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唐代]陸敬

夙駕鳴鸞啟閶闔,霓裳遙裔儼天津。
五明霜紈開羽扇,百和香車動畫輪。
婉孌夜分能幾許,靚妝冶服為誰新。
片時歡娛自有極,已復長望隔年人。

七夕賦詠成篇譯文

作者簡介

陸敬
陸敬[唐代]

陸敬,字、里、生卒年均不詳,約唐高祖武德元年前后在世。初仕竇建德為國子祭酒。[公元六一八年在世](《兩唐書志》作凌敬。此從全唐詩及唐詩紀事),字、里、生卒年均不詳,約唐高祖武德元年前后在世。初仕竇建德為國子祭酒。李世民軍武牢,建德軍被迫不得進。敬說建德取懷州,腧太行,入上黨,趨河口,駭蒲津,乘唐之虛,以取山北。建德不從,以及于敗。后歸唐。敬著有文集十四卷,(《兩唐書志》全唐詩唐詩紀事均同)傳于世。 更多

陸敬的詩(共4首詩)
  • 《游清都觀尋沈道士得都字》
    聊排靈瑣闥,徐步入清都。
    青溪冥寂士,思玄徇道樞。
    十芒生藥笥,七焰發(fā)丹爐。
    縹帙桐君錄,朱書王母符。
    宮槐散綠穗,日槿落青柎。
    矯翰雷門鶴,飛來葉縣鳧。
    凌風自可御,安事迫中區(qū)。
    方追羽化侶,從此得玄珠。
    查看譯文
  • 《巫山高》
    巫岫郁岧峣,高高入紫霄。
    白云抱危石,玄猿掛迥條。
    懸崖激巨浪,脆葉隕驚飆。
    別有陽臺處,風雨共飄飖。
    查看譯文
  • 《七夕賦詠成篇》
    夙駕鳴鸞啟閶闔,霓裳遙裔儼天津。
    五明霜紈開羽扇,百和香車動畫輪。
    婉孌夜分能幾許,靚妝冶服為誰新。
    片時歡娛自有極,已復長望隔年人。
    查看譯文
  • 《游隋故都》
    洛城聊顧步,長想遂留連。
    水斗宮初毀,風變鼎將遷。
    皋陶德不建,汾隅祀忽焉。
    宗祊曠無象,聲朔緬誰傳。
    枌榆何冷落,禾黍郁芊綿。
    悲歌盡商頌,太息憫周篇。
    來蘇佇圣德,濡足乃乘干。
    正始淳風被,人勞用息肩。
    舞象文思澤,偃伯武功宣。
    則百昌厥后,于萬永斯年。
    茲辰素商節(jié),灰管變星躔。
    平原悴秋草,喬木斂寒煙。
    翻黃墜疏葉,凝翠積高天。
    參差海曲雁,寂寞柳門蟬。
    興悼今如此,悲愁復在旃。
    彷徨不忍去,杖策屢回邅。
    查看譯文
  • 投鄭先輩
    杜荀鶴杜荀鶴〔唐代〕
    匣中長劍未酬恩,不遇男兒不合論。
    悶向酒杯吞日月, 閑將詩句問乾坤。
    寧辭馬足勞關路,肯為漁竿憶水村。
    兩鬢欲斑三百首,更教裝寫傍誰門。
  • 聞夜啼贈劉正元
    孟郊孟郊〔唐代〕
    寄泣須寄黃河泉,此中怨聲流徹天。
    愁人獨有夜燈見,一紙鄉(xiāng)書淚滴穿。
  • 漢武出獵
    錢起錢起〔唐代〕
    漢家無事樂時雍,羽獵年年出九重。
    玉帛不朝金闕路, 旌旗長繞彩霞峰。
    且貪原獸輕黃屋,寧畏漁人犯白龍。
    薄暮方歸長樂觀,垂楊幾處綠煙濃。
  • 再赴渭北使府留別
    李益李益〔唐代〕
    結發(fā)逐鳴鼙,連兵追谷蠡。
    山川搜伏虜,鎧甲被重犀。
    故府旌旗在,新軍羽校齊。
    報恩身未死,識路馬還嘶。
    列嶂高烽舉,當營太白低。
    平戎七尺劍,封檢一丸泥。
    截海取蒲類,跑泉飲鸊鵜。
    漢庭中選重,更事五原西。
  • 爭臣論
    韓愈韓愈〔唐代〕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于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
    學廣而聞多,不求聞于人也。
    行古人之道,居于晉之鄙。
    晉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
    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
    人皆以為華,陽子不色喜。
    居于位五年矣,視其德,如在野,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
      愈應之曰:
    是《易》所謂恒其德貞,而夫子兇者也。
    惡得為有道之士乎哉?
    在《易·蠱》之“上九”云: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蹇》之“六二”則曰:
    “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夫亦以所居之時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
    若《蠱》之“上九”,居無用之地,而致匪躬之節(jié);
    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則冒進之患生,曠官之刺興。
    志不可則,而尤不終無也。
    今陽子在位,不為不久矣;
