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杜甫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嬰禍羅。
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
棄絕父母恩,吞聲行負戈。
出門日已遠,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豈斷,男兒死無時。
走馬脫轡頭,手中挑青絲。
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
磨刀嗚咽水,水赤刃傷手。
欲輕腸斷聲,心緒亂已久。
丈夫誓許國,憤惋復(fù)何有。
功名圖騏驎,戰(zhàn)骨當(dāng)速朽。
送徒既有長,遠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勞吏怒嗔。
路逢相識人,附書與六親。
哀哉兩決絕,不復(fù)同苦辛。
迢迢萬馀里,領(lǐng)我赴三軍。
軍中異苦樂,主將寧盡聞。
隔河見胡騎,倏忽數(shù)百群。
我始為奴仆,幾時樹功勛。
挽弓當(dāng)挽強,用箭當(dāng)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驅(qū)馬天雨雪,軍行入高山。
徑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間。
已去漢月遠,何時筑城還。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單于寇我壘,百里風(fēng)塵昏。
雄劍四五動,彼軍為我奔。
虜其名王歸,系頸授轅門。
潛身備行列,一勝何足論。
從軍十年馀,能無分寸功。
眾人貴茍得,欲語羞雷同。
中原有斗爭,況在狄與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辭固窮。

前出塞九首譯文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悲傷凄涼的離開家鄉(xiāng),來到遙遠的交河城。

公家有程期,亡命嬰禍羅。衙門有規(guī)定的路程期限,否則就得設(shè)法逃離觸犯法律的責(zé)難。

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您擁有廣闊的疆域領(lǐng)土,為什么還要再爭奪無度?

棄絕父母恩,吞聲行負戈。辜負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暗自悲泣卻不敢言,背起兵器踏上征程。

出門日已遠,不受徒旅欺。拉弓要拉最堅硬的,射箭要射最長的。

骨肉恩豈斷,男兒死無時。射人先要射馬,擒賊先要擒住他們的首領(lǐng)。

走馬脫轡頭,手中挑青絲。殺人要有限制,各個國家都有邊界。

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只要能夠制止敵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難道打仗就是為了多殺人嗎?

磨刀嗚咽水,水赤刃傷手。我從軍十多年了,難道沒有一點點的功勞?

欲輕腸斷聲,心緒亂已久。一般將士看重爭功貪賞,我想說一下自己的功勞但羞于與他們同調(diào)。

丈夫誓許國,憤惋復(fù)何有!中原尚且有斗爭,何況邊疆地區(qū)呢?

功名圖麒麟,戰(zhàn)骨當(dāng)速朽。大丈夫志在四方,又哪能怕吃苦?

前出塞九首注解

1
戚戚:愁苦貌。因被迫應(yīng)往,故心懷戚戚。
2
悠悠:猶漫漫,遙遠貌。交河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吐魯番縣,是唐王朝防吐蕃處。
3
公家:猶官家。有程期,是說赴交河有一定期限。
4
死無時:是說時時都有死的可能,不一定在戰(zhàn)場。正因為死活毫無把握,所以也就顧不 得什么骨肉之恩,說得極深刻。
5
走馬:即跑馬。轡頭,當(dāng)泛指馬的絡(luò)頭。脫是去掉不用。
6
青絲:即馬韁。挑是信手的挑著。
7
捷下:是飛馳而下。
8
搴:拔取。是說從馬上俯下身去練習(xí)撥旗。
9
嗚咽水:指隴頭水。
10
輕:是輕忽只當(dāng)沒聽見。腸斷聲指嗚咽的水聲。
11
丈夫:猶言“男兒”、“健兒”或“壯士”,是征夫自謂。誓許國,是說決心把生命獻給國家。是指率領(lǐng)(其實是押解)征夫的頭子,劉邦、陳勝都曾做過。
12
遠戍:指人說,是征夫自謂?!耙嘤猩怼笔钦f我們也有一條命,也是一個人。是反抗和憤恨的話?!斑h戍句,此被徒長呵斥而作自憐語。”不對頭。
13
附書:即捎信兒。六親是父母兄弟妻子。
14
迢迢:遠貌。
15
河:即交河。“騎”字照以前的習(xí)慣讀法,應(yīng)讀作去聲,因為這是名詞,指騎兵。
16
倏忽:一會兒工夫。
17
樹:立也。
18
亦有限:是說也有個限度,有個主從。正承上句意。
19
自有疆:是說總歸有個疆界,饒你再開邊。和第一首“開邊一何多”照應(yīng)。
20
雨雪:下雪。
21
指落:手指被凍落。
22
漢月:指祖國。
23
單:音禪。漢時匈奴稱其君長曰單于,這里泛指邊疆少數(shù)民族君長。
24
四五動:是說沒費多大氣力。
25
奔:是奔北,即吃了敗仗。
26
名王:如匈奴的左賢王、右賢王。這里泛指貴人。正是所謂“擒賊先擒王”。
27
轅門:軍門。
28
能無:猶“豈無”、“寧無”,但含有估計的意味,分寸功,極謙言功小。觀從軍十年 馀,可知“府兵制”這時已完全破壞。
29
眾人:指一般將士。茍得,指爭功貪賞。

