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王轂

寰海沸兮爭戰(zhàn)苦,風(fēng)云愁兮會龍虎。
四百年漢欲開基,項莊一劍何虛舞。
殊不知人心去暴秦,天意歸明主。
項王足底踏漢土,席上相看渾未悟。

鴻門宴譯文

鴻門宴注解

1
會:正趕上,恰巧。

鴻門宴賞析

一主旨和情節(jié)

鴻門宴是項羽和劉邦在滅秦之后長達五年的斗爭的開端。雖是開端,卻在某種程度上預(yù)示了這場斗爭的終結(jié)。這樣說,是因為作者通過對這次宴會全過程(包括會前斗爭和會后余波)的描寫,生動地揭示了項羽的悲劇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婦人之仁"。這種性格不改變,他就必然以失敗告終。而劉邦在宴會上能化險為夷,跟善于利用對方性格弱點也是分不開的。從這段史實可以看出領(lǐng)袖人物的性格在歷史發(fā)展重要關(guān)頭上所起的作用。

本文按情節(jié)的發(fā)展過程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交代鴻門宴的由來。

文章先指出劉、項兩軍的駐地及雙方兵力,表明項羽占有絕對優(yōu)勢,戰(zhàn)爭的主動權(quán)在他手中。下文所述人物活動均與這個背景有關(guān)。斗爭起因是曹無傷告密。項羽聽說"沛公欲王關(guān)中",冒犯了他的尊嚴,當(dāng)即決定進攻劉邦;他的主要謀士范增乘機揭露劉邦的野心,也力主進攻。二人認識上的差異,預(yù)示著他們對劉邦將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

戰(zhàn)爭似乎已經(jīng)迫在眉睫,卻忽然出現(xiàn)了轉(zhuǎn)機。項伯為報私恩夜訪張良,勸他逃走,而張良反以"為韓王送沛公"為借口,將消息通知了劉邦。劉邦于是拉攏項伯,以謊言為自己辯護。項伯同意調(diào)停,并囑咐劉邦"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由是而有鴻門宴上的斗爭。

第二部分(第3、4段),寫鴻門宴上的斗爭。

節(jié)奏發(fā)展得快,氣氛的變化也快。開始很平和,劉邦卑詞"謝罪",項羽說出告密人,可見怒氣全消,有和解意,且設(shè)宴招待劉邦。但范增蓄意殺死劉邦,始而"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以示之者三",繼而命項莊舞劍,"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使氣氛越來越緊張。

于是張良出招樊噲。樊噲是劉邦的參乘,有保護劉邦的責(zé)任,但無與會資格。項羽得知他的身份后,知其來意,于是借賜酒緩和一下氣氛。樊噲為了將眾人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來,不僅一切做得合乎禮法,而且忍辱吃了生彘肩。然后借項王"能復(fù)飲乎"之問慷慨陳詞:于"王關(guān)中"一事,言雖有懷王之約,猶不敢自專,必待大王來;又就席間舞劍一事指責(zé)項王"欲誅有功之人"。故"項王未有以應(yīng)",反而賜坐。至此氣氛又進一步緩和,但危機仍未解除。這是宴會斗爭中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5、6、7段),述會后余事,包括劉邦逃席,間道至軍;張良留謝,項王受璧而范增破斗;劉邦誅殺曹無傷。

本文情節(jié)按項羽是否發(fā)動進攻、劉邦能否安然逃席兩個問題逐層展開,波瀾橫生,矛盾迭出,扣人心弦。故事首尾相應(yīng),以曹無傷告密、項羽決定進攻始,以項羽受璧、曹無傷被誅終,雖屬節(jié)選,亦有相對的完整性。

二人物形象

本文主要塑造項羽的形象,集中表現(xiàn)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因為秦的主力被他擊敗,各路諸侯都聽命于他,承認他的"霸主"地位,所以入關(guān)后一聽說劉邦"欲王關(guān)中",觸犯了他的尊嚴,立即決定進攻;而在獲悉劉邦"籍吏民,封府庫",等待他來處理,便放棄了進攻打算。更由于自矜功伐,他不把劉邦視為主要對手,不想在席間殺死他,而劉邦又注意維護他的尊嚴,使他動了"不忍"之心,所以對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應(yīng)",對項莊、項伯筵間舞劍也不表態(tài)。這種"不忍"之心甚至使他對樊噲采取了格外寬容的態(tài)度:樊噲沒有資格與會,本可以叱出,但他理解樊噲的心情,反而賜酒。樊噲陳詞,雖有指責(zé)的話,但又把他看得比懷王更高,有"求賞"之意,都合乎他自矜功伐的心理,他內(nèi)心有愧而"未有以應(yīng)",于是優(yōu)禮有加,賜樊噲坐。自矜功伐而又"為人不忍",雖一時成功,最后終不免于失敗。

寫項羽聽了曹無傷告密之后的反應(yīng)和聽了項伯勸解之后的反應(yīng),形成兩個極端,把項羽毫無主見,不辨忠奸,既易沖動又易受騙的性格勾畫得十分鮮明。寫項羽在鴻門宴上既不顧范增再三催促殺劉邦的暗示,又不制止項莊意在殺劉邦的舞劍,還把樊噲的憤激當(dāng)作豪壯,對劉邦的逃席行為聽之任之,處處表現(xiàn)他的優(yōu)柔寡斷。