    聞天下之得失,不為不熟矣;
    天子待之,不為不加矣。
    而未嘗一言及于政。
    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問其官,則曰諫議也;
    問其祿,則曰下大夫之秩秩也;
    問其政,則曰我不知也。
    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
    且吾聞之:
    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
    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
    今陽子以為得其言乎哉?
    得其言而不言,與不得其言而不去,無一可者也。
    陽子將為祿仕乎?
    古之人有云:
    “仕不為貧,而有時乎為貧。
    ”謂祿仕者也。
    宜乎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若抱關擊柝者可也。
    蓋孔子嘗為委吏矣,嘗為乘田矣,亦不敢曠其職,必曰“會計當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
    若陽子之秩祿,不為卑且貧,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或曰:
    否,非若此也。
    夫陽子惡訕上者,惡為人臣招其君之過而以為名者。
    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
    《書》曰:
    “爾有嘉謨嘉猷,則人告爾后于內,爾乃順之于外,曰:
    斯謨斯猷,惟我后之德”若陽子之用心,亦若此者。
    愈應之曰:
    若陽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謂惑者矣。
    入則諫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
    夫陽子,本以布衣隱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誼,擢在此位,官以諫為名,誠宜有以奉其職,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鯁之臣,天子有不僭賞、從諫如流之美。
    庶巖穴之士,聞而慕之,束帶結發(fā),愿進于闕下,而伸其辭說,致吾君于堯舜,熙鴻號于無窮也。
    若《書》所謂,則大臣宰相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
    且陽子之心,將使君人者惡聞其過乎?
    是啟之也。
      或曰:
    陽子之不求聞而人聞之,不求用而君用之。
    不得已而起。
    守其道而不變,何子過之深也?
    愈曰:
    自古圣人賢士,皆非有求于聞用也。
    閔其時之不平,人之不義,得其道。
    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
    孜孜矻矻,死而后已。
    故禹過家門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
    彼二圣一賢者,豈不知自安佚之為樂哉誠畏天命而悲人窮也。
    夫天授人以賢圣才能,豈使自有余而已,誠欲以補其不足者也。
    耳目之于身也,耳司聞而目司見,聽其是非,視其險易,然后身得安焉。
    圣賢者,時人之耳目也;
    時人者,圣賢之身也。
    且陽子之不賢,則將役于賢以奉其上矣;
    若果賢,則固畏天命而閔人窮也。
    惡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
    吾聞君子不欲加諸人,而惡訐以為直者。
    若吾子之論,直則直矣,無乃傷于德而費于辭乎?
    好盡言以招人過,國武子之所以見殺于齊也,吾子其亦聞乎?
    愈曰:
    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
    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
    我將以明道也,非以為直而加入也。
    且國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盡言于亂國,是以見殺。
    《傳》曰:
    “惟善人能受盡言。
    ”謂其聞而能改之也。
    子告我曰:
    “陽子可以為有之士也。
    ”今雖不能及已,陽子將不得為善人乎哉?

古詩大全

http://meilook.com.cn/shici_view_9bf0b843ac9bf0b8/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