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先秦]先秦無名

形若槁骸。
心若死灰。
真其實知。
不以故自持。
媒媒晦晦。
無心而不可與謀。
彼何人哉。

被衣為嚙缺歌譯文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形體像枯槁的骨骸,心靈像熄滅的灰燼。

真其實知,不以故自持。他確實擁有實實在在的知識,卻不因此而傲慢自矜。

媒媒晦晦,無心而不可謀。他渾渾噩噩,迷迷糊糊,不可與他謀事呀,他真的無所用心。

彼何人哉!哦,他是怎樣的一種人!

被衣為嚙缺歌注解

1
槁?。?/span>枯槁的骨骸。
2
死灰:熄滅的灰燼。
3
媒媒晦晦:媒媒,昏昧不明;晦晦,昏暗、暗昧。這里是指渾渾噩噩,稀里糊涂。

被衣為嚙缺歌賞析

《被衣為嚙缺歌》選自《莊子·知北游》,題目為后人所加。

被衣自非等閑之輩,面對嚙缺的問道,他著實諄諄告誡了一番:“若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攝汝知,一汝度,神將來合。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居,汝瞳焉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莊子·知北游》)既要嚙缺端正形體,集中視線,又要他收斂思想,統(tǒng)一姿態(tài),讓自然的和氣與天界的神明降臨。那時,德將造就他的內美,道將成為他的歸宿。被衣要求他像剛生的牛犢那樣,瞪著雙眼,懵懵懂懂,無知無識又無期無求。言猶未了,嚙缺就酣然進入夢鄉(xiāng)。被衣見此,不禁心花怒放,一邊吟唱,一邊離開嚙缺。他所吟唱的,就是這首《被衣為嚙缺歌》。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一、二兩句從形神兩方面入筆,勾勒出一個從軀體到靈魂都已死滅的形象。從形體看,他既無潤澤的肌膚,又無豐滿的血肉,儼然一副骨骼標本;從心靈看,他既無復雜的思想,又無美好的期冀和追求,他萬念俱滅,宛然一堆不復燃燒的死灰。這兩句取喻精到,前者以槁骸喻形體的枯瘦,乃以虛喻實,后者以死灰喻寂滅的心靈,則以實喻虛,虛實相生,給人形象的思辨美感。而“心若死灰”更以其比喻的精警形象,凝成固定的成語,用以形容不為外物所動的精神境界,現(xiàn)代仍作為灰心喪氣的形象表述,可見其語言的生命力。

“真其實知,不以故自持”,三、四兩句揭橥一種審慎對待自我的人生態(tài)度,展現(xiàn)一種睿智內蘊而不外露炫耀的精神境界。此人明明具有不同凡俗的真知實學,卻深藏不露,決不夸耀于人。對他來說,才智是一種充實,一種內蘊,一種修養(yǎng);一切炫耀、夸飾、矜持、自傲都無必要,甚至成為生活的累贅。

“媒媒晦晦,無心而不可謀”,五、六兩句抉示其處世哲學,顯現(xiàn)其混沌糊涂、無所用心的生活態(tài)度。貌似糊涂,實則大智若愚,這正是洞察世事、參透人生的智慧的表現(xiàn)?!安豢芍\”,于世無功利目的,于己則可遠離塵世的喧囂和騷擾而求得內心的平靜和安寧。

“彼何人哉”,最后總贊一句:這是怎樣的一種人呢?戛然而止。《莊子·知北游》云:“大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是故至人無為,大圣不作,觀于天地之謂也?!辈谎?、不議、不說、不作,是莊子大道無為思想的精義。而《被衣為嚙缺歌》中著力刻畫的槁骸似的形體,死灰般的靈魂,不以實知自持的風范,媒媒晦晦的舉止,則形象地詮釋了這一思想。這種人格,正是莊子所標舉的至高無上的境界。此詩的思想內涵也在于此。

作者簡介

先秦無名
先秦無名[先秦]

