加《開封、南京書畫聯(lián)展》。同年獲開封市文藝創(chuàng)作基金一等獎。
1986年:作品《鄭板橋》、《屈子行吟》、《西子浣沙》、《黃河故道》參加《河南書畫院建院畫展》。作品《鄭板橋》河南書畫院收藏。作品《史魂》--(司馬遷)參加《全國六大古中國畫聯(lián)展》。作品《早春》、《江南三月》參加《第一屆河南省人物畫研究會會展》,《早春》獲一等獎。作品《故鄉(xiāng)的河》、《信息》參加《河南省第一屆中國畫展》。香港文匯報中國書畫版發(fā)表作品《杏花營小集》?!多嵃鍢颉?、《誤入藕花深處》等作品隨河南訪日代表團赴日本展出。同年任開封書畫院副院長。再獲開封市文藝創(chuàng)作一等獎。并入編《中國美術辭林》。
1987年:參加《河南省文化系統(tǒng)美術作品展》,作品《遠村》、《茫原》獲銀獎。人民日報海外版發(fā)表作品《滿妹子的火雞》。中國文化部《文化報》發(fā)表作品《故鄉(xiāng)的河》、《史魂》--(司馬遷)。作品《大河上下》選入《建軍六十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在北京展出)。
1988年:《今日仍需有此君》--鐘馗,獲《全國法制教育書畫大獎賽》特別獎。 1989年:中國風系列大陸水墨--《眾生相特別展》在臺灣師大藝術中心展出《故鄉(xiāng)的河》等人物畫作品。臺灣刊物《藝術家》第四期發(fā)表《故鄉(xiāng)的河》。同年臺灣師大藝術中心舉行《李抱一、林庸、楊瑞芬》作品聯(lián)展。臺灣刊物《中國文物世界》五十一期《書畫名家聯(lián)誼展》介紹中國畫家李抱一,并刊登作品二幅。臺灣刊物《中國風》發(fā)表十四幅人物作品。在馬來西亞檳城、亞羅士達和吉隆坡展出《李抱一人物畫作品》。作品《李商隱》被北京京西賓館收藏。
同年應泰國工商總會主席方德傳博士邀請,赴曼谷舉行《李抱一畫展》,并受到泰國副國務院副總理披猜.口力達軍會見,贈送為披猜總理所作的肖像畫。
1990年:臺灣《藝術家》雜志刊登臺北師大藝術中心典藏精品鑒賞《閩南小漁姑》。
1991年:作品《禪祖達摩》為中國對外展出公司收藏。同年被泰國《泰華藝術協(xié)會》聘為榮譽顧問。
1992年應中央電視臺邀請參加了無錫唐城舉行的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五十周年全國知名畫家的筆會。在日本米子市舉行紀念一九九二年日中友交二十周年《中國畫家李抱一水墨畫展》。
1993年:《大雪滿弓刀》參加《河南中國書畫名家作品展》。入編《中國美術年鑒》(1949 --1989)?!斗扼慌c西施》收入《中央電視臺藏畫集》?!度獬跹肥杖搿度嗣袢請笊裰輹嬙翰禺嫾贰!妒坊辍?-(司馬遷)為香港收藏家和出版家石景宜先生收藏,收入《華夏千家》書畫集?!蹲砦掏D》為日本高松市政廳收藏,《醉翁亭圖》變體畫為日本高松市市長脅信南先生收藏?!稐鳌?、《椿》、《櫻》、《桐》等九幅花卉作品由日本香川縣、市職員共濟組合收藏。
1994年:《板橋歸釣圖》為香港收藏家和出版家石景宜先生收藏,收入《情系中華》--人物畫卷?!栋鍢驓w釣圖》由《廣西日報》發(fā)表并收藏?!剁娦窦廾谩酚伞逗幽先請蟆肥詹兀杖搿都o念創(chuàng)刊畫集》。
1995年:《邊塞詩意圖》為河南省中國畫研究院收藏,并收入畫集。《板橋聽竹圖》5月18日在臺灣中正紀念堂展出?!对率枪枢l(xiāng)明》在《美術》第八期發(fā)表。同年應馬來西亞邀請赴吉隆坡、擯城、亞羅士達、雙溪大年等城市舉行《李抱一畫展》。在馬來西亞出版《李抱一畫集》,并為馬來西亞藝術學院、李家耀藝術基金、馬來西亞嶺南畫會、雪隆尊孔校友建?;鸷图蛑匏囆g協(xié)會籌建會所基金募捐。
1996年:《大雪滿弓刀》收入香港出版的《千色集》畫集。
1997年:《大雪滿弓刀》收入《當代中國畫掇英》畫集。
1998年:作品《兵車行》獲首屆《世界華人書畫展》銀獎?!肚樱畤鴼憽肥杖胂愀鄢霭娴摹缎脑浮樊嫾暇?。作品《信天游》獲《中享杯全國書畫展》銀獎,收入《中亨杯書畫大展精品集》。同年編入《美術辭林》(現(xiàn)代畫家卷)、《中國美術辭典》、《中國當代名人錄》和《中國藝術家數(shù)據(jù)庫》。《黃河魂》參加中國文聯(lián)、中國歷史博物館和徐悲鴻紀念館等單位主辦的《黃河魂》藝術大展獲優(yōu)秀作品獎,并收入《中國黃河魂藝術大展精品集》。作品《蘭亭集賢圖》參加中國文聯(lián)、中國美協(xié)和中國書協(xié)主辦的《蘭亭杯.牡丹杯》書畫大展?!缎盘煊巍穮⒓又袊绤f(xié)和中日水墨畫交流協(xié)會主辦的《中日水墨畫交流展》,在北京炎黃藝術館展出, 7月赴日本東京都美術館展出。
l999年:在山西晉城舉行《李抱一畫展》。 作品《夕陽山外山》參加中國美術協(xié)會主辦的《中國畫三百家》畫展獲銀獎,并收入《中國畫三百家》畫集?!镀阉升g與狐兒》、《鄭板橋小像》參加中國文聯(lián)主辦的《99中國百杰書畫家》書畫精品展,獲"99中國百杰書畫家"稱號。并收入《99中國百杰書畫家精品集》?!堵舆^千山》、《花落知多少》參加河南美術家協(xié)會國畫人物畫藝術委員會第二屆學術作品展。
2000年:《蒲松齡小像》參加西安陜西省博物館展出的中國、韓國《國際書畫交流展》獲國際文化交流貢獻獎。《天上人間》參加《河南省第九屆美術作品展》(升達藝術館)獲銅獎。作品《鄭板橋》參加《跨世紀河南省中國畫新作展》(升達藝術館)?!吨辛鲹羲穮⒓雍幽鲜∶佬g家協(xié)會國畫人物畫藝術委員會第三屆學術作品展。
2001年:《巍巍昆侖》、《春天的故事》參加河南省直機關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80周年《千秋偉業(yè)》書畫作品展(升達藝術館)。并收入《千秋偉業(yè)》書畫作品集。《蘭亭賢集圖》參加河南省美術作品展(升達藝術館)。
2002年5月:《九月艷陽》參加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獲銅獎。作品《綠醉紅酣》--史湘云醉臥芍藥圃、《明月松間照》河南省美術家協(xié)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第四界學術作品展。作品《西疆》參加《開封市書法美術作品展》在鄭州升達藝術館的展出。
2002年12月25日在河南博物院舉行《李抱一國畫作品展覽》、《李抱一國畫藝術》--古代人物卷、西域風情卷、扇面.小品卷畫集首法儀式。
2003年2月在鄭州輕工學院、易斯頓國際美術學院任客坐教授,講授中國畫專業(yè)課。3月在該院舉行《李抱一教授國畫作品展覽》