司馬遷是把項羽當(dāng)作悲劇英雄來描寫的,他曾這樣評論道:"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本文雖只寫出人物的一個側(cè)面,卻未嘗不能窺一斑而知全豹。

劉邦的形象也寫得很生動。去鴻門"謝罪",雖有項伯居中調(diào)停,其實是身入虎穴,命運難卜,但非此不足以平項羽之怒,仍如約而往;回到軍中,"立誅殺曹無傷",從這些事能看出他的堅決果斷。他一向待人傲慢,這一回又是"先破秦入咸陽",是"有大功"之人,但在項羽面前謙詞卑禮,惟恐有所不至--在宴會上屈居下座,他安之若素,出而未辭也覺得于禮不合,這又表現(xiàn)了他能屈能伸的性格。至于他的狡詐多端,從罵鯫生、拉攏項伯、罵告密人等細節(jié)中,都表現(xiàn)得很明顯。

三 寫作特點

1.在矛盾斗爭中刻畫人物。作者塑造項羽的形象主要抓住四個問題:是否對劉邦發(fā)動進攻;是否在席間殺死劉邦;對樊噲的越禮行為采取什么態(tài)度;對劉邦逃席又采取什么態(tài)度。這些,上面已有分析。這里附帶說說樊噲。樊噲在危急的關(guān)頭不顧衛(wèi)士阻攔,闖入中軍帳,表現(xiàn)了極大的勇敢。但入帳后的種種行動都是有禮有節(jié)的,先"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以引起項羽注意;項羽賜酒,他先拜謝,然后站著喝,隨后連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機譏諷項王,卻又替劉邦求賞,暗寓尊崇項羽之意,這又說明他粗中有細。

2.運用對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如:劉邦和項羽;張良和范增。

作者簡介

王轂
王轂[唐代]

王轂,唐詩人。字虛中,自號臨沂子。宜春(今屬江西)人。乾寧五年登進士及第。歷國子博士,終尚書郎。未第時為《玉樹曲》,大播于時。 更多

王轂的詩(共28首詩)
  • 《雜曲歌辭·苦熱行》
    祝融南來鞭火龍,火旗焰焰燒天紅。
    日輪當(dāng)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
    五岳翠干云彩滅,陽侯海底愁波竭。
    何當(dāng)一夕金風(fēng)發(fā),為我掃卻天下熱。
    查看譯文
  • 《后魏行》
    力微皇帝謗天嗣,太武兇殘人所畏。
    一朝羖羊歷飛上天,子孫盡作河魚餌。
    查看譯文
  • 《暑日題道邊樹》
    火輪迸焰燒長空,浮埃撲面愁朦朦。
    羸童走馬喘不進,忽逢碧樹含清風(fēng)。
    清風(fēng)留我移時住,滿地濃陰懶前去。
    卻嘆人無及物功,不似團團道邊樹。
    查看譯文
  • 《逢道者神和子》
    珍重神和子,聞名五十年。
    童顏終不改,綠發(fā)尚依然。
    酒里消閑日,人間作散仙。
    長生如可慕,相逐隱林泉。
    查看譯文
  • 《贈蒼溪王明府有文在手曰長生》
    執(zhí)手長生在,人皆號地仙。
    水云真遂性,龜鶴足齊年。
    但以酒養(yǎng)氣,何言命在天。
    況無婚嫁累,應(yīng)拍尚平肩。
    查看譯文
  • 逢莊納因贈
    皇甫冉皇甫冉〔唐代〕
    世故還相見,天涯共向東。
    春歸江海上,人老別離中。
    郡吏名何晚,沙鷗道自同。
    甘泉須早獻,且莫嘆飄蓬。
  • 金谷園·三惑沉身是此園
    許渾許渾〔唐代〕
    三惑沉身是此園,古藤荒草野禽喧。
    二十四友一朝盡,愛妾墜樓何足言。
  • 柳含煙
    毛文錫毛文錫〔唐代〕
    隋堤柳,汴河旁。
    夾岸綠陰千里,龍舟鳳舸木蘭香。
    錦帆張¤ 因夢江南春景好,一路流蘇羽葆。
    笙歌未盡起橫流, 鎖春愁。
    河橋柳,占芳春。
    映水含煙拂路,幾回攀折贈行人, 暗傷神¤ 樂府吹為橫笛曲,能使離腸斷續(xù)。
    不如移植在金門, 近天恩。
    章臺柳,近垂旒。
    低拂往來冠蓋,朦朧春色滿皇州, 瑞煙浮¤ 直與路邊江畔別,免被離人攀折。
    最憐京兆畫蛾眉, 葉纖時。
    御溝柳,占春多。
    半出宮墻婀娜,有時倒景醮輕羅, 麴塵波¤ 昨日金鑾巡上苑,風(fēng)亞舞腰纖軟。
    栽培得地近皇宮, 瑞煙濃。
  • 夏夜餞裴行軍赴朝命
    武元衡〔唐代〕
    三年同看錦城花,銀燭連宵照綺霞。
    報國從來先意氣,臨岐不用重咨嗟。
  • 夏夜
    姚合姚合〔唐代〕
    閑齋深夜靜,獨坐又閑行。
    密樹月籠影,疏籬水隔聲。
    斷猿時叫谷,棲鳥每搖檉。
    寂寞求名士,誰知此夕情。

古詩大全

http://meilook.com.cn/shici_view_9bf9e643ac9bf9e6/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