一首離別詩,最初見于《穆天子傳》?!栋自浦{》是先秦詩人先秦無名的作品之一 更多

先秦無名的詩(共113首詩)
  • 《孺子歌》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查看譯文
  • 《白云謠》
    白云在天,丘陵自出。
    道里悠遠,山川間之。
    將子無死,尚復能來。
    查看譯文
  • 《擊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查看譯文
  • 《卿云歌》
    卿云爛兮。
    乣縵縵兮。
    明明天上。
    爛然星陳。
    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
    日月有常。
    星辰有行。
    四時從經。
    萬姓允誠。
    遷于賢圣。
    莫不咸聽。
    鼚乎鼓之。
    軒乎舞之。
    日月光華。
    弘于一人。
    于予論樂。
    配天之靈。
    精華已竭。
    褰裳去之。
    查看譯文
  •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知不知?
    查看譯文
  • 單子知陳必亡
    佚名〔先秦〕
    定王使單襄公聘于宋。
    遂假道于陳,以聘于楚。
    火朝覿矣,道茀不可行也。
    侯不在疆,司空不視涂,澤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積,場功未畢,道無列樹,墾田若藝,膳宰不置餼,司里不授館,國無寄寓,縣無旅舍。
    民將筑臺于夏氏。
    及陳,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賓不見。
      單子歸,告王曰:
    “陳侯不有大咎,國必亡。
    ”王曰:
    “何故?
    ”對曰:
    “夫辰角見而雨畢,天根見而水涸,本見而草木節(jié)解,駟見而隕霜,火見而清風戒寒。
    故《先王之教》曰:
    ‘雨畢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節(jié)解而備藏,隕霜而冬裘具,清風至而修城郭宮室。
    ’故《夏令》曰:
    ‘九月除道,十月成梁。
    ’其時儆曰:
    “收而場功,待而畚梮,營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見,期于司里。
    ’此先王所以不用財賄,而廣施德于天下者也。
    今陳國火朝覿矣,而道路若塞,野場若棄,澤不陂障,川無舟梁,是廢先王之教也。
    ”  “《周制》有之曰:
    ‘列樹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國有郊牧,疆有寓望,藪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災也,其余無非谷土,民無懸耜,野無奧草。
    不奪民時,不蔑民功。
    有優(yōu)無匱,有逸無罷。
    國有班事,縣有序民。
    ’今陳國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間,功成而不收,民罷于逸樂,是棄先王之法制也。
      “周之《秩官》有之曰:
    ‘敵國賓至,關尹以告,行理以節(jié)逆之,候人為導,卿出郊勞,門尹除門,宗祝執(zhí)祀,司里授館,司徒具徒,司空視途,司寇詰奸,虞人入材,甸人積薪,火師監(jiān)燎,水師監(jiān)濯,膳宰致饔,廩人獻餼,司馬陳芻,工人展車,百官以物至,賓入如歸。
    是故小大莫不懷愛。
    其貴國之賓至,則以班加一等,益虔。
    至于王吏,則皆官正蒞事,上卿監(jiān)之。
    若王巡守,則君親監(jiān)之。
    ’今雖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為過賓于陳,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
      “《先王之令》有之曰:
    ‘天道賞善而罰淫,故凡我造國,無從非彝,無即慆淫,各守爾典,以承天休。
    ’今陳侯不念胤續(xù)之常,棄其伉儷妃嬪,而帥其卿佐以淫于夏氏,不亦嬪姓矣乎?
    陳,我大姬之后也。
    棄袞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簡彝乎?
    是又犯先王之令也。
      “昔先王之教,懋帥其德也,猶恐殞越。
    若廢其教而棄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將何以守國?
    居大國之 ,而無此四者,其能久乎?
    ”  六年,單子如楚。
    八年,陳侯殺于夏氏。
    九年,楚子入陳。
  • 碩人
    佚名〔先秦〕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
    齊侯之子,衛(wèi)侯之妻。
    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于農郊。
    四牡有驕,朱幩鑣鑣。
    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鮪發(fā)發(fā)。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 出車
    詩經詩經〔先秦〕
    我出我車,于彼牧矣。
    自天子所,謂我來矣。
    召彼仆夫,謂之載矣。
    王事多難,維其棘矣。
    我出我車,于彼郊矣。
    設此旐矣,建彼旄矣。
    彼旟旐斯,胡不旆旆。
    憂心悄悄,仆夫況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
    出車彭彭,旂旐央央。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禝方華。
    今我來思,雨雪載涂。
    王事多難,不遑啟居。
    豈不懷歸,畏此簡書。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既見君子,我心則降。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
    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執(zhí)訊獲丑,薄言還歸。
    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 綿蠻
    佚名〔先秦〕
    綿蠻黃鳥,止于丘阿。
    道之云遠,我勞如何。
    飲之食之,教之誨之。
    命彼后車,謂之載之。
    綿蠻黃鳥,止于丘隅。
    豈敢憚行,畏不能趨。
    飲之食之。
    教之誨之。
    命彼后車,謂之載之。
    綿蠻黃鳥,止于丘側。
    豈敢憚行,畏不能極。
    飲之食之,教之誨之。
    命彼后車,謂之載之。
  • 季氏將伐顓臾
    孔子及弟子孔子及弟子〔先秦〕
    季氏將伐顓臾。
    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
    “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孔子曰:
    “求!
    無乃爾是過與?
    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為?
    ”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
    “求!
    周任有言曰:
    ‘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且爾言過矣。
    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
    “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
    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
    “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既來之,則安之。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而謀動干戈于邦內。
    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古詩大全

http://meilook.com.cn/shici_view_9b9ec543ac9b9ec5/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