2003年3月底《李抱一國畫作品展覽》在洛陽市博物院展出《美術界》2003年第九期發(fā)表作品9幅。
中國香港東方藝術中心《中國畫清賞》2003年第四期(總第六期)(實力推薦)發(fā)表作品13幅和論文1篇。
2004年1月22日至28日在廣州藝術博物院舉行李抱一美術作品展覽。
個人作品
《毛主席和黃河船工》,《練武》,《焦裕祿》,《雷鋒的故事》,《一支紅梅萬里香》,《草原千里》,《秋實》,《杏花營小集》,《把酒話桑麻》,《第三代》,《黃河故道》,《故鄉(xiāng)的河》,《汨羅祭》,《遠村》,《茫原》,《鄭板橋》,《屈子行吟》,《西子浣沙》,《黃河故道》,《鄭板橋》,《史魂》,《早春》,《江南三月》,《故鄉(xiāng)的河》,《信息》, 《誤入藕花深處》,《滿妹子的火雞》,《故鄉(xiāng)的河》,《大河上下》,《今日仍需有此君》,《李商隱》,《閩南小漁姑》,《禪祖達摩》,《大雪滿弓刀》,《范蠡與西施》,《塞外初雪》,《醉翁亭圖》,《楓》、《椿》、《櫻》、《桐》等九幅花卉作品,《板橋歸釣圖》,《鐘旭嫁妹》,《邊塞詩意圖》,《板橋聽竹圖》,《月是故鄉(xiāng)明》,《兵車行》,《屈子.國殤》,《信天游》,《黃河魂》,《蘭亭集賢圖》,《夕陽山外山》,《蒲松齡與狐兒》,《鄭板橋小像》,《掠過千山》,《花落知多少》,《天上人間》,《鄭板橋》,《中流擊水》,《巍巍昆侖》,《春天的故事》,《九月艷陽》,《綠醉紅酣》--史湘云醉臥芍藥圃,《明月松間照》,《西疆》,《李抱一國畫藝術》--古代人物卷,西域風情卷,扇面.小品卷畫集
相關評論
烈烈朔風瘦 蒼蒼塞馬肥
在我的馬來西亞個人畫展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中國西域風情題材的畫。馬來西亞是伊斯蘭國家,他們對這部分畫感到十分親切,讓我和他們的心一下拉近了。他們問我是否在那里生活?我說沒有。為什么畫得很像,我說感情相通,無非裝束和習俗不同,把握住氣質(zhì)與形象特征就好畫像了。
生活體驗可直接也可間接。畫《聊齋》里的憨鬼姐與俏狐妹也非得到鬼域狐府生活?間接體驗的方式很多,最根本的是情與心的體驗。
我在劇團十九年顛沛流離,閱歷了社會舞臺各個角落與蕓蕓眾生,也畫了很多形象寫生,真正能用到創(chuàng)作里的卻很少。后來明白了生活中的原始形象和藝術形象還有很大距離。這個距離是情心的理解與遷想的升華。我說這種藝術形象是意象形象。
意象形象是相思已久的偶遇,是與創(chuàng)造者彼此人生體驗的牽系和對語,是攜手詩境的漫步。
其實早在垂髫之年我已經(jīng)去了西域,那是背著手,搖著頭朗朗吟詠"飛雪千里警"、"霧失交河城"、"風斷陰山樹"、"胡雁夜哀鳴"的年紀。詩情、畫意把我的魂靈兒早就勾了去。
漢唐以來的歷史與詩文給了我太多的好奇與向往,現(xiàn) 在多媒體又賦予我更多的誘惑與遐想,我已分不清哪是現(xiàn)實哪是夢。無法拒絕誘惑我的神秘的夢,更揮之不去夢里神秘的誘惑。正是夢的無可企及,就更加戀思那片天那塊地。
我曾經(jīng)失去了一次圓夢的機會。那是二十年前"絲綢之路"畫家考察團赴西部采風,因當時的心臟手術未能成行。而今,只有在遙遠的腹地召喚大荒寂寥的靜穆。讓心兒插上翅膀掠過紅塵喧囂,在那隨時可伸手叩開蒼天之門的高原,隨時匍匐大地諦聽廣漠的心音,隨時掬得皎潔雪山的清涼,隨時扯來碧野蘭天的純凈,洗滌心中落塵與舒展靈魂間的郁結。
而今,部族兄弟戰(zhàn)馬的嘶鳴與爭霸烽火的狼煙已經(jīng)消逝于歷史的遙遠。那部豐富多采的西域變遷史,留給后世的是鑒危思安、和睦共處與多元民族人文交融的和諧。正如西域各族兄弟與大自然的和諧一樣。
而今,曾經(jīng)荒涼的西域偏偏就培育和造就出能歌善舞、俏麗聰慧的女兒與彪悍樂觀的漢子。他們達觀生存的本身就是藝術。但是,藝術最好順從它原始的純潔。莫讓現(xiàn)代俗流的燥動騷擾它的純樸與坦然。
西部對我來說是個未知的世界,它給我的想象有多大,誘惑就有多少。我的畫也許少了許多西域的"真實",好在愛因斯坦說過為我解嘲的話:當這個世界不再能滿足我們的愿望,當我們以自由人的身份對這個世界進行探索和觀察的時候,我們就進入了藝術的科學領域。而我那不能滿足生活于西域的愿望,也只好在"胡兒騰驕駿,寒山靜秋塞"的冥想生活中去浪漫了。
在歷史中進入歷史
當我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我知道,我又一次把自己逼到了一處懸崖邊上。
遠處是奇幻至極美麗至極的風景,而腳下,一旦失足便是萬劫不復的百丈深淵。
我心存畏懼,然而不能自己。我知道我別無選擇,因為,像一頭豹子面對另一頭豹子,我所面對的,是和我一樣心中鼓蕩著雄性熱血的李抱一。
李抱一的現(xiàn)代水墨畫,從本質(zhì)上來說,都是在講述著"在歷史中進入歷史"的同一個故事因為,相對于許多許多面孔模糊沒有個性的人來說,他是一個最哲學意義上的本真的個人。
我知道,作為人本主義意義上的現(xiàn)代人存在的終極意義.不是要到現(xiàn)實存在中去挖掘潛藏的作為本質(zhì)的人與現(xiàn)實的普遍關系,而是要在現(xiàn) 在中創(chuàng)造現(xiàn) 在,在自己的當下性中創(chuàng)造使自己具有現(xiàn)代性特征的現(xiàn) 在,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當下性存在。要想實現(xiàn)這一點,現(xiàn)代人面臨的最大的困境就是無法逃脫現(xiàn)實的歷史境域和歷史觀念延伸出來的人類公共話語的束縛,因而也就無法從根本土逃脫歷史的制約。在這種境域中,個人必須立足于當下歷史之中,努力改變自身,才有可能以不同于他人的面貌真正進入歷史,而不是被歷史類同化,平面化。
正是在這一點上,李抱一把自己和他人區(qū)別了開來。
作為一個藝術家中的智者,李抱一十分明白,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首要的就是區(qū)別于他人,即在公共語言的覆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獨特的語言表達?;蛘邠Q句話說,他要找到那種既能夠?qū)€人的私人表達滲透于公共語言之中而又能夠使其凸現(xiàn)于公共語言的海平面上的獨特表現(xiàn)形式。在這個意義上他是成功的,他經(jīng)過幾十年的探索與思考,已經(jīng)找剄了那種屬于他自己的獨特的水墨語言,完成了由一個畫匠向一個真正的藝術家的轉(zhuǎn)換。