前出塞九首背景

  這九首詩朱鶴齡說是為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未年哥舒翰用兵于吐蕃而作。唐玄宗即位以后,為了滿足自己好大喜功的欲望,在邊地不斷發(fā)動以掠奪財富為目的的不義戰(zhàn)爭。公元747年(天寶六年)令董延光攻吐蕃石堡城;公元749年(天寶八年)又令哥舒翰領(lǐng)兵十萬再次攻打石堡城,兵士死亡過半,血流成河;公元751年(天寶十年)令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攻南詔,死者六萬;又令高仙芝攻大食,安祿山攻契丹,兩地百姓深受其苦。這組詩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

前出塞九首賞析

《晉書·樂志》載漢樂府有《出塞》《入塞》曲,李延年作,是一種以邊塞戰(zhàn)斗生活為題材的軍歌。杜甫作《出塞》曲有多首,先寫的九首稱為《前出塞》,后寫的五首稱為《后出塞》。杜甫的前后《出塞》曲,并非軍歌,而是借古題寫時事,意在諷刺當(dāng)時進行的不義戰(zhàn)爭。

杜甫這九首詩通過描寫一個士兵從軍西北邊疆的艱難歷程和復(fù)雜感情,尖銳地諷刺了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的不義戰(zhàn)爭,真實地反映了戰(zhàn)爭給兵士和百姓帶來的苦難。

第一首敘述自己初別父母被迫遠戍的情景。第二首敘說上路之后的情景。離家已遠,死生難料,只好索性豁出性命練習(xí)武藝。第三首,訴說自己一路上心情的煩亂,故作自勵之語以求自解。第四首,描寫自己在路上被軍吏欺壓和驅(qū)逼的情景。第五首,自敘初到軍中時的感慨:官兵對立,苦樂不均,身為奴仆,難樹功勛。第六首,征夫訴說他對這次戰(zhàn)爭的看法。實際上是杜甫對待戰(zhàn)爭的態(tài)度,明確地表達了詩人的政治觀點。第七首,征夫訴說他大寒天在高山上筑城和戍守的情況。第八首,征人訴說自己初次立功的過程和對待功勞的態(tài)度。第九首,征人自敘他自己從軍作戰(zhàn)十余年的經(jīng)歷。前四首寫出征,重在刻劃離別之情;后五首寫赴軍,重在刻劃以身許國。

這九首連章體的組詩,“借古題寫時事,深悉人情,兼明大義”,主題鮮明,內(nèi)容集中,而且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也有許多獨特之處。

首先,這組詩“九首承接只如一首”,前后連貫,結(jié)構(gòu)緊湊,渾然成為一個整體。杜甫的《前出塞》組詩第一首是起,寫出門應(yīng)征,點題“出塞”,引出組詩主旨:“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以之為綱,統(tǒng)攝全篇。以后各首便圍繞這一主題展開,順次寫去,循序漸進,層次井然。第九首論功抒志;帶有總結(jié)的性質(zhì),可為結(jié)。中間各首在圍繞主題展開的同時,每首又各有重點。前四首寫出征,重在寫征人的留戀之情;后五首寫赴軍,重在寫征人的以身許國。條理清晰,又波瀾起伏,曲折有致。詩人在情節(jié)的安排上亦前后照應(yīng),過渡自然。如第二首“骨肉恩豈斷”承第一首“棄絕父母恩”;第八首“虜其名王歸;系頸授轅門”呼應(yīng)第六首“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就使九首如線貫珠,各首之間聯(lián)系更為緊密,不致分散。浦起龍說:“漢魏以來詩,一題數(shù)首,無甚銓次,少陵出而章法一線。如此九首,可作一大篇轉(zhuǎn)韻詩讀。”足見這種連章體組詩也是杜甫的一大創(chuàng)造。

