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1066—1150),南宋畫家。字晞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縣)人。初以賣畫為生, 宋徽宗趙佶時入畫院。南渡后以成忠郎銜任畫院待詔。擅長山水、人物。變荊浩、范寬之法,蒼勁古樸,氣勢雄壯,開南宋水墨蒼勁、渾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簡,用筆峭勁,創(chuàng)“大斧劈”皴,所畫石質堅硬,立體感強,畫水尤得勢,有盤渦動蕩之趣。兼工人物,初師李公麟,后衣褶變?yōu)榉秸蹌庞玻猿娠L格。并以畫牛著稱。與劉松年、馬遠、夏圭并稱“南宋四大家”。存世作品有《萬壑松風圖》《清溪漁隱圖》《煙寺松風》《采薇圖》等。
畫作欣賞
《采薇圖》
《采薇圖》,絹本,淡設色,縱27.2厘米,橫90.5厘米?,F(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商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避于首陽山采薇(俗名野豌豆),最后餓死的故事。借以頌揚民族氣節(jié),間接地表達了他反對民族投降屈服的立場,有的題跋也指出此畫是“為南渡降臣發(fā)”。畫面采用截取式構圖,圖繪半山之腰,蒼藤、古松之陰,伯夷與叔齊采摘薇蕨,其間正在休息對話的情景。兩位主人公畫得筆墨勁秀,衣紋簡勁爽利,神態(tài)生動,殷殷凄凄,若聲出絹素。樹石筆墨粗簡,墨色濕潤,已開馬遠、夏圭法門。畫中石壁上有“河陽李唐畫伯夷、叔齊”題款兩行。畫后有元人宋杞、明人翁允文、項元汴,清人永瑆、翁方綱、阮元、吳榮光等題記。
這是一幅歷史題材的繪畫作品,是以殷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故事為題而畫的。司馬遷所著之《史記》中即有“伯夷列傳”,伯夷和叔齊是殷的諸侯孤竹君(國在今河北盧龍南)的兩個兒子,孤竹君立其三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齊要把繼承權讓給哥哥伯夷,伯夷不肯接受,說這是父命,不可違背,最后逃跑了。叔齊見狀也離家出走。兄弟二人出走后先后投奔了西伯姬昌(即周文王),不久姬昌死,兒子姬發(fā)(即周武王)要出兵討伐紂王。伯夷、叔齊攔住姬發(fā)的馬頭諫阻,認為臣子造反討伐君王是大逆不道的。武王伐紂取得勝利后,伯夷、叔齊深以為恥,表示決心不吃從周朝土地上長出來的糧食,于是逃隱至首陽山(在山西永濟縣境),采食野菜充饑度日,最后雙雙餓死在山里,臨死前還作了一首采薇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表示了堅決不屈服的志向。
李唐所畫的《采薇圖》,即著力刻劃了這兩個古代寧死不愿意失去氣節(jié)的人物。李唐采用這個歷史故事來表彰保持氣節(jié)的人,譴責投降變節(jié)的行為,在當時南宋與金國對峙的時候,可謂是“借古諷今”,用心良苦。
李唐《煙寺松風》
《煙寺松風》圖。掛軸,全幅長200CM。寬75CM。畫心長110CM,寬60CM。
《煙寺松風》圖。 是李唐晚年80力畫煙寺松風圖。1147年已卯春月。
李唐《煙寺松風》掛軸。晚年所畫。80歲1147年已卯春月所畫。五云閣史柯九思題寺??戮潘迹?290—1344年),元代。字敬仲,號丹丘生、五云閣吏,浙江臺州人。早年為仕途奔波,任奎章閣鑒書博士,后流寓吳中。晚年出家為道,以詩文書畫終老。有明代書法家王寵題字。王寵(1494--1533),中國明代書法家。字履仁、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為邑諸生,貢入太學。王寵博學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鳥。思云題《煙寺松風》,思云原名:顧可求:顧福,字可求,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號思云。是明代文征明《(1470一1559年)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書畫家》的朋友。文征明選集中特地寫了思云的一身。 若真題跋,也稱其作品和作者:80能畫其神品,力挺健氣勢恢宏乃神品。現(xiàn)藏于江蘇鹽城。
李唐《萬壑松風圖》
《萬壑松風圖》圖作于1124年,絹本,淺設色,縱188.7厘米,橫139.8厘米。
其時李唐約58歲。構圖上明顯受范寬影響,一峰高聳,云霧繚繞,岡巒郁盤,峭壁如削,下面是濃密的松樹林,巖間有多處泉水飛濺,匯成溪流,右邊崖下有小路通幽。堅挺的皴筆似釘頭、雨點、刮鐵,或歸之為小斧劈皴,顯得石質堅硬,棱角尖銳。初看墨色濃重,實則原圖敷有厚重的青綠色,表明其初學時曾師法李思訓的著色。
詩詞大全
古詩大全
別人正在查
好86網(wǎng)為您提供李唐簡介,李唐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李唐古詩大全,李唐的詩,李唐作品目錄
http://meilook.com.cn/shiren_view_9b832543ac9b8325/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