李抱一曾經(jīng)說過:藝術是人生體驗的玩味,人格燃起的篝火,蒼涼中的一絲溫馨,孤寂靈魂的慰藉。這既是他的藝術追求的自白,也無意中透露出了他成功的最大秘密,那便是:通過對于苦難人生體驗的勇敢擔當,在當下的歷史語境中進入歷史。
人生可能是蒼白的,但語言或符號總是灼熱的。在李抱一的水墨世界中,色彩,線條和構圖無論怎么變幻,最終卻都指向了同一個目標:畫家悲天憫人而又有點孤寂落寞的內(nèi)心世界。
抵達內(nèi)心的途經(jīng)有千萬條,而對于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來說,最好最捷近的只有一條。李抱一選擇的,是那條想像的途經(jīng)。在李抱一的畫筆濡染下,所有進入畫面的事物都被換成了一種視覺符號,并且?guī)в忻黠@的形而上的精神意味。閱讀它們時,我們的想象會越過它們那或熟悉或陌生的外觀存在,直接進入另一個世界,畫家充盈飽滿的內(nèi)心世界。
譬如《天高云淡》和《山深見日遲》,兩對男女青年農(nóng)民,也許是一對人物的兩個不同活動場景的留影,他們是作品的主體內(nèi)容,卻被畫家安置在了畫的偏下方,從而為欣賞者留下了一片巨大的想像空間。
讓我們的視覺伸出一雙想像的手,具有無限延展力的手,首先穿越那些似乎在一個平面上又似乎在互不關涉的不同平臺上的山石、溝壑或淡云、樹影,它們已經(jīng)在不同程度上接近或者說觸摸到了那個核心意象的邊緣。這些事物和現(xiàn)實緊密相聯(lián),又處于某種難于以語言描述的歷史的玄想之中。由于它們的這種雙重性特征,我們的視覺不可能在它們身上停留太久,那樣既太讓眼睛疲勞又會阻滯我們想像力的揮發(fā)綿延。我一直以為,這是畫家有意設置的一道欲捻故縱或者更確切點說欲縱故檎的屏障。
他有意選用那些粗糙、笨拙,帶布某種原始古樸意味的人們十分熟悉因而也就失去了相當程度的視覺沖擊力的事物,占據(jù)畫面的大部分空間,目的只有一個,讓欣賞者的視覺不致于在它們身上作過多停留。而那些事物之間的既模糊又分明的層次感,則是整個畫面帶動人的視覺直到想像飛翔的動力源泉。因為有了這種層次感,那些不斷由現(xiàn)實世界擠迫而來的影像才給某種動態(tài)印象,并由此不斷觸及人的眼睛,也不斷透過眼睛的吸納而觸摸人的心靈。于是,現(xiàn)實場境在視覺的逐漸空茫遠伸的過程中慢慢轉(zhuǎn)化以至消解,成為一幅幅時間的幕布,在快速閃回中連在一起,不知不覺中抵達歷史也抵達人心的最敏感的最細微之處。
聯(lián)接現(xiàn)實與歷史,或者說視覺與想像使他們成為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一體的,是畫面中人的眼睛。或更確切一,點說是眼神的射線。那是一些空茫而又尖利的眼神,那怕是它們的主人背對著我們,我們也能夠從人物身體尤其是頭頸部的動感中感受到那種空茫與犀利。由于它們的緣故,我們會感受到一種現(xiàn)實和歷史交融而成的事物在勢不可擋地沖擊我們心靈。讓心靈不斷走向那些未知的渺遠的事物,體會那日常世界中絕對無法體驗到的痛苦與歡樂,美麗與憂傷。
這里實際上已經(jīng)接觸到了一個更為本質(zhì)的問題,李抱一把自己與他人區(qū)別開來的最獨特之處,也就是前文我們所說的,是找到了既能夠?qū)⒆约旱膫€人表達滲透于公共話語之中又能夠使共凸現(xiàn)于公共話語的海平面之上的個人化的藝術語言。這種藝術語言以對于苦難的承當為精神內(nèi)涵,以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精神意向的人物或其他事物為載體,又揉進了西畫語言的色彩意識,從而使畫面呈現(xiàn)出一神奇特的時間感,并因而引導人們進入歷史的遐想之中。
一個優(yōu)秀的藝術家,無論他選取什么題材作為他的表現(xiàn)對象,其中蘊涵的對他的創(chuàng)作起著無形的支配作用的那種沖動與激情都是相同或起碼相似的,而且都來自于同一個源泉。便是他處身其中的當下日常生活環(huán)境。這種沖動與激情和藝術家個人心性氣質(zhì)的巧妙融合,就是他的藝術語言的最才根本的基礎。
李抱一生于黃河岸邊的七朝古都開封,枕著黃汀的濤聲,吮吸著古城文化的歷史乳汁長大,因而自少年時代起,骨子里、卑液中便具有了黃汀浪濤般澎湃的激情;而幼時家貧,時為生計所迫,又走使他對人生的痛苦多了一份體驗、一份理解。這兩方面相結合,便形成了畫家既胸納天地豪放瀟灑又骨鯁剛正疾惡如仇眼里容不得豐粒沙子的獨特性格。有點類似于現(xiàn)代大師徐悲鴻先生。這種性格熔鑄于創(chuàng)作中,便形成了他開闊雄放又有點孤高自守的藝術風格。這種風格的直接體現(xiàn),是李抱一在創(chuàng)作中始終堅持從自身體驗出發(fā)把握與表現(xiàn)廣闊的生活圖景;最終在一個個虛構的世界中重建人的自我形象,在現(xiàn)實與歷史之間架起一座美麗的虹橋。在這種藝術觀的支配下,李抱一畫筆下幾乎所有人物、事象,都呈現(xiàn)出既現(xiàn)實化又歷史化、既個性各異又有著相似的精神氣質(zhì)的特征。
最典型的是水墨人物畫。無論是現(xiàn)實中的黃河船工、草原牧女,走西口的漢子還是歷史上的王昭君、李清照、司馬遷,甚至是西方小說中的人物,在李抱一的筆下,都具有某種典型的李抱一氣質(zhì)。即對詩意的追尋與擔當中,歷史人物和當代生活中的人物作為兩神異質(zhì)的、被時間隔絕的存在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共同構成了畫家心中的歷史的個個不同鏈環(huán)。
把他們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畫家賦予他們的共同的氣質(zhì)。司馬遷也好,《大河上下》中的現(xiàn)代黃河船工也好,畫家在塑造他們之時,盡管也給子了他們不同的服飾,不同的身形體格,卻始終為他們保留著一個共同點,即既執(zhí)著于探索與渴望又勇毅地承當一切世俗的苦難與困窘的眼神。就是這種與眾不同的眼神,使李抱一和他筆下的人物一起,完成了在歷史中進入歷史"的苦難的歷程。
值得注意的是,李抱一在畫出人物眼神的時候,似乎撇開了傳統(tǒng)中國畫的以虛襯實的空靈手法,而更注意于西畫的色彩點染。塊狀的色彩堆積在一起,在人物眼部極狹小的范圍內(nèi)形成了看似粗放卻又細微到極處的疊印與皺擦,覆蓋與漬染。而瞳仁處的一筆明彩點染,更使人的精神氣韻破紙幣出,立抵觀賞者靈魂的深處d這種時候,時間已末復存在,或者說已悄悄轉(zhuǎn)型,板結在了疊印與漬染形成的厚重的空間里,然后,以一種歷史化的形態(tài)重新凸現(xiàn)于畫面,造成一種板結中的透明感。歷史與現(xiàn)實的界限就在這覆蓋與漬染,消隱與凸現(xiàn)的矛盾糾結中被打破,人的存在也因而具有了凝結于歷史之上或歷史之中而牽引與推動歷史不斷前進的意義與價值。