第二,以點來反映面。整組詩只集中描寫了一個征夫的從軍過程,但卻反映了整個玄宗天寶末年的社會現(xiàn)實:“開邊一何多”,這里有連續(xù)不斷的黷武戰(zhàn)爭;“單于寇我壘”,也有敵人對唐王朝邊境的侵擾。兩種戰(zhàn)爭交替進行,性質(zhì)是復(fù)雜的。詩中有戰(zhàn)爭給人民造成的流離失所的沉重災(zāi)難,也有封建軍隊中官兵不公的現(xiàn)實;既有軍士對奴役壓迫的不滿和反抗,也有征人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既有征人戍邊筑城的艱難困苦,也有士兵們的英勇作戰(zhàn)??芍^這一時期的全景紀(jì)錄。

第三,整組詩都以第一人稱的手法來寫,由征夫直接向讀者訴說。這樣寓主位于客位,可以暢所欲言地指斥時政。這正是用第一人稱的自由方便處。此外,詩人以第一人稱的手法敘事,仿佛親身經(jīng)歷一般,這就增加了真實感和親切感,更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第四,詩人善于抓住人物特征,著重人物的心理刻劃,精心塑造了一個來自老百姓的淳厚樸實、勇敢善戰(zhàn)的士兵的生動形象。詩人在刻劃人物的心理活動時,或通過人物行動的細節(jié)描寫以突出他矛盾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如第二首寫這個征人冒險輕生、拚命練武的行動,就反襯出這個征人內(nèi)心的苦悶和憂怨;第三首用磨刀傷手而自己不覺來刻劃他“心緒亂已久”,內(nèi)心煩亂不安的矛盾痛苦。這種用人物行動細節(jié)的描寫來刻劃人物復(fù)雜的內(nèi)心變化,就使人物的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直接說教?;蛲ㄟ^比興手法來刻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的變化,如第七首“已去漢月遠,何時筑城還。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就將自己思念故鄉(xiāng)、想念親人的迫切心情托之“漢月”,寄之“浮云”,這就使人物復(fù)雜抽象的心理變化和感情特征具有可感性、形象性,使讀者易于了解和接受。此外第八首描寫這個征人對敵作戰(zhàn)的英勇頑強,第九首寫他對功賞的正確態(tài)度,雖著墨不多,但都形象逼真,躍然紙上。

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

杜甫
杜甫[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更多

杜甫的詩(共2275首詩)
  •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查看譯文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查看譯文
  •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查看譯文
  • 《恨別》
    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qū)五六年。
    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
    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
    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查看譯文
  • 《古柏行》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
    云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
    憶昨路繞錦亭東,先主武侯同閟宮。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
    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fēng)。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廈如傾要梁棟,萬?;厥浊鹕街?。
    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翦伐誰能送。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jīng)宿鸞鳳。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查看譯文
  • 送王汶宰江陰
    張柬之張柬之〔唐代〕
    郡北乘流去,花間竟日行。
    海魚朝滿市,江鳥夜喧城。
    讓酒非關(guān)病,援琴不在聲。
    應(yīng)緣五斗米,數(shù)日滯淵明。
  • 新樂府·溫谷春生至
    馬逢〔唐代〕
    溫谷春生至,宸游近甸榮。
    云隨天上轉(zhuǎn),風(fēng)入御筵輕。
    翠蓋浮佳氣,朱樓依太清。
    朝臣冠劍退,宮女管弦迎。
  • 暮立·黃昏獨立佛堂前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黃昏獨立佛堂前,滿地槐花滿樹蟬。
    大抵四時心總苦,就中腸斷是秋天。
  • 宿禪智寺上方演大師院
    崔峒崔峒〔唐代〕
    石林高幾許,金剎在中峰。
    白日空山梵,清霜后夜鐘。
    竹窗回翠壁,苔徑入寒松。
    幸接無生法,疑心怯所從。
  • 同熊少府題盧主簿茅齋
    高適高適〔唐代〕
    虛院野情在,茅齋秋興存。
    孝廉趨下位,才子出高門。
    乃繼幽人靜,能令學(xué)者尊。
    江山歸謝客,神鬼下劉根。
    階樹時攀折,窗書任討論。
    自堪成獨往,何必武陵源。

古詩大全

http://meilook.com.cn/shici_view_9b979343ac9b9793/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