李抱一筆下人物的眼神,是他人本主義藝術觀的傳神寫照,認真品味之下,他們確實既是人生體驗的玩味,又是人格燃起的條火,更是蒼涼中的一絲溫攆,孤寂靈魂的慰藉。這些眼神的最重要的內(nèi)涵,是希望。
我一直認為,對未知事物(當然是美好的事物〉.懷有承擔的希望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靈魂,詩歌如此,音樂如此,繪畫藝術同樣如此。這種希望,是藝術對于生存苦難的深刻體驗的升華,是生命意識覺醒的表現(xiàn)。人的偉大之處,首先是能夠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因而去關懷生命的存在。而在更本質(zhì)的意義上,希望又是對人生現(xiàn)實規(guī)定性的抗拒,尤其是對現(xiàn)實與歷史,此岸與被岸之間的界限的抗拒,因為有了這種希望,臧克家筆下的老馬(詩人靈魂的化身)才會永不倒下一直向前,貝多芬才會從巨大的痛苦深淵中躍起身來重新叩響命運的大門,凡高也才能夠在靈魂與肉體的雙重磨難中畫出他的絕世杰作。
李抱一人物的眼神,同樣具有這樣的希望的光芒。這是李抱一對生命在思考與探究的詩意產(chǎn)物,正是由于有了對苦難人生中這種富于詩意的希望的發(fā)現(xiàn),李抱一達到了藝術創(chuàng)造的一個很高的境界,一個對于現(xiàn)實與歷史的整體關懷中既深入人生又通達人生的境界,他作為一個優(yōu)秀藝術家的獨特存在意義也就在這里!
在歷史中進入歷史,讓傳統(tǒng)畫材與現(xiàn)實語言媒介融匯貫通,或者更明確點說把水墨、宣紙、毛筆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至再加入西畫的造型與色彩意識,李抱一這種探索、可以說足為中國水墨畫向現(xiàn)代轉(zhuǎn)型提供了一個很有價值的路徑,最起碼也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歷史熔鑄靈魂的篇章
近幾年,也許看中國人物畫中甜膩膩的仕女與故作姿態(tài)的歷史人物太多了。猛地看到李先生古今人物畫作品,把握人物心理的深刻性和沉郁的歷史感,像一杯杯濃郁的醇酒.初使人驚異,繼而沉醉,作品那特具的藝術感染力將苛刻的批評者深深地征服了。
與那些無病呻吟的解說圖式的作品不同的是,他的每張畫總是給人感到要表達一種情緒,一種用文字難言的心態(tài)。在他那并不大的畫室中,映人眼簾的"伯牙撫琴圖":那深鎖的雙眉,一雙枯瘦而在顫動撫琴的手,以及孤傲的巖石,裂岸的波濤,仿佛都是巨大的音符,你似乎從中感到將要發(fā)出聲震蒼穹的高亢之音,卻偏偏又凝鑄在俞伯牙那瘦癯而勁健的軀體上。作者敏銳而準確地抓住了將要爆發(fā)前的一瞬,表達了對人生對事業(yè)的一種騷動不安的情緒和在,郁憤中的巨大進取力。
屈原那境界恢宏,百疊回腸的"離騷"曾以其思想、情感的力量感染了世世代代的讀者,無數(shù)畫家通過"離騷"創(chuàng)造了自己想像中的屈原形象,也許都經(jīng)歷過人生的苦難,抱一特別醉心于為他造像,或江邊行吟,或仰天太息,作者筆下的屈子總是充滿了孤憤,充滿了歷史的抑郁感。在"屈子行吟圖"中,與"撫琴圖"同樣,屈原的洶涌澎湃,回旋往復的情感,凝聚在雕塑的身軀中,動與靜,狂颼與沉思,波瀾壯闊與深邃莫測,從形象中顯示出了屈子心靈矛盾的辯證過程,看了這幅畫,任何人都不可能平靜。
作者接著展示出了他的力作"史魂"∶一個身披被褥、拱肩縮頸、蜷屈在幽暗的豆油燈下的老者,從整體動態(tài)中看出他已被生活折磨得再也難于站立了,然而從他那聚縮的眉宇間和線條分明的雙唇上,卻使人感到這是一個毫不屈服于壓力的人,他,就是才情縱橫,博古通今的"史記"的作者司馬遷,這與我想象中的人物距離太大了,"你何以如此處理?"我問抱一"作為老友,你應該了解……"他口吶了,"人生活在世上,也許痛苦比幸福多,總會產(chǎn)生抑郁感,我常常感到一種不可名狀的孤獨,可能那些醉生夢死或無任何追求的人沒有,我畫歷史人物,實際是以此表現(xiàn)人生,表現(xiàn)自己的靈魂,司馬遷取材于我的一個老師的形象,當他行將離開人世時.我為他畫了張速寫。他一生貢獻給藝術而從不向社會、向人們索?。@是一個心靈極為高尚的人。畫完,他揮了揮手,頭也不抬說'走吧! '沒想到這竟是永訣。憑我的直感,他的一切與司馬遷是相通的,多少日子壓得我心直發(fā)痛,畫出來,輕松些。"是的,抱一并非歷史學家,他只是畫一種對歷史的感覺,更準確地說是畫個人對生活、對人生的感受。他所創(chuàng)造的一個個形象.是對歷史"形而上"的追問,他們是作者心靈與歷史人物心靈撞擊而進發(fā)出來的"心象",以一個普通人的感觸去引發(fā)起普遍人類情感所經(jīng)歷的ㄣ心境"。這"心境"已超越自身內(nèi)容的具體性,而成為人類生活和心靈的象征.這大概正是抱一筆下人物的魅力和價值所在吧!接著我又看到了"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那孤獨地面對月亮和自己影子的(李白);看到了醉里挑燈看劍……可憐白發(fā)生"的(辛棄疾)看到了"感時花濺潤,恨別鳥驚心"的(杜甫)∶看到了獨行出關的老聃;還看到了"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那充滿幽怨的宮女……一個個或為悲劇性的人物。當然.作者筆下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有時也有草莽英雄,豪俠之士,如題為"人間總有不平事,禪杖常拓屈死鬼"的魯智深,"今日仍須有此君"的鐘馗,但即使畫了正在舞劍的項羽這樣"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也是將其置于"四面楚歌"的背景之上。低沉嗎?確實,然而每個形象卻又是如此倔強地面對生活錚錚鐵臂?;騼?nèi)心抗爭,或勇進急流,或在悲劇中展現(xiàn)出了頑強的性格和孤傲的風骨。你看,作者所畫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無不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氣質(zhì)妥貼而又獨具個性。"干擊萬磨總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詩意圖》)不正是他所追求的境并么!
這幾年中國畫壇異?;钴S,各種主義,各家流派,各類書畫紛紛而起,這是藝術飛速發(fā)展并向一個新的高峰攀登的前奏。但觀其大略,總覺得少了點什么,少什么呢?少了歷史感,少了思想性,少了人生的意味,少了"形而上"的內(nèi)在精神,少了與人靈魂共鳴的那一切,而這一切在李抱一先生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表現(xiàn),不由得使人產(chǎn)生陶醉和敬意。從"主題先行"一下走到了"純視覺革命",甚至退化到一種"純生理感藝術"和"純視覺藝術"中去。而抱一卻在冷靜注視著藝術潮流的狂瀾中堅持自己的藝術道路。一個幼年孤苦,遍嘗人間酸甜苦辣,從底層掙扎出來的畫家,永遠保持著對生活、對人民、對藝術的良知,對歷史的理解,深深地植于他的靈魂之中。沈鵬先生曾為他題辭曰:"腹有詩書氣自華",他的"詩"和"畫",足我們民族的歷史,是與他曾息息相關的底層的人民。而這些,正是作為一個藝術家最可寶貴的品質(zhì)。
抱一具有敏銳的藝術感受力,悟性極好,他非科班出身,八歲進京劇學校學戲,卻醉心于寫寫畫畫,髻齡啟蒙,已顯示了藝術才華,通過自學,十多歲作品便出國展出,二十歲舉辦個人畫展,早年主攻油畫,打下堅實的造型基礎,后皈依中國畫,深得其筆墨靈氣。所以他的人物畫,不論巨幅創(chuàng)作,生活小品,既有中國畫的筆情墨趣,又能準確地刻畫出對象的形體和神采。
抱一是當今中國畫壇活躍的畫家,多次在《美術》、《中國畫》、《國畫家》、臺灣《藝術家》以及海外報刊中發(fā)表作品,許多專業(yè)報刊及新聞媒體作專題性報道。其作品先后被編人《美術辭林》、《中國美術辭典》、《中國當代美術家名人錄》、《中國藝術家數(shù)據(jù)庫》、《中國美術年鑒》等典籍。其代表作"杏花營小集","把酒話桑麻"、"大河上下"、"故鄉(xiāng)的河"等等,均吸收了西洋畫中的透視與光的效果,然后又以濃郁、淋漓的中國畫筆法、墨法,或揮瀟、或細描,刻畫了黃河邊上勞動者的形象.他在藝術上的想法和追求.始終與他心靈感應歷史,擷取生活的方式同步,盡管這些探索并非成熟,某些結合上還有生澀之處,好在他從不滿足于現(xiàn)在成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路將會越來越寬暢。
畫到精神飄沒處更無真相有真魂
"藝術家必須具有一副忠于藝術的良心。同時對藝術的探索應該具有宗教的虔誠和崇高的信念。"
近些年來,中國的藝術,在開放的政策下,雖然還是有限度的,但也一樣還來自西方現(xiàn)代藝術的新潮而激起本身的藝術反思,面對這波瀾壯闊的藝術斷層時代,怎樣創(chuàng)立富于民族風格的現(xiàn)代藝術,正是中國后續(xù)性極度強的中國畫家所探索的重要課題。
中國近代國畫藝術,畫古代人物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它是一種創(chuàng)新,它不是"復古",也不是淘醉歷史文化的翻版。一"籍古喻今"的寓意,是古人物畫的藝術靈魂!另一方面便是古代人物的造型,宜于水墨潑灑,獨有神嚴貌丑力愈猛的藝術效果。
畫家李抱一,是中國中青年派的人物畫家.決定他的名氣條件便是早期接受過西畫理論的學習,然后回歸國畫。因此新舊人物,均極度精能,而且紙上是人物皆富有生命力的形態(tài)內(nèi)涵,感性可觸,理性可讀。
"采風圖"寫蒲松齡傾聽一老叟談鬼,從兩個形態(tài)相反的小童,看出畫家對人物構設的開拓胸次。一個背面抱著老叟,"恐怖"被寫在"抱"中。另一個坐在蒲松齡面前,睜著大眼,"驚"字便從天真的大眼瞳中閃出。是見畫家的"筆墨之靈"!
所謂"傳神":即"情俏為工";看"采風圖"人物的形神。
"天下不可無此君"是古今詩人畫家最喜歡借喻這個捉鬼王--鐘馗來一泄胸中塊壘的題材,李抱一處理這一"貌丑氣豪"的神態(tài)與眾不同是在"嗔目切齒"下,特別強調(diào):"鼻孔欣張",大有一股"怒"氣逼人來之感,是最傳神的一筆。畫袍用焦筆,剛健蒼勁,皺紋成棱角,尤增人物性格,與豪勇的氣概。
"伏虎羅漢"一圖,是意筆人物畫.最能表現(xiàn)素描根底的杰作,從身軀與虎的比例強調(diào)魁梧壯健的羅漢騎壓虎背的構圖,便是大膽奇險的落筆,猛虎的掙扎點出一個"伏"字,焦點集中在羅漢的表情與手臂的力的表現(xiàn),卻不現(xiàn)"腳的武步"!這正是畫家最含蓄最有意境處!從一個想象的劇烈動律中,結出一個意識中的"猛"字|,留給人一股令人驚悸的意象。
"李白詩意",寫"汪倫送李白"構圖極合乎藝術美的要求,為循"詩意"的主導,因此:兩個人物的心態(tài)與走形的經(jīng)營,必貫注于詩意中一個"別情"的刻劃,一背一側動律凝佳,一股依依惜別的感情生動而傳神。面向茫茫大江,客舟待發(fā),有雁南飛,
一抹斜陽深含愁緒,兩匹坐騎,交首一起,而又渲染氣氛。正是:"畫到情神飄沒處,更無真相有真魂。"
李抱一畫家,斯次攜藝蒞泰畫展,佳作甚豐,吾獨喜他那善于夸張與強調(diào)的構圖,墨蘸濡毫,淡墨鈍鋒,流暢而富動律感。和畫家那種藝深筆嬌的功力與才氣。
現(xiàn)代藝術家,必須從學術上反叛時流,突破傳統(tǒng),縱身躍入復雜精深的藝術世界,才能激動藝術思潮,放射出時代性藝術的光芒。李抱一就是這樣一位畫家。
調(diào)色七情溶哲史,弄潮八彩潑風云
導語
當今畫壇,群雄崢嶸,派幟林立。或趕潮于"商海",或采薇于首陽;或拜倒于達氏蛋外,或立雪于吳子門前;或妄自閉目摸之"象府",或自賞孤芳而拒"舶來"于千里;或聲嘶苦叫"價值觀",或奔走呼號"自由論",所謂過海八仙,各競其能。將一個四維空間烘染得萬象從生:現(xiàn)實而浪漫、淡泊而濃烈;激蕩而幽靜、溫婉而雄渾、真切而奇幻、多情而冷峻、切近而深遠、平易而神奇。凡此紛紜現(xiàn)狀,遠而呼之有應聲,近而觸之有質(zhì)感。孰進孰退?豈是一言而定乾坤焉?故而,有識之士,首先承認其現(xiàn)實,而后接納其現(xiàn)實,并不急于去界定方圓,并不急于去論是辯非,更不急于去下那似乎是亙古不變的精明結論!
做為一個藝術家,須鐵硯磨穿而苦心治藝,切忌嘴尖皮厚腹中空!甘于寂寞,不為"出門具是看花人"的景象所動,要有"淘金浪里不甘貧"的執(zhí)著;還須勇于弄潮,不盲目趕潮!弄潮之先,不妨立足潮頭,冷眼觀潮,熱心思潮,一旦識潮,一迅即投身。要有"帆掛長風萬里潮"的豪氣與魄力;更須有家國念、時代感、鐵肩任的憂樂觀和獻身精神。藝術,雖屬人類所共有,無國界可界,但它的根卻扎在各自不同的國度的土壤里,受彼時彼地的民族之血汗?jié)补?。藝術生來就秉賦極個性、極鮮明、極"土氣"的國格民意時情。;國格民意時情之愈濃的作品,則愈具世界性而被全人類接受。不立足本國而奢談"走向世界"那是癡人說夢。"我有丹心碾玉冰",藝術家不僅要有藝術家特有的良知,還要有碾碎丹心的奉獻精神。藝術道路,萬水千山,阻而且長。那些老稱"玩藝術"的藝術家,身居競爭的時代,充滿矛盾的社會現(xiàn)狀,迫于眉睫的振興使命,問君能有閑情逸志去玩嗎?玩得盡興嗎?黑色幽默后面誰登場,可曾三思過?藝術創(chuàng)作是莊嚴的事業(yè),是真中求美而良知人化的血氣凝鑄的過程。玩不得的。
中國畫家李抱一,秉丹心為墨,滴血汗為水,清冷的生活作硯,磨呀磨,磨著年華,磨著冷暖,磨出一條山重水復、柳暗花明的藝術之路!跋涉中,他像一個樵夫踏破鐵鞋披荊斬棘,夷險破嶂,登上藝術荊峰;又像舊時的纖夫一步一汗,一步一血地拖著沉重的藝術之舟在前進!他不是在"玩藝術",而是全身心地投入藝術,敬業(yè)于藝術。那么,讓我們沿著這條藝術之路,辨析其超弦意識之流程,看一看畫家是怎樣"靈魂在不安分中尋覓"的,怎樣登上他的藝術荊峰的。
在這條道路上,不妨假設9個驛站(境):求形面壁-索神天機-使氣古今-風韻中外-得意春秋-領悟三昧一性靈歸真-超弦萬象-躍上荊峰
求形面壁
中國畫家李抱一曾說過:"生命,不在燃燒中升華,就在燃燒中失去"。的確,這位身處非常之境,孤苦奮發(fā)的性靈主義畫家,在多艱多難多桀的命途,是那么忘我地燃燒著自己,猶如一只為求新生而自焚的丹鳳,時時處處,一刻不停地煉著他的八彩羽色,煉著他的輝煌神韻,煉著他的不安分的靈魂!
畫家生在懸河(即黃河)下的七朝古都開封,得天獨厚的輝煌的古城歷史、輝煌的古城文化,儒沫著古城人。風云王氣,潛移默化著古城人的心靈,古城的文明史在淳淳昭示:莫忘歷史、莫忘中華民族、莫忘炎黃文化、莫忘匹夫責任和使命!畫家從黃河灘村婦的乳汁中,吮吸著黃河的底蘊,秉承先族的風骨。使畫家確立了畫取人生的寫實觀。畫家少年,擊水大河。撒沙成畫,黃河為他的藝術而啟蒙,是大自然把他領入藝術的殿堂。
畫家少小家貧,沿街拾破爛兒,換得錢而買紙筆學畫。15歲為生計所迫,初中輟學進劇團從事舞臺美術工作。舞臺前后,需廣泛而寬闊的知識面和各種綜合性的美術技藝,需新穎獨創(chuàng)的藝術構思和表現(xiàn)形式,畫家苦心研閱,期有建樹。遺憾的是事與愿違!畫家為此深感困惑和苦悶。為尋求實現(xiàn)自己藝術見解的路子,他埋頭自修油畫,并用三個春秋的寒來暑往,自修了大學的美術課程。企余,他背著畫夾,露宿風餐,輾轉(zhuǎn)灘頭。大河上下,路漸遠,景漸幽,藝漸長。
其間,崩天破荒震旦的黃河濤聲,巋然屹立于驚濤駭浪上的中流砥注,中條山的晨昏風雨,晉陜峽谷的瀑布滴泉,八百里秦川煙云,孤煙大漠落日,泰山頂峰的皓月,太行山鄉(xiāng)的雞曉,古渡無人的橫舟,門懸棒子辣椒的窯洞小院……凡畫家足跡所至,無不在他的寫生夾里留下酣暢別趣的線條,無不在他的油畫框上留下了倩倩真情的色彩。前人說得好:"還要臨摹前人。畫雖藝事,亦有上學下達之工夫。上學者,山石水木有當然之法。始則,求其山石水木之當然。不敢率意妄作,不敢私心立異,循循于古人規(guī)矩之中,不失毫茫。久之而得其當然之故矣。又久之而得其所以然之故矣。得其所以然而畫可幾焉。"(清張庚《浦口論畫》這段畫論,論析先由生到熟(重在師法),而后由熟到生(躍入創(chuàng)作)極恰切。簡言之,入畫而生畫。這也是李抱一先生20歲前求形畫壁的過程。"求形",為他以后的中國畫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他的人物畫,使他卓然成家,別開生面。
風韻中外
讀抱一的畫似覺得與畫家"獨得于筆情墨趣之外"。究其所以,畫家風韻在焉!對命運的自我抗爭,使他"奮發(fā)"好勝。"亂云飛渡仍從容"的世事紛爭的超脫;"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清幽,如此二者,大環(huán)境促他搏擊,小環(huán)境又催他"入境"。這動與靜的矛盾,使得畫家本就不安分的靈魂,更加的不安分!他近于瘋狂地作畫!作畫!作畫!時古時今,時縱時橫,時暢時澀,時濃時淡,時莊時諧,精鶩八極,馳意驅(qū)象,一幅幅力作,走出畫室,走出古城,走出中國。畫家將自己的人生感悟傾注在畫中。將民族的群體命運與自己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去探尋人生的未來和精神的解放。這表現(xiàn)在畫家繼《杏花營小集》之后,又創(chuàng)作出《大河上下》、《黃河故道》、《故鄉(xiāng)的河》。畫家思維的觸角伸向歷史的縱深、時代的潮頭、社會的深層。其畫有著濃重的黃土高原情調(diào),畫中象外之象乃是人生的苦澀和慘淡。畫中人爺爺和孫子,將過去與將來銜接起來,引發(fā)讀者無限的蒼茫的遐想,人生痛苦美的感受。畫的主旨:生命,顯露出獨立的價值,并超越一切客觀制約,而進人必然的自由的審美境界。在讀畫的過程中,苦悶在內(nèi)心愉悅中得到升華。確是一幅風韻中外的佳作。所言"中",由微觀的內(nèi)心觀感所產(chǎn)生的風韻美,"外",是宏觀的大象觀感所產(chǎn)生的風韻.美。合二為一,便產(chǎn)生整體的審美效應。
索神天機
如果說,抱一的畫賦形逼真得助于他的素描和油畫功底,那么,其畫的靈動神境則源于他的熱心懷抱和冷眼滄桑、人間煙火的冷暖悲歡苦辣酸甜的社會生活及其人生體驗。抱一是一位敏于思考,善于探索,苦于獨善,敢于自煉的學者型的銳意求新的畫家。但凡林林總總紛紜社會生活、冷冷暖暖的人際關系風風雨雨的天下大事,他總有獨自的"心得之妙",從而將"胸中造化吐露于筆端"。抱一自言日:"惶惑于古人之趣,徘徊于他人藩籬、俯首于大師門下,非抱一之志。不訴自己衷腸,不發(fā)自己感慨,茍于小天地,枉之所以為人一世!"緣此,抱一的畫蘊"千古滄桑,人世寒暑",十分厚重,一點一線無不關情。筆起人生之多艱,毫凝躬身之勞心。可謂畫心民心共振,畫意民情同鑄。
抱一雖逾不惑之年,仍契而不舍,求知若渴。他一面從經(jīng)史、詩詞到雜文,小品廣泛涉獵,研閱穹照,從而感悟,諸類旁通;一面跋涉天南地北、三山五岳,奔波社會底層云山霧海,察世情,觀時勢,窺造化,明物理,,另一面技法上腕底博采眾長,硯邊苛求已短。孜孜而索神天機,勤奮以喚天機。故而,抱一雖多產(chǎn),欲不雷同而日新。諸如從《杏花營小集》到《史魂》,幅幅含深意、人新境。
使氣古今
此所謂氣者,雖也指筆氣、墨、色氣,但與"氣韻生動"之氣,·不盡相同,而重在畫家的胸中心氣和箋外風氣,亦即心游萬仞中的性靈之氣。清人沈德潛論詩曾說:"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讀抱一的畫,便有使氣古今,潑墨風云之感。即如他的《把酒話桑麻》,畫家通過對歷史的反思,與當代農(nóng)村風貌的變遷,把視角定在群體的命運上。故而,給人深沉的歷史感和親切的時代感。著名大畫家葉淺予先生在《六屆全美國展的啟示》(見1985年第2期《美術》中評道:"《把酒話桑麻)》是從歷史的角度畫農(nóng)民。"信然也!抱一這位生長在黃河岸邊的畫家,秉賦著黃河人的粗獷、雄渾以及"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執(zhí)著個性,與黃河人共同負載著沉重的精神負擔和神圣的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在跟險惡的生存環(huán)境的拼博中,畫家的人生痛苦和迷茫,不安分的靈魂的期盼,始終定格在民族群體的生死存亡上。民族群體的命運和精神,是抱一之畫的主旋律和魂魄。抱一生雖逢時,但命運對他卻極其冷酷!身處非常之境,苦操逆水之孤槳,舉步維艱??梢哉f,他沒有幸運兒的機遇,甚至平常人的機遇也不肯光顧他。如此境地,對畫家也有助益的,使他有"茫茫塵海經(jīng)千劫,獨有松身健似龍"的清醒超脫,使他從容反思,從容自煉。這便是他的歷史人物畫雄渾沉郁,蒼涼昂奮的緣故。
得意春秋
抱一作畫猶如史家撰史,用的是春秋筆法。觀其真,取其真;入其真,出其真。為事潑彩,依時烘象。讀其畫,總給人"灼奇而不失其真"的感覺;即使他筆下的鐘馗,似也可呼之而出,舉之促膝談鬼,舉觴暢飲。如無春秋意識,觀其真也難。因為敢畫真者,不僅須有為人之良知,還得有才識和膽識以及獨識和共識。有誰見過連"面真"都不敢者,而能敢其真?如硬說入其真,豈非天方夜談!抱一先生便是一位敢于面真的畫家,敢面真,便能為民鼓與呼,便能以"治國平天下"為已任。唯此,大千世界風風雨雨方能流于畫家的筆端。其畫才有時代的價值,亦自有歷史的價值。當代以談"價值"為時髦,其實真正的價值確是身后的歷史結論。離開大舞臺而目空奢談和妄自追求的自我表演的"自我價值",到頭來不過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天上人間"。抱一先生深諳此道,他敏于時,鑒乎史、知之已,在"春秋"二字上肯下大功夫、硬功夫、苦功夫!故而,他的畫才有強勁深遠的四維力度,八彩燦然的時代風情。如繼《故《黃河故道》(見1986年5期《美術》)又轉(zhuǎn)過一灣躍上一峰。其畫的深層底蘊是:將人生苦悶全部凝聚起來壓在谷底,一群蕩激在茫茫天際中孤獨的靈魂,在晨曦清冷中寂寞地走向人生的伊甸園。畫上那張近于呆癡與麻木的老人的臉,那凄神寒骨的氛圍,似在無形無聲地傾訴。傾訴什么?有賴讀者思而得之。這"此處無聲勝有聲"的傾訴,為讀者拓寬了思維的疆域,將讀者喚出時代,引入歷史的縱深處。強人動容,迫人入情,催人反省。愈讀愈覺心由寒而漸熱,由壓抑而漸輕松,出郁悶而漸豁達,從而令人全身心地投入!那向上求索的人生苦斗欲望風風火火地燃燒在胸!以冷色烘熱心,可謂巧思佳構也!境愈冷,心愈熱。讀其畫,得意而忘形,不覺舞之蹈之。抱一先生熱心春秋,慧心識春秋,苦心用春秋,哲心新春秋,一言之,先生得意于春秋。
領悟三昧
鑒于抱一先生得意春秋,便知他已至領悟三昧的境地。搦翰易就,氣韻難生。為畫之道在心不在筆。筆法再難終能練成,心法似易,卻如霧花風影,極難捕捉。此所說"心法"乃指畫家從領悟三昧中陶鈞神思之經(jīng)驗結晶。也即美的感知和先驗。抱一先生說:他"寧愿賞心,不求悅目",這大概便是他領悟三昧后的經(jīng)驗之談.也是他的潑墨丹青的座佑銘。這領悟,除后天的學力外,還須先天的才性。嚴羽說:"非才無以廣學,非學無以運才,二者均不可廢。有才而無學,是絕代佳人唱蓮花落也;有學而無才,是長安乞兒著宮綿袍也。"抱一先生學力才性二者兼?zhèn)?。當別個畫家在那里晃頭擺腦地念"西藏題材-----籬笆·女人·狗;農(nóng)村題材-----老屋·農(nóng)夫·井"時,他清醒而理智地審時度勢,讓自己的畫引人跨越歷史和當代,去思考未來。為求其畫的內(nèi)部完美、外部和諧的彬彬文質(zhì),他也相應地不時地調(diào)整著變通著自己的筆墨技巧。
其畫《史魂》,充分體現(xiàn)了畫家所特有的春秋意識和傳統(tǒng)、中國氣魄之內(nèi)涵的現(xiàn)代意識。抱一筆下的歷史人物,無一不是逆境中的拼搏者。他從宏觀著眼,一覽人生和命運的抗爭,深層次、多角度地來表現(xiàn)筆下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司馬遷,在畫家腹中痛苦地孕育十年之久,后在恩師白虹先生病塌前伺奉時驀然發(fā)現(xiàn),這位才高八斗,耿直無私而又懷才不遇的老恩師,不就是司馬遷嗎?白虹先生,一生儉仆,待人忠厚,剛直不阿,為藝術后學者奉獻了畢生的精力和才華,這才是史學泰斗的真實形象!畫家將對恩師所飽含的深厚情感傾注于司馬遷這個人物。于是從畫面上走出一位飽經(jīng)滄桑,飽經(jīng)憂患,飽受屈辱的普通老人。正是這位畫中的普通老人,忍辱憤發(fā),寫下一部千古不朽巨著一一《史記》。
《史魂》的選題命意,乃是抱一先生的獨出心裁處。掩畫尋思:畫家筆下"弱者",無不是強者!甚而,囚室也是徒有其有,雖有卻無。所以能產(chǎn)生如此震心撼魂的藝術效應,在于他對正氣的著力烘染,對弱者的仗義神助。讀抱一的畫,還總令人想起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從而感悟出畫外之旨,難怪有人看了史魂說這是一顆沉默的原子彈,是一首無聲的《離騷》,是一曲輝煌的生命之歌和禮贊。這也足見畫家領悟三昧的真功夫。
性靈歸真
《伯牙撫琴圖》是畫家性靈歸真的力作。抱一先生將人物融在萬頃波濤的浩瀕中,濤聲與琴聲交響,人與自然妙化,心靈與物理神會,體現(xiàn)出畫家對天人合一、人性歸真的熱望和期盼。其畫是中國寫意畫的空靈美和酣暢淋漓的氣韻美,將象外之象的筆墨情趣寓于總體情調(diào)之中,收到了宏觀的含蓄美的效果。"隱者也,文外之重旨也,"(劉勰:《文心雕龍.隱秀》)畫家筆下的歷史人物,無一不具"文外之重旨",極巧妙而含蓄地照示性靈歸真的大象、大音、大境。錢鐘書先生曾說:"今日之性靈,適昔日學向之化相忘,習慣以成自然者也。神來興發(fā),得意手隨,洋洋只寫我胸中之所有,沛然覺肺腑所流出,人已古新之界,蓋超越而兩忘之。故不僅發(fā)膚心性為我,即身外之物、意中之人,凡足以應我所需、牽我情、供我用者,亦非我有。"(《談藝錄》206頁)觀抱一先生伏案作畫忘情忘我忘形的神態(tài),'恰與錢先生之論妙合天衣。真者,性之源元也。諸如,日常生活中所謂情到真是真亦假,大象無形,便是歸真的現(xiàn)象吧!難怪抱一先生有,"不求悅目"之論。步入性靈歸真之境,并不是那么輕而易舉的。不公允的命運安排,將抱一推上坎坷險惡的人生道路。煉獄中的嚴酷郁悶沒有窒息他的靈魂,反而淬出他昂然思奮的錚錚鐵骨,激發(fā)他上下求索,促迫他多維觀照。在人生道路的大回環(huán)中他完成了性靈歸真的飛躍。因此,他才能將時情、事情、國情、我情熔鑄在他的畫中。正道是:"身心煉獄回千秋。山道彎彎繞畫情。"
超弦萬象
"畫到精神飄沒處,更無真象有真魂。"抱一先生一在泰國舉辦畫展期間,《星暹日報》以此為題來評論畫家,十分切當而知音。
試析《天上人間》,可窺抱一先生的超弦意識以及由此生發(fā)的四維萬象。據(jù)畫家談,先是一首"頭上是一片公證的藍天"的詩句,引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沖動,迅即在畫稿上展現(xiàn)了賣風箏的老人得不到人們"理解",遂將全部風箏剪斷了線,而放飛九天的畫面。其畫的象外之象是生命的瀟灑豪邁;味外之味是身在屈辱與自尊、真善與丑惡的矛盾夾縫中的無限的人生感慨!畫面上那雖被歲月壓弓了背的賣風箏的老人,其偉丈夫的英姿風韻猶存。他屈蹲在各種風箏(百生臉譜)之腳下,似被包圍與嘲弄著,箭在弦不得不發(fā),尋求解脫的當然,剪斷全部風箏線的必然,皆在情理之中。然而,即便剪斷了線,就能消愁解憂?就能彼此相安?畫家為讀者留下了一根意味深長的線,一根朦朦朧朧的"超弦"。讀者執(zhí)此一根超弦,不同讀者,心中自會"目極千里,心游大荒"而生出千千萬萬個象來。審美價值的體現(xiàn),要依賴作者和讀者這兩者"心靈的構造能力"來完成?!短焐先碎g》,畫家便體現(xiàn)了高品位的審美價值。畫材取之極平凡的日常生活,極平凡的物什-風箏,極其司空見慣的事一一買賣,但一旦畫家"構造",成《天上人間》,引發(fā)而來的是讀者的萬念萌動,萬象叢生。抱一先生深沉而瀟灑地將"引入注目的客體世界",定格在"精神定向的創(chuàng)造物上"。將蕓蕓眾生、八彩紛紜、萬物萬象、天荒地老的四維世界的千種風情,萬般現(xiàn)象,接到十維空間的一根弦上。實現(xiàn)了進入-----約即博、簡即繁、小即大、多即少、遠即近、悲即歡等等的高品境界。由此可知,畫家如無超弦意識,自然就產(chǎn)生不出具有高品境界的,《天上人間》來。這是抱一先生即對身處當代------解放思想、信息靈通、中西交匯------大環(huán)境中的可喜可賀的文質(zhì)反饋。
特別值得強調(diào)是:抱一先生在"心靈"(精神性物質(zhì))與物質(zhì)(物質(zhì)性事物)面前,他突破了傳統(tǒng)的直線發(fā)展模式,即突破了無視客體(物理客體)即主觀的神圣信條。抱一在他的藝術實踐中,無師自通地開通了一條"外觀變形"的復線,即心靈可作為領悟的主體,通過領悟而達到審美客體。
如此,使他的藝術哲思產(chǎn)生一個由"必然"到"自由"的飛躍!在此飛躍的基礎上,水到渠成地、不期然而然地萌生了超弦意識。于是,使他在藝術的"自由王國"里,隨心所欲"無法無天",一覽百代興亡,視通萬里河山;使得他的作品涵蘊千種風情的周天風云,遂為同齡中國畫家所不及而獨領風騷。
躍上荊峰
拙文到此,已該收場。緣情不盡,順口打油一首,充作結束語:
灼奇生墨點丹青,對竹嫣然香雪情。
萬象天機通感處,超弦大境悟心生。
愿中國畫家抱一先生如93年他所作之畫-《走出蒼?!罚业耐度?,調(diào)色哲史、弄潮八彩,畫